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竟倍 泰山融資租賃有限公司
租賃的發(fā)展時間是非常早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兩千年前后的幼發(fā)拉底河領域,人們通過租賃可以轉讓自己特定財產的占有,使用,收益的權利,并且讓對方按時支付租金,租賃到期之后讓對方返還該特定財產。通過這種方式提高了生產的效率,使人們能夠生產出更多有價值的產品[1]。
而新的租賃模式產生于美國的租賃公司,當美國的第一批租賃公司創(chuàng)建之后,出現越來越多的租賃公司,并且影響到了世界上的其他國家。當前,它已經成為一個具有全球化意義的發(fā)達產業(yè)。而我國的融資租賃產生可以追溯到1981 年中國東方租賃公司的成立標志。在這個過程中,我國的融資租賃發(fā)展速度是非常快的,擁有很大的占有率以及龐大的交易份額。這也體現了融資租賃的優(yōu)勢,能夠讓一些無法滿足銀行信貸標準的中小型企業(yè)能夠通過這種途徑獲得資金支持,其次也可以讓企業(yè)獲得稅收方面的優(yōu)惠,同時可以對企業(yè)的資產負債結構進行優(yōu)化,使其獲得發(fā)展優(yōu)勢。
融資租賃的始發(fā)端是在歐美國家,我國的融資租賃行業(yè)發(fā)展是比較晚的。雖然它在我國的發(fā)展速度非常快,但是相配套的制度建設卻沒有跟上它快速發(fā)展的腳步。在1999 年的時候,《合同法》中對融資租賃明確了法律地位,對它的定義,主體和權利義務等都進行了明確的規(guī)定,這對我國融資租賃的發(fā)展而言是非常關鍵的,是標志性的一步,這也體現了融資租賃法律制度開始搭建起基本的框架。在《合同法》中,我們可以看到第237 條明確規(guī)定了融資租賃的交易結構是“兩合同加上三方當事人”,簡單來說就是在融資租賃合同中包含兩個合同,一個是融資性的租賃合同,另一個是買賣交易的合同,此外有三方參與者,出租人,承租人和出賣人[2]。
8 年之后,2007 年的時候,又再明確了融資租賃的定義。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租賃公司管理辦法》中的表述雖然和《合同法》存在一定的差異,但是基本思想是一致的,他們都認為融資租賃是租賃合同和買賣合同這兩個合同的組合體。在這場租賃交易中,根據兩個合同把出租人除所有權之外的針對租賃物的其他權利以及出賣人的請求賦予了承租人,這種規(guī)定和人們對融資租賃的日常認識是相符合的。
我國在對融資租賃進行定義的時候,也參考了國際會計上的租賃相關經驗,例如2006 年頒布的《企業(yè)會計準則21 號——租賃》中定義就是完全照搬了國際上對融資租賃的定義。而這個定義和前兩者的定義也存在著一個不同,那就是會計的學科特點,它非常強調實質性,所以在對融資租賃下定義的時候,更加重視它的交易實質,而沒有看它的法律形式。例如,對融資租賃的交易實質進行深刻的分析,并且把它的風險和收益能夠概括為清晰的交易脈絡,例如它的融資租賃的利益運動方向。而在《企業(yè)會計準則21 號——租賃》中,出賣人的身影是很模糊的。在這個定義中,更加強調所有權是否最終轉移并不具有決定性的價值。而是看出租人和承租人兩者的交易,例如出租人和承租人可以在簽訂合同的時候就約定當租賃期結束的時候,可以讓承租人行使廉價的購買權,或者是在結束的時候讓出租人把租賃物收回,而不是把租賃物的所有權轉接給承租人。在之前的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到融資租賃是三方交易,而在這個定義中完全是承租人和出租人兩者之間的交易關系,例如對租賃的對象、租金、租賃期等交易要素進行合同安排,變成了兩方交易。
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對其他先發(fā)展融資租賃行業(yè)的國家進行比較,看他們是如何對融資租賃進行定義的。以美國為例,融資租賃在產生的相當一大段時間里,美國也是缺乏對融資租賃相關的定義,并不具有權威性和統(tǒng)一性。但在1987 年的時候,美國頒布了《統(tǒng)一商法典》,對融資租賃進行了界定,改變了這種定義模糊不清的現象。在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到它非常強調承租人的使用權。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頒布《統(tǒng)一商法典》對融資租賃進行定義,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的定義對融資租賃的理論和實踐也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二者對承租人的占有使用權是非常強調的,而他們也存在一些不同。例如,《統(tǒng)一商法典》的定義相比較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的定義而言更加具體。
雖然國外的經驗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是不能生搬硬套的。我們需要清醒地認識到,和其他先發(fā)展的國家相比,中國的融資租賃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是仍然處于初級階段,還是遇到了很多的問題。在這個發(fā)展的過程中,需要不斷的完善融資租賃有關的法律框架體系。
通過對我國融資租賃的定義進行分析,可以看到,無論是《合同法》還是《管理辦法》對融資租賃的定義都朝著一個共同的方向進行分解,那就是把融資租賃的法律構造分解為“雙合同+三方當事人”的結構。和其他國家的融資租賃相比較,有些國家只是提及了出賣人,更多的是關注出租人和承租人這兩者的租賃合同,而有些國家根本就沒有提到出賣人,所以這也是不同國家之間對于融資租賃法律構造上認定的差別。這種差別到現在也有很大的爭議,那就是融資租賃的法律構造到底是“一合同論”還是“兩合同論”,無論是專家還是行業(yè)從業(yè)者,對融資租賃的法律性質和法律構造的討論是非常廣泛的,都是在理論和實踐的不斷更新完善中進行一次又一次的重新審視。
在對融資租賃的法律性質進行分析之前,首先是要看一下法學界對融資租賃的法律性質。法學界對融資租賃的法律性質學說主要有四種,第一種是所有權保留分期付款買賣說;第二種學說認為融資租賃合同就是租賃契約;第三種學說則認為融資租賃是貨幣借貸契約,它的本質就是一個借貸合同;最后一種學說是由我國的呂海榮先生提出來的,他認為融資租賃是動產擔保交易,二者在本質上都有很大的相似之性。從這幾種學說來看,中國如果對融資租賃的法律框架進行歸類的話,是很難做出一個精確的歸類的,那就是融資租賃的法律性質不夠精確。
以第一種學說為例,這種學說的主張來自德國法學家。他們認為在融資租賃中,出租人并不需要承擔租賃物交付和維修的義務,也不用承擔因此帶來的風險。出租人只需要擁有所有權以及因此帶來的擔保利益就夠了。但是通過分析融資租賃和所有權保留分期付款買賣,可以看到他們在一些細節(jié)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別,不論是當事人的主觀意圖,期待權,所有權等方面還是適用的法律都存在很大的差別,所以并不能將兩者對等。
此外,我們可以看到,有些國家和國際組織在對融資租賃進行定義的時候,他們堅持的是“一合同論”,也就是融資租賃合同就是一元合同,而不是兩種合同的結合體。而且,有些國家和國際組織在對融資租賃的法律??蚣苓M行構建的時候,并沒有明確的表明租賃買賣合同,它的法律地位,也就是沒有把出賣人當作法律關系中的一方人員。這種“一合同”的說法在我國2013 年頒布的司法中也被認可,而且也作為了重要的指導思想。在司法解釋中明確地指出了融資租賃合同就是出租人和承租人兩者之間的融資租賃合同,至于出租人和供貨商,他們的買賣合同則不在其中。如果融資租賃合同和買賣合同有一些利益上的關聯(lián),那么2013 年頒布的司法解釋也有明確的規(guī)定,對一些問題進行了解答。所以根據“一合同說”,在理論上是具有正當性的,在實踐中也是具有正當性的,可以理清兩個合同之間的交錯和獨立的關系。
融資租賃是市場經濟發(fā)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種新的交易形態(tài),它的特殊性在于同時具有融資和融物的兩個特點。而它同時也是傳統(tǒng)租賃和信用融資的結合產物。隨著融資租賃市場的發(fā)展,它的占有率越來越高,交易份額也越來越大。但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其中最基礎的問題就是融資租賃的法律關系認定。這個認定在理論上出現了模糊不清的問題,而認知上的問題也會阻礙實踐的發(fā)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對融資租賃的概念和類型進行認識,同時,在它的特殊性下對三方交易中的出租人需要進行充分的保護,從而推進融資租賃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帶動我國經濟建設的進一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