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傳統(tǒng)文化為什么這樣紅

        2020-01-20 02:43:47西門杏庵
        南腔北調(diào) 2020年1期
        關(guān)鍵詞:孔子文化

        西門杏庵

        教育是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一位在貴州石門鄉(xiāng)支教的教師梁俊和他的學生于2018年登上了央視大型文化節(jié)目《經(jīng)典詠流傳》,為觀眾獻上了他自己作曲的歌曲《苔》,讓孩子們感受到詩歌的美好。古詩《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是清代詩人袁枚創(chuàng)作的。梁老師覺得自己也是像苔這樣平凡的小人物,雖然渺小,但也有自己的價值。如果苔被顯微鏡放大出來,他們真的很像一朵朵的花,很美。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蔽幕泴嵙﹃P(guān)乎國家發(fā)展,關(guān)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運與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與魂,是中華民族保持生命力的精神支柱、保持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

        習近平總書記一貫高度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多次強調(diào)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習總書記指出:“我們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充分體現(xiàn)了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升華?!薄爸腥A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已經(jīng)成為中華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國人內(nèi)心,潛移默化影響著中國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yǎng),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薄耙Y(jié)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和弘揚中華美學精神?!?/p>

        2013年3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黨校建校80周年慶祝大會暨2013年春季學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014年9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暨國際儒學聯(lián)合會第五屆會員大會開幕會上的講話中又加了一個“審美觀”。2016年版的《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中指出:“大力宣傳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和光榮歷史,……引導人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黨的十九大報告再次重申了這“四觀”。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里來的,要到哪里去?!?/p>

        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的共同夙愿,它既體現(xiàn)了當代中國人的理想,也承繼了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tǒng)。習總書記強調(diào):“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fā)展繁榮為條件?!?/p>

        ——題記

        前言

        20多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接到一個省電視臺部門負責人的電話,讓我和兩個主持人一起,做一檔廣播訪談節(jié)目《有一說一》,從此開始“觸電”經(jīng)歷。

        接下來,我就成了半個“廣電人”,兼職參與錄制了《國際旅游島之聲》《海平面》《雙創(chuàng)三人行》《??跁蛷d》《直播12345》《城市管家》《新聞現(xiàn)場》《省交通廣播·早班車全程互動》等多檔節(jié)目,兼職做了20多年的電視、廣播、報紙、網(wǎng)站的特約評論員。在電視節(jié)目“火爆”的時候,我還接到湖南長沙電視臺政法頻道的邀請,“飛”到湖南,錄制了一檔20多集的“文化講壇”節(jié)目。

        傳統(tǒng)文化是我們文化的“根”。

        回想自己20多年的“觸電”經(jīng)歷,我的所有觀點基本上圍繞著弘揚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展開,這和我在課堂上所講的內(nèi)容以及寫作、研究其實是一致的。

        閑暇時,偶然看了自己的音頻、視頻,以及自己為準備節(jié)目而隨手寫下的“思想草稿”,隨著時間的流逝,有很多話題至今仍有趣味和啟發(fā)。也許,更有趣的是,是和主持人在化妝間里輕松地聊天(有機會也許可以再寫一篇《化妝間的故事》)。

        回首往昔,我感覺有必要對這些訪談和聊天內(nèi)容做一個歸納和整理,以饗讀者,為弘揚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作出自己的貢獻。為了最大限度地還原現(xiàn)場,我就采用主持人一問一答的形式。下面的文字,算是一個記錄,也算是我學習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心得。

        是為序。

        問:從網(wǎng)紅的文博探索節(jié)目“國家寶藏”熱播到北京故宮推出彩妝、咖啡館,傳統(tǒng)文化正以全新的方式“走紅”,在旅游等行業(yè)掀起一波波“國潮”。

        《國家寶藏》收官后,央視再現(xiàn)文化綜藝爆款?!鞍压旁娢慕o唱出來”,大型文化節(jié)目《經(jīng)典詠流傳》播出后,贏得了不錯的收視率和口碑。在豆瓣上,網(wǎng)友打出了9.2的高分。其中,改編自清代袁枚詩作的《苔》更是一夜被“刷屏”。同樣是推動古詩詞在當下的傳播,相比《中國詩詞大會》的背詩比試,《經(jīng)典詠流傳》形式上更為靈活,除了直接唱古詩文外,在作品歌詞上做了發(fā)揮演繹,無論是詞和曲,都加入了“創(chuàng)作”的成分,在“行”的層面相比《詩詞大會》又進了一步。

        傳統(tǒng)文化不再“高冷”,這種潮流不是簡單的支持國貨,年輕人在以自己的方式理解、探索、演繹、傳播傳統(tǒng)文化。傳統(tǒng)文化為什么這樣紅?你覺得怎么才能更好地加大傳統(tǒng)文化宣傳和教育力度?如何更好地繼承創(chuàng)新,讓中華文化展現(xiàn)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如何讓年輕人更親近傳統(tǒng)文化?

        答:鐘嶸在《詩品》中說:“使窮賤易安,幽居靡悶,莫尚于詩矣?!本褪钦f“詩可以讓人內(nèi)心平靜”。古詩合轍押韻,極富音律感,讀起來朗朗上口,雖三歲童蒙,背誦亦非難事。西諺曰:凡走過的,必留下痕跡。那些我們背下來的詩,比如《尋隱者不遇》《登鸛雀樓》等,看上去“那玩意無甚大用”,不會讓你立刻賺到錢,但是,慢慢地,你會發(fā)現(xiàn):古詩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我們的氣質(zhì),讓我們神閑氣靜、從容應對。

        像《贈汪倫》,讀起來,抑揚頓挫,聲韻悠然?!渡袝虻洹吩疲骸霸娧灾荆柙佈裕曇涝?,律和聲?!鄙虻聺撛凇墩f詩晬語》中說:“詩以聲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揚抗墜之間。讀者靜氣按節(jié),密詠恬吟,覺前人聲中難寫,響外別傳之妙,一齊俱出?!鼻f子說“哀莫大于心死”,但是,詩,可以喚起我們的“詩心”,可以讓我們心靈不死,避免心靈完全沉溺在物欲之中。詩,以自己獨有的有聲調(diào)節(jié)拍,恒能通乎天籟而持人之情性。

        過去的“耕讀人家”,以詩浸潤人生,就像杜甫所描寫的成都郊外的那場春雨一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春風化雨,潛移默化。這就是我們中國悠久的“詩教”傳統(tǒng)。詩,可以“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

        《中國詩詞大會》節(jié)目第二季熱播,能記誦兩千多首詩詞的女高中生驚艷大眾,很多人在微信中玩起了“定制專屬詩”……傳統(tǒng)詩詞,以這樣的形式讓人們感受詩心、讓時代浸潤古意。公眾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與渴慕,由此可見一斑。

        揚州人應該好好感謝大詩人李白。李白的詩“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中一句“煙花三月下?lián)P州”,成為揚州最有影響的廣告語?!皷|南繁華揚州起”,自古揚州物阜財豐,富甲天下,市井繁華,商賈云集,“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在揚州”,你們揚州人身上的那種氣質(zhì)和靈性,我覺得是與生俱來的。

        想當年,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先是跟孟浩然在黃鶴樓上喝酒,寫詩唱和,說“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兩個人喝得盡興了,孟浩然起身告辭,走下黃鶴樓,登船、向李白揮手告辭。李白依依不舍,冷風中,獨自站在江邊上望,直到“孤帆遠影碧空盡”,望不到了,再返回樓上,“唯見長江天際流”,只看到滔滔不絕的江水。同樣描寫送別,我們可以對比一下唐詩和宋詞的區(qū)別,那感覺就像男人和女人的區(qū)別。以北宋柳永的詞《雨霖鈴》為例,一個秋天的傍晚,柳永在長亭外面送別友人,為了讓喝酒的氣氛更“小資”,甚至還專門搭了一個帳篷。柳永開始吟唱了,一手端著酒杯,一手打著手勢,說:“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绷赖男那榭潄y、依依難舍,船家都看不下去了,說你要再不走我可要開船了。他們還在那里“執(zhí)手相看淚眼”,一對情人一般。送別的過程,綿長,情感相當纏綿。

        唐詩的送別不是宋詞這個味道吧?最起碼沒那么“銷魂”。再看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崔鶯鶯到十里長亭,送張生,第一曲《端正好》是這么寫的:“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p>

        話說李白送別孟浩然之后,老孟到外地了,李白晚上找不到人喝酒,獨自喝悶酒,和月亮一起喝:“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p>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亦學牡丹開”,這是清代袁枚的詩《苔》。

        苔雖然在背陰處,又那么渺小,但到了春天,生命照常在萌動,一樣擁有綠色。你有牡丹的富貴,我有小苔花的尊嚴?;ㄩ_微小似米,也可以像牡丹那樣綻放,也有執(zhí)著綻放的青春。其實在《苔》這個總題目下,袁枚一共寫了兩首詩,除了這一首,還有“其二”:“各有心情在,隨渠愛暖涼。青苔問紅葉,何物是斜陽?”意思是說:由于陽光的偏愛,青苔紅葉有著暖涼不同的待遇。青苔問紅葉,究竟什么是“斜陽”啊?

        《經(jīng)典詠流傳》中改編自清代袁枚詩作的歌曲《苔》,其實是袁枚詩的“其一”。苔花的自強與執(zhí)著,讓很多人共鳴,尤其是那句“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讓大家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去年,韋應物《簡盧陟》中“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這兩句詩被作家杜子建在微博上改成“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杜子建的這兩句詩脫胎于唐代詩人韋應物的《簡盧陟》,原詩為“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澗樹含朝雨,山鳥哢馀春。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杜子建將原本不完全合律的末尾兩句改掉一字,并拎出來作為首聯(lián),一下子擊中了網(wǎng)友心中的春意和詩性,唱和、接龍的現(xiàn)象便由此產(chǎn)生。

        他希望網(wǎng)友幫忙續(xù)作,在短短幾天內(nèi)收到了上萬網(wǎng)友的作品,其中佳句頻現(xiàn)。續(xù)作引發(fā)了網(wǎng)友熱議,大家認為不少續(xù)作古樸典雅,如:①“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盡傾江海里,贈飲天下人”的風雅和豪情;②“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今天你一杯,明天我一杯”的通俗與滑稽;③“我有一壺酒,足以慰風塵。傾之與桃花,勻注淡胭脂”的浪漫和綺麗等等……簡簡單單幾十個字迸發(fā)出無窮的魅力。

        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這也是繼余秀華之后國內(nèi)最大的詩歌現(xiàn)象。這一現(xiàn)象引發(fā)眾多網(wǎng)友感慨:“原來大家對國學文化的熱愛并沒有減少,國人詩性未死?!?/p>

        我們讀文學作品,如果帶著素心或者詩心,那感覺就相當美好。在莎士比亞的作品中,他把猶太人寫得很不好,這其實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當時歐洲大眾的文化和心理傾向。一個學者朋友說得好,莎士比亞喜劇中的猶太人形象不應該是我們關(guān)注的重點,或評論莎士比亞的一個關(guān)注點,因為那樣的話就會消耗掉我們關(guān)注其作品更深層次內(nèi)容的精力。就像當下,誰對大眾的或者世俗的現(xiàn)象憤憤不平或者慷慨激昂地批評,那他肯定不是一流的哲學家,不是一流的素心人。

        詩詞之美,在于“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憤怒出“詩人”,甜蜜出不了“詩人”。古代女子失戀了,女子揮筆寫下:“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爆F(xiàn)代人一看,哇,原來小生活中也可以有大格局。美,太美了,連失戀都可以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一份詩意。對比俄國最偉大詩人普希金的經(jīng)典詩歌《我曾經(jīng)愛過你》——“我曾經(jīng)愛過你:愛情,也許/在我的心靈里還沒有完全消亡/但愿它不會再打擾你/我也不想再使你難過悲傷”,感覺還是“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對味。

        獨立小橋人未識,一星如斗看多時。失戀之后,忘記沒那么容易,需要時間的淘洗。特別到了秋天的夜晚,那份寂寞襲上心頭。天清風涼,大自然最包容的時候,卻想起曾經(jīng)的點滴美好,于是“懷君屬秋夜,散步詠涼天”這樣的詩句脫口而出,就這樣在寂靜的天地之間,把心放空。對的,放空?!胺趴铡钡臅r候,心頭卻總是浮現(xiàn)出那個人。這個時候,你聽到成熟飽滿的松果兒“噗嗒”一聲,落在積年的深林落葉上,背景是清秋的空山,頓覺凄涼,仿佛進入禪化的隱居境界,于是一句“山空松子落”讓你釋然。這一顆松子落,已然勝過萬語千言?!坝娜藨疵摺?,這么寂靜、這么美好的秋天,估計你和我一樣,舍不得睡覺吧。

        這些古詩中的意境,才是中國式失戀。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就在這里。欲語還休,欲言又止。與其說是失戀,不如說是兩顆心穿越時空的對話。草在結(jié)它的種子,風在搖它的葉子,用網(wǎng)友的流行語來說,美哭了。此時此刻,所有的語言,都是多余的,就連“我”也是多余的?!对娊?jīng)·邶風·靜女》作者“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的述說,將自己對心物關(guān)系的認識表述得淋漓盡致,這個情感審美為后來的文學奠定了基調(diào)。

        數(shù)典不忘祖,樹高不忘根。詩詞是我們?nèi)宋木竦摹盎驁D”、思想道德的“定盤星”、歷史文化的“活化石”。當今這個時代,傳統(tǒng)文化需要回歸,回答好“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腹有詩書氣自華。腹中有幾百首詩、幾十篇古文,你談起話來,也會自信,也會不緊不慢,氣質(zhì)也不一樣。古人云:詩者,天地之心也。詩人者,必有至真之性、至憫之情、至曠之懷也。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里來的,要到哪里去?!?/p>

        現(xiàn)存歷史文獻中,“中國”二字最早出現(xiàn)在周武王時期的“何尊”銘文中。中華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儒、釋、道互為補充,核心是儒學。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2008名演員擊缶而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古琴聲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簡的孔門弟子,齊聲誦讀“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岸Y之用,和為貴”等儒家經(jīng)典名句,在全世界面前展現(xiàn)了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中華文明又被稱為華夏文明?!叭A夏”一詞最早見于《尚書》:“華夏蠻貊,罔不率俾?!薄渡袝x》注曰:“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碧拼追f達為《左傳》注疏說:“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比A夏文明便是這樣一種地域?qū)拸V、服飾華美、禮儀講究的文明。“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就是一種修身養(yǎng)性過程。

        儒學可以看作國學的主流,經(jīng)學可以被看作國學中最核心的部分。2001年,學界泰斗饒宗頤提出“新經(jīng)學”的講法,讓人們進一步認識到經(jīng)典的價值,開展了一場新的“文藝復興”。 究竟什么是經(jīng)學?

        經(jīng)學與子學是相對應的。如果把四部之學看成傳統(tǒng)時代的知識體系,那么經(jīng)學便是整個知識體系之中最根基的部分。所謂“經(jīng)”,就是“常道”,即普遍永恒的價值,故古人所說的“道”,經(jīng)常必須要走的道,也就是我們?nèi)粘I町斨械膬r值觀念。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要親近并不容易。不要以為“回家后,我們學會把媳婦叫‘太太,把老公叫‘夫君”,就是懂得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了,要讓傳統(tǒng)文化真正滋養(yǎng)心靈才好。堅守民族特性,延續(xù)文化血脈顯得尤為重要。對中國文化的理解,你可以從王國維的境界說、魯迅的“魏晉風度”“摩羅詩力”說、梁實秋的“常態(tài)人性”“古典理性”說、宗白華的“藝境”“虛實”“宇宙意識”說、朱光潛的“情趣與意象的統(tǒng)一”“詩音與詩意的統(tǒng)一”說,來理解;也可以從夏志清的“感時憂國”傳統(tǒng)說、陳世驤的“抒情傳統(tǒng)”說,來理解。你看杜甫的《登樓》,他說“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這是“感時憂國”,是對廣大人世的關(guān)懷。而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詩里有靈性和生命,那是宏大的“宇宙意識”。陳子昂生在武則天時代,武則天也讓他當官了,可是由于性格問題,他和武則天的嫡系——武氏家族的人合不來,那沒有辦法,被貶謫的是他,武氏家族的人當然要受保護,倒霉的只能是他啦。不是“距離產(chǎn)生美”的問題,而是人家根本就不用你,讓你離開,越遠越好。他當時就不該清高地認為什么“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

        陳子昂心情很郁悶,登到幽州臺上,感慨“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向往古人,做點事情,可是現(xiàn)實卻是那么無奈,“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接下來,陳子昂“念天地之悠悠”,茫茫的宇宙,悠悠的萬古,有沒有一個真正可以跟你聊得來的人呢?我的想法別人怎么才能理解呢?我和別人不一樣,難道這也有錯嗎?想來想去,還是無奈,于是,只剩下自己在那里嘆息:“獨愴然而涕下”。

        李商隱的心情和陳子昂不同,他不是郁悶,他是非常郁悶——以至于弱弱幽怨地對待周圍的人與事,你看他寫的詩,“一笑相傾國便亡,何勞荊棘始堪傷。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而杜牧的人生索性帶著諷諫功能,你看他寫的詩,“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杜牧的諷諫,其思想源頭可以追溯到孔子,孔子強調(diào)詩歌諷諫功能的詩教觀、詩學觀。詩歌諷諫功能,對漢代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重視詩歌的諷諫功能,是漢代詩學的重要特點。我國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的傳注體訓詁專著《毛詩故訓傳》(以下簡稱《毛傳》)大小序,三家《詩》,司馬遷、班固、王逸、鄭玄等皆繼承了諷諫論詩的傳統(tǒng)。漢儒不僅在文學批評中強調(diào)詩歌的諷諫功能,還在實際的政治生活中,以《詩經(jīng)》當諫書。在創(chuàng)作上,仿照《詩經(jīng)》作者“大諫”的傳統(tǒng),在詩歌中寄寓諷諫之義。

        “春江水暖鴨先知”。讓傳統(tǒng)文化活起來,就得回歸社區(qū)、回歸生活,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在《青花瓷》中有這樣的句子:“簾外芭蕉惹驟雨,門環(huán)惹銅綠,而我路過那江南小鎮(zhèn)惹了你?!毕炔徽f這樣的表述是否恰當,單說形式,我覺得這種“中國風”作品就值得嘗試,讓年輕人更親近傳統(tǒng)文化。另外,從《中國成語大會》到《中國詩詞大會》,再到如今的《朗讀者》,都體現(xiàn)了傳統(tǒng)文化的復蘇和走紅。這類“現(xiàn)象級”綜藝節(jié)目,可以說是傳播傳統(tǒng)文化的一股“清流”。

        傳統(tǒng)文化為什么這樣紅?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傳統(tǒng)文化在今天這個快時代,越來越散發(fā)出獨特的魅力。你看,古人沒有手機,也沒有現(xiàn)在人浮躁,他們與天地精神獨往來,胸中千溝萬壑里奔騰的是浩大世界?,F(xiàn)在“低頭族”已經(jīng)成為社會的一道“風景線”,紙質(zhì)閱讀的危機也再次凸顯在我們面前。讀紙質(zhì)書的人少了,手機閱讀者卻在增加。隨著電子信息的發(fā)展,人們已經(jīng)越來越習慣了在電子屏幕前閱讀了。走到街上,隨處可見的,便是各種各樣拿著手機的閱讀人,對著手機笑、對著手機哭。

        視寢興之早晚,知人家之興敗。你連睡眠都成問題,不是醒得早,就是睡得晚,總之,有嚴重的睡眠障礙。你說,怎么會有很好的精力投入工作呢?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蓖蹙S送別朋友時的依依不舍、在柳色如煙中擺酒餞行,這種“從前慢”的情景用當今的快觸屏瀏覽很難體會。

        “后皇嘉樹,橘徠服兮。受命不遷,生南國兮”,屈子一首《橘頌》,開楚辭之新天地。那種美好,需要我們用心去體會。文字需要閱讀,文化則需要撫摸。捧一本書,品一壺茶,漫漫午后就這么過去了。紙質(zhì)書是文化的承載和傳遞者,書依托紙而存在。閱讀古詩詞,通過紙質(zhì)的閱讀,能感受生命的氣息,感受漢字的呼吸筋脈,能從忙碌的生活中暫停,感受文學的悠遠,仿佛穿越千年的時光,與古人秉燭長談,獲得靈魂的寧靜,用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名句來說,那種感覺正是“別有幽情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皠幼鹘詡髑椋瑹o聲勝有聲”,從而帶著你,進入一種美妙的藝術(shù)境界。這是手機閱讀達不到的效果。最起碼,電子書在沒電的情況下一無用處,然而紙質(zhì)書何時想看都可以,看的時候不會眼暈。

        一個真正愛書人理想中的書店什么樣?應該是一家小小的店門,只見滿眼墨香,像藝術(shù)館,符合游人的一切文化想象:粉黛青瓦、簾卷細雨,樓梯依稀舊腔調(diào),領(lǐng)著人們在紙張中閑看搖櫓船。書,帶有文化屬性,書店的員工和服務,最好也能如沐春風,帶著文化氣息。但如今整個行業(yè)并不景氣,店員工資平均不高,甚至還低于一些餐飲業(yè)服務員。而未來的書店,可能就是一個個小眾圈子,對味的人喜歡足矣。“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痹娨獠辉谶h方,它就在我們心中。我說這樣的話,也許有人說是心靈“雞湯”。其實,“雞湯”也不一定都有毒,也可以做成有營養(yǎng)的“雞湯”,比如說,有個學者叫周國平,20世紀80年代的“尼采熱”和他的著述有一定關(guān)系,是一個讓人尊敬的學者。他后來不怎么做枯燥的學問了,改走大眾文藝女青年的路線,把大量時間用于寫散文,寫得相當好,也相當有影響力。如果說他是賣“雞湯”,那也是哲學“雞湯”,我覺得還是很有營養(yǎng)的,這和那些“成功學”的“雞湯”不在一個層次上。

        傳承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讓傳統(tǒng)文化進入時代血脈,需要舒展“生活場景”??鬃又v,優(yōu)美人格培養(yǎng)的過程是“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韓愈講“人之能為人,由腹有詩書”。我們應當從學校教育著手,重視詩歌教育,讓傳統(tǒng)文化成為融匯于日用倫常中的“活的文化”。比如學校里可以種植一些萱草,讓學生知道,我們古人不是將康乃馨作為母親花,而是將萱草花作為象征母愛的母親花?!对娊?jīng)疏》稱:“北堂幽暗,可以種萱?!薄氨碧谩笔悄赣H居住的地方,后代表母親。母親居住的屋子也稱“萱堂”。

        萱草,花開六瓣,橘紅色或金黃色,別名金針花、黃花菜、忘憂草等,是多年生宿根草本花。萱草也被稱為忘憂草,它有著讓人忘記一切不愉快的事的寓意,所以花語有“遺忘的愛”之意。

        關(guān)于萱草的傳說很多。其中一個傳說東漢末年社會混亂瘟疫流行。有一天,神醫(yī)華佗到江蘇泗陽行醫(yī)時,忽然,曹操派人來請他。華佗不從,曹兵以刀相逼。當天夜里,華佗輾轉(zhuǎn)反側(cè)不能入眠,朦朧中見一仙人,吩咐華佗如此這般,然后把金針向他懷里一扔,便飄然飛走。華佗醒來,果然在胸前摸到一把金針。翌日,華佗含淚向送別的人說:“今有一束金針,送與你們解救災難?!闭f完手一揚,一束金光,飛向四面八方。眾人隨著金光望去,只見漫山遍野長滿了葉青、花黃的植物。人們采其花蕾用來煮水喝,慢慢地止住了瘟疫。金針菜從此傳遍各地,經(jīng)過人們嘗試,不僅能治病,還是一道可口的菜肴。

        還有另一個傳說,說陳勝吳廣在起義之前,當時因陳勝家窮,他不得不出去討飯度日,加之營養(yǎng)缺乏,患了全身浮腫癥,脹痛難忍。一天,陳勝討飯到一戶姓黃的母女家,黃婆婆善良,見他全身浮腫,讓他進屋,給他蒸了三大碗萱草花吃。幾天后陳勝全身浮腫消了。大澤鄉(xiāng)起義后,陳勝稱王之時,沒有忘記黃婆婆,想起了當年萱草花的美味,便請黃婆婆再蒸一碗給他吃。黃婆婆又采了些萱草花,蒸好送給陳勝。陳勝只嘗一口,竟難以下咽,連說 :“怎么沒有當年的味道了?!秉S婆婆說:“饑餓之時萱草香,吃慣酒肉萱草苦啊?!敝?,陳勝將黃家母女留在宮中,專門種植萱草,并時常吃它。同時,又給萱草另外起了兩個名字,一名為“忘憂草”,一名為“黃花菜”。因為黃婆婆的女兒名叫金針,而且萱草葉的外形像針一樣,所以人們又叫它“金針菜”。后來人們還經(jīng)常用萱草來治療浮腫。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解釋:“萱草本寫作諼草,諼是忘記的意思,這是它成為忘憂草的一種說法,而萱草性涼味甘,可入藥,有利水涼血、清熱解毒、止渴生津、開胸寬膈、令人心平氣和的功效,可幫助病人解除病痛,消除憂愁,所以萱草被稱為忘憂之草?!?/p>

        你看,唐朝詩人孟郊在《游子詩》中寫道:“萱草生堂階,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痹娙送趺嵩凇杜紩分羞@樣寫:“今朝風日好,堂前萱草花。持杯為母壽,所喜無喧嘩。”唐代詩人白居易寫詩,說:“杜康能解悶,萱草能忘憂?!碧拼硪辉娙隧f應物則說:“何人樹萱草,對此郡齋幽。本是忘憂物,今夕重生憂?!?/p>

        萱草還有一個別名,叫做療愁,就是說可以讓人放下憂愁?!恶壯拧め尣荨酚涊d:“宜男,療愁,萱草也。”古時有一個傳說,說婦女懷孕時在胸前插一枝萱草花可以生男孩,所以萱草又叫“宜男草”。

        《詩經(jīng)·衛(wèi)風·伯兮》中有云:“焉得諼草?言樹之背?!币馑际钦f :到哪找一枝萱草,種在北堂前,以此忘卻憂愁呢?朱熹注曰:“諼草,令人忘憂;背,北堂也。”這里的諼草,就是萱草。諼,是忘卻的意思。

        “博學而不窮,篤行而不倦”,讓學生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與熱愛成為一種自覺。《詩經(jīng)·蒹葭》里“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卻“溯洄從之”“溯游從之”,表達的既是對美好愛情的向往,也可以延伸為對知識的向往。《詩經(jīng)》里的“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桃之夭夭,灼灼其華”“燕燕于飛,差池其羽”;《楚辭》里的“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靈連蜷兮既留,爛昭昭兮未央”,那是一種先天本性的美。

        老子說:“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蔽覀兊慕逃ぷ髡撸\心誠意地引領(lǐng)青少年“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

        “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你看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這一段文字里面出現(xiàn)了多味中藥啊。中醫(yī)藥學與其他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一道,是中華文化中極為寶貴的財富??鬃釉鴦駥藗儜岸嘧R鳥獸草木之名”,在他主持編纂的《詩經(jīng)》中就講到113種草、75種木、39種鳥、67種獸、29種蟲、20種魚。

        “歷經(jīng)十年寒窗苦,琢磨思考得其樂”,司馬遷說:“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边@種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正是中華文化重要的精神元素和因子,也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典型表現(xiàn)。

        孔子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集大成者,而《詩》《書》《禮》《樂》《易》《春秋》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源頭??赘拇蟪砷T,按照皇宮禮制共有一百零八顆門釘,足以看出孔府建筑規(guī)格之高,也體現(xiàn)了孔子在當時的重要地位。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強調(diào)以愛人為本的文化。孟子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蔽覀儜撌熳x經(jīng)典,守望純粹?!墩撜Z》是記載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全書1.1萬多字,首創(chuàng)了語錄體。我們讀《論語》,里面多次提到“仁”字。“仁”,可以說是孔子思想的一個核心。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弊釉唬骸胺嵌Y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鳖仠Y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保ā墩撜Z·顏淵》)孔子說:仁,就是克己復禮??鬃舆@話是對顏回說的,孔子的境界肯定高于顏回。顏回還沒有達到孔子的境界,仍然需要去除遺留的私欲。

        在孔子看來,“恕”特別重要?!墩撜Z·衛(wèi)靈公》載,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當我們說一個人有良心,在孔子看來,這個人就比較符合“忠恕”了。《論語·里仁》載,孔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痹釉唬骸拔??!笨鬃映?,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恕是仁愛的兩個方面。有了忠恕之道就容易致中和,不偏倚、求協(xié)調(diào),乃是體仁、行仁之道。明白這些,你的人生就從來不會有怨言,從來不會顧影自憐。人品高峰入云,個性清流見底。似水流年,過得從容。

        傳統(tǒng)文化為什么這樣紅?因為學習傳統(tǒng)文化能讓我們體會什么才是真正的快樂?!墩撜Z》以“快樂”開場,“樂”字共現(xiàn)48處?!墩撜Z》開篇即是孔子對快樂的詮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現(xiàn)代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歡樂是人在滿足了人生的某種需求后產(chǎn)生的心理快感;中國古代先秦時期,人們從天人合一、生命一體化的角度,認為歡樂是人類生命的正常追求,充分肯定了歡樂情感的合理性。不僅如此,儒家又從社會性的角度,賦予了歡樂情感道德屬性,使歡樂意識從本能狀態(tài)走向人格審美,成為禮樂文明建設(shè)的重要內(nèi)容。

        中國有5千年以上的輝煌文明史,也被稱為詩的國度。《詩經(jīng)》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的305首詩?!对娊?jīng)》中表現(xiàn)歡樂之情的篇章占很大比重,那種“君子之樂”成了我國古代詩歌含蓄、溫婉、柔美的藝術(shù)底色。

        會數(shù)而禮勤,物薄而情厚。孔子是禮樂文化的實踐者和總結(jié)者,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鬃訛槭裁凑f“吾從周”?為什么做夢也夢到周公?因為周代初期,周公制禮作樂,奠定了周代禮樂文化的基礎(chǔ)。一直到西周中期,禮樂文化彬彬盛矣,我們看《詩經(jīng)》,里面大量的宴飲詩反映了周代禮樂文化的繁盛,從中可以借以窺見“郁郁乎文”的周代禮樂文化。如《小雅·彤弓》是燕饗有功諸侯的詩歌,氣勢恢弘,大氣磅礴。而《小雅·湛露》寫宴飲宗族通宵達旦,極近款誠。此時的宴飲詩從宗教中解放出來,反映的是現(xiàn)實社會中的禮制與人情,帶有政治色彩和倫理觀念。

        孔子的人生雖然不順,在現(xiàn)實中無法找到歸屬感,但他完全沉醉在自己用知識構(gòu)建的“桃花源”中,享受“學而時習之”之樂、“有朋自遠方來”之樂、“人不知而不慍”之樂。當詩意的生命邂逅現(xiàn)實的窘迫時,依然“樂”,依然“不慍”。按照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人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愛與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F(xiàn)實中的孔子連衣食與安全都無法保證,他真的快樂嗎?按照世俗的理解,他其實是不幸的、失敗的,被逐出魯國,自嘲為“喪家之犬”,一生未得重用。3歲喪父,17歲喪母,14年周游列國,恓恓惶惶,到處奔波,顛沛流離,衣食無著,沒有一個國君愿意接納他,還“厄于陳、蔡”,孔子等人被圍困在荒郊,既無法前行,又無法和外界取得聯(lián)系,整整7天未進主食,孔子的身體漸漸消瘦。最理解老師思想的顏回“不幸短命死矣”——由于貧苦,嚴重營養(yǎng)不良,29歲頭發(fā)就全白了,3年后就死了;孔子辦的學校,“升學率”“優(yōu)秀率”也說不上有多好,3千弟子中只有72賢人,優(yōu)秀率只有2.4%。人生中艱難困苦,孔子一樣也沒有少。但是,孔子本人安生樂生,精神樂觀。簞食瓢飲的窮苦生活,在世人看來是苦不堪言的事,在孔子眼中卻是快樂的。孔子之“樂”實際上就是個體通過對仁的追求,而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如果說, 莊子之“樂”是超越世俗之樂、是“天樂”的話,那么孔子之“樂”則是與世俗和諧統(tǒng)一之樂,是“地樂”??最佒皹贰钡摹皹贰本?,是一種具有審美價值的樂境,將天地順化萬物的德行與人生的道德精神境界合為一體。《內(nèi)經(jīng)》中有句話:“清陽為天,濁陰為地。”

        孔子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在此中也。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本褪钦f,吃粗糧,喝冷水,彎起胳膊當枕頭,快樂就在其中了。干不義的事,即使得到了財富和地位,對我來說,也就如浮云一樣。他還這樣表揚顏回:“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這就是世人所稱道的“孔顏之樂”。當代學者對“孔顏之樂”的解釋,多認為“孔顏之樂”是道德之樂,即是道德幸?;騻惱硇腋?。在孔子看來,有一種快樂叫“患難而樂”。他的學生子貢問:“貧而無諂,富而無驕,若何?”孔子回答:“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p>

        孔子的歡樂,源于生活,又超越于生活,由生理和感性層面向道德和審美層面提升,形成了孔子的人生之樂?!翱最佒畼贰钡搅怂未?,變成了“孔顏樂處”。“孔顏樂處”要解決一個疑問:尋孔顏樂處,所樂何事?也就是回答孔子:顏回為什么樂?樂在哪里?這是是宋明理學的一個重要特征。

        不妨看看程頤的一段語錄:“鮮于詵問伊川曰:‘顏子何以能不改其樂?正叔曰:‘顏子所樂者何事?詵對曰:‘樂道而已。伊川曰:‘使顏子而樂道,不為顏子矣!”

        程頤的這個說法,很像禪師的話。圣人之樂,是他的心境自然流露,周敦頤形容說:“靜虛動直。”程顥則說:“廓然而大公,物來而順應?!币馑季褪撬皇菢返?,只是“自樂”??鬃?、顏回瞎樂個什么呢?難道是樂簞食瓢飲嗎?不是,他樂的是心道一,即道為心,心為道,至此境界,不樂能得乎?

        周敦頤的誠中之樂、程顥的渾然與物同體之樂、程頤的循理之樂,人生精神境界各有不同。可以看成王國維的“三種境界論”: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在《當代散曲》里讀到一首小令,題為《(仙呂)一半兒·過顏回廟》:“于民于國兩無功,瓢飲簞餐陋巷中。底事廟堂稱復圣,為安窮。都是那孔夫子一半兒浮夸一半兒捧?!边@話有點“娛樂”色彩了,對顏回的評價是不公正的??鬃犹岢隽恕熬討n道不憂貧”和“朝聞道,夕死可矣”的命題,顏回則用實際行動確證了“安貧樂道”的倫理意義。

        顏回,字淵,或子淵,后世尊稱為顏子。春秋末年魯國人,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中最有名的一個,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也是孔子最喜愛的一名弟子。據(jù)古籍記載,顏回的先人本黃帝之后。黃帝六傳至陸終,陸終生六子。其中第五子名宴安,在邾地建國。武王滅商后,曾將其后裔曹挾封于邾,世代為魯之卿士。

        顏回和孔子,師生關(guān)系最密切,思想最融洽。顏回一生都沒有做過官,其一生可以說都是在孔子的身邊度過的,一生之中從13歲入學,到38歲離開孔子、自己辦學,師生在一起長達25年,可以說彼此是非常了解的。

        顏回勤奮好學,尊師重教,崇尚仁德,遵行禮樂,修心豁達,低調(diào)安貧。顏回樂的是孔子之道!顏回評價自己老師的思想是:“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意思是說:老師的學問博大精深、深不見底,自己越是研究就越著迷,越覺得追不上自己的老師。

        由此可見,顏回對孔子思想體系是相當癡迷的。但顏回不是亦步亦趨地追隨老師孔子,而是一以貫之地堅持自己信奉的真理,是“我愛我?guī)?,我更愛真理”的典范。顏回之一生都行走在樂與勇的“內(nèi)圣”之路上。自稱私淑于孔子的孟子如許說道:仰不愧天,俯不怍地,二樂也。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孔子曾給過子路一個評語,說:“穿著破舊的絲棉袍子,與穿著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認為是羞恥的,大概只有仲由能夠做到吧!”

        回顧自己的一生,孔子總結(jié)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陶淵明曾經(jīng)寫《詠貧士》七首,除一、二兩首純屬自詠外,其它五首分別歌頌了古代六個“貧士”,即阮公、榮叟、黔婁、袁安、張仲尉、黃子廉。陶淵明歌頌的這六個“貧士”,除阮公事跡不明外,其余五人在有關(guān)古籍中均有所記載。榮叟,即榮啟期,據(jù)《列子·天瑞篇》記載:孔子游于泰山,見到榮啟期行乎郕之野,鹿裘帶索,鼓琴而歌。

        孔子問曰:“先生所以樂,何也?”孔子問先生他感到快樂的事有哪些。榮啟期回答說:“吾樂甚多。天生萬物,唯人為貴。而吾得為人,是一樂也。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吾既得為男矣,是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貧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終也,處常得終,當何憂哉?”

        文以載道,詩以言志。白居易的“幼者形不蔽,老者體無溫”“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既是他的忡忡憂心,又是他的體恤之情。初唐孔穎達在《左傳正義》中間就已說清楚了:“情志一也?!鼻榕c志在唐宋人看來是一個東西。比較籠統(tǒng)地解釋,情志就是指一個人的內(nèi)心世界。90多歲的榮啟期非常快樂地“鼓琴而歌”。他說,我快樂的原因很多啊。

        天生萬物,以人為最尊貴,我有幸生為人,是第一快樂之事。人又分為男女,男尊女卑,而我有幸生為男人,是第二樂事。有的人一生出來,還沒有見過日月就夭折了,而我都活90多了,這是第三件快樂之事。至于說貧窮,這是人生常態(tài),死亡也不過是每個人都要去的終點。我貧窮是處于人之常態(tài),老之將死也不過是壽終正寢,有什么可以憂愁的呢?

        孔子說:“善乎?能自寬者也。”孔子聽后,說:你真會自我寬解。

        講話是有語境的。在當時的語境下,再貧的“士”也是“士”?!笆俊碑敃r號稱“四民之首”,大眾也尊重“士”,因為“士”是“讀書明理”的人,社會地位還是挺高的。中國傳統(tǒng)的士大夫(或“士”),今天叫做知識分子。荀子說,“儒者在本朝則美政,在下位則美俗”,“士”對政治秩序和文化秩序有引導的作用。我有相當一段時間,沉浸在先秦諸子百家的世界里,莫名其妙地被叫去參加飯局,人家總是很尊敬的樣子,說我寫20多本書啊,還在電視、廣播上開文化講座呀、接受采訪呀,如何如何,然后就恭恭敬敬,說要跟我學習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拜為老師等等。我居然差點當真了。后來才知道,人家真正需要的是我的中醫(yī)學方面的知識,摸摸脈呀,談談吃什么食品健康呀,或者吃點什么能緩解自己的身體的痛苦,比如失眠等等。這讓我想起文藝復興人達·芬奇,他生前已經(jīng)擁有盛名,整個歐洲都知道達·芬奇這個人。達·芬奇大概也當真了,于是,他的手稿中寫了很多東西,可他都是反著寫的,好像不想讓別人知道、不想讓人看明白,但他又要記錄下來。幾百年后,人們發(fā)現(xiàn)他這個奇怪的手稿,很難看懂,就稱之為“達·芬奇密碼”。當時,米蘭有個公爵,叫斯托佛拉(Soforza),特別喜歡達·芬奇。后來才知道,斯托佛拉最初雇傭達·芬奇,并不是因為他是歐洲大名鼎鼎的畫家,也不是因為他畫得多么好,而是因為達·芬奇能夠設(shè)計一個水利工程。這個水利工作能確保米蘭的安全,一旦遭遇洪水,不會淹沒。所以,在當時,藝術(shù)家首先是個建筑家,或者說,他本來就是個建筑師。

        簞食瓢飲,居于陋巷中的顏回,懷著“至于道”的態(tài)度,他能陶醉在自我營造的壁壘里,這是一種暫時安于天命的樂觀表現(xiàn)。這種生活態(tài)度,和唐代文學家劉禹錫的《陋室銘》中所說的“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有相通之處。但有一點,“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這簡直就是嚼著饅頭就著涼水過日子,估計劉禹錫也難以做到。不由想起20世紀80年代,中醫(yī)世家第19代傳人、北京中醫(yī)藥大學主任醫(yī)師、教授、方劑學奠基人、國醫(yī)大師王綿之,在80多歲時,曾經(jīng)兩次與癌癥相遇,先后患上結(jié)腸癌和肺癌,結(jié)果都被他一一化解。許多人都好奇,覺得他一定有什么抗癌秘方。的確,他有一個秘方,而這個秘方非常簡單,那就是快樂??鞓纷钪苯拥谋憩F(xiàn)就是笑。俗話說:笑一笑,十年少。人的身體是一個天然藥庫,當人們歡笑的時候,就能分泌出一種快樂的物質(zhì),這種物質(zhì)叫做“快樂荷爾蒙”。這種“快樂荷爾蒙”有利于提高身體自身的免疫力,幫助你戰(zhàn)勝疾病。

        正是這種“快樂荷爾蒙”,起到了祛病強身、延年益壽的作用。王綿之教授就是利用這種“快樂荷爾蒙”戰(zhàn)勝了癌癥??偨Y(jié)自己的抗癌經(jīng)驗,王老認為最主要的就是保持心態(tài)平和,不管身處什么樣的環(huán)境都泰然處之,快樂每一天。王綿之說:“如何來延長生命,特別是把生存質(zhì)量提高?就是不要妄求,怕死就是妄求。老想今天怎樣長壽,明天怎樣長壽,這違反自然規(guī)律呀,不可能的事情,你心態(tài)一淡,相反,壽命可能比你想的還長了?!?img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21/04/07/qkimagesnqbdnqbd202001nqbd20200104-4-l.jpg"/>

        口說不如身行,耳聞不如目見。王綿之在養(yǎng)生實踐中,最喜歡打坐養(yǎng)生。他認為,打坐可以讓人心無雜念,讓大腦得以充分休息,是極好的養(yǎng)心方法;養(yǎng)好了心,在面對疾病甚至癌癥時,就能心態(tài)平和,戰(zhàn)勝疾病。王氏打坐法具體方法如下:1.坐姿不強求。坐于高椅、板凳自便,雙腿交叉。最好于毯狀物上盤腿而坐,五指張開,放于膝或大腿上。2.全身處于微微繃緊中的放松狀態(tài),挺胸、展肩、收腰、收頜,頭頂像放了一碗水或一本書的感覺。3.雙眼睜開,看所有的一切都逐漸進入廣闊狀態(tài),剛開始不習慣,可先閉一會兒眼睛,再看自己的鼻尖,慢慢凝神后再抬眼。4.深呼吸,即腹式呼吸,這是王老的養(yǎng)生竅門。此法簡單易行:向外呼氣時憋肚子,向內(nèi)吸氣時鼓肚子,按照正常的呼吸頻率即可。一邊呼吸,一邊進入大腦空白的狀態(tài),可以想象大海、森林等清新宜人的畫面,幫助放松身心。他說這樣可以將身體里的廢氣呼出去,然后再將新鮮的空氣吸入體內(nèi),起到吐故納新的作用。5.剛開始打坐10—20分鐘即可,當雙腿和腳掌麻脹感增強,可將雙腿收起后交叉,雙手相交,抱膝而坐,深呼吸至雙腿麻脹感消失后再起立。

        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鬃痈嬖V我們,真正的君子能平靜地看待“人不知而不慍”的寂寞,淡泊名利,安貧樂道?!耙缓勈常黄帮?,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边@種“安貧”快樂、“樂道”的快樂,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境界。讀了《論語》之后,你的人生,完全可以從60歲開始;完全可以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忘我勞動;完全可以把興趣放在看書、寫文章上,而且,你所寫的文字即使平靜敘述也一樣直擊人心,不像那些可有可無、無病呻吟的無聊文章;完全可以做到“不指望任何獎勵,心依然可以平靜地放下并自得其樂”。到了這種安貧樂道的境界之后,如果有人問及為何不寫磨難經(jīng)歷時,你可能會一言不發(fā),正如陶淵明所說“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但看了有共鳴的電影卻老淚縱橫。

        脾氣壞的人睡不好覺。憤怒的情緒會讓大腦中的杏仁核產(chǎn)生更強烈的反應,向大腦和身體的其他部位發(fā)出一種高度焦慮的信號,增加四肢和心臟的血流量,讓人無法放松下來,導致失眠。發(fā)怒也讓人焦慮和抑郁,當我們感到憤怒時,神經(jīng)遞質(zhì)和激素通過血液輸送,進而提高了心率和肌肉張力,讓身體處于警覺狀態(tài)。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也是向善的文化?!兑讉鳌だの难浴吩唬骸胺e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膘o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友如作畫須求淡,鄰有淳風不攘雞。杜甫心系天下寒士在《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喊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杜甫的醇儒思想和王維的禪宗哲學,是兩種人生態(tài)度,你看王維的詩,“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云山”,那是一種隱逸與超然。

        “錦水春風公占卻,草堂人日我歸來?!边@是清代四川學政何紹基為杜甫草堂撰寫的一副對聯(lián)。作家阿來說:杜甫的偉大在于,他一生隨時都拿著筆寫詩記錄唐朝歷史,生活就是他的詩,詩也是他的生活。

        難合亦難分,易親亦易散。范仲淹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為重修岳陽樓寫了《岳陽樓記》,這樣表白心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贝笠馐钦f: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喜或悲。文章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表現(xiàn)出作者雖身居江湖,還心憂國事;雖遭迫害,仍不放棄理想的志向。“笑前轍,忘后跌;輕千乘,豆羹競”“子有過,父當隱;父有過,子當諍”。

        君子憂道不憂貧?!耙晕妮d道”,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一個精髓,所以說孔子一生闡述六經(jīng),不為讀經(jīng),只為明道。這個就是傳統(tǒng)文化的底子,也是“士”的底子。一個人,再怎么喜歡旅游,也有停下來的時候;再怎么喜歡熱鬧,也有散席的時候。你總得習慣孤獨,習慣面對自己?,F(xiàn)在大家都忙,誰有耐心聽你說話?。考词拐f話,也沒有交流、沒有溝通,更沒有觀點的碰撞,各說各的,最后,就像《滕王閣序》的話:“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誰也不知道對方在說什么。在這個急于表達的時代,你可以選擇安靜地讀書,能陪你的,也只有古人;再好的朋友,也只能陪你片刻,陪你走一段路。

        無事常如有事時提防,才可以彌意外之變;有事常如無事時鎮(zhèn)定,才可以消局中之危。這也包含著“中和”智慧?!爸泻汀笔侵袊鴤鹘y(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也是宇宙的最高法則。中是順乎時代,合乎民心,不偏不黨;和是尊重差異,協(xié)調(diào)關(guān)系,和諧共處。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中”為正,中正為德,“中庸之道”即是“德道”。凡事不能太過,過猶不及。古人說得好,“凡藥能逐邪者,皆能傷正”。

        比如說,飲茶,適量對身體有益,但過量了也有害。

        茶,是我國的傳統(tǒng)飲料。適量飲茶能生津解渴、除濕清熱、提神健腦、祛病輕身,對人的健康大有好處。所謂適當,一是指茶水濃淡適中,一般用3克茶葉沖泡一杯茶為宜。茶水過濃,會影響人體對食物中鐵等無機鹽的吸收,引起貧血;二是控制飲茶數(shù)量,以一天8-10杯為宜,過量飲茶,會增加人體腎臟的負擔;三是飲茶時間不要在飯前飯后一小時以內(nèi),否則會影響人體對蛋白質(zhì)的吸收。茶的基本成分包括:1.兒茶素類:俗稱茶單寧,是茶葉特有成份,具有苦、澀味及收斂性。 2.咖啡因:帶有苦味,是構(gòu)成茶湯滋味的重要成份。 3.礦物質(zhì):茶中含有豐富的鉀、鈣、鎂、錳等11種礦物質(zhì)。4. 茶含有大量的鞣酸、少量的芳香油、多種維生素、葉綠素等成分。

        養(yǎng)兒代老,積谷防饑。道吾好者是吾賊,道吾惡者是吾師。入管庭戶知勤惰,一出茶湯便見妻。娶的老婆會泡茶、能飲茶,是男人的福氣。飲茶可補充人體必需的一些微量元素,對人體某些疾病也有防治作用。喝茶的好處主要有這樣幾個方面:第一,提神。第二,促進新陳代謝。第三,抗衰老。第四,增強機體免疫力。

        茶作為一種特殊的飲料,有其固有的禁忌。喝茶也不一定適合每一個人。有人還“醉茶”呢,還有人喝完茶睡不著覺,尤其是晚間喝茶。高血壓及心臟病患者飲茶,茶中的咖啡因?qū)θ梭w血液、血壓有激發(fā)作用。飲茶過多會加快血液流動,使血壓升高,甚至有可能出現(xiàn)心律不齊。

        我們知道,失眠是由于心神不降所引起,頭暈是由于肝陽上亢所致,說明茶葉也可以形成陽氣逆于上的病癥。

        綠茶,顏色是綠色的,綠色屬木,木為陽氣生發(fā),為什么綠茶不溫里,反而寒涼、清熱呢?

        日本茶道中的抹茶,實際上就是將綠茶粉碎磨成茶葉末,喝茶時連湯帶茶一起喝,應該說,這樣喝茶比只喝茶湯力量要強。這種喝茶的方法,一般是僧人打禪坐的時候防止太困而睡著喝的茶,所以這種茶非常提神。

        傳統(tǒng)文化中蘊涵的生命倫理思想,是中國生命倫理學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文化淵源。傳統(tǒng)文化中的樸素生命倫理智慧,可以為解決現(xiàn)實倫理問題提供思想啟迪。在大力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今天,中醫(yī)作為一種特殊的傳統(tǒng)文化也應當被好好傳承。儒家說的“進德修業(yè)”、君子人格,道家講的無為、返本、自然,以及釋家講的精進、去執(zhí)、無住等,都是人生的修行境界。

        晝坐惜陰,夜坐惜燈。清朝袁枚的“先生容易醉,偶爾石上眠。誰知一拳石,艷傳千百年”,看似白描,卻靈性斐然、意趣橫生,讀后恍然大悟:原來,人生還可以有這樣一種活法:有鹽同咸,無鹽同淡。

        問:有人說,中醫(yī)藥學所強調(diào)的整體觀念,來自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你怎么看待中醫(yī)和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關(guān)系?如何更好地傳播傳統(tǒng)文化?

        答:其實,整體觀念也是藝術(shù)價值的最高體現(xiàn)。藝術(shù)作品就強調(diào)整體美。唐代孫過庭《書譜》云:“數(shù)畫并施,其形各異;眾點齊列,為體互乖。一點成一字之規(guī),一字乃通篇之準。違而不犯,和而不同?!蓖豸酥稌摗氛f:“作一字,橫豎相向;作一行,明媚相成?!敝旌兔馈杜R池心解》則說:“作書貴一氣貫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接,左右有呼應,打疊成一片,方為盡善盡美;即此推之數(shù)字、數(shù)行、數(shù)十行,總在精神團結(jié)不外散?!?/p>

        藝術(shù)的整體美,這個觀念不光中國有,國外也有。據(jù)說,法國著名雕刻家羅丹為巴爾扎克塑像,完成后讓他的學生們觀賞。他的學生一看雕像就驚呼“?。《嗝赖囊浑p手??!這雙手雕刻得太完美了、太生動了!”羅丹一聽,愣住了,隨后就抓起一把斧頭把雕像的雙手砍掉了。“這雙手太突出了,它影響了整體美?!绷_丹說:“藝術(shù)的整體美來自思想,來自意圖,來自作者在宇宙中得到啟發(fā)的思想和意圖?!保ā端囆g(shù)論》)

        中醫(yī)藥學的理念源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醫(yī)藥學的背后是中華傳統(tǒng)哲學,包括元氣論的宇宙觀、陰陽學說、五行學說等。中醫(yī)藥學所強調(diào)的整體觀念,來自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我們現(xiàn)在,在飯桌上介紹朋友的時候,往往會這樣說:這位是某某某,著名的書法家。這位是某某某,著名的國畫家。這位是某某某,著名的教授等等標簽。其實,在古人,沒有那么細分,比如蘇東坡,他首先是一個官員,其次才是散文家、詩人、詞人,至于書法家呀、美食家呀、養(yǎng)生家呀,諸如此類的標簽,那都是后人“封”的。那個時代的書寫工具就是毛筆,所謂“書法”不過是當時的日常書寫工具而已。再舉個國外的例子,比方說,納博科夫,因為他寫了小說《洛麗塔》,廣為人知,所以,大家都說他是個作家。其實,在納博科夫本人看來,也許他更愿意稱自己為蝴蝶學家呢,只不過,大眾不太了解他在蝴蝶學研究領(lǐng)域的貢獻。

        算什么命,問什么卜。祛病需要草藥,種植需分四時。劉勰在《文心雕龍》中寫道:“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蓋陽氣萌而玄駒步,陰律凝而丹鳥羞,微蟲猶或入感,四時之動物深矣?!币簿褪钦f,隨著時節(jié)的變化,自然界的陰陽也在隨之轉(zhuǎn)化。比如秋天,雖然也有“秋老虎”的說法,天依然很熱,但是你能感覺到秋天的“氣”和炎夏天的“氣”畢竟不一樣了,秋天那股蒸之“氣”已經(jīng)到了強弩之末,一早一晚添了一絲涼意,腳踏在地上,那種熱不會再燙腳了。導演李安在電影《臥虎藏龍》中不經(jīng)意的一句臺詞“立秋了,我給小姐把窗關(guān)上”,看了這句,我知道李安是高手,真正懂得中國文化。

        水不緊,魚不跳。舉個不太恰當?shù)睦?,你看,南唐中主李璟的詞:“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蹦鞘且环N亡國恨。再看南唐后主李煜的詞:“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那是一種嗟傷、酸楚,滿心滿耳都是“早知今日”的“悔不當初”。

        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二十四節(jié)氣,是祖先的耳語,是我們民族對天地萬物共生共榮的細微體認,也是共同文化身份的維系,是源自生命、大地的動人智慧。二十四節(jié)氣是中國農(nóng)歷的特定節(jié)令,濃縮了數(shù)千年農(nóng)耕文明的精華,凝結(jié)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情感與智慧,以及對天、地、人的感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鑿井而飲,耕田而食”,這首唐堯時期的歌謠《擊壤歌》,反映的是勞作的場景。

        華夏的先民篳路藍縷,在與自然的相處中創(chuàng)造了中醫(yī)藥文化。中醫(yī)藥學所形成的生命觀和健康觀,強調(diào)以人為本、涵養(yǎng)道德、修身養(yǎng)性、形神一體、一直秉持“天人合一”“天人相應”的哲學思想,重視物質(zhì)和精神的統(tǒng)一,是中華傳統(tǒng)哲學宇宙觀、自然觀的重要命題和基本原理之一。陶淵明的《飲酒詩》:“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敝v的就是“天人合一”“天人相應”,就是融入大自然。這種“天人合一”思想在《周易》中體現(xiàn)得最為明顯,《周易》的干、坤二卦,分別對應陽和陰、天和地、男和女等,于自然,有“天道”和“地道”之分;于人,也有“男道”和“女德”之別。

        為人莫作千年計,三十河東四十西。當路莫栽荊棘樹,他年免掛子孫衣。朋友圈有段勸人注意身體健康的話很流行:“不要炫耀你的錢,在醫(yī)院那就像紙;不要炫耀你的工作,你倒下了,無數(shù)人會比你做得更出色;不要炫耀你的房,你去了,那就是別人的窩;不要炫耀你的車,你離開了,車鑰匙就握在別人手里了! 你唯一可以炫耀的是你的健康!”說這話的,是個健康至上主義者,其實,健康當然重要,工作同樣重要啊。為什么要將工作和健康對立起來呢?有女性朋友將這段話延伸了一下,說:“自立的女人最自信!就怕女人是這樣的:生命是廚房的,收入是商場的,財產(chǎn)是沒有的,成績是上司的,身體是男人的,時間是小孩的,只有雀斑和皺紋是自己的!所以,請愛自己多一點!愛自己是女人一輩子的功課!”這話頗像美容機構(gòu)的廣告,雖是實話未免太過淺薄了。很多夸大其詞的廣告詞讓人產(chǎn)生逆反心理,原因就是那些廣告給人的感覺就好象——商家夸張的謊話聽多了,他們講的真話你也會一笑而過。

        我們不能讓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比如“士文化”、細若游絲的中醫(yī)近乎失傳。我們有義務一代代地傳承下去?!盁粝落P刀撫且嘆,拳頭老繭剝還生”,老舍寫于1935年的著名短篇小說《斷魂槍》中,塑造了神槍手沙子龍。小說結(jié)束于四個字:不傳!不傳!夜靜人稀的沙子龍遙想當年威風,自然不免落寞,“嘆一口氣”,但最終是,“又微微一笑:‘不傳!不傳!”

        “五虎斷魂槍”為什么“不傳”呢?我們看看老舍先生的這一段描寫[1]:沙子龍的鏢局已改成客棧。……把小院的門關(guān)好,熟習熟習他的“五虎斷魂槍”。這條槍與這套槍,二十年的工夫,給他創(chuàng)出來“神槍沙子龍”五個字,沒遇見過敵手。現(xiàn)在,這條槍與這套槍不會再替他增光顯勝了。只有在夜間獨自拿起槍來,才能相信自己還是“神槍沙”。在白天,他不大談武藝與往事,他的世界已被狂風吹走了。

        在他手下創(chuàng)練起來的少年們還時常來找他。他們都有點武藝,可是沒地方去用。有的在廟會上去賣藝,還時常去走會。雖然算不了什么,他們打扮得像個樣兒,他們是神槍沙子龍的徒弟——雖然沙子龍并不承認——得到處露臉。沒錢,上沙老師那里去求。沙老師不含糊,不讓他們空著手兒走。可是,為打架或獻技去討教一個招數(shù),沙老師有時說句笑話,馬虎過去,有時直接把他們趕出去。

        王三勝——沙子龍的大伙計——在土地廟拉開了場子,擺好了家伙。抹了一鼻子茶葉末色的鼻煙,他掄了幾下竹節(jié)鋼鞭,把場子打大一些。放下鞭,沒向四圍作揖,叉著腰念了兩句:“腳踢天下好漢,拳打五路英雄!”向四圍掃了一眼:“鄉(xiāng)親們,王三勝不是賣藝的。有愛練的盡管下來,王三勝以武會友,有賞臉的,我陪著。神槍沙子龍是我的師傅;玩藝地道!諸位,有愿下來的沒有?”他看著,準知道沒人敢下來,他的話硬,可是那條鋼鞭更硬,十八斤重。

        大刀靠了身,眼珠努出多高,臉上繃緊,胸脯子鼓出,像兩塊老樺木根子。削砍劈撥。蹲越閃轉(zhuǎn),手起風生,忽忽直響。刀順過來,猛地一個“踩泥”,身子直挺,比眾人高著一頭,黑塔似的,收了勢:“諸位!”一手持刀,一手叉腰,看著四圍。稀稀地扔下幾個銅錢,他點點頭。“諸位!”他等著,等著,地上依舊是那幾個亮而削薄的銅錢。他咽了口氣:“沒人懂!”他低聲地說,可是大家全聽見了。

        “有功夫!”西北角上一個黃胡子老頭兒答了話。

        “下來玩玩,大叔!”王三勝說得很得體。

        點點頭,老頭兒往里走。這一走,四處全笑了。他的胳臂不大動;左腳往前邁,右腳隨著拉上來,一步步地往前拉扯,像是患過癱瘓病。蹭到場中,一點兒沒理會四圍怎樣笑他。

        “神槍沙子龍的徒弟,好,讓你使槍吧,我呢?”

        “三截棍進槍吧?”王三勝要看老頭子露一手,三截棍不是隨便就拿得起來的家伙。

        老頭子又點點頭,拾起家伙來。王三勝努著眼,抖著槍,臉上十分難看。

        老頭子的黃胡子一動:“請!”王三勝一扣槍,向前躬步,槍尖奔了老頭子的喉頭去,槍纓打了一個紅旋。老人的身子忽然活展了,將身微偏,讓過槍尖,前把一掛,后把撩王三勝的手。啪,啪,兩響,王三勝的槍撒了手。老頭子的眼亮得發(fā)著黑光;腿輕輕一屈,上把打著剛要抽回的槍桿;啪,槍又落在地上。

        “別走!”王三勝擦著汗:“你不離,姓王的服了!可有一樣,你敢會會沙老師?”

        “就是為會他才來的!”老頭子的干巴臉上皺起點來,似乎是笑呢。

        “你老貴姓?”他問。

        “姓孫哪,”老頭子的話與人一樣,都那么干巴?!皭劬?,久想會會沙子龍?!?/p>

        沙子龍不把你打扁了!王三勝心里說。他腳底下加了勁,可是沒把孫老頭落下。但是,沙子龍是沒對手的。準知道孫老頭要吃虧,他心中痛快了些,放慢了些腳步。

        到了客棧,他心中直跳,惟恐沙老師不在家,他急于報仇。他知道老師不愛管這種事,可是他相信這回必定行,他是大伙計,不比那些毛孩子;再說,人家在廟會上點名叫陣,沙老師還能丟這個臉嗎?

        “三勝,”沙子龍正在床上看著本《封神榜》,“有事嗎?”

        “栽了跟頭!”

        只打了個不甚長的哈欠,沙老師沒別的表示。

        王三勝心中不平,但是不敢發(fā)作;他得激動老師 :“姓孫的一個老頭兒,門外等著老師呢;把我的槍,槍,打掉了兩次!”他知道“槍”字在老師心中有多大分量。

        客人進來,沙子龍在外間屋等著呢。彼此拱手坐下,他叫三勝去泡茶。三勝希望兩個老人立刻交了手,可是不能不沏茶去。孫老者沒話講,用深藏著的眼睛打量沙子龍。

        沙子龍很客氣:“要是三勝得罪了你,不用理他,年紀還輕?!?/p>

        “教徒弟不易!”孫老者說。

        “我沒收過徒弟。走吧,這個水不開!茶館去喝,喝餓了就吃。”沙予龍從桌子上拿起緞子褡褳,一頭裝著鼻煙壺,一頭裝著點錢,掛在腰帶上。

        “我來為領(lǐng)教領(lǐng)教槍法?!?/p>

        “五虎斷魂槍?”沙子龍笑了:“早忘干凈了!早忘干凈了!告訴你,在我這兒住幾天,咱們各處逛逛,臨走,多少送點盤纏?!?/p>

        “教給我那趟槍!”孫老者抱了抱拳。

        沙子龍下了臺階,也抱著拳 :“孫老者,說真的吧,那條槍和那套槍都跟我入棺材,一齊入棺材!”

        孫老者的胡子嘴動了半天,沒說出什么來。到屋里抄起藍布大衫:“打攪了,再會!”

        沙子龍把客人送到小門,然后回到屋中,對著墻角立著的大槍點了點頭。

        王三勝和小順們都不敢再到土地廟去賣藝,大家誰也不再為沙子龍吹騰?!吧駱屔匙育垺甭坪醣蝗藗兺恕?/p>

        夜靜人稀,沙子龍關(guān)好了小門,一氣把六十四槍刺下來,而后,拄著槍,望著天上的群星,想起當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風。嘆一口氣,用手指慢慢摸著涼滑的槍身,又微微一笑:“不傳!不傳!”

        人間私語,天若聞雷;暗室虧心,神目如電。老舍講述的是“最后一個”主人公沙子龍的“最后一個”故事。他后期已經(jīng)變得相當柔了,沒有了任何的爭強好勝之心。正如老子在《道德經(jīng)》里面所講:“柔弱勝剛強,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莫之能勝?!边@個世界上沒有比水更柔弱的東西了,但是怎么樣?滴水穿石,它又能夠戰(zhàn)勝最強硬的東西。

        沙子龍這類人物的身上總會帶有逝去時代的記憶,而這種記憶又總會籠罩著一縷哀愁。人們無法與記憶完全隔離,小說恰恰以獨特的回憶性滿足了人們對于歷史的追尋和重溫。在一個火車和洋槍進入的時代,鏢局變成了客棧,功夫淪落成了雜耍,江湖不再神秘。斷魂槍,究竟怎樣高妙,一直影影綽綽。直到沙子龍受到人們的輕蔑,他才選了個“夜靜人稀”的時候,“一氣把六十四槍刺下來”,望星空,遙想當年馳騁武林、野店荒林的威風,不能自拔。想起如今的世道,只有嘆命運的無奈。他“用手指慢慢摸著冰涼的槍身”,微笑里甩出斬釘截鐵的四個字“不傳不傳”,全篇便戛然而止。沙子龍身上有沒有老舍的影子?英國鍍金,見過世面,可骨子里還是屬于北京胡同的。面對這科技的一日千里,面對科技造成的異化,面對世俗對審美的鈍化,即使原有一身本事,往往也只能是無所適從,只有在夜間撫摸這桿大槍,搖頭嘆息。

        文中說“他的世界被狂風吹走了”,“他的世界”指的是沙子龍當年走鏢事業(yè)的輝煌。說起武俠小說,都熟知的是“金古梁溫黃”,仿佛江湖五絕;資深一點的,會說舊武俠的五大家,仿佛各大派的前輩;時尚一點的,會聊小椴、鳳歌、滄月等初出茅廬的少俠。但江湖上還有一類人存在,那就是寂寞的隱逸高手,他們不是成名歸隱的前輩,只是默默無名,如你我這樣的普通人一樣。但其實他們身上有絕世的神功,只是因為某些原因不能出手。但偶爾的一擊,卻足以讓人們傳誦良久,仿佛少林的掃地老僧。“斷魂槍”不傳的背后,究竟是對世風日下的—種抵抗,是因循保守、隨遇而安、死活要臉、怯懦膽小?還是一種阿Q式的自滿自足的欣賞?又或者是其他原因?不得而知。

        公元前5世紀前后,老子、孔子、莊子、孟子等思想先哲將中國帶入“軸心時代”,從而成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我們弘揚傳統(tǒng)文化,包括中醫(yī),不僅要傳,而且要更好地傳下去。正如學者葛劍雄所說:“傳”就是保存,從保存的角度,不需要去考慮是優(yōu)還是劣、是先進還是落后。因為,即使是落后的,它也是人類曾經(jīng)活動的反映,可以讓后人知道、警醒。然后,才是“承”?!俺小眲t需要研究,有選擇性地繼承、傳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后,還要適應今天的現(xiàn)實。

        真正關(guān)愛自己,就要繼承、學好咱們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與大自然的節(jié)律保持一致。唐代大醫(yī)家孫思邈說:“上醫(yī)醫(yī)未病之病,中醫(yī)醫(yī)欲病之病,下醫(yī)醫(yī)已病之病?!彼^“未病”或為“無病”或為“病而未發(fā)”。“上功治未病”,再好的中醫(yī)專家也只能幫助預防和治療疾病的,已經(jīng)發(fā)生很了很嚴重的疾病,治療起來是非常困難的。

        要理解大自然的節(jié)律,就需要理解《詩經(jīng)》時代的時間觀念。這個觀念是:循環(huán)時觀和陰陽時觀。所謂循環(huán)時觀,就是說時間像季節(jié)一樣先后承續(xù),循環(huán)反復,周而復始,這是與西方傳統(tǒng)的線性時間完全不同的一種時間觀念。而陰陽時觀,則保證了陰陽交替引起的時間變化。因此中國的時間并非像很多西方學者所認為是靜止的,在循環(huán)中包含著新的內(nèi)容。這種時間觀念,某種程度上說,揭示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涵,中國思想中的一些核心概念,比如“和諧”“及時”“永恒”等等,也影響了獨特的中國文學傳統(tǒng)的形成。

        中醫(yī)藥學以天地人整體觀來把握人的健康維護與疾病防治,如“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四氣調(diào)神”“生氣通天”。中醫(yī)藥學強調(diào)“氣”的概念,主張“生氣通天”,認為人體的生命活動與自然界密切相關(guān)。太極拳也強調(diào)“氣”,但太極拳不是氣功,不需要過分在意如何運氣。太極拳的呼吸要領(lǐng),是以逆腹式呼吸為主:動作展開時吸氣、回收時呼氣,上提時吸氣、發(fā)力時呼氣,以“沉”為主,深長自然,并不要求每一個動作都要與呼吸配合一致。傳統(tǒng)太極拳包括陳式、楊式、武式、孫式和吳式五種,還有趙堡架太極拳、武當太極拳,以及國家體育總局改編的太極拳等,每一種流派還有各自不同的推手、徒手和器械套路。

        中醫(yī)藥學強調(diào)“整體觀念”“辨證論治”,主張“大而無外”,體現(xiàn)的是包括天地人的整體觀。西醫(yī)學比較重視微觀方法手段,分子水平可以是“小而無內(nèi)”。北宋蘇軾的“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講出了陰陽的對立統(tǒng)一關(guān)系。

        “中和”理念強調(diào)事物對立面的統(tǒng)一與平衡、復雜多樣事物之間的統(tǒng)一與融合,認為由“中”而致“和”是萬事萬物生存發(fā)展的源泉。要“中和”,關(guān)鍵是“無過猶不及”,恰到好處,把握住度;要“時中”,因地制宜,與時俱進;要“和而不同”,多元一統(tǒng)。

        《左傳》上說 :“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謂命也?!笨鬃釉唬骸叭收呷艘病!敝泻屠砟钏w現(xiàn)的主旨,是他人至上,包容誠信、公平正義;追求的目標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據(jù)考證,5千年前人文始祖伏羲在河洛一帶仰天俯地“演八卦、畫太極”,是肇造漢文“中”字之始。太極圖形就是中字的最初寫法。

        殷商之前的先人們,把圭表這一天文器具叫作“中”。西周以后依據(jù)有飄帶的“中”字寫法,又創(chuàng)造出了一個專指圭尺的“圭”字,而把“中”字賦予了另外更多的含義。

        天地之中孕育了中國。早在三皇五帝的邦國時代,開放富庶的中原是邦國聯(lián)盟共主的活動中心。在他們看來,要想統(tǒng)領(lǐng)四夷,就必須“居天下之中”。于是,他們就以“中”觀星量天,求得北極星為“天中”,河南的嵩山陽城為“地中”。

        由“中”與“國”組成“中國”,以整詞出現(xiàn),較早見于周初?!爸袊背趿x是“中央之城”,即周天子所居京師(洛邑),與“四方”對稱。初義“京師”的“中國”又有多種引申,主要指諸夏列邦,即黃河中下游這一文明早慧、國家早成的中原地帶,居“四夷”之中。西周時,“中國”主要包括宋、衛(wèi)、晉、齊等中原諸侯國,此義的“中國”后來在地域上不斷向四周拓展。所以從一定意義上講,天地之中就是中國,或者說孕育了中國。

        孔子所謂的“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就反映出古人居中為尊的觀念,強調(diào)以德為政才能像北辰一樣居于中心位置。

        老子所著的《道德經(jīng)》是道學經(jīng)典,“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和“沖氣以為和”是其第一要義。在道家看來,“中”即為“度”,要知止知足,行為要有節(jié)制限度,治國應該愛惜民財?!兜赖陆?jīng)》曰:“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意思是,甚即貪淫聲色,奢即糜爛生活,泰即豪華宮館。拋掉此三者,天下就風清政廉,社會自然太平。

        孔子在《論語》里首次把“中”與“庸”連為詞組,提出了“中庸”的概念,認為“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彼未韺W家程頤給“中庸”下的定義是 :“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睆娬{(diào)不偏不倚的“中”是永恒不變的定理??鬃拥牡諏O子思作《中庸》,集中論述“中”的哲理,指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币馑际且罅ν茝V中和之道,正確處理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各種關(guān)系,以求化解矛盾,消除沖突,協(xié)調(diào)發(fā)展。

        “和”被孔子視為其人文精神的核心?!昂汀钡臍v史非常悠久?!昂汀痹诩坠俏闹袨椤褒槨?,后來演變成了“咊”。我們看“和”字的寫法,右邊一個“口”,左邊一個“禾”??谑怯脕沓燥埖?,禾代表糧食?!昂汀钡谋疽饪梢岳斫鉃椋喝巳硕加酗埑?,天下就和平;如果沒有飯,天下就亂了。父子和而家不敗,鄉(xiāng)黨和而爭訟息,夫婦和而家道興。

        孔子的弟子曰:“禮之用,和為貴?!边@可以視為孔子治國處世、禮儀規(guī)范的價值標準。在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時,孔子強調(diào):“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薄吨杏埂芬舱f:“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認為“和”是萬物和諧相處的達道。

        以我個人為例,我是這樣學習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的:在大學讀書期間,我就喜歡讀《黃帝內(nèi)經(jīng)》,鉆研岐黃之術(shù)。1986年大學畢業(yè)后,被分配到山東曹縣四中教書,當時學校里有個校醫(yī),名叫史麥坤。他成了我鉆研岐黃之術(shù)的引路人。我從他那里借了一本《傷寒雜病論》。讀不懂的地方,就向他請教,他也毫無保留地傳授。特別是《黃帝內(nèi)經(jīng)》中的“上古天真論”“四氣調(diào)神大論”“金匱真言論”,《傷寒論》中的“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上”“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下”,《金匱要略》中的“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等篇章,更是反復研讀。

        后來跟著李一翔醫(yī)生,研讀《傅青主女科》,逐漸領(lǐng)會傅青主治病求本、合調(diào)臟腑以及藥物選用之奧妙。

        《黃帝內(nèi)經(jīng)》融匯百家,自成一體,凝聚了春秋至秦漢時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包括哲學、氣象學、天文學、氣功學、養(yǎng)生學、地理學、社會學等各領(lǐng)域的內(nèi)容?!秲?nèi)經(jīng)》是我國現(xiàn)存文獻中最早的一部醫(yī)學著作。它比較全面系統(tǒng)地論述了中醫(yī)學的基礎(chǔ)理論,幾千年來的中醫(yī)學,基本上都是淵源于它而發(fā)展起來的。所以,《內(nèi)經(jīng)》一向被認為是“醫(yī)家之宗”。

        張仲景的《傷寒論》,是一部闡述外感及其雜病治療規(guī)律的專著。全書重點論述人體感受風寒之邪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理變化及如何進行辨證施治的方法。張仲景把病癥分為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厥陰、少陰六種,即所謂“六經(jīng)”。張仲景不僅為診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證綱領(lǐng)和治療方法,也為中醫(yī)臨床各科提供了辨證論治的規(guī)范,從而奠定了辨證論治的基礎(chǔ),為后世醫(yī)家奉為經(jīng)典。

        《傷寒論》是后人的簡稱,張仲景原著的名叫《傷寒雜病論》,由傷寒部分與雜病部分兩大板塊組成。在流傳的過程中,經(jīng)后人整理編纂將其中外感熱病內(nèi)容結(jié)集為《傷寒論》,另一部分主要論述雜病。雜病部分即今之《金匱要略》。《金匱要略》一書以治療內(nèi)傷雜病為重點,其治療重視整體,以臟腑經(jīng)絡(luò)為辨證的核心,而臟腑辨證以肝脾兩臟為主,氣血的病變是產(chǎn)生雜病的病理基礎(chǔ)?!爸蝹髌ⅰ奔仁侵》雷兊念A防思想,也是預防肝脾導致的氣血不足引發(fā)雜病的關(guān)鍵?!案纹⑼巍崩碚摷仁窃跉庋矫娴难a充,又是鼓邪外出的治法。所以在臨床上常補正氣與祛邪氣相兼而治。

        《金匱要略》中“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第二十”“婦人雜病脈證并治第二十二”“血痹虛勞病脈證并治第六”等,專門講到調(diào)經(jīng)等問題。

        《傅青主女科》是傅青主最具代表性的婦科專著,其學術(shù)思想獨樹一幟,在我國中醫(yī)藥歷史上,堪稱享有盛譽的女科名著之一,頗受后世醫(yī)家推崇。

        據(jù)統(tǒng)計,《傅青主女科》83個處方中,有19個被引用到第五版中醫(yī)高等院校教材《中醫(yī)婦科學》中,占到該教材所引方劑的八分之一?!吨袊倏迫珪ぶ嗅t(yī)婦科分冊》從1百多種方書中援引了383個處方,其中引用《傅青主女科》的有45個,占援引處方的百分之十一,居于各家之首。

        《傅青主女科》分上下兩卷,上下卷共77條80證83方。上卷載帶下、血崩、鬼胎、調(diào)經(jīng)、種子等五門,每門下又分若干病候,計38條、39癥、41方。下卷則包括妊娠、小產(chǎn)、難產(chǎn)、正產(chǎn)、產(chǎn)后諸癥,亦5門,共39條、41癥、42方。《產(chǎn)后編》上卷包括產(chǎn)后總論、產(chǎn)前產(chǎn)后方癥宜忌及產(chǎn)后諸癥治法三部,分列為17癥;下卷繼之而分列26癥,并附補篇一章。

        《傅青主女科》制方用藥的特點為重補慎攻,考究藥量比例;燮理臟腑,注意生克配伍;順暢氣血,融合升降行止。尤其在不孕癥治療方面,傅青主先生有獨到的貢獻。

        不孕癥作為全世界關(guān)注的生殖疑難疾病,是被全世界關(guān)注的人類自身生殖健康問題。中醫(yī)藥在治療不孕癥方面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傅青主女科》專列種子一門,介紹10種不孕證,從臟腑、氣血、經(jīng)絡(luò)理論、五行學說對其進行指導,辨證治療,重視肝脾腎辨證,倡導方證對應。

        傅青主擅高韻,饒精思,精益于女科調(diào)經(jīng)種子,具有鮮明的學術(shù)思想,注重臟腑經(jīng)絡(luò)氣血之間的聯(lián)系,用藥精當,臨床效彰。在《傅青主女科·種子》當中共載方有10首,分別是:治療身瘦不孕的養(yǎng)精種玉湯、胸滿不思飲食不孕的并提湯、下部冰冷不孕的溫胞飲、胸滿少食不孕的溫土毓麟湯,還有少腹急迫不孕的寬帶湯、嫉妒不孕的開郁種玉湯、肥胖不孕的加味補中益氣湯、骨蒸夜熱不孕的清骨滋腎湯、腰酸腹脹不孕的升帶湯,以及便澀腹脹腳腫不孕的化水種子湯。

        從種子專篇10證10方的用藥特點來看,傅青主的“種子”方,病位必涉胞胎,兼顧奇經(jīng)帶脈。調(diào)經(jīng)注重肝腎,辨證以臟腑辨證為主,以氣血陰陽偏失來探究病機。傅青主善于抓主證,以虛立論,尤重先后二天。結(jié)合其所記載的清經(jīng)散、定經(jīng)湯、溫臍化濕湯、加味四物、溫經(jīng)攝血湯等,可以看出傅青主遣方用藥的特點,喜歡用白術(shù)、人參和巴戟天等,活用芡實、茱萸等,以扶正補虛為主,同時兼以固澀之藥。

        傅青主在論病審證時,靈活運用五行理論,協(xié)調(diào)臟腑氣化“種子”;培補元氣,調(diào)中健脾,除痰濕之源“種子”;處處以照顧精血為其思想核心,著重扶正毓麟;倡方證對應,獨創(chuàng)效方,注重炮制,用藥醇和。

        傅氏種子強調(diào)調(diào)經(jīng)助孕,經(jīng)調(diào)子嗣。善調(diào)腎脾肝心,尤重補腎?!端貑枴吩疲骸胺蚓撸碇疽??!本褪钦f,腎精充盛則月事規(guī)律,胎孕得安。脾統(tǒng)血,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經(jīng)脾“灌四方”,為臟腑之精。腎中精氣亦賴于脾的培育充養(yǎng)才可日漸旺盛,施精育胎。故而各臟腑精氣充沛皆需脾臟功能正常。脾為氣血生化之源,傅青主《種子篇》非常注重治脾思想,注重健脾益氣。在種子孕胎中,脾的作用至關(guān)重要,無可替代。

        傅青主尤重先后天之本源,補腎兼以調(diào)肝脾。治病求本重扶正,首重氣血之盛衰,同時其用藥少而平和,主次分明,炮制適宜。

        “中和”,正是中醫(yī)的精髓,貫穿防病治病的始終。其實,“中醫(yī)”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如同手心和手背,是同心同體。比方說,麻杏石甘湯,《傷寒論》有“汗出而喘”的經(jīng)典表述。別小看這區(qū)區(qū)四味藥的麻杏石甘湯,用它治療肺炎,只要對癥,只要方證相應,效果非常明顯。此方本來是治療熱喘的代表方,近代醫(yī)家用來治療麻疹肺炎、大葉性肺炎等各種肺炎,不僅起效快,而且費用低。想當年,非典型性肺炎肆虐之時,麻杏石甘湯立了大功,但很多醫(yī)生不信任他。也難怪,從西醫(yī)的角度看,方中無一味有抗菌藥,怎么能治療肺炎呢?這正是經(jīng)方的智慧和魅力。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智慧。有的中醫(yī)用經(jīng)方,喜歡加減,好像不加點藥,不放心,也不能顯示自己高明的辨證論治的能力。于是,就是用麻杏石甘湯治療咳喘,常常要在方中加入魚腥草、黃芩、連翹、金蕎麥、桔梗、旋覆花、金銀花等等。其實,很多情況下,加味是無用功。藥味多并不意味著藥力的強化。使用天然藥物,講究組合到位,處方的結(jié)構(gòu)決定處方的療效。經(jīng)方,就是渾然天成的最佳藥物結(jié)構(gòu)。當然,在冬天爆發(fā)流感的季節(jié),如果兒童高熱持續(xù)不退,要注意支原體肺炎的可能。支原體肺炎主要表現(xiàn)為持續(xù)高熱、咳嗽,臨床癥狀重,但肺部體征輕,聽診經(jīng)常無明顯異常,但胸片顯示已嚴重感染,重癥支原體肺炎還可引起全身其他系統(tǒng)嚴重并發(fā)癥。應盡早到正規(guī)醫(yī)院接受診治。

        《傷寒論》中有個大承氣湯,擅通胃結(jié)、救胃陰、承順胃氣之下行,散結(jié)通便,可減輕胃腸起搏細胞的損傷,修復胃腸運動功能障礙時的神經(jīng)間質(zhì)細胞,促進胃腸運動功能恢復。

        我從前跟隨老師學習,還記得老師要求我必須熟背大承氣湯的歌訣:大承氣湯用硝黃,配伍枳樸瀉力強,痞滿燥實四癥見,峻下熱結(jié)第一方。去硝名曰小承氣,輕下熱結(jié)用之效,調(diào)胃承氣硝黃草,便秘口渴急煎嘗。

        大承氣湯,是中醫(yī)通里攻下的代表方劑,常用來治療習慣性便秘、糖尿病胃輕癱、假性腸梗阻、手術(shù)后腸麻痹等常見的胃腸運動功能障礙疾病。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的研究人員對該方劑分別從器官組織、細胞分子等不同水平進行了研究,發(fā)現(xiàn)大承氣湯可通過減少血中炎性介質(zhì)與細胞因子、增加血清胃動素和胃泌素、糾正患者胃電節(jié)律紊亂及減少逆蠕動等方式治療胃腸運動障礙性疾病。基礎(chǔ)實驗也證實,大承氣湯可使胃腸通過指數(shù)增加,小腸周徑變小,胃腸在體肌的電頻率和幅度增加,離體胃腸肌條收縮功能增強。研究人員還進一步證明,該組方中增加胃腸平滑肌細胞內(nèi)游離鈣濃度和平滑肌細胞收縮能力的有效成分為大黃素和番瀉甙,而厚樸酚則可使Cajal間質(zhì)細胞的膜電位增加。據(jù)研究負責人齊清會介紹,近3年來,在國內(nèi)5家醫(yī)療機構(gòu)用大承氣湯治療胃腸運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4260名患者中,超過85%的患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并節(jié)省了醫(yī)療費用。

        中醫(yī)在治療傷寒時,針對陽明腑實證,一般應用峻下熱結(jié)的大承氣湯。大承氣湯的組成就四味藥,大黃、芒硝、厚樸、枳實。煮法: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內(nèi)大黃,更煮取二升,去滓,內(nèi)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溫再服。得下,余勿服。

        在大承氣湯的組成中,大黃苦寒以泄熱通便,蕩滌腸胃;芒硝咸寒以瀉下除熱,軟堅潤燥。兩者配伍,可以說是“軟硬兼施”。枳實、厚樸消痞除滿,行氣散結(jié)。方中大黃苦寒,瀉熱通便,蕩滌腸胃實熱結(jié)滯,且能活血,為君藥。芒硝咸寒,能瀉熱通便,潤燥軟堅,協(xié)大黃則峻下熱結(jié)之力更增,為臣藥。厚樸、枳實行氣散結(jié),消痞除滿,并助硝、黃推蕩積滯,共為佐藥。四藥合用,共奏峻下熱結(jié)之功。大承氣湯的配伍特點在于寒性瀉下藥配伍行氣消滯藥,使胃腸氣機通暢,里熱積滯得以速去,從而使津液得以保存,即所謂“釜底抽薪”,正如唐代劉禹錫的詩中所寫,“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只有恢復身體的新陳代謝功能,腸胃才能正常運行。

        在中藥的配伍應用中,常有一些具有陰陽對立特性的兩類藥配伍在一起,在治療中起相反相成的作用。如寒與熱、升與降、散與收、潤與燥、攻與補等。寒熱互結(jié)之證,寒熱藥并用,具有“治未病”的意義。

        大承氣湯,“大承氣湯”這個“承”是“奉天承運”的“承”,“承”的是“天”之運,順應天時,這比任何形容“厲害”“猛”“大”“宏”“偉”“威”等,都要高多了。所以,它是為峻下熱結(jié)的猛藥??瓷先ズ孟袷切箽猓瑸槭裁磸堉倬皡s給它起名叫“承氣”呢?查閱古漢語字詞典,承字有七種含義:1.捧著,托著;2.承受,承接;3.承擔;4.繼承,繼續(xù);5.連接;6.接連的次第;7.承認。

        “承”字這7種含義,無一峻烈意味。既然如此,像大黃、芒硝這么猛的藥,為什么卻說能“承氣”呢?《溫病條辨》給出了這樣的解釋:“承氣者,承胃氣也……?!薄睹骼碚摗氛f:“承,順也。”清末名醫(yī)陳修園這樣說:“方名承氣,殆即亢則害,承乃制之義乎?!秲?nèi)經(jīng)》講,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展示了氣在四時中的升降浮沉??梢姡袣鉁樈雨柮髑锝鹪锝抵畾?,順胃氣通降之性。故能蕩滌去腐,使氣機右降而左升,如圓之順暢。故能活人。其能順應天氣人性,故能無堅不破,無微不入,起死回生,可稱大也?!?/p>

        在中醫(yī)的名方中,以大承氣湯為代表的,還有小承氣湯和調(diào)胃承氣湯,小承氣湯與大承氣湯相比,除了去掉芒硝以外,原來的厚樸倍于大黃改為厚樸半大黃,枳實也少了兩枚,還有改大黃后下為大黃與諸藥同下,這樣一來小承氣湯瀉下作用大大減弱,其功效為輕下熱結(jié),治療陽明腑實輕證(只有痞滿實三癥)。大承氣湯就四味,大黃、枳實、厚樸、芒硝,卻具有以下幾種功效:第一,有消炎的功效,可以用來治療急性膽囊炎或者是急性闌尾炎等疾病。第二,有平喘的功效,可以用于治療呼吸窘迫綜合征。第三,有清熱的功效,用來治療腸熱而造成的大便不通,或者是由于治療過度上火而引起的舌苔黃燥、起刺。調(diào)胃承氣湯,則以炙甘草調(diào)和大黃、芒硝攻下泄熱之方,使之和緩。鄒澍云:本方其所以名“調(diào)胃承氣”,其承氣之功皆在于大黃。之所以叫調(diào)胃承氣湯,是因為本方能調(diào)和腸胃,承順胃氣,驅(qū)除腸胃積熱,使胃氣得和,氣機相接。

        有個醫(yī)生,若干年前檢查出縱隔胸腺瘤,但沒有確定是良性還是惡性。倉促之下,盡快去做了手術(shù),切除胸腺。手術(shù)很順利。當時沒有放療、化療的概念,手術(shù)后大約10天拆線出院,醫(yī)生還開了一些治療肌無力的藥物。

        大家知道,胸腺是人體的主要免疫器官,對人體具有保駕護航的作用,隨意切除胸腺的做法顯然缺乏對醫(yī)學的整體認識和長遠規(guī)劃,以至于這個醫(yī)生后來的4次反復發(fā)作、手術(shù)、再轉(zhuǎn)移、再手術(shù),麻煩不斷,歷盡艱辛,差點丟了性命……他回憶說,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就他目前對醫(yī)學的理解,通過修習傳統(tǒng)文化,練習太極拳、瑜伽、禪步,調(diào)整心態(tài),吃幾服中藥,有規(guī)律地生活,是完完全全可以健康生活的。

        中醫(yī)認為,陰陽之氣乃事生命之氣,“陰陽調(diào)和”就是健康,“陰陽失和”就是不健康。寸口脈的三個部位,為什么稱為寸關(guān)尺呢?寸是由于寸口脈,關(guān)是陰陽轉(zhuǎn)化的關(guān)口,尺是因為從肘關(guān)節(jié)到寸口脈為一尺,前臂內(nèi)側(cè)又稱為尺膚。從肘關(guān)節(jié)到腕關(guān)節(jié)總長一尺兩寸,尺膚為一尺,這樣算來,寸口脈長應該是兩寸才對,為什么是寸口一寸九分?這個長度源于《難經(jīng)》,陰得尺內(nèi)一寸,陽得寸內(nèi)九分,尺寸終始一寸九分。怎么少了一分?實際上古人在這里暗藏著一分在其中。其實,九與十是一對陰陽概念,九為奇數(shù)為陽,十為偶數(shù)為陰。但是就度來說,兩者是一樣的。古人制定一寸的長度,是用十個黍米豎立排列成一排,由于黍米的長寬不同,如果將九個黍米橫向排列成一排也是一寸長,這樣九為陽數(shù)排為一寸,十為偶數(shù)也排為一寸,因此從總長度上看,一寸九分就是兩寸,但這個兩寸當中的上一寸為陽,用九來表示;下一寸為陰,用十來表示。這就是寸口的故事,古人把陰陽的哲理應用在中醫(yī)的方方面面。

        “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管子·五行》提出“人與天調(diào),然后天地之美生”,可謂揭示了中華文化的某種終極追求。孔子比德于山水之美,因為山山水水蘊涵了天地人文和德性。

        猜你喜歡
        孔子文化
        孔子請你加入群聊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誰遠誰近?
        孔子在哪兒
        如果孔子也能發(fā)微博
        聰明語文(2013年4期)2013-05-20 05:36:22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国产最新女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av免费手机在线观看 | 国内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八戒| 精品偷拍被偷拍在线观看| 老熟妇仑乱视频一区二区| 国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开放小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a∨精品影院| 丰满爆乳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一区二区| 99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久久久亚洲女精品aa| 手机在线国产福利av| 国产免费观看久久黄av麻豆| 亚洲精品一区久久久久一品av| 97久久草草超级碰碰碰| 丰满人妻被中出中文字幕| 男女真实有遮挡xx00动态图| 亚洲AV无码专区国产H小说| 日本精品人妻在线观看| 字幕网中文字幕精品一区| 久草视频在线手机免费看| 国产精品久久久爽爽爽麻豆色哟哟| 色欲av蜜桃一区二区三| 亚洲∧v久久久无码精品| 久久狠狠高潮亚洲精品暴力打| 超碰性爱| 一区二区三区黄色一级片| 日韩av一区二区不卡| 中文字幕人乱码中文字幕| 少妇被爽到高潮动态图| 一区二区日韩国产精品|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蜜芽 | 欧美黑人巨大xxxxx| 无码天堂亚洲国产av麻豆|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 青青草大香蕉视频在线观看|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视频麻豆| 福利一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