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蕙君
我上個月跟同事鬧了點矛盾,那個同事特別會來事兒,人很漂亮,人緣也很好,同事們都偏向她,她背后肯定也沒少說我壞話,所以感覺這一個月來同事們都用異樣的眼光看我,也不愛跟我說話了,這樣我很抑郁。我該怎么扭轉這種局面呢?
大慶:于麗
我們常說,生活就像一面鏡子,別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一個人過的快樂與否,其實只取決于他自己,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你的生活,全是由自己創(chuàng)造。
有說服力的“傷痕實驗”
心理學上有一個著名的“傷痕實驗”。
實驗組織者對志愿者說:這個實驗的目的是想觀察,人們對面部有傷痕的陌生人的感覺如何,態(tài)度如何?;瘖y師在志愿者左臉畫一道觸目驚心的傷痕,然后拿出鏡子讓他們看看化妝效果,再把鏡子收走。這時,化妝師說要在他們的傷痕表面上涂一層粉末,以防止傷痕被不小心擦掉,實際上卻偷偷抹掉了傷痕。結果所有志愿者執(zhí)行任務回來都敘述了相同的感受——人們對他們粗魯,不友好,而且總盯著他們的臉看。
可實際上,他們的臉上跟平常沒有任何區(qū)別!他們的結論是因為他們看到自己疤痕的樣子,產(chǎn)生了錯誤的認知。自我認知影響了他們對外界的判斷,讓他們感覺到所有人對他們都不友好。這種自己認為的不友好,只是幻想出來的他人的眼光,并非他人真正的眼光。
需要改變的只有內(nèi)心
上面這個實驗說明:一個人內(nèi)心怎樣看待自己,在外界他就能感受到怎樣的事實。但這并非是客觀事實。
我們一般不能直接看到自己的模樣,只能通過鏡子、照片,同理還有別人的眼光。一個從容的人,看到的多是平和的眼光;一個自卑的人,看到的多是歧視的眼光;一個和善的人,看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一個叛逆的人,看到的多是挑剔的眼光……可以說,有什么樣的內(nèi)心世界,就有什么樣的外界眼光。一個人若是長期抱怨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冷漠、不公、缺少陽光,那就說明,真正出問題的,正是他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是他對自我的認知出了偏差。這個時候,需要改變的,正是自己的內(nèi)心;而內(nèi)心的世界一旦改善,身外的處境必然隨之好轉。
隨時接納當下的自己
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常有,看不慣的人常見,如果你被這些事情所擾,你就會很糾結,如果你不把它當回事,那么,你就沒有煩惱。
人是不斷變化的,隨時你都要準備好接納當下的自己,而不是惦記著過去,留戀著那些美好,放不下那些遺憾。因為成長本就是一個犯錯糾錯的過程。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并沒有絕對的對錯,沒有絕對的好壞,任何事情在塵埃落定之前它都不過是頭腦的一種假設,是一種概率性問題。如果你能夠培養(yǎng)出這種思維模式,那么你將受益無窮。反之如果因為這個而不斷的去怨恨自己,責備自己,跟自己過不去,那才是對自己最大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