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香萍
(廣東輕工職業(yè)技術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廣州 510300)
君子是中國古代對品德高尚和才能卓越的人的通稱。孔子十分推崇君子這一理想人格。因此,深入理解和探究《論語》中的君子人格,并將其精髓發(fā)揚光大,對于改善高職學生的信仰、道德、人際等現(xiàn)狀,構建高職學生的人文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論語》中,“君子”一詞凡107見,并且在20篇中都有出現(xiàn)??梢姡熬印笔恰墩撜Z》中重要的概念,其地位十分重要。在孔子之前,“君子”指統(tǒng)治者,并無明顯的道德人格含義。孔子將“尚德”引進君子的內(nèi)涵,君子與小人逐漸具有了德的區(qū)別,也作為有德者和無德者的稱謂。通過“由位而德”的意義轉換,孔子確立了“君子之學”[1],其宗旨就是實現(xiàn)“德位一致”,即希望統(tǒng)治者能擁有君子般的理想人格,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可以獲得統(tǒng)治者的位置。本文從君子的理想人格這一角度出發(fā),進一步剖析儒家君子在志向、學習、人際、心性、言行五個方面的卓越表現(xiàn)。
(一)君子心憂天下,重義輕利
春秋戰(zhàn)國時期,王道政治失落,禮壞樂崩,兼并戰(zhàn)爭頻繁。統(tǒng)治者們僭越禮制,不注重道德修養(yǎng),私心逐漸膨脹。為了追求更大的物質(zhì)利益,在統(tǒng)治階層內(nèi)部勾心斗角,爾虞我詐,對百姓橫征暴斂,層層盤剝,缺乏仁愛之心。而儒家君子所崇尚的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道,恰恰是針對這違禮、無仁的現(xiàn)狀產(chǎn)生的,是期待天下治理的大同之道,是內(nèi)圣外王之道,是德治愛民之道。儒家君子就是為了改變不合理的社會秩序而努力學習的人。因此,君子心憂天下,志于學“道”,從而達到“修己安人”的目的?!爸居诘?,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盵2]78—79“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君子學道則愛人”等,就是證明。
君子通過學道,把“修己安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自覺地扛在自己的身上,就能正確處理好義利關系?!傲x”即精神價值,“利”即物質(zhì)價值,義利關系即精神價值和物質(zhì)價值的關系。孔子認為,不同階層的人由于所處地位、思想的不同,其理想也就不同,即“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君子是修養(yǎng)自己以安定天下的人,他念茲在茲的是禮樂德治、大同理想能否得到實現(xiàn),而不僅僅是一己之私。國家得到治理,就是國家最大的義,這對于社會管理者來說,也是最大的利。只有重視國家大義,才會克制自己的欲念,才會堅定地修養(yǎng)自身的品德,也才會有永遠精進向前的不竭動力。
(二)君子好學上進,文質(zhì)彬彬
君子的志向是實現(xiàn)天下的治理,任重而道遠,因此,君子必須有弘毅的精神,終身好學,自強不息,同時展現(xiàn)出文質(zhì)彬彬的風采。
“好學”是孔子思想中一個具有核心意義的基礎性觀念?!墩撜Z》開篇即是“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將“學”置于全書之首,可見儒家對“學”的重視非同一般。“好學是人的思想生命的邏輯起點,與仁、智、勇等倫理道德,與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內(nèi)圣外王理想相聯(lián)系,最終目的是讓人的生命變得完美?!盵2]95—96孔子所強調(diào)的“好學”,不僅重視知識的“學文”,而且強調(diào)德性的“學道”。知識的“學文”從經(jīng)典、禮法等入手,而德性的“學道”又要從具體的人倫日用來展開,“弟子入則孝,出則弟,泛愛眾,則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闭嬲脤W的狀態(tài)應如孔子所說,“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p>
君子不僅要學道,學知識,還應“文質(zhì)彬彬”。“文”指各種禮節(jié)儀文,“質(zhì)”是樸素、善良的本質(zhì)??鬃诱f:“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睒銓嵍嘤谖牟?,就未免粗野;文采多于樸實,又未免虛浮。文采和樸實配合適當,這才是個君子。君子既要有做人的質(zhì)樸,又有文明人的行為方式,談吐優(yōu)雅,舉止有度。
(三)君子恭而有禮,和而不同
君子要實現(xiàn)天下的治理,必須根據(jù)“禮”來重建合理的社會秩序,而重建合理的社會秩序又要以合適的價值——“仁”來做基礎??鬃诱f“不學禮,無以立。”“禮”是立身之本,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必須好禮、學禮、有禮、注重禮義,視、聽、言、動都按照“禮”的要求去做。同時,君子與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就在于存心不同,君子對人十分恭敬有禮,“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也?!本涌酥谱约?,使言語行動都合于禮,尊敬、關愛他人,這樣就能實現(xiàn)“克己復禮為仁”這一根本目的。
君子為人處世不僅要“恭而有禮”,還應“和而不同”。孔子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鬃映姓J人性、利益訴求的不同,提倡尊重、包容不同的各方,然后對不同的各方通過互相交流、對話、談判、協(xié)調(diào)、化解、融合等辦法,最后達到和諧的境界。
(四)君子心胸坦蕩,操守有恒
在心性涵養(yǎng)上,君子自尊自重,心胸坦蕩,修養(yǎng)自己以安定百姓,經(jīng)常樂觀地看待未來??鬃诱f:“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本訕诽熘?,俯仰無愧,心地平坦寬廣,小人耿介于得失榮利,常若有壓迫,經(jīng)常局促憂愁。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就是自尊自重、不憂不懼、謀道不謀食的人。君子胸襟坦蕩,心憂天下,不會因為個人私利而患得患失,以盡社會責任為己任,這是君子人格的偉大之處,也是儒家“為己之學”的精義所在。
君子不僅心胸坦蕩,而且操守有恒,這與儒學強調(diào)慎獨的精神一脈相承?!吧迫?,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恒者,斯可矣?!笨鬃诱f善人不能看見了,能看見有一定操守的人就可以了。要有一定的操守,就要有所為有所不為?!翱裾哌M取,狷者有所不為。”激進者一意向前,狷介者也不肯做壞事。即使在最困頓、不通達的時候,“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本舆€堅持著操守,小人一窮便肆無忌憚,無所不為了。
(五)君子言行一致,通權達變
君子應少說多做,堅定地去實行,做到言行一致。“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本幼鍪略谡f話前,然后才照他做的說?!熬訍u其言而過其行?!闭f得多,做得少,君子以為恥?!吨杏埂诽岢傲π薪跞省?,《周易》強調(diào)“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孔子提倡“吾道一以貫之”,曾子也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p>
君子不僅要言行一致,而且要通權達變?!熬又谔煜乱?,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君子對于天下的事情,沒規(guī)定要怎樣干,也沒規(guī)定不要怎樣干,只要怎樣干合理恰當,便怎樣干。君子對于事業(yè),以合宜為原則,通權達變,不僅要遵循基本原則,同時,在符合儒家中道的原則下,根據(jù)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變化。
如上所述,君子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本文通過分析目前高職學生人文素養(yǎng)培育存在的問題,進一步借鑒君子的理想人格,希望對構建高職學生的人文精神有所補益。
(一)思想主流健康向上,存在功利化傾向
“高職學生思想主流積極正向,政治取向正確,具有強烈的家國情懷,對改革發(fā)展和從嚴治黨充分認可,對實現(xiàn)中國夢充滿信心,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率很高。”[3]同時,高職學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思想認知和行為規(guī)范脫節(jié)的現(xiàn)象,價值觀多元化趨勢加強,存在功利化傾向。比如,只注重對就業(yè)和升本有利的學習和活動;一部分學生將擇業(yè)的首選條件定為“經(jīng)濟收入高”和“工作條件好”,樂于追求物質(zhì)利益而缺少奉獻的情懷,把功利性和物質(zhì)化的獲得理解為成功。
(二)動手能力強,理論素養(yǎng)相對較低,學風不夠濃厚,美育教育有待加強
從學制來看,高職院校多為??茖哟?,學制短、課程多,很難安排出相當?shù)臅r間為學生開設人文類課程。從生源來看,高職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強,操作技能熟練,但整體素質(zhì)特別是理論素養(yǎng)相對較低,具有弱理論、強實踐的特點。他們學習起點稍低,學習熱情不夠高;學習目標稍模糊,學習缺乏長遠規(guī)劃;學習方法、學習習慣不夠好,上課能認真聽課、做筆記,但課后認真完成作業(yè)、反思思考的學生比例不高;在強調(diào)專業(yè)基礎知識和技能學習的同時,缺乏進一步的審美教育。
(三)自我意識強烈,自我約束和溝通能力較薄弱
在人際關系上,高職學生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和豐富的自我特征,思維特立獨行,追求個性化。個別學生缺乏尊重、敬畏之心,有部分學生常常以自我為中心,規(guī)矩意識淡薄,待人接物方面缺乏足夠的自信和基本的禮貌。同時,父母的過分寵愛導致他們形成了自私自利、任性等不良習氣,以自我為中心的家庭過度呵護使得他們在群體生活中缺乏對他人的理解,面對矛盾分歧,容易苛責別人,陷入爭吵。
(四)心理沖突表現(xiàn)較明顯,略感自卑,缺乏足夠的信心
受傳統(tǒng)觀念影響,高職學生感覺學?!安粔蝮w面”,從而產(chǎn)生自卑感和失落感。同時,“由于受到認知水平和青春期人格發(fā)展的局限,高職學生心理沖突表現(xiàn)明顯,出現(xiàn)自負與自卑兩極傾向、理想與行為脫節(jié)、獨立性和依賴性并存、早熟與叛逆交織、網(wǎng)絡社交熱烈與現(xiàn)實社交淡漠反差鮮明等特點?!盵4]
(五)渴望成功,但行動力較弱,缺少靈活變通的精神
高職學生渴望夢想成功,但他們只是模糊地想象未來成功的結果,而沒有考慮過現(xiàn)實世界中當前的道路該如何去走。他們善于做夢,渴望獨立,但自律性較差,堅持不了目標或目標容易動搖,缺少堅韌奮斗和靈活變通的精神。
(一)君子心憂天下,重義輕利,有利于高職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增強信念,爭做有深厚家國情懷和樂于奉獻的大國工匠。職業(yè)教育的靈魂是崇尚技藝。古代君子不僅崇尚技藝,而且以天下為己任,有強烈的家國情懷和奉獻精神。高職學生應當以君子為學習的典范,不僅崇尚技藝,而且要有深厚的家國情懷,有大格局和大視野,加深對自己工作意義和價值的理解,在追求自我成就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大國工匠的培育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君子好學上進、文質(zhì)彬彬,有利于高職學生培養(yǎng)勤奮好學和溫潤如玉的精神與氣質(zhì)。長期以來,學生存在動手是職業(yè)教育,動腦是普通教育這樣一種誤解,而職業(yè)教育的內(nèi)涵是動腦動手?!墩撜Z》推崇“君子不器”的理念,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只有一種用途,而應該好學上進,博學多能,既有職業(yè)技能,同時又有職業(yè)素養(yǎng)和文化底蘊。因此,高職學生應在學好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加強理論素養(yǎng)的學習,增強文化底蘊,正確理清職業(yè)技能與職業(yè)素養(yǎng)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1]。
(三)君子恭而有禮,和而不同,有利于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恭敬之心和良好的溝通能力。君子對人恭敬有禮,處事“和而不同”,力求達到和諧圓融。高職學生應借鑒君子為人處事的方式,心存敬畏,對人恭敬有禮,尊敬并關愛他人。于己而言,就是要堅持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不隨波逐流,人云亦云,同時善于向優(yōu)秀的人學習借鑒。
(四)君子自尊自重,操守有恒,有利于培養(yǎng)高職學生不卑不亢的良好心態(tài)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君子自尊自重,不卑不亢,心胸坦蕩,慎獨自律,操守有恒。高職學生應借鑒君子的心性涵養(yǎng)方法,既不自卑也不驕傲,心地平坦寬廣,安詳舒泰,找準奮斗目標后努力去實行,持之以恒,自強不息。
(五)君子言行一致,通權達變,有利于培養(yǎng)高職學生知行合一和靈活變通的精神。君子言行一致,通權達變,高職學生應以君子為榜樣,自強弘毅、專注執(zhí)著、日新日進,不斷增強行動力。不好高騖遠,不盲目自大,不妄自菲薄,不急躁冒進,少一些投機取巧,多一些腳踏實地;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專注持久;少一些敷衍了事,多一些精益求精。同時,君子在恪守中道的基礎上通權達變。這就要求高職學生對于事業(yè),以合宜為原則,不僅要遵循基本原則,同時要根據(jù)時間、地點、條件的變化而變化,但無論如何,都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守夢想,不懈努力[3]。
綜上所述,君子人格教育對于高職學生人文精神的構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應進一步以君子人格為學習的典范,力爭成為一個具有深厚家國情懷、甘于奉獻、好學上進、文質(zhì)彬彬、恭而有禮、和而不同、自尊自重、操守有恒、言行一致、靈活變通的當代君子,為大國工匠的培育、偉大中國夢的實現(xiàn)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