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冬華
【摘要】目的:探究點穴結合按摩手法治療急性腰扭傷的臨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選取的研究對象為80例急性腰扭傷癥患者,研究時間為2017年2月-2018年1月,分為常規(guī)組(40例)與干預組(40例),給予常規(guī)組點穴治療,給予干預組點穴聯(lián)合按摩手法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疼痛程度,使用統(tǒng)計學進行分析。結果:干預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P<0.05,表示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干預組治療后疼痛評分改善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表示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結論:急性腰扭傷患者使用按摩療法,可有效緩解疼痛,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有效率,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關鍵詞】急性腰扭傷;點穴結合按摩手法;
【中圖分類號】R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01-140-02
前言
急性腰扭傷為臨床常見疾病,又稱閃腰,因腰部韌帶、筋膜、肌肉等軟組織在外力作用下過度牽拉、扭轉、而引發(fā)急性撕裂傷,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可分為急性腰椎后關節(jié)滑膜嵌頓、急性腰肌筋膜和韌帶損傷等[1]。引發(fā)急性腰扭傷的原因有很多,如行走滑到、閃扭軀體、跳躍、提拉重物等,伴隨劇烈疼痛,影響患者的工作與生活,降低生活質量。近年來,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嚴重,急性腰扭傷患者數(shù)量不斷增多,其治療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筆者將以80例患者為對象,探究點穴結合按摩手法治療急性腰扭傷的臨床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選取的研究對象為80例急性腰扭傷癥患者,研究時間為2017年2月-2018年1月,分為常規(guī)組(40例)與干預組(40例)。常規(guī)組,男、女18例與22例;年齡在19~79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6.85±4.61)歲;病程為3h-5天,平均病程為(3.12±0.45)天。干預組,男、女22例與18例;年齡在22~7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4.87±5.36)歲;病程為5h-7天,平均病程為(3.54±0.61)天。將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對比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規(guī)組
給予常規(guī)組點穴手法治療:
患者俯臥位,兩手臂上局放于床頭。醫(yī)者使用拇指按壓患者對策扭傷穴、手背的腰痛點二到三分鐘。在點按兩腿穴位,包括委中穴、承山穴、飛揚穴、跗陽穴,采用重手法由上至下,每次按壓2s左右,3-5次,指導患者在床上做身體側翻動作,并嘗試行走,隨后俯臥于病床,對上述穴位進行按壓,力度由輕到重,按壓時間為5-10s,次數(shù)為3-5次。每天1次,持續(xù)治療14天。
1.2.2 干預組
給予干預組點穴法結合按摩手法治療:
在常規(guī)組治療同時,實施按摩手法:(1)肌肉松解法:患者保持俯臥位體位,在壓痛點周圍使用揉、滾等手法進行放松治療,傷側由骶棘肌纖維方向進行直擦,在三遍以后,采用拿、揉等手法放松腓腸肌,由輕至重,共5-10min,透熱為宜。(2)整復錯位法:指導患者保持側臥位體位,健側下肢向下伸直,患側屈膝屈髖在上,操作者雙手在患者的髂骨翼、肩前位置放置,雙手交錯用力推動旋斜扳,待頻繁聽到彈響聲后,使用拇指捋順棘突旁軟組織反應物,腰部腫脹明顯或者肌肉拉傷者,不可使用此方法,避免加重病情;(3)結束手法:在上述治療完成以后,指導患者保持俯臥位體位,采用叩、滾、拍等方法在腰部進行治療,力度輕揉,結束治療。每天1次,持續(xù)治療14天。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疼痛程度,進行分析。
治療效果:以《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為參考依據(jù),以腰痛、腰部活動等等臨床癥狀為評估標準,結果包含顯效(癥狀消失,腰部活動恢復正常),有效(癥狀改善,腰部活動程度改善),無效(不滿足以上標準)。
疼痛程度:使用VAS量表評估,共0-10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越疼痛。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實驗涉及數(shù)據(jù)信息采用SPSS20.0軟件分析,疼痛程度用t檢驗,用均值標準差表示,治療效果用X2檢驗,用%表示,組間比較,差異顯著性水平均為:P<0.05。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對比
如表1所示,干預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P<0.05,表示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
2.2 兩組患者的疼痛程度對比
如表2所示,干預組治療前疼痛評分與常規(guī)組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干預組治療后疼痛評分改善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表示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
3 討論
急性腰扭傷的受傷范圍包括筋膜、肌肉、小關節(jié)、韌帶等區(qū)域,表現(xiàn)為腰部活動受限、劇烈疼痛、肌肉緊張等,對日常工作與生活產生影響,降低生活質量。中醫(yī)理論認為,急性腰扭傷屬于“腰痛”、“傷筋”等范疇[2],腰部由于姿勢不良、用力不當、搬運重物等原因,使得前屈后伸而引發(fā)腰痛癥狀。以現(xiàn)代病理學角度進行分析,急性腰扭傷是音局部出現(xiàn)黏連、充血、水腫以前你無菌性炎癥,可采用理療、牽引、針灸、按摩等方法治療。本次研究中,對急性腰扭傷患者使用點穴結合按摩手法治療,取穴為對策扭傷穴、腰痛點、足太陽膀胱經委中穴、承山穴、跗陽穴、飛揚穴等,在小腿位置行走,拇指按壓以后可直接由穴位穿透,伴隨強烈反應,在點穴治療以后,腰部僵硬狀態(tài)明顯放松,還可有效緩解疼痛[3]。隨后,添加按摩手法,可促進消腫止痛、氣血通暢、經絡疏通,另外推拿有助于扭閃筋膜得以回味。本次研究結果可見,干預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guī)組,P<0.05,表示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干預組治療后疼痛評分改善優(yōu)于常規(guī)組,P<0.05,表示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使用點穴結合按摩手法治療,通過揉、滾等手法緩解腰部的肌肉痙攣,靜脈疏通,并調整小關節(jié)紊亂,促進局部的血運情況改善,松解神經根、韌帶等黏連組織,促進炎癥吸收。
綜上,急性腰扭傷患者使用點穴結合按摩手法,可有效緩解疼痛,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治療有效率,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苗靜,劉紅艷,周偉, 等.溫針灸聯(lián)合穴位按摩治療急性腰扭傷對炎性因子及腰椎活動度的影響[J].針灸臨床雜志,2017,33(6):11-14.
[2] 劉志丹,張秀華.針刺配合推拿治療急性腰扭傷60例臨床療效分析[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7,9(14):91-92.
[3] 羅芳.溫針灸聯(lián)合穴位按摩治療急性腰扭傷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yī),2019,34(4):594-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