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清乾隆朝初期(1736—1753年) 長江流域糧價波動研究

        2020-02-10 06:38:37羅暢楊建庭
        關(guān)鍵詞:長江流域

        羅暢 楊建庭

        摘要:乾隆朝初期長江流域糧價一方面由于受政府倉儲政策和采買的影響而形成長期向上的趨勢;另一方面,糧食收成、氣候、災(zāi)荒、第一次金川之戰(zhàn)也造成了糧價的短期劇烈波動。每當(dāng)糧價劇烈波動時,各級政府均采取多種宏觀調(diào)控手段以冀平抑糧價,地方民眾也采取各種措施力圖將對自身的損害降至最低。由米價的聯(lián)動變化可知,乾隆朝初期,長江流域已經(jīng)形成了一個整合程度較高的糧食市場。

        關(guān)鍵詞:糧價波動;市場整合;乾隆初期;長江流域

        中圖分類號:K249;F236???文獻標(biāo)志碼:A???文章編號:1008-5831(2020)01-0236-12

        一、學(xué)術(shù)史回顧

        近年來,隨著中國臺灣省王業(yè)鍵院士整理的“清代糧價資料庫”①的問世以及20世紀(jì)30年代由湯象龍等學(xué)者整理的糧價鈔檔[1]的公開出版,激發(fā)了學(xué)術(shù)界新一輪的糧價研究高潮。

        關(guān)于清代長江流域糧價的研究,全漢昇先生是先行者[2]。王業(yè)鍵先生是全漢昇先生的學(xué)生。受全先生的影響,王氏從20世紀(jì)50年代即從事清代糧價的研究,并取得了極為豐碩的成果[3]。趙偉洪使用文獻并結(jié)合協(xié)整模型,分析了乾隆朝湖南省和江西省的米谷流通與市場整合,發(fā)現(xiàn)乾隆朝湖南省的米谷流通具有明顯的市場導(dǎo)向性,以外銷為目的的幾條糧食流通運輸路線沿線地區(qū)形成了湖南省米糧流通,洞庭湖區(qū)的米糧市場整合程度比以往學(xué)者王國斌、濮德培的研究結(jié)論要低[4]。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主要考察乾隆朝乾隆元年至乾隆十八年(1736—1753年)長江流域的米價變動及市場整合情況。之所以選擇這一時段,是因為這一時期政府的糧食政策經(jīng)歷了一個較大的調(diào)整。乾隆初年,朝廷的倉儲數(shù)量大為提高。官府采買過多,造成民間糧價急劇上漲。經(jīng)過乾隆十三年(1748年)的糧政大討論之后,朝廷降低了倉儲額。乾隆十七年(1752年)上諭的頒布,標(biāo)志著政府的糧食政策日趨成熟。此后,清朝的倉儲政策及對糧價的宏觀調(diào)控政策較為務(wù)實和穩(wěn)定。

        二、乾隆朝初期(1736—1753年)長江流域的糧價波動

        本文選取長江流域各省主要的糧食流通樞紐:成都、重慶、漢口、長沙、安慶、南昌、蘇州、杭州

        等府作為考察對象許檀先生將明清時期的城鄉(xiāng)市場網(wǎng)絡(luò)體系分為流通樞紐城市、中等商業(yè)城鎮(zhèn)和農(nóng)村集市三大層級。在劃分這三大層級時,主要是關(guān)注該城在市場經(jīng)濟中的地位,而不是該城的行政建制等級。參見:許檀《明清時期城鄉(xiāng)市場網(wǎng)絡(luò)體系的形成及意義》(《中國社會科學(xué)》2000 年第3期191-202頁)。 。在清代,漢口是長江中游最大的米糧交易中心,但在行政建制上僅僅是鎮(zhèn)一級,屬于漢陽府管轄,故本文用漢陽府的米價來代表漢口的米價。

        乾隆元年(1736年)至乾隆十八年(1753年),重慶府、長沙府、漢陽府、蘇州府米價走勢如圖1所示,成都府、南昌府、安慶府、杭州府米價走勢如圖2所示。

        從圖2可以看出,從乾隆元年(1736年)至乾隆十八年(1753年),長江流域的糧價呈現(xiàn)出明顯的上漲趨勢,各流通樞紐城市的米價大約上漲了30%,其中存在著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十二年(1747年)與乾隆十六年(1751年)四個峰值。從乾隆元年至乾隆十三年(1748年),清廷不僅加大了由官方直接掌控的常平倉的采買力度[5],且對民間經(jīng)辦的社倉也強調(diào)倉儲量要提高并要求足額存儲[6-8]。各地官民紛紛采買,導(dǎo)致乾隆初年全國性的糧價上揚。經(jīng)過乾隆十三年(1748年)的糧政大討論之后,政府降低了官倉糧食的儲存額[9]。乾隆十七年(1752年)七月,高宗更是頒布上諭:“(官府)動帑委員采買(米谷)之處,似可概行停止。官買少則市糶多,米價庶可望其漸平?!薄肚甯咦趯嶄洝肪硭囊话耍ㄇ∈吣昶咴卤?這標(biāo)志著清廷在倉儲政策上更加靈活務(wù)實,更加注重市場這個“看不見的手”的作用[10]。

        由圖 1、圖 2可以看出,在乾隆三年(1738年)、乾隆四年(1739年),蘇州、漢口、長沙、杭州、安慶、南昌的米價有一個明顯上漲的過程。這一方面是由于政府采買過多,另一方面是由于受災(zāi)所致。在短期內(nèi),影響一個地區(qū)糧價波動的決定性因素是糧食收成,而糧食收成又由氣候條件決定。因此,在短期,氣候條件是影響糧價波動的決定性因素。

        乾隆三年(1738年)五月、六月,江蘇、安徽、浙江遭受特大旱災(zāi)。“江南地方今年(乾隆三年)雨澤短少,六月雖經(jīng)得雨,未能沾足”(清)何紹基《(光緒)重修安徽通志(卷六·皇言紀(jì)·高宗純皇帝詔諭)》(清光緒四年刻本)。 。乾隆三年夏間,“川省被水之處頗多”乾隆三年七月十四日四川巡撫碩色呈四川省乾隆三年六月份米糧時價清單(“朱批奏折”,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檔號:04-01-39-0063-044)。本文所引檔案如無特殊說明,均來自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下略。 ,但該年四川省秋禾獲得豐收?!捌澯谑鲁蹙湃?,據(jù)四川布政使竇啟瑛稟稱……通省合計收成實有八分半等語”乾隆三年十月十一日川陜總督查郎阿奏報川省秋禾收成分數(shù)事(“朱批奏折”,檔號:04-01-23-0004-019)。 。四川秋禾豐收之后,糧食源源不斷地順流而下,極大地緩解了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糧價上漲。

        從乾隆三年(1738年)到乾隆四年(1739年),蘇州府連續(xù)兩年遭受水災(zāi)和雹災(zāi)?!埃ㄇ。┤昃旁氯勺?,大雨雹,傷禾。(蘇州府)吳江(縣)、(蘇州府)震澤(縣)尤甚。(乾隆)四年四月丙戌,(蘇州府)大雨雹,損麥”(清)馮桂芬《(同治)蘇州府志(卷一百四十三·祥異)》(清光緒九年刊本)。 。據(jù)統(tǒng)計,乾隆三年(1738年),直隸有87個縣遭災(zāi),江蘇有56個縣遭災(zāi),安徽有44個縣遭災(zāi),山東有35個縣遭災(zāi)[11]384-386。

        江蘇在乾隆四年(1739年)六月,“江寧……等府州屬內(nèi)間有得雨稍遲……今因久旱之后,雖得大雨,此等地畝,不能起水”乾隆四年六月初三日兩江總督那蘇圖奏報所屬兩江各地方得雨并插栽田禾情形事(“朱批奏折”,檔號:04-01-22-0005-035)。 ?!埃ㄇ。┪迥?,江蘇豐(縣)、沛(縣)等十州縣衛(wèi)水”(清)官修《清通志(卷一百二十三·災(zāi)祥略二·紀(jì)災(zāi)·地類)》(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

        安徽從乾隆三年(1738年)至乾隆五年(1740年),連續(xù)三年受災(zāi)?!鞍不毡缓?,本年(乾隆三年)收成業(yè)皆失敗”乾隆三年九月二十日安慶巡撫孫國璽奏報安省現(xiàn)在得雨種麥情形事(“朱批奏折”,檔號:04-01-23-0003-011)。 ??!埃ㄇ。┧哪?,安徽宿(州)……等十五州縣水,免本年銀糧”

        (清)官修《清通志(卷一百二十三·災(zāi)祥略二·紀(jì)災(zāi)·地類)》(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乾隆)五年……六安、潁州六屬并來安,俱大水”(清)何紹基《(光緒)重修安徽通志(卷三百四十七·雜類志·祥異)》(清光緒四年刻本)。 。

        浙江“今歲(乾隆三年)湖(州)、金(華)二屬被災(zāi)。杭(州)、嘉(興)二屬收成歉薄”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九日浙江巡撫兼管鹽政盧焯奏為借予商戶本銀出省購辦米石挽運回浙以濟民食事(“朱批奏折”,檔號:04-01-06-0001)。 。同時,由于乾隆三年(1738年)長江流域受災(zāi)面積較廣,導(dǎo)致糧食外銷數(shù)量較少,出現(xiàn)了“客販不通,米價騰貴”B13的局面。浙江巡撫盧焯為了平抑浙江省安定糧價,對糧食采取免稅政策,并“照洋商領(lǐng)帑辦銅之例,查明殷實之商,愿赴外省買米運浙者,取具保結(jié),借給本銀。挽運糶賣。只交原本,不取利息。定于明年麥?zhǔn)旖贿€。販運一次、二次,悉從其便……隨據(jù)該司道請撥道庫鹽義倉項下銀五萬兩,原系捐輸買米。閑款堪以借動,內(nèi)借杭(州)屬商人共銀一萬六千兩,嘉(興)屬商人共銀一萬二千兩,湖(州)屬商人共銀一萬六千兩,金(華)屬商人共銀六千兩”B13。盧焯雖然使用的是公帑,但卻招商販運糧食,從制度設(shè)計的角度看,這是一種典型的官督商辦。官府只要承包商在明年麥?zhǔn)熘髿w還政府本銀,并不收取利息。這就有效地調(diào)動了承包商販糧的積極性。承包商為了利潤最大化,將利用這筆資金盡量采買糧食,并盡可能地多采買幾次。

        與江南相鄰的山東,“今歲(乾隆三年)秋收豐裕,聞之各州縣收獲俱有七、八分不等,是(山)東省可稱有年矣。但上而直隸州縣多被水荒,下而江南地方又逢旱歉,需谷之處甚多,買谷之人不少。且(山)東省上年(乾隆二年)亦屬荒歉,本無余糧,故糧食雖多,價未平減”

        乾隆三年九月二十七日協(xié)理山西道事河南道監(jiān)察御史陳其凝奏為豐年宜講儲積有備可以無患敬陳管見事(“朱批奏折”,檔號:04-01-23-0003-027)。 。山東在乾隆三年(1738年)秋收豐裕,因此江南赴山東的買谷之人不少,有效緩解了江南米價上漲。

        為了賑濟災(zāi)荒,平抑米價,清廷采取了減免賦稅、采買糧食、調(diào)撥倉儲等措施

        (民國)趙爾巽《清史稿(本紀(jì)十·高宗本紀(jì)一)》。。通過減免災(zāi)區(qū)的賦稅,發(fā)放賑銀,將倉米調(diào)撥到災(zāi)區(qū),有效緩解了米價上揚。特別是 “(乾隆三年九月二十八日)截撥福建倉米二十萬石,賑江南災(zāi)”

        16(民國)吳廷燮《江蘇備志稿(卷二·大事記)》。 。在正常情況下,長江中上游的米谷運到江南后,再由江南運往福建。福建的米價一般比江南要高。但是由于乾隆三年(1738年)江南災(zāi)情嚴重,加之福建的糧食收成尚可,因此出現(xiàn)了福建倉米二十萬石運往江南賑災(zāi)的異常情況。

        乾隆三年(1738年),江西豐收,糧食大量外運,緩解了長江流域糧價的上漲?!敖魉胤Q產(chǎn)米之地……本年早禾收至九分,其晚禾約有十分。雖浙、閩、江南之采買,自五月至今絡(luò)繹不絕,其民販船只由江西東自玉山縣內(nèi)河一路直達浙江杭州,北至九江府長江一路直抵江南安慶”

        乾隆三年十月十五日江西南昌鎮(zhèn)總兵李君賢奏為江西接濟浙閩江南三省米石情形事(“朱批奏折”,檔號:04-01-23-0004-025)。 。明清時期,隨著雙季稻在長江流域的逐漸推廣,對增加糧食供給,促進糧價平穩(wěn),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敖魉胤Q產(chǎn)米之地,民間俱種水稻……本年……統(tǒng)計收成均有八分以上……續(xù)因江(南)安(徽省)、江蘇、浙、閩四省年成稍歉,官買私糴,絡(luò)繹分投。販運既多,價漸昂長”

        乾隆三年十一月初二日江西布政使阿蘭泰奏報江西省本年雨水米價事(“朱批奏折”,檔號:04-01-23-0004-023)。 。

        乾隆四年(1739年),浙江糧食獲得豐收,緩解了江南糧價的漲勢?!氨灸辏ㄇ∷哪辏┐夯ǎ迹ㄖ荩烁?,二麥?zhǔn)粘砂朔?嘉(興)……三府,二麥?zhǔn)粘删欧帧S收之余,民力頗覺寬?!?/p>

        乾隆四年六月初九日浙江布政使張若震奏報浙省本年春收分數(shù)并雨澤及地方糧價情形事(“朱批奏折”,檔號:04-01-22-0005-038)。 ?!罢闶「鲗俸痰尽胂囊詠恚晁{(diào)勻,長發(fā)茂盛”

        乾隆四年七月十二日浙江提督李燦奏報本年寧紹臺等地方早禾收成分數(shù)及浙省沿海洋汛情形事(“朱批奏折”,檔號:04-01-22-0005-049)。 。浙江不僅春花豐收,晚稻也獲豐收。“浙省各屬……咸稱數(shù)年以來無此大熟”

        乾隆四年十月二十八日浙江巡撫盧焯奏報本年浙省秋成分數(shù)情形事(“朱批奏折”,檔號:04-01-22-0006-060)。 。

        乾隆四年(1739年),四川也獲豐收?!澳拷裨绲镜菆?,晚禾亦將收獲”

        乾隆四年七月十八日署理四川巡撫方顯奏報本年川省收成豐稔情形事(“朱批奏折”,檔號:04-01-22-0005-047)。 。四川的糧食順流而下,對緩解糧價的上漲起了較大的作用。乾隆五年(1740年),四川的糧食再獲豐收。“川西……川南……合計收成共有八、九、十分……川北……麥?zhǔn)沼衅?、八分……稻田收獲亦有七、八分。川東……收成總系八、九分”

        乾隆六年正月十九日川陜總督尹繼善奏為遵查實御史胡定奏川省撫臣玩視民瘼等情殊屬過當(dāng)事(“朱批奏折”,檔號:04-01-22-0009-026)。 。乾隆初年四川人少地多,豐收后有大量余糧可供外運,川米是穩(wěn)定長江流域糧價的有力保障。

        乾隆五年(1740年),江南豐收,米價回落明顯?!敖駳q(乾隆五年)春收已獲豐稔,而通省晚稻又俱豐熟,米糧平賤”

        乾隆五年九月初四日安寧奏報本年江南地方秋禾收成情形及近年間有欠薄州縣事(“朱批奏折”,檔號:04-01-22-0008-011。) 。

        從圖1、圖2可以看出,乾隆七年(1742年)、乾隆八年(1743年),長江流域又迎來一個米價高峰。這是由于從乾隆六年(1741年)開始,長江流域連續(xù)三年遭受水災(zāi)所致。

        乾隆六年(1741年),長江中下游先是遭受水災(zāi),復(fù)又被旱?!埃ㄇ×辏┦露∥矗c安徽宿州等三十一州縣衛(wèi)水災(zāi)”B15。乾隆六年(1741年),蘇州“蘇州地方春麥……收成歉薄”

        乾隆六年五月初四日圖拉奏報本年蘇州地方春麥?zhǔn)粘煞謹?shù)事(“朱批奏折”,檔號:04-01-22-0009-030)。 。據(jù)張祥穩(wěn)統(tǒng)計,乾隆六年(1741年),江蘇有71個縣遭災(zāi),浙江有23個縣遭災(zāi),江西有15個縣遭災(zāi)[11]389-390。

        “乾隆六年七月二十二日奉上諭:朕聞江寧地方,六月內(nèi)竟無雨澤。(兩江總督)楊超曾并未早將實在情形詳奏。今覽伊七月十一日奏折,始稱一月以來,甘霖未沛。至七月初八日,方得大雨五寸有余”

        軍機處寄信檔1538盒(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 ??梢?,兩江總督楊超曾面對江蘇嚴重的災(zāi)情,有匿災(zāi)不報之嫌。由于災(zāi)情嚴重,加上政府應(yīng)對失策,長江流域及相鄰各省發(fā)生了多起民眾搶糧、強行借糧和阻止糧食外運等行為[12]。

        乾隆七年(1742年),長江中下游遭受特大水災(zāi),據(jù)統(tǒng)計,江蘇共有25個縣遭災(zāi),安徽共有31個縣遭災(zāi),江西共有15個縣遭災(zāi)[11]389-390。 “(乾?。┢吣?,江南黃、淮交漲,兩江水”B11。由于乾隆七年(1742年)的水災(zāi)嚴重,因此賑災(zāi)的力度很大。“乾隆七年,淮(安府)、揚(州府)大水,王(簡儀親王兩江總督德沛)……命府縣官放手開倉以振(賑)……奏動……銀一千萬兩”(清)陳康祺《郎潛紀(jì)聞二筆(卷一·簡儀親王有志圣賢之學(xué))》(清光緒刻本)。 。雖然朝廷的賑災(zāi)力度很大,但還是發(fā)生了一些社會騷亂[13-14]。

        乾隆八年(1743年),江西省在上年遭受水災(zāi)之余,再次遭受洪災(zāi)。“南昌、饒州、廣信、撫州、瑞州、袁州、贛州大饑”

        (清)劉坤一《(光緒)江西通志(卷九十八·祥異)(清光緒七年刻本)。 。

        乾隆九年(1744年),兩江豐收,糧價逐漸平減?!吧舷陆?、江西三省今歲雨旸應(yīng)候,秋禾豐登”

        乾隆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署理兩江總督尹繼善奏為查得入冬以后雨雪情形事(“朱批奏折”,檔號:04-01-23-0011-009)。 。但四川遭受特大洪災(zāi)。“溺死居民六百六十四人,沖沒田廬甚多”

        (清)何慶恩《(同治)德陽縣志(卷四十二·災(zāi)祥)》(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是年,長江流域總體收成良好,被災(zāi)較重之地只有川省。

        乾隆十年(1745年),湖北豐收,糧價較為平穩(wěn)?!霸绲就ㄊ∫言诎朔忠陨?,現(xiàn)在題報中稻較早稻稍豐,可在八、九分以上”

        乾隆十年九月二十六日湖北巡撫晏斯盛奏報湖北省雨水苗情并晚稻漸次收熟情形事(“朱批奏折”,檔號:04-01-22-0021-044)。 。

        由圖1、圖2可以看出,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十三年(1748年),蘇州、漢口、安慶、南昌、杭州等地的米價有一個明顯上漲的過程。這一方面是由于受災(zāi)和第一次金川之戰(zhàn)導(dǎo)致的川米封禁不能外運,另一方面是由江浙兩省的巡撫應(yīng)對無方所致。

        乾隆十二年(1747年),緊靠江南的山東有98個州縣衛(wèi)所遭受特大洪災(zāi),導(dǎo)致糧價飛漲,間接帶動了長江流域的糧價上漲。時任禮部侍郎的沈德潛描繪了當(dāng)時山東的慘狀:“連年山左荒,齊魯一路哭。掘草剝樹皮,形狀如鳩鵠。夫婦兩相棄,兒女無處鬻。”

        (清)沈德潛《食豆粥》(《歸愚詩鈔》卷七·五言古詩,清刻本)。 清廷為了賑災(zāi),將與山東毗鄰的河南、直隸、安徽、江蘇等省官倉的糧食調(diào)赴災(zāi)區(qū),并鼓勵商人販糧至山東[15]。糧食大量運往山東,因此該年臨清關(guān)稅收較豐?!熬壟R清一關(guān)……惟賴米糧商販船只通行,始得錢糧豐?!?/p>

        乾隆十六年六月十三日山東巡撫準(zhǔn)泰奏報確查臨清戶關(guān)稅銀盈余較少緣由事(“朱批奏折”,檔號:04-01-35-0327-037)。 。臨清在清代是華北最大的糧食交易市場[16]。由于山東毗鄰江南,兩地之間通過運河與海運,存在著大量的糧食貿(mào)易。

        河南“動拔彰德府倉并……四縣常漕等谷一十一萬五千石;動拔衛(wèi)輝府倉并……七縣常漕等谷一十二萬八千石;動拔懷慶府屬之……六縣常漕等谷五萬四千石;動拔河南府倉并……二縣常漕等谷八萬三百五十八石零”

        乾隆十三年四月初六日河南巡撫碩色奏報撥運倉谷數(shù)目接濟山東民食事(“朱批奏折”,檔號:04-01-35-1142-029)。乾隆十三年四月二十二日河南巡撫碩色奏報動撥倉谷碾米運赴山東開行日期事(“朱批奏折”,檔號:04-01-35-1142-041)。 。安徽官倉“酌拔二十五萬石”乾隆十三年四月十一日安徽巡撫納敏奏報酌撥倉谷接濟山東賑恤之用事(“朱批奏折”,檔號:04-01-35-1142-032)。 谷運往山東。后來,為了提高運輸能力,安徽改運谷為運米。“以一米抵二谷計算,共該運米一十二萬五千石”乾隆十三年五月初二日安徽布政使舒輅奏報派拔運往山東米石及將司倉之米先行起運緣由事(“朱批奏折”,檔號:04-01-35-1142-051)。 。江蘇官倉“湊足十萬石”乾隆十三年四月初七日江蘇布政使愛必達奏報遵旨撥運倉糧接濟山東賑恤事(“朱批奏折”,檔號:04-01-35-1142-030)。 米運往山東 。相鄰各省向山東運去數(shù)十萬石米谷,本地采買還倉的壓力較大,刺激了長江流域的米價上漲。江蘇巡撫陳大受對來自浙江省溫州、處州二府承包官方采買的商人實行遏糴,其借口是蘇州非產(chǎn)米之地和實行海禁的需要。浙江巡撫常安將江蘇巡撫遏糴的行為告到朝廷。乾隆帝在批評陳大受遏糴的同時,指出浙江巡撫也存著遏糴的心思《清高宗實錄(卷二一五)》(乾隆九年四月丁丑)。 。

        乾隆十二年(1747年),江浙兩省共有28個州縣廳發(fā)生了特大潮災(zāi)[11]23-24。 “(乾隆十二年)九月初六日奉上諭:本年七月十四日,蘇(州)、松(江)等處,猝被風(fēng)潮……崇明一邑,坍塌房屋,漂沒人民甚多”(清)彭元瑞《孚惠全書(卷十六·偏隅蠲緩五)》(民國羅振玉石印本)。 。地方志的記載更為詳細。“(乾?。┦昶咴氯梢?,颶風(fēng),海溢。常熟、昭文二縣,淹沒田禾四千四百八十余頃,壞廬舍二萬二千四百九十余間,溺死男女五十三人”(清)馮桂芬《(同治)蘇州府志(卷一百四十三·祥異)》(清光緒九年刊本)。 。張祥穩(wěn)認為這次潮災(zāi)是乾隆朝“影響最大,危害最嚴重的一次”[11]23-24。

        除了天災(zāi)之外,江浙兩省巡撫應(yīng)對無方,由此導(dǎo)致的人禍也是米貴的原因之一。

        當(dāng)時的署理江蘇巡撫安寧為了平抑米價,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冬月“傳諭(蘇州)城內(nèi)紳士,勸其減價出糶,紳士畏懼,將所貯糧食悉行私賣,以致棧米所存無幾,價值因而愈昂”《乾隆十三年五月二十九日兩江總督尹繼善奏》(《史料旬刊》,1931年第29期)。。巡撫名義上是“勸”米商減價出糶,實則是逼迫米商限價售米。米商為了獲得最大利潤,于是“將所貯糧食悉行私賣”,導(dǎo)致有價無市,“棧米所存無幾,價因而愈昂”,民眾因此人心惶惶[17]。乾隆十三年(1748年),江南在蘇州、松江于上年遭受特大潮災(zāi)之后,再次遭受水災(zāi),水災(zāi)導(dǎo)致“二麥雖已登場,而收成只在六分上下”《清高宗實錄(卷三一六)》(乾隆十三年六月壬戌)。 。當(dāng)?shù)匕傩詹扇∽柚辜Z食外運和搶劫米鋪等極端做法,一月之內(nèi)發(fā)生了四起大規(guī)模群體性事件[18]。

        杭州的米價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一度超過二兩,這也是由于天災(zāi)加人禍所致?!埃ㄇ。┦?,杭州偏災(zāi),賑如例”(民國)李楁《(民國)杭州府志(卷七十一·恤政二)》(民國十一年鉛印本)。 ?!埃ㄇ。┦晗奈逶?,(杭州府)富陽(縣)大水過城,高三尺”(民國)李楁《(民國)杭州府志(卷八十五·祥異四)》(民國十一年鉛印本)。 。浙江巡撫常安為了平抑糧價,在嚴禁囤積居奇的同時,對米商正常的棧貯也一并禁止。這種違背市場規(guī)律的行為,使得米價居高不下。

        “(乾隆十三年五月乙酉)又諭軍機大臣等……近因申囤戶之禁,(浙江)地方官并棧貯而禁之,商販無停貯之所,本地?zé)o存積之糧。來船稍阻,入市稍稀,則人情惶惶,米價頓長數(shù)倍。近日為此說者頗眾,看此情節(jié),大概市井之事,當(dāng)聽民間自為流通。一經(jīng)官辦,本求有益于民,而奉行未協(xié),轉(zhuǎn)多扛格”《清高宗實錄(卷三一四)》(乾隆十三年五月乙酉)。 。此后,朝廷吸取了教訓(xùn),一方面,更加靈活地處理商人的囤積行為;另一方面,清廷逐漸放松了對糧食市場的直接干預(yù)。

        戰(zhàn)爭對長江流域糧價的影響頗深。乾隆朝第一次金川之戰(zhàn),從乾隆十二年(1747年)十月一直持續(xù)至乾隆十四(1749年)年三月。這次戰(zhàn)事清廷四易主帥,損失慘重。四川的交通較為落后,金川又是四川交通最落后的地區(qū)之一。此戰(zhàn)的軍糧主要由四川及相鄰的陜西供應(yīng),造成四川的糧價猛漲。在當(dāng)時的交通條件下,“吳楚歉收,資食川米;川省歉收,吳楚之米斷不能逆流而上”康熙五十年八月二十六日四川巡撫年羹堯奏為川省除貪虐革積弊敬陳管見事(“朱批奏折”,檔號:04-01-30-0197-014)。 。為了給軍隊供應(yīng)軍糧,四川一方面采取了遏糴的措施,另一方面鼓勵商人從長江中游販米入川?!罢埩钌堂裨缸院V運糧入四川者,視乾隆十三年范毓馪助餉加銜例,谷一石當(dāng)銀九錢,授以貢(生)、監(jiān)(生)職銜”(民國)趙爾巽《清史稿(列傳一百十九·文綬)》(民國十七年清史館本)。 。雖然清廷對商人運往軍中的糧食實行“谷一石當(dāng)銀九錢”的收購價,但這明顯低于商人的采買價格和運費。因此,朝廷對運送軍糧的商人,給予貢生、監(jiān)生等職銜?!扒∈贽k理金川時,范毓馪、王鏜輩曾有助餉加銜之事”(清)阿桂《平定兩金川方略(卷六十六》)(清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這是清廷從另一個方面對商人進行補償。盡管清廷多方籌措軍糧,但仍然不能保證軍糧的供應(yīng)。禮部侍郎沈德潛描繪了前線的軍糧供應(yīng)情況,“況今大金川,連營極巴蜀。地險重駐防,兵多急輸粟。運糧上青天,后者受刑剭。軍中枵腹徒,僵仆填坑谷”B32。通過沈德潛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仍有部分士兵填不飽肚子。金川之戰(zhàn)的地域影響頗廣,“不獨川陜疲敝,即各省亦不免于騷動。直隸、河南、山西大兵經(jīng)過,支應(yīng)固屬浩繁。至兵所不及,如江、浙米價昂貴,亦由川米不到。何況川、陜頻年供億(應(yīng)),寧得謂凋敝不緣用兵”《清高宗實錄(卷三三三)》(乾隆十四年正月辛未)。 ?

        金川之戰(zhàn)刺激了長江流域的糧價上漲,影響了民眾的日常生活?!敖忝赘鏌o,商販停舸舳。一石三兩余,炊煙稀茅屋。民愚聚鴉噪,官刑斷蛇蝮”B32。因此,乾隆十四年(1749年)戰(zhàn)事甫息,署理四川布政使高越就上奏請求允許川米外銷乾隆十四年三月二十三日署理四川布政使高越奏請弛川米出境之禁令以利商販?zhǔn)拢ㄅ_北故宮博物院:清代宮中檔奏折及軍機處檔折件,文獻編號:004173)。轉(zhuǎn)引自謝美娥《販運者多:十八世紀(jì)湖北的糧價與糧食市場(1738-1797)(臺北明文書局,2012年版354頁)。 。

        由圖1、圖2還可以看出,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十七年(1752年),長江流域又迎來一個新的米價高峰。這是由于長江流域尤其是浙江全省遭受特大旱災(zāi)所致?!埃ㄇ。┦辏銝|五十四州縣旱”B11。浙西杭嘉湖三府也受了災(zāi)。

        浙江的災(zāi)情嚴重,朝廷較為重視?!埃ㄇ∈辏┪逶率湃辗钌现I:浙省溫(州)、臺(州)等屬,米價昂貴”(清)彭元瑞《孚惠全書(卷四十九·截撥裕食三)》(民國羅振玉石印本)。 。乾隆十六年(1751年),江蘇也遭受旱災(zāi),米價上漲。乾隆十六年(1751年)閏五月二十三日,兩江總督黃廷桂奏稱:“蘇(州)城米價每石增三、四錢……江寧、鎮(zhèn)江二府屬內(nèi),山田尚有待澤種植之處”乾隆十六年閏五月二十三日兩江總督黃廷桂奏為遵旨詳細寄知兼管督臣高斌酌辦蘇城米價事(“朱批奏折”,檔號:04-01-25-0061-011)。 。為了緩解災(zāi)情,平抑米價,清廷大規(guī)模的截漕和蠲緩田賦。乾隆十六年(1751年)十一月十三日上諭:“今歲江、浙、湖南等省,前后降旨截留漕糧共一百四十六萬石……復(fù)將被災(zāi)州縣新舊漕糧分別蠲緩?!盉51

        浙江急需米谷賑濟,浙江巡撫永貴上奏“請于湖廣兩省中,撥谷碾米協(xié)濟”(清)楊錫紱《請協(xié)濟浙江米石即截留漕糧撥補疏(乾隆十六年)》(《四知堂文集(卷十一)》,清嘉慶十一年楊有涵等刻本)。 。朝廷 “令楚省督撫等酌量撥谷碾米二十萬石。即著浙省委員,前至漢口接運赴浙,以備糶賑之用”乾隆十六年六月十五日湖南巡撫楊錫紱奏請將現(xiàn)運安徽谷石平糶價值解還楚省事(“朱批奏折”,檔號:04-01-35-1151-021)。 。但湖南此時亦受旱災(zāi),巡撫楊錫紱于是上奏申請截漕?!皩⒑祥L、衡、岳、澧四府州,歲運漕米內(nèi),截留十萬石,以為浙省糶賑之用”B53。由于浙江旱情嚴重,金華等府的百姓甚至以石粉果腹,因此致?。ㄇ澹┡碓稹舵诨萑珪恚ㄈ弧て缳c借五)》(民國羅振玉石印本)。 。浙江的災(zāi)情帶動了江蘇的糧價上漲。“江(蘇)省上年(乾隆十六年)秋成雖大概有收,而(四)川、(湖)廣米船多搬運赴浙。兼之省城戶口殷繁,入春以來,糧價漸增”B55。

        江西有四個府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遭災(zāi)較為嚴重,能夠外運的糧食不多?!敖餮矒岫醪喾Q,南康……四府屬,上年(乾隆十六年)收成既歉”B55。

        為了平抑糧價,清廷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乾隆十七年(1752年)連續(xù)兩年截漕。“乾隆十七年四月十三日奉上諭……應(yīng)將浙江、江西、湖廣三省今歲漕糧,分別酌留本省”B51。

        三、乾隆朝初期(1736—1753年)長江流域的市場整合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遭受災(zāi)荒時,官方奏報的糧價清單反映糧價普遍上漲,這一方面表明乾隆初年糧價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較強。同時也說明長江流域存在著經(jīng)常性的政府與市場均積極參與的糧食運銷行為。在此基礎(chǔ)上,我們用相關(guān)系數(shù)的方法來檢驗乾隆初年長江流域的市場整合程度[19]。本文在使用相關(guān)系數(shù)時,有大量的定性史料作為支撐,這樣能夠盡量避免偽相關(guān)。

        乾隆朝初期(1736—1753年)長江流域九府中米米價的均值、標(biāo)準(zhǔn)差、變異系數(shù)如表1所示。

        從表1可以看出,長江上游成都、重慶的米價最低,其米價均值分別為0.74與0.76;長江中游的長沙、漢陽、安慶、南昌的米價相對較高,分別為1、1.16、1.23、1.12;長江下游的南京、蘇州、杭州的米價最高,分別為1.36、1.55、1.51。湖南在清代大量圍湖造田,糧食產(chǎn)量有很大提高,加上清初的湖廣填四川,使得湖南的人口壓力在清初不大。因此長沙在長江中游的米價最低。

        長江上游、中游、下游中米的價格差,與糧食從長江上游至中游,再至下游的流向一致。長江上游成都、重慶的變異系數(shù)最高,其中,成都的變異系數(shù)又高于重慶的變異系數(shù)。這表明相對而言,長江上游糧食的市場化程度最低。其中,成都的市場化程度又低于重慶。因為一般情況下,長江上游往長江中下游輸出糧食,罕有糧食從長江中下游逆流而上。長江中下游七府米價的變異系數(shù)比較接近。這表明長江中下游糧食的市場化程度相對較高,且糧食市場的運行效率較高。長江中游各省糧食產(chǎn)量較豐,水網(wǎng)密布,運輸條件優(yōu)越,因此市場整合程度相對較高。

        乾隆朝初期(1736—1753年)長江流域九府中米米價的相關(guān)系數(shù)如表2所示。

        從表2可以看出,長江流域九府的米價相關(guān)系數(shù)均值0.50以上,這表明整體而言,長江流域的糧食市場整合程度較高。其中,米價相關(guān)系數(shù)在0.90以上的有杭州與安慶(0.98),南京與安慶(0.97),蘇州與南京(0.95),南京與漢陽(0.95),安慶與漢陽(0.95),南京與杭州(0.92),長沙與漢陽(0.90),這表明長江中游內(nèi)部、長江下游內(nèi)部以及長江中下游之間的米糧市場整合程度相當(dāng)高。米價相關(guān)系數(shù)在0.80以上的有成都與重慶(0.89),安慶與重慶(0.88),南昌與長沙(0.88),蘇州與安慶(0.87),漢陽與重慶(0.85),這表明長江中游內(nèi)部、長江中上游之間以及長江中下游之間的米糧市場整合程度相對較高。

        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從長江上游順流而下的糧食,大部分都在湖北的漢口鎮(zhèn)交易,直接從長江上游販運至下游的糧食較少。雍正十年(1732年),湖廣總督邁柱奏稱:“今查漢口地方,自去年十一月至本年二月初旬,外販米船,已有四百余號。而鹽商巨艘裝運者,尤不可以數(shù)計?!?/p>

        《雍正朱批諭旨(第五十四冊)》(雍正十年二月二十四日湖廣總督邁柱奏)。 另外一個原因是,洞庭湖區(qū)在清初一直是漢口最重要的米糧來源地,在順治、康熙年間,由于四川人口稀少,糧食產(chǎn)量有限,湖南經(jīng)漢口向長江下游提供了大量的糧食。一直到乾隆中后期,四川作為糧倉的重要性才逐漸超過湖南。因此,長江中下游之間米糧市場的整合程度要大于長江中上游之間的整合程度。

        四、結(jié)語

        乾隆初年過高的倉儲采買政策是乾隆初年糧價長期上漲的重要原因。經(jīng)過乾隆十三年(1748年)的糧政大討論及乾隆十七年(1752年)頒布的上諭,乾隆朝的倉儲政策更加的靈活務(wù)實。在短期,影響糧價波動的重要因素是糧食收成。在遭受災(zāi)荒時,地方官的應(yīng)對措施對米價能否盡快回落至關(guān)重要。戰(zhàn)爭是影響糧價短期波動的又一重要因素。第一次金川戰(zhàn)爭的戰(zhàn)場雖然只在一隅,但仍然導(dǎo)致整個長江流域乃至更廣大區(qū)域糧價的短期上揚。長江流域糧食市場較高的整合程度,是政府的宏觀調(diào)控和民間自發(fā)的市場行為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政府為了鼓勵民間糧食流通,從而達到穩(wěn)定糧價的目的,清廷采取了禁遏糴、減免糧食稅、給本招商、鼓勵外洋米糧進口、靈活處理囤積居奇、務(wù)實的倉儲買補等多種措施,成效斐然。

        同時,清初長江上游、長江中游、長江下游的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與生產(chǎn)力水平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是長江流域存在糧食大規(guī)模販運的前提。經(jīng)過明清鼎革,四川人煙稀少,大量土地有待于流民前來開墾。四川經(jīng)濟作物的種植及紡織業(yè)等副業(yè),到乾隆中葉才開始發(fā)展。乾隆三十年(1765年)十月“四川總督阿爾泰奏:川民不諳紡織,地間產(chǎn)棉,種植失宜。或商販賤售,至江楚成布,運川重售。現(xiàn)飭各屬勸諭鄉(xiāng)民,依法芟鋤,廣招織工,教習(xí)土人,并令婦女學(xué)織”《清高宗實錄(卷三一一)》(乾隆三十年十月)。 。

        兩湖流域在明朝主要是開發(fā)江漢平原,清初的開發(fā)重點在洞庭湖平原。兩湖某些地區(qū)的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較為單一,主要依賴出售余糧以換取銀錢。

        江南地區(qū)從明中葉至清中葉經(jīng)歷了“早期工業(yè)化”[20],是中國經(jīng)濟最為發(fā)達的地區(qū),以蘇州為中心的市鎮(zhèn)群引領(lǐng)著全國經(jīng)濟的發(fā)展潮流[21]。江南百姓的生活也較為精致[22]。長江三角洲的種植結(jié)構(gòu)是桑樹、棉花、水稻三足鼎立。雖然宋朝有“蘇湖(常)熟,天下足”之諺,但在明朝中后期民間就開始流傳“湖廣熟,天下足”。之所以發(fā)生這一轉(zhuǎn)變,正是由于江南民眾逐漸將稻田改為桑田、棉田或其他經(jīng)濟作物

        江南的花卉市場亦很繁盛。參見:邱仲麟《花園子與花樹店——明清江南的花卉種植與園藝市場》(《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007年第3期473-552頁)。,從而導(dǎo)致了本地的糧食短缺。乾隆十六年(1751年),浙江巡撫永貴奏報:“浙江本非產(chǎn)米之鄉(xiāng)……每年仰食上游客米,雖極豐稔之歲,亦不下二、三百萬余石。”

        乾隆十六年閏五月二十九日署理浙江巡撫永貴奏為杭嘉湖寧紹等府素籍客米接濟請旨預(yù)令湖廣督撫諸臣撥谷協(xié)濟備賑事(“朱批奏折”,檔號:04-01-02-0044-013)。 乾隆四十年(1775年),兩江總督髙晉指出,“松江府、太倉州、海門廳、通州并所屬之各縣,逼近海濱。率以沙漲之地,宜種棉花。是以種花者多,而種稻者少。每年口食全賴客商販運,以致糧價常貴,無所底止”(清)高晉《奏請海疆禾棉兼種疏》[(清)琴川居士纂《皇清奏議(卷六十一)》]。 。百姓改稻種棉,正是受經(jīng)濟利益驅(qū)動所致。“究其種花而不種稻之故,并非沙土不宜于稻。蓋緣種花費力少而獲利多,種稻工本重而獲利輕。小民惟利是圖,積染成風(fēng)。官吏視以為常,亦皆習(xí)而不察。以現(xiàn)在各廳州縣農(nóng)田計之,每村莊知務(wù)本種稻者,不過十分之二三,圖利種花者,則有十分之七八”B60。

        明中后期以來,商書的大量刻印傳播也促進了長江流域糧食市場的整合程度?!兑唤y(tǒng)路程圖記》《士商類要》《示我周行》《杜騙新書》等商業(yè)書不僅記錄了全國各地之間的道路里程,還有各地特產(chǎn)、如何待人接物、辨別銀兩真假和各類商品的成色、種類等的方法[23]。由于糧食是當(dāng)時的大宗商品,各地米谷的品種、品質(zhì)、口感、價格均不盡相同,因此商書中大多都列有專條記載。“湘潭米奘于湖廣,巢縣米細似湖西,南昌米碎于漢口,贛州米老艮而多砂,建昌米粗肥而好看”

        余象斗《新刻天下四民便覽三臺萬用正宗·商旅門(卷二十一)》(萬歷二十七年刊本)。 。“俗以粳為晚米,早為秈米,皆要擇其干灱,干凈、色白、亮結(jié)者為佳。其有紅青間者為次,濕碎糠粃多雜者為低,順色紅米灱凈者亦為高”

        吳中孚《商賈便覽(卷二)》(清乾隆五十七年刊)。 。隨著包括糧食運銷在內(nèi)的商業(yè)發(fā)展,為之服務(wù)的牙行數(shù)量也隨之增加,相關(guān)的法律條文亦不斷完善[24]。

        在交通方面,長江流域有水運之便,江南地區(qū)更是有夜航船,商品流通晝夜不息[25]。除了一般的糧商販運,往來于兩湖與江南之間的鹽船也裝載糧食。由于兩湖是淮南鹽場的行銷范圍,因此鹽商在將鹽運到湖廣之后,經(jīng)常在返程時裝運米谷。

        隨著明中葉以來商業(yè)的發(fā)展,商人與文人逐漸合流,社會對商人越來越重視?!疤煜轮畡?,偏重在商。凡豪杰有智略之人多出焉。其業(yè)則商賈也,其人則豪杰也”

        (清)沈垚《費席山先生七十雙壽序》[《落帆樓文集(卷二十四·別集)》民國吳興叢書本]。 。隨著民眾對商業(yè)日益重視,大批人才投身于商業(yè),促進了包括糧食在內(nèi)的市場整合。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經(jīng)濟研究所.清代道光至宣統(tǒng)間糧價表[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9.

        [2]全漢昇.清康熙年間(1662-1722)江南及附近地區(qū)的米價[J].中國文化研究所學(xué)報,1979 (10): 63-103.

        [3]王業(yè)鍵.清代經(jīng)濟史論文集[M].臺北:稻鄉(xiāng)出版社,2003.

        [4]趙偉洪.清乾隆朝湖南省米谷流通與市場整合[J].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2015(1):38-49.

        [5]全漢昇.乾隆十三年的米貴問題[C]∥慶祝李濟先生七十歲論文集.臺北:清華學(xué)報社,1965:333-352.

        [6]哈恩忠.乾隆朝整飭社倉檔案(上)[J].歷史檔案2014(3):12-41.

        [7]哈恩忠.乾隆朝整飭社倉檔案(中)[J].歷史檔案2014(4):6-27.

        [8]哈恩忠.乾隆朝整飭社倉檔案(下)[J].歷史檔案2015(1):25-49.

        [9]高王凌.活著的傳統(tǒng):十八世紀(jì)中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和政府政策[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5.

        [10]常建華.乾隆早期廷議糧價騰貴問題探略[J].南開學(xué)報,1991(6):37-46.

        [11]張祥穩(wěn).清代乾隆時期自然災(zāi)害與荒政研究[M].北京:中國三峽出版社,2010.

        [12]常建華.清代的國家與社會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75-178.

        [13]呂小鮮.乾隆初粵閩湘贛搶米遏糴史料(上)[J].歷史檔案,1996(4):15-22.

        [14]呂小鮮.乾隆初粵閩湘贛搶米遏糴史料(下)[J].歷史檔案,1997(1):19-27.

        [15]穆崟臣.試論乾隆十二年山東水災(zāi)與災(zāi)后應(yīng)對[J].古今農(nóng)業(yè),2008(4):71-78.

        [16]許檀.明清時期的臨清商業(yè)[J].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1986(2):135-157.

        [17]巫仁恕.激變良民:傳統(tǒng)中國城市群眾集體行動之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1:184-186.

        [18]范金民,羅曉翔.乾隆十三年蘇松聚眾阻糶案述論[J].蘇州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11,32(3):165-171.

        [19]吳承明.利用糧價變動研究清代的市場整合[J].中國經(jīng)濟史研究,1996(2):88-94.

        [20]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業(yè)化(1550-1850) [M].修訂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10.

        [21]范金民.“蘇樣”、“蘇意”:明清蘇州領(lǐng)潮流[J].南京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人文科學(xué)·社會科學(xué)),2013,50 (4):123-141.

        [22]邱仲麟.冰窖、冰船與冰鮮:明代以降江浙的冰鮮漁業(yè)與海鮮消費[J].中國飲食文化,2005,1(2):31-95.

        [23]張海英.走向大眾的“計然之術(shù)”:明清時期的商書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19.

        [24]邱澎生.當(dāng)經(jīng)濟遇上法律:明清中國的市場演化[M].臺北:聯(lián)經(jīng)出版公司,2018.

        [25]陳寶良.夜航船:明清江南的內(nèi)河航運網(wǎng)絡(luò)及其公共場域[J].史學(xué)集刊,2018(5):18-33.

        Therice price fluctuation in Yangtze Valley in

        the early Qianlong period (1736—1753)

        LUO Chang1,YANG Jianting2

        (1. School of Marxism,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Tianjin 300384,P. R. China;

        2. School of History and Culture,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06,P. R. China)

        Abstract:

        The rice price in Yangtze Valley in the early Qianlong period,affected by the governments storage policy and purchasing,was on a long term upward trend. Meanwhile,rice harvest,climate,famine and the first Jinchuan War were the factors arising drastic short term changes. Once fluctuation happened,the government adopted many macroeconomic regulatory methods to make the price steady,and local residents also managed to minimize their damages. These fluctuations have made it clear that the Yangtze Valley has formed a highly integrated rice market in the early Qianlong period.

        Key words: ?rice price fluctuation; market integration; early Qianlong period; Yangtze Valley

        (責(zé)任編輯?胡志平)

        猜你喜歡
        長江流域
        2020年主汛期長江流域短時強降水時空分布特征
        走遍長江流域的英國小伙
        生態(tài)環(huán)境部審議并原則通過《長江流域水環(huán)境質(zhì)量監(jiān)測預(yù)警辦法(試行)》
        長江流域園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環(huán)境調(diào)查
        長江流域園區(qū)的府際合作研究
        西南和長江流域水稻生產(chǎn)品種對稻飛虱的抗性
        黃帝戰(zhàn)蚩尤
        長江流域徑流演變規(guī)律研究
        春季北極濤動對盛夏長江流域地表氣溫的影響
        我國長江流域汽車需求量分析及預(yù)測
        野外少妇愉情中文字幕| 亚洲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极品美女调教喷水网站|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 免费精品无码av片在线观看| 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三级| 高清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av三级黄色在线观看| 国产熟妇疯狂4p交在线播放| 开心五月激情综合婷婷色| 欧美国产亚洲精品成人a v| av黄片免费在线观看|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丰满熟女| 精品亚洲麻豆1区2区3区|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亚洲五月天|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人妻久久| 水蜜桃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久久不见久久见免费视频6| 少妇性荡欲视频| 久久久AV无码精品免费| 日韩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中文字幕乱码日本亚洲一区二区| 无码爆乳护士让我爽| 日日猛噜噜狠狠扒开双腿小说| 浪荡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亚洲在线一区二区| 日韩一区在线精品视频| 精品少妇无码av无码专区| 99久久综合狠狠综合久久 | 巨臀精品无码AV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乱码人妻在线| 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骚夜夜精品| 亚洲午夜看片无码| 日韩人妻美乳中文字幕在线|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 午夜无码国产理论在线| 国产乱人视频在线观看播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