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梅
識字教學貫穿整個小學階段,區(qū)別在于高年級的識字教學以學生自學為主,低年級的識字教學是教學的重點內(nèi)容。統(tǒng)編版語文教材,一改過去先學拼音再識字的安排,變?yōu)閷W生先學習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基本字,之后再學習拼音。這種轉(zhuǎn)變要求教師在識字教學中要尊重漢字的規(guī)律,采用多種科學有效的方法組織學生識字,主要體現(xiàn)在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合理運用多元化的教學資源等方面。
低年級學生缺乏自制力,做事憑興趣,有興趣的事做起來越做越有勁,沒興趣的事干脆不去想。識字也是一樣,如果學生不感興趣的話,即使人坐在課堂上,表面上也在聽、讀、寫,其實心不在課堂上,一節(jié)課下來,學生竟然一個字都沒學會。如何才能讓低年級學生對識字產(chǎn)生興趣,教師要關(guān)注這一學段學生好奇心強、愛玩游戲等特點,在識字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些新奇的情境,把一些有趣的游戲與識字教學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積極加入識字學習中來,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
如教學《中國美食》一文時,課文中的“煎、蒸、煮”三個生字屬于同一個偏旁,如果教師只是教學生認識字的讀音、結(jié)構(gòu),學生就難以提起興趣。教師如果提問“誰知道這三個字為什么用相同的偏旁”,也許就會把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起來,他們會注意這三個字的特點,結(jié)合生活常識思考,這些都是常見的烹飪方法;教師說“烹飪的時候都需要用火”,學生猜四點底就是表示火的;教師指出本課中許多字在表示“用火燒”的意思時,都帶有一個“火”字旁,那么,這三個字都帶有四點底,這與火有什么關(guān)系呢?學生思考之后,覺得漢字很有意思,學習起來自然就有興趣了。
最好的識字方法是學以致用,對低年級學生來說,用得著識字的地方,最急切的是身邊熟悉的事物,他們往往在生活中知道了它們的名字或者相應的說法,但把這些名字或說法寫成字放在學生面前,他們卻不認識。換句話說,就是這些字的讀音學生早就熟悉了,但與字形之間缺乏聯(lián)系;這也是從熟悉的事物來識字的可行性,學生開始識字之后,有好表現(xiàn)的一面,到處都想顯示一下自己的本領。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身邊熟悉的事物中識字,可以分階段以小集中的方式開展。如開學不久,為了讓學生集中認識自己學習的課本名稱和課程表上的課程名稱,教師可以用課件出示教科書,并突出標注課程名稱,再讓學生在課表上尋找;學生還可以拿出教科書大聲說出那是什么書,用手指讀封面上的字,以此鞏固對課程名稱的認識。又如讓學生互相認識同學的名字,不僅能叫出來,而且要認出來,教師可以用兩周左右的時間,讓學生輪流當小組長,負責收發(fā)不同學科的作業(yè)本。每收一次,學生都要認真地看著作業(yè)本上的名字讀一遍,發(fā)的時候如果忘記了就問其他同學,并在把作業(yè)本送到主人手中時連說三遍,以此強化記憶。
小學生喜歡群體活動,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可以把這種特點有效地加以運用,即讓學生在識字活動中,互相交流,互相評價。一方面可以充分體現(xiàn)識字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能夠發(fā)揮學生在識字上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則可以借助互相評價引入競爭機制,讓學生在識字上形成互相比拼的意識。在互相交流時,學生可以交流自己有效的獨特的識字方法,分享自己識字的收獲、體會、經(jīng)驗,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ハ嘣u價時,學生既可以通過指出同伴識字上出現(xiàn)的不足和錯誤,又可以學習與吸收同伴識字上的好做法。
仍以教學《中國美食》一文為例,學習課文中的基本生字后,教師先讓學生交流“我家的美食”,并把美食的名稱寫在黑板上。如果里面含有學生不認識的字,教師則要帶大家讀三遍;接著,學生以“我知道的美食”為話題在小組里進行交流,把美食的名字寫在紙條上,互相傳著看一看,寫得對不對,有不認識的字則請教他人;之后,教師將小組推薦的最佳美食的紙條貼在黑板上,學生評出三種感興趣的美食,教師將名稱寫出來,學生集體認字。在互相評價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出示一些食材,讓學生選擇適宜的烹飪方法:先出示比較熟悉的食材,讓學生說出多種適宜的烹飪方法;接著出示學生比較陌生的食材,讓學生猜一猜可以用哪些烹飪方法來做美食,以此激發(fā)大家對美食的向往,還可以多學習一些獨特的生字。
總之,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習內(nèi)容和學生特點,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把識字與生活結(jié)合起來,使學生在識字中體驗樂趣,增長知識,獲得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