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笑
2020年11月3日,在中國作協(xié)組織的2020“中國一日·美好小康——中國作家在行動”全國作家聯(lián)動大型文學主題實踐活動中,我作為黑龍江省作家,來到了富裕縣民樂村,采訪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樊玉明。
富裕,漢語解釋為經(jīng)濟寬裕。而齊齊哈爾市富裕縣,沒有顧名思義,不僅不富,反而是國家級重度貧困縣。民樂,字面理解為人民安居樂業(yè),而富??h的民樂村,也沒有村如其名,反而窮得讓人樂不起來。
樂不起來的民樂村、富不起來的富裕縣,在一場改變中國鄉(xiāng)村面貌的偉大社會實踐中,迎來了村如其名、縣如其名的曙光。
2017年,脫貧攻堅戰(zhàn)役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在全國各地轟轟烈烈地打響。省婦聯(lián)響應國家助力脫貧攻堅的號召,一支由三人組成的駐村工作隊來到了富??h民樂村。樊玉明,這個從牡丹江農(nóng)村走出的東北漢子,再次投身農(nóng)村這片廣袤的黑土地。
六月的鄉(xiāng)村,盡是生機勃勃的綠。樊玉明的心,也掙脫了城市水泥的禁錮,舒展得如迎風起舞的葉子一般。一路上,一行人說說笑笑,車已開到了村口。開過村里滿是坑坑洼洼的泥土路,看見路邊許多年前記憶中的泥土房和一臉漠然的村民們,樊玉明的心收緊了?!跋嘤尚纳?,村民們臉上沒有笑容,看什么都視而不見,對什么都提不起精神,這哪里是幸福生活該有的表情呢?“要讓民樂村的村民發(fā)自內(nèi)心的樂起來,要讓民樂村的路暢通起來,要讓民樂村與全國新農(nóng)村一起富起來”,此刻的樊玉明覺得,民樂村,就是他要深深扎根的另一個家,他要用心,焐熱這片土地。
村里沒有閑置住房,當晚,駐村隊員租住到了外出務工的一個老鄉(xiāng)家里,這一住,就是一年。這一年,52歲、身高1米78、體重195斤的樊玉明,穿著駐村隊統(tǒng)一的作訓服,迎著每一個黎明的曙光、正午的陽光和黃昏的落日,跑遍了村里每一戶人家,熟悉了每一個村民,幫村里人處理大大小小的雜事,被村民親切地稱為“老樊”。
“2018年5月28日,按照昨晚跟縣殘聯(lián)潘主任的約定,今天早上七點鐘,開車來到民樂村一屯西頭常德珍家,接她去縣里檢查申報殘疾證。到達村口,正趕上等去縣城大客車的常德友、去富路客運站的常德才兒媳,拉上他們,正好五個人一車。”——這是樊玉明日記里的一段,也是樊玉明三年多的日常生活中無數(shù)次雷同反復的一段。
常德珍,66歲,與84歲的婆婆共同生活。她單側(cè)骨股頭壞死,2017年更換了骨股頭,家里十分貧困。盡管如此,她一直孝順婆婆、照顧婆婆,并被村民評為“最美兒媳”?!袄衔崂弦约叭酥稀?,樊玉明同情常德珍,也敬佩常德珍,他決心幫助婆媳倆走出困境,而且要一幫到底。他先是幫助她們辦理了低保,又根據(jù)常德珍的身體狀況,決定幫她辦一張殘疾證。辦殘疾證需要去縣里體檢,常德珍腿腳不方便,樊玉明二話不說,背起常德珍就走。去醫(yī)院體檢、去殘聯(lián)填表,樓上樓下,來來回回,50多歲的老樊跑得一腦門子汗。常大姐過意不去,要給老樊車錢,老樊不要,要請老樊吃飯,結(jié)果飯錢還是老樊付的。低保證、殘疾證辦下來,婆媳每月多了160元收入,生活有了保障。老樊覺得還不夠。回哈爾濱探親期間,他跟同學講起常德珍的事,說她急缺一個冰柜,同學立刻委托老樊代買一個冰柜送給常德珍,這個冰柜,成了常德珍婆媳家的“大件兒”,婆媳倆再也不用借鄰居家的冰柜一角存儲食物了。我去的時候,婆媳倆的房子正進行危房改造,在別人家借住。常德珍說:“我們娘倆可困難了,身體還不好,都快活不下去了,幸虧習總書記把老樊派來了,老樊跟我非親非故,把我當親姐,村里都知道,我白撿了個兄弟,老樊一來,就都喊,你兄弟又來啦!”老樊高興地說:“我也白撿了個姐!”
常德才,常德珍的親哥哥。他身患嚴重的皮膚病,全身水腫,雙腿潰爛,家里住的房子四面透風。危房改造,常德才的老伴覺得家里困難重重,無力參與,老樊多次上門做工作,最后老兩口沒花一分錢住進了新房。也許是精神的力量,常德才的水腫在住進新房后居然消了。常德才的老伴兒說:“老樊哪,背著老常去縣醫(yī)院看病,他太沉了,背也背不起來,把老樊累的。這幾年還經(jīng)常給老常買藥,治腦血栓的,皮膚擦的,啥都買。這村里,多少人都吃過老樊給買的藥,數(shù)都數(shù)不過來?!?/p>
村里人有句順口溜:“小病不打120,就找樊玉明?!崩戏碾娫捥柎a,貼在家家戶戶的墻上。駐村三年,老樊最關心關注的,就是村里的病人和殘疾人。村民江余寶老伴患胰腺癌,老樊聯(lián)系省醫(yī)科大給她做了確診;村民何翔老伴去哈醫(yī)大腫瘤醫(yī)院做甲狀腺手術(shù),老樊幫忙聯(lián)系好主任醫(yī)師直接住院;村里有人生病,老樊知道了,一定上門送錢慰問。疫情期間,村民孟召民腦出血在哈爾濱住院,老樊去醫(yī)院探望,醫(yī)院不讓進。老樊說:“我是駐村第一書記,他是我的村民,我不看看不放心?!贬t(yī)院領導被感動了,破例讓老樊進了病房。
老樊說:“病不可怕,怕的是心冷沒人問。我不能給他們治病,但能給他們關心和幫助。我回哈爾濱給他們買點藥,錢也不多,讓他們感覺有人想著,有人關心?!比晗聛?,樊玉明幫助村民看病買藥22人次,累計花費9000多元。幫助村里5人辦理了殘疾證,每人拿到了每月80元的殘疾補助款。
“帶好村里的病親戚、窮親戚”,老樊用一點一滴的努力,幫助村里270多戶貧困戶一戶不少的走上了脫貧路。
2017年6月1日,老樊來民樂村,身份工作隊隊員。
白天,他逐一走訪村里的貧困戶、一般戶,晚上,就在宿舍里潛心研讀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的扶貧政策。老樊的駐村日記本中,有兩本是專門記錄各項扶貧政策的。日子長了,老樊成了工作隊的“活地圖”和老百姓心中的“扶貧政策百事通”。
2018年,村里迎接國檢驗收進入最后階段,天氣乍暖還寒,村里工作人員沒日沒夜忙得不可開交,老樊每天起早燒鍋爐,半夜“打更”,給村委會工作人員端茶送水,前前后后48天,天天滿臉滿身都是黑的,被村民戲稱為“鍋爐工”和“更夫”。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民樂村通過了國家脫貧驗收,群眾滿意率100%。
2019年7月,受紹文鄉(xiāng)黨委指派,經(jīng)村民代表大會選舉,老樊高票當選為村委會主任,并被任命為村黨支部書記,成為全省第一個副處級“一肩挑”。駐村干部“一肩挑”,于老樊而言,不僅是鄉(xiāng)里、縣里的高度認可,更是民樂村村民實實在在的接納。
剛剛當選,就進入雨季,民樂村遭遇2013年以來最嚴重雨災,老樊坐不住,直接沖進雨里,幫助村民排澇,哪個屯堵了就去哪個屯,整整23天,都是全身濕透,泥水滿身,老樊也落下了風濕的毛病。值得欣慰的是,全村莊稼沒有因為雨災而減產(chǎn),村民沒有一家因為大雨出現(xiàn)事故。
上任后的樊玉明,充分利用村支書的新身份,多次跑縣里協(xié)調(diào)修路,到2020年,民樂村自然屯主要屯路基本硬化和綠化,并安裝了路燈,孩子們雨天上學再也不用擔心了,村民摸黑上廁所也自此成為歷史。有了路燈,老樊又自費買了綢帶和扇子,村里的廣場舞隊伍也建起來了。村民胡鳳琴說:“歲數(shù)大了,走夜路總像腳底有坑似的,這下好了,晚上不僅能出來散散步,俺們也跟城里人一樣,可以跳舞健身了!”
村里的黨建、村規(guī)民約、集體“三資”專項治理、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各項工作也都在樊玉明的主持下壓實落地。
2020年6月1日,駐村三年整,老樊又有了新身份:第一書記、工作隊長。雖然民樂村已經(jīng)整體脫貧,但離富裕還有很大的差距。如何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水平,老樊想到了以獎代補。從省婦聯(lián)爭取的專項款沒到賬,但晚一天就影響?zhàn)B殖,他跑到齊齊哈爾市農(nóng)科院,用赤誠和信譽打動了院領導,賒回了20萬元的雞雛和鵝雛。全村家家戶戶都分到了鵝雛、雞雛。除了養(yǎng)大了可以賣錢,貧困戶還可以得到500元的以獎代補補貼款。老樊還組織村民發(fā)展菜園革命,貧困戶每畝補貼1000元。
不僅在村里“步步高升”,省婦聯(lián)也將老樊任命為省婦女兒童發(fā)展中心副主任。老樊是事業(yè)編,當了副主任對工資待遇沒有影響,村里的“官兒”就更沒什么福利待遇了,但老樊還是高興,“證明我的工作組織上和人民群眾都認可!”
“老樊沒架兒,不像個官樣!”
“跟老樊說話不用考慮,有啥說啥?!?/p>
“老樊沒把自己當干部,跟老百姓一樣!”
省城來的副處級干部,在淳樸的村民眼里,已經(jīng)是相當大的“官兒”了。相處下來,這個大“官兒”,反倒成了村民們隨叫隨到的司機、幫工、跑腿、心理調(diào)解師、政策解讀員。
省婦聯(lián)駐村工作隊隊員王強說,剛到村里,跟老樊開車下屯,正開著,車就停了,老樊放下車窗跟路邊的村民打招呼,10分鐘的路程,小車停了五六回。王強納悶兒,就問老樊:“你找他們有事么?”老樊說:“沒事兒呀?!蓖鯊姼{悶了:“沒事老跟人打招呼干啥呀?”老樊說:“咱們是省里下來的,要是跟老百姓打個招呼,他們就覺得很近,貼心?!睆拇艘院笸鯊娮约撼鲩T辦事,也主動跟老百姓打個招呼,感覺跟村民拉近了距離,開展起工作更順暢了。
在村里,老樊抽5元一盒的煙,穿工作隊統(tǒng)一的作訓服。走在村路上,看見垃圾,老樊撿起來拿著,扔到附近的垃圾箱里。有些亂扔垃圾的村民說,有專門的垃圾清掃員,老樊你撿啥?老樊說:“環(huán)境得大家愛護,不能只靠一兩個清掃員。”從此,村民們不僅不亂扔垃圾了,看到垃圾,也主動撿起來扔進垃圾箱里。
除了撿垃圾,老樊還撿人。低保戶王玉文患重度腦梗,暈倒在路上,老樊路過,把他送回家里。王玉文的妻子邢玉環(huán)說:“虧了老樊哪,別人誰都不敢撿,怕賴上?!?/p>
村民喬永彪,老伴雙目失明,自己還患了阿爾茨海默病,走丟是常事,老樊撿了他9次送回家里。
村民孟三嫂說,愛人患有心臟病,有兩回走在路上突然摔倒休克,都是老樊在路上撿到他并把他送回家。家里玉米補苗,老樊早上4點鐘就來幫忙。說到這,孟三哥忍不住插話:“老樊是真會干,一看小時候就干過農(nóng)活!”
會干農(nóng)活兒的老樊的確出身林口縣農(nóng)村。1979年5月2日,這個改變老樊一生命運的日子他至今記憶猶新。14歲的老樊夾著一床舊棉被,懷揣著5元錢和26斤糧票,踏上了去縣城的求學之路。由于家庭貧困,年輕的老樊經(jīng)常每天只吃一頓飯,餓得發(fā)暈,但在只有求學才能改變貧困命運的信念支撐下,老樊考上大學,走出了農(nóng)村,走進了省城。駐村后,老樊對村里的學生格外關注。村民周傳兵的兒子一度產(chǎn)生了厭學情緒,老樊聽說后,幾次上門做思想工作。孩子在一篇作文中寫道:“一天,家里來了一個自稱村上工作隊的人,給我開導,我也迷途知返……”村民張浩的兒子學習成績優(yōu)異,但是家庭條件差,老樊的一個朋友聽說后,主動資助孩子學習,孩子備受鼓舞,父母的干勁也更足了。
老樊閑不住,沒事兒就在村上溜達。村民白生玉家著火,老樊第一個發(fā)現(xiàn),從鄰居家找根水管上去滅火,弄得自己全身濕個透。上縣里辦事,順路幫村民貼個手機膜,交個話費,買幾樣菜,捎幾個村民進城,都是常事。村民孟召武說,去大慶妹妹家,正好老樊回哈爾濱,就搭個車,想著到大慶市高速口再想辦法,沒想到老樊一直給送到妹妹家小區(qū)樓下。老樊說:“村里老弱病殘,我不給他們跑,誰給他們跑啊。別看小車破,老百姓接受。真要開個干干凈凈的寶馬奔馳,老百姓也不肯坐呀!”三年來,老樊的老爺車,接過親,送過殯,拉著考生,載著病人,晃晃悠悠跑了10萬多公里。
從2017年進村,到2020年當上第一書記,看著村民們寬敞明亮的新房建成了,村民們的腰包一點點兒鼓起來了,臉上的笑容日漸燦爛了,老樊的心也樂開花兒了。
2020年,脫貧攻堅進入鞏固提升階段,距離老樊離開民樂村的日子也越來越近。
“樊書記,別回哈爾濱了,留下吧!”
“老樊,再待幾年再走吧!”
每一次入戶,村民們都會情不自禁地對老樊說出挽留的話。
駐村三年,老樊黑了,老樊瘦了,老樊更像村里土生土長的人了。老樊也曾經(jīng)有好幾次想過要回哈爾濱。家里不止有日夜牽掛的妻子,更有一個放不下的兒子——樂樂。樂樂身高180厘米,體重176斤,24歲。樂樂不會說話,嚴重自閉,生活不能自理,他的全部世界,就是爸爸、媽媽和一只拉布拉多犬。爸爸駐村三年多,難得回家一次,樂樂的世界,一下子少了最重要的三分之一。
老樊的日記,經(jīng)常會記起兒子樂樂?!榜v村回家的兩天,兒子興奮得后半夜睡不著覺。我的心中既感到興奮,又感到慚愧?!薄皟商彀氲膱F聚,對于駐村干部的我是多么的短暫和珍貴啊。看著妻子不舍的眼神,兒子不舍地摟著我不愿意放手,關上家門,眼眶里濕濕的?!?/p>
樂樂是樊玉明心上最深沉的愛和最扎心的痛。
三年多來,樊玉明是省婦聯(lián)7名駐村隊員中唯一沒有輪換的。老樊下鄉(xiāng)駐村,為了照顧樂樂,身為警察的妻子提前退休了。村里遠,開車回哈爾濱要五個多小時,老樊年齡大了,身體眼神都有些跟不上,妻子擔心他,不讓他經(jīng)?;厝?,加上村里事情多,老樊最長的時間52天沒有回家。老樊常說,苦了妻子了,既要照顧兒子,還要惦記他。老樊還說,小家短暫的分離,是為了明天更好的團聚。退休以后,他會加倍補償妻子和兒子,把失去的時光追回來。
在老樊心里,民樂村就是他的家,民樂村的村民就是他的家人,讓家人過上好日子,過上幸福的日子,與他身在哪里并無關系,即使卸去在民樂村的一切職務,他依然是民樂村的村民,他的心將始終牽掛民樂村,他的目光將時刻關注民樂村,民樂村的鄉(xiāng)村振興之路,他還要參與、還要奮斗。他也要帶著妻子和兒子常回來看看,村里的那些“親戚”們,老樊也會常常聯(lián)系。
“放心吧,我永遠也不會換電話號碼!”
這是老樊對全村百姓的承諾。
貧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老樊說,駐村干部雖然是“飛鴿”牌的干部,但要干“永久”牌的事兒。既有國家政策,又有婦聯(lián)這個娘家,沒有理由不好好干。三年來,經(jīng)過多名駐村干部和村兩委的努力,民樂村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光伏發(fā)電、大馬力農(nóng)機、水稻種植、庭院養(yǎng)殖、小園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項目紛紛落地;富硒鴨稻有機米示范田、“旱改水”無公害水稻示范田、巾幗脫貧示范基地陸續(xù)建成;新硬化道路、亮化路燈、自來水井房、文化活動廣場、婦女兒童之家、愛心超市投入使用;貧困學生、貧困婦女、受災家庭、70歲以上老人穿上了新衣、蓋上了新被,吃上了暖心的月餅,喝上了健康的奶粉;庭院經(jīng)濟、小園種植補貼收入,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無一返貧,人均年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
看著村民臉上的笑容,回想起初到村里的情景,老樊想,由全面脫貧到鄉(xiāng)村振興,未來的路還長,還需要接續(xù)奮斗、努力前行。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年輕人,才能讓民樂村持久發(fā)展。在老樊的傳幫帶下,31歲的李長超、32歲的衣漢超這兩個踏實肯干的年輕人迅速成長,他們將接過老樊的擔子,帶領村民走上鄉(xiāng)村振興之路。
采訪結(jié)束,老樊送我到村口,車子啟動,老樊的身影漸行漸遠,冬日的陽光灑在他身上,一片燦爛。我忽然想起老樊日記里的一段話:“我所能做到的就是讓國家的扶貧政策落地、落實,讓農(nóng)民兄弟感受到國家對貧困人民的關心,同時鼓勵農(nóng)民兄弟振作精神,靠自己勤勞致富,走向小康?!蔽蚁?,這也是當下奮戰(zhàn)在脫貧攻堅一線所有駐村干部的心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