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華 張曉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隨著全媒體的不斷發(fā)展,出現(xiàn)了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信息早已無處不在、無所不及、無人不用。隨之帶來的是,輿論生態(tài)、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發(fā)生深刻變化。因此我們要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讓正能量更強勁、主旋律更高昂。
本文擬從載體角度,談談對總書記講話精神的理解,并對全媒體時代的政務傳播訴求、方法進行探討。
在高速發(fā)展的信息時代,內容的有效傳播越來越難。政府部門如何解決信息碎片化、傳播效果不盡如人意等難點、痛點問題成為重點。
“木有本,水有源”,了解清楚政府部門的傳播訴求,從“根”入手,才能有效地解決當下傳播的困境。
政府部門的傳播訴求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
陳樂華(右)、張曉琴(左)和同事們一起商談政務傳播事宜。圖 / 陳語
首先,政府部門需要高質量的傳播內容。技術驅動,內容為王,這是政務傳播最基本的原則。
其次,政府部門需要豐富生動的傳播形式。傳播者應當充分了解傳播對象的話語習慣,在傳播形式上要貼近公眾、貼近生活,用鮮活生動的語言和易于接受的方式傳播政務信息,做到親切而不失權威,幽默而不失莊重,消除地位感、增強親近感,有效吸引聚集公眾關注和參與。
第三,政府部門需要達到貼近受眾、影響受眾的效果。
理解了當前政府部門的主要政務傳播訴求,就需要在實際傳播中達到立體化的效果。
廣州正面?zhèn)鞑タ萍加邢薰驹诙嗄甑恼諅鞑嵺`中,常常遇到“為整棟辦公樓提供政務傳播解決方案”這樣的訴求。
我們認為,在全程、全息、全員、全效的傳播背景之下,看似簡單孤立的辦公樓,實則構成了一個傳播大世界:既涵蓋了議程設置,也包括了傳播內容制定,以及人際傳播、組織傳播、橫向縱向傳播和傳播渠道、效果評估等方面。
議程設置能影響公眾接收哪些信息以及接收的順序,雖然不會左右公眾怎么想,但卻可以引導公眾去想什么。以廣州市某稅務局為例,在議程設置前,必須對稅務部門所處什么樣的大環(huán)境,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的工作重點是什么,傳播對象集中在哪一塊有一個全面、清晰的認識。只有這樣,才能設置指向準確的傳播目標。比如在實踐中,我們?yōu)槎悇詹块T制作了政務傳播的時間軸,就讓傳播進度有了一個清楚的標示。
怎樣量身打造全方位的傳播格局?
首先要綜合考量傳播者與傳播對象。在這棟辦公樓里,不僅僅存在各個職能不同的科室,還有進進出出與這棟樓發(fā)生聯(lián)系的人,其各自的信息發(fā)布與接收,構成了一個巨大的傳播網絡。從這個角度來講,上傳下達、政令暢通,只是政務傳播最基本的要求。大大小小的信息擁有者,既是傳播者,也是傳播對象。以短視頻為例,當今技術的發(fā)展使傳播渠道和載體越來越符合人性,用戶在獲取信息的方式上也從圖文向視頻轉移,短視頻這種傳播方式在生活中大大普及。這種方式是沉浸式的,隨時隨地,只要需要,就可以處在一個相對比較真實的場景當中。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是傳統(tǒng)的電視、報紙、雜志、廣播,還是“兩微一端”等,都只是具有表象意義,它們在形態(tài)上將殊途同歸,都匯聚到一個空前的數字媒體平臺上,達到“你不是你,我不是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完美狀態(tài)。
其次,多種傳播手段穿插運用。走進辦公樓,人們通常會注意到,電梯里有視頻播放,走廊里有文化墻,手機上有微信微博,但這只是基本的傳播方式?,F(xiàn)在的傳播方式多樣,圖文、圖表、動漫、音頻、視頻等,實現(xiàn)了內容從可讀到可看,從靜態(tài)到動態(tài),從一個維面到多個維面的融合,形成不同讀者群的享受。但是在以往,“兩微一端”或是局限于“信息廣譜推送”模式,面臨低互動、弱聯(lián)動、姿態(tài)高冷、僵尸化等問題,或是因處于低安裝率、低滲透率、低日活率的“三低狀態(tài)”,傳播效果有限。而短視頻的興起,無疑為其“破局”提供了新的可能:短視頻的互動性、直接沖擊性更強,呈現(xiàn)形式也更加直接易懂;而基于AI技術的分發(fā),也確保了政務信息分發(fā)的準度和廣度,也就是精準觸達和廣泛覆蓋。
所以,要立足現(xiàn)有的平臺,進一步強化跨部門、跨媒介、跨平臺、跨區(qū)域的一體化組織策劃機制,提升現(xiàn)有平臺的用戶規(guī)模、用戶的活躍度,打造全媒體、全維度、全時段的政務信息生產與傳播鏈條,使政務產品的傳播從單一、單維、單向朝著多維、互動轉變。同時,構建與融合發(fā)展相適應的生產流程、發(fā)布體系和傳播矩陣,真正占領政務傳播的制高點。
第三,形成可復制的傳播循環(huán)。在完成議程設置,確定傳播對象,完善傳播內容,敲定傳播方式之后,大的傳播格局基本確立。在此基礎上,輔以定時更新的內容,就能讓辦公樓變身為有生命力的傳播綜合體,茍以新,日日新,實現(xiàn)多元化、垂直化、生態(tài)化的“立交橋式”政務傳播。
要熟練駕馭政務傳播,確保政務傳播在全媒體時代始終沿著正確軌道健康發(fā)展,我們認為,政務傳播從業(yè)人員必須具備五種能力,即:敏銳的政治鑒別力、專業(yè)的文字能力、綜合的策劃能力、快速的反應能力、全方位的創(chuàng)新能力。
其中,敏銳的政治鑒別力,讓政務傳播與廣告有了本質區(qū)別。而快速的反應能力,直接關系著各級政府部門、行業(yè)機構的聲譽,影響著各地政府部門的形象。
政務傳播的活力在于創(chuàng)新。政務傳播必須不斷培養(yǎng)求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一方面以開闊的視野和思路,多側面、多層次、多維度挖掘政府部門行業(yè)業(yè)務信息的深度,有意識地面向廣大受眾,創(chuàng)造性地提煉信息,切實實現(xiàn)內容創(chuàng)新;另一方面以全新的理念和思維積極擁抱新技術、掌握新手段,不斷研究創(chuàng)造受眾歡迎的信息傳播新形式,立體化、全方位地進行信息發(fā)布傳播,切實實現(xiàn)傳播方式創(chuàng)新。(作者簡介:陳樂華,九三學社社員,營銷策劃人;張曉琴,營銷策劃人。)
編輯/余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