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史中,諸多學者對教育進行了自主定義。筆者以教育的根本目的為旨歸,提出“教育即成長”這一教育哲學主張,“成長教育”的本質(zhì)是“啟迪生命自主成長”。
一、“教育就是啟迪生命自主成長”的內(nèi)涵
“啟”是打開,啟封;“迪”是開導,啟發(fā)?!皢⒌稀笔菃l(fā),啟示,啟迪后人。從“啟迪”的本意看,“啟迪”就是“啟發(fā)人”,與“教育”是同義語。從“啟迪”的使用語境來看,“啟迪”常用于從某個人和某件事中得到“啟發(fā)”,強調(diào)“啟發(fā)他人”和“從他人那里獲得啟發(fā)”。從教育方式上看,“啟迪”不僅追求教師對學生的啟示,也追求學生對教師、學生對學生的啟發(fā),還追求個體內(nèi)部的自我啟悟,是“互教”和“自教”的融合。從教育本質(zhì)上看,“啟迪”包含:“啟德”和“啟智”——啟化心靈,啟誘智慧;“啟源”和“啟未”——啟思過去,啟蒙未來;“互啟”和“自啟”——啟示他人,啟悟自我。
“成長”的本意是“長大”,是不斷變得更好、更強、更成熟的過程。從人的生命發(fā)展角度看,“成長”有三個含義:其一,成長即生長,生命體自然發(fā)育;其二,成長即發(fā)展,生命體的自主發(fā)展;其三,成長即創(chuàng)造,生命體的自我變革。從教育對生命成長影響角度看,“成長”的內(nèi)涵是身心的發(fā)育、情感的豐富、智慧的生長和道德的提升。
“啟迪生命自主成長”意蘊是教師和學生通過相互啟發(fā)、自我啟悟,身心、智慧、情感和道德等方面主動向更加美好的方向發(fā)展。從本質(zhì)上說,這便是教育的意義和本質(zhì)追求。
二、“教育就是啟迪生命自主成長”的意義
1.教育的理想方式是啟迪。
教育從本源來說是一個人對他人施加的影響。這種影響常常是通過“言傳”或“身教”實現(xiàn)的。無論是“言傳”還是“身教”都不應僅僅是直接的“告訴”,最理想的方式應是“啟迪”,即通過
“相互啟發(fā)”和“自我啟悟”,讓其產(chǎn)生頓悟。
2.教育的終極目的是讓人的生命自主成長。
教育的對象是人,教育的目的也應是實現(xiàn)人的成長。雖然當下人們對教育目的認識多元,但是無論是為了傳承文化知識,還是為了人的明天生活而準備,或是為了更好地改善社會,這些都應建立在人能夠更好成長的基礎之上,沒有人的生命自主成長,這些目的都沒有任何價值。教育的首要任務和最終目的都應指向培養(yǎng)人——讓人的生命能夠主動、健康、和諧地成長。
三、“教育就是啟迪生命自主成長”的實踐
1.讓“啟迪生命自主成長”成為學校的價值追求。
學校價值追求是學校的靈魂,也是學校發(fā)展的方向和根本動力。以“啟迪生命自主成長”定義教育便要學校將其作為價值追求——學校的一切活動都應圍繞“啟迪生命自主成長”展開,包括師生的思維方式、做事方式都應基于“啟迪生命自主成長”,為了“啟迪生命自主成長”。
2.讓“啟迪生命自主成長”成為教師的教學行為。
“啟迪生命自主成長”這一旨歸,要求教師能夠從兒童生命成長需要出發(fā),啟發(fā)和引導他們自主學習。這樣的教學要求教師不是“灌輸”,也不是“放任”,而是對生命潛能的“喚醒”和思維方式的“誘導”,讓學生能夠“自啟”和“自悟”。
3.讓“啟迪生命自主成長”成為學生的學習方式。
“啟迪生命自主成長”這一旨歸,期盼學生能夠從個體生命成長需要出發(fā),通過“他啟”和“自啟”,實現(xiàn)自主學習。這樣的學習不是“被動汲取”,也不是“機械訓練”,而是讓學生對知識進行“體驗”和“感悟”,在體驗和感悟中內(nèi)化為生命素養(yǎng)。
4.讓“啟迪生命自主成長”成為社會的評價機制。
“啟迪生命自主成長”這一旨歸,希望社會不以學生考試成績評價教師,不以學生掌握知識多少評價學生,而是用“啟迪”這一教學方式和“學生生命成長”這一教學成效考量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評價學校的好和壞。
總而言之,“教育就是啟迪生命自主成長”追求的境界是以人的成長為目的,通過“啟迪”,讓每個人在主動探究個體成長過程中獲得充分發(fā)展。
(作者系江蘇省啟東啟迪外國語學校校長)
·校長檔案·
李建成,江蘇省啟東啟迪外國語學校校長,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yǎng)工程”培養(yǎng)對象、江蘇省教育科研先進工作者、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
李建成在教育領域提出“教育即成長”的教育哲學主張,建構以“關注生命發(fā)展”為教育價值的“成長教育”;在課程領域探究了“兒童參與課程建構”思想,提出學校應以“滿足成長需要”和“學生主動參與”兩個維度建構課程;在教學領域創(chuàng)立了“自問自探”教學法,提出教學應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在管理方面創(chuàng)立“用文化發(fā)展人”管理理念,他認為學校不是人管人,也不是制度約束人,而應用文化發(fā)展人;在隊伍建設方面提出了
“共享成長”的團隊建設思想,用學校共同價值和每個人的成長經(jīng)驗引導教師共享成長。李建成主持省級以上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6項,出版專著8部,在省級以上刊物發(fā)表論文200余篇,兩項成果獲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其教育思想曾在《人民教育》《江蘇教育》等媒體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