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安杰,趙呈建,李 可
(河南工程學院 工程訓練中心,河南 鄭州 451191)
我國高校工程訓練中心是隨著2003年教育部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建設發(fā)展起來的。[1]近年來全國大多數(shù)理工科院校都建立了工程訓練中心。就河南省來講,2019年教育部公布的38所公辦普通本科高校中,屬于理工科高校的有22所,其中16所成立了工程訓練中心。目前工程訓練中心在教育部工程訓練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指導下,逐漸發(fā)展成為理工科高校中教學規(guī)模最大、學生受眾人數(shù)最多的現(xiàn)代工程訓練綜合實踐教學基地[2],應用型高校有一半以上的在校大學生要到工程訓練中心進行工程素質訓練。實踐證明,工程訓練中心不僅是訓練學生動手能力、工程應用能力和工程管理能力的主要實踐教學平臺,而且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與國家產業(yè)需求銜接的橋梁,對增強學生工程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綜合工程素質和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工程訓練項目教學的特殊性,實習實訓中安全事故時有發(fā)生,因而工程訓練中心如何建立安全保障體系、防范事故發(fā)生,值得深入思考。
為了使校內工程訓練與企業(yè)現(xiàn)實接軌,高校工程訓練中心在建設及教學過程中大多參考企業(yè)實際生產環(huán)境及其工作流程。但是,由于對象、場地等與企業(yè)不同,工程訓練中心有自己的特點,也存在一些安全隱患。
工程訓練中心在校內建設相對集中,其車間多是模仿生產企業(yè)的廠房而建,有鋼構和混凝土結構兩種,以鋼構車間居多。這種車間冬天冷、夏天熱,容易漏雨。
應用型高校的工程訓練中心承擔著全校學生的工程實訓任務,參加實訓的學生人數(shù)很多,且來自不同的學科、專業(yè),既有本科生又有??粕?。他們絕大多數(shù)沒有接受過崗位培訓,更沒有相應的生產技能和經(jīng)驗,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識。
工程訓練中心承擔的實習內容主要有兩大塊:金工實習和電工電子實習。僅金工實習的教學內容就包含工程安全、機械制造工藝、加工設備構造原理、樣件制作等知識和技能,涉及設備種類有車床、銑床、刨床、磨床、鉆床、數(shù)控機床、工業(yè)機器人、線切割機床、各種焊機、各種激光加工設備、鑄造熱處理設備、鍛壓設備、剪板機、折彎機、3D打印機等。這些設備的布置和安裝與生產企業(yè)不同,生產企業(yè)按產線布置,而高校的工程訓練中心則多按設備種類布置。不按產線布置,會給加工工件轉運帶來隱患。另外,整個車間的設備采購、布局、安裝往往不是一次到位,在每次建設的銜接上容易留下安全隱患。
《普通高校工程訓練教學中心建設規(guī)范與驗收標準》規(guī)定,“日最高負荷人均面積要不小于10平方米”[3],但近幾年參加工程訓練的學生人數(shù)不斷增加,導致人均訓練面積減少,安全隱患增加。再者,工程訓練中心的鉗工操作臺、車床、電焊機、3D打印機的配備一般能夠達到1~2個學生一臺機器,但磨床、剪板機、激光加工設備配置的臺數(shù)往往較少,有時會出現(xiàn)十幾個學生圍著一臺機器的情況。這樣,既影響教學效果,又容易出現(xiàn)事故。
各專業(yè)培養(yǎng)方案不同,工程訓練的時間安排也不一樣。在實習學期的安排上,多數(shù)安排在大一第二學期或大二第一學期;在實訓的時間上,機械類學生實訓時間為2~3周,非機械類學生實訓時間為1~2周。在較短時間內讓學生初步掌握各種制造技術的基本技能有相當難度,而且對保障安全帶來挑戰(zhàn)。
在工程訓練過程中,一名指導教師要同時指導多名學生在多臺設備上進行實訓,增加了因操作失誤而發(fā)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有些教師缺乏企業(yè)工作經(jīng)驗,影響工程訓練安全開展。
電力安全:配電動力是380V、220V的交流電,用電負荷大,涉及變壓器、配電柜、插座、照明等電力設施。水路安全:自來水、消防用水等。氣體安全:廢氣和高壓空氣(空壓氣站和管路)。油液安全:潤滑油、冷卻液。其他:車間和實訓室的亮度、溫度、噪聲、廢氣異味等都會對學生和教師的視覺、聽覺、嗅覺、心理等產生影響。
第一,運動(轉動、移動)機械零部件安全。如機床工件、刀具非正常運行及放置導致的工件或刀具掉落、飛出傷人,機床或工件高速旋轉的外露部分引起的纏繞危險,工件的廢屑和刀具引起的機械劃傷等。
第二,設備的電力安全。誤碰帶電設備或設備漏電等,造成電擊傷害。
第三,高溫危險。接觸高溫物體被燙傷,如熱加工過程中觸碰到未充分冷卻的鑄件、鍛件、焊件,金屬切削過程中被切屑澎到或清除切屑方法不當。
第四,輻射危害。接觸或接近輻射源造成的傷害,如焊接、鑄造、熱處理、激光加工等設備產生的輻射。
第五,氣體燃爆危險。氣體容器使用管理不當造成的燃爆傷害,如乙炔瓶、氧氣瓶等壓力容器的爆炸。
第六,吊裝危險。吊裝設備安裝、維護、操作不當造成的傷害,如平衡吊、航吊等起重設備引發(fā)的安全問題。
在工程訓練過程中,由于生師比過高,教學任務重,工作強度大,一名教師經(jīng)常需要同時看管數(shù)臺機床,難免會出現(xiàn)顧此失彼現(xiàn)象,增加了因學生操作失誤而發(fā)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具有企業(yè)實際工作經(jīng)驗的教師缺乏,影響工程訓練的安全開展。部分實訓指導教師對學生的情況了解不到位,安全教育走形式,對實習過程中各工種的危險節(jié)點強調不到位,課堂監(jiān)督檢查力度不夠,相應的安全措施無法落到實處。
長期以來,我國基礎教育階段實踐教學較薄弱,學生進入大學后普遍動手能力不強,而且絕大多數(shù)不熟悉工業(yè)生產環(huán)境,認識不到危險性,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較弱。加之進入工程實訓中心后,學生對新環(huán)境好奇心大、過度自信等,經(jīng)常出現(xiàn)不按要求穿戴防護用品、不按操作規(guī)程進行操作等現(xiàn)象,導致危險系數(shù)增加。實訓的學生多、專業(yè)廣,學習時間短、內容多,動手能力又各有差異,操作失誤在所難免。
近年來,隨著工程訓練教學功能和實訓項目的不斷增加,工程訓練的日常教學管理日趨復雜,所以管理制度需要不斷完善。再者,“兩多一短”(學生人數(shù)多、實訓模塊多、實訓時間短)導致安全管理難度不斷增大,就更需要指導教師強化安全責任意識。
海因里希工業(yè)安全理論認為,引發(fā)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事故預防工作的核心就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為和物的不安全狀態(tài)。[4]因此,應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原則,精準施策,建立工程訓練中心安全保障體系。
工程訓練中心是高校實驗、實習、實訓最集中的二級教學單位或教輔單位,但高校行政管理中往往設置統(tǒng)管全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行政處室行使管理職能,比如實驗管理中心、教務處或國有資產管理處,制定一些全校通用的實驗室管理辦法。工程訓練中心根據(jù)通用的實驗室管理辦法,結合自身的特點,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如指導教師崗位職責、學生守則、安全管理制度、教學儀器設備管理辦法、實驗室開放實施細則、各工種及典型設備的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等。
在制度落實方面,要根據(jù)誰主管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的原則,層層簽訂安全責任書,并逐級落實。工程訓練中心必須強制實施實驗室安全準入制度和三級安全教育模式。一是入場前的全員培訓。新入校的教職工和準備進行實習的學生在進入工程訓練中心之前,必須參加安全培訓與考試,在考核合格并與工程訓練中心簽訂安全責任承諾書后,才能進入工程訓練中心工作和學習。針對學生要發(fā)放《學生安全實訓手冊》。二是入場時的分組培訓。學生進場時,結合具體實訓內容分組講解操作規(guī)程與安全隱患,讓學生在動手前樹立規(guī)范操作意識。三是入場后的示范操作。學生進場后,指導教師在做完設備操作示范后,要讓學生先復述操作過程后再動手操作,并且加強巡視,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操作,反復提醒學生注意安全。另外,指導教師每天要按規(guī)范填寫《實驗室安全檢查記錄》,學生認真填寫《儀器設備使用記錄》。
第一,設置安全宣傳櫥窗,張貼安全標志。工程訓練中心應在車間入口設置安全宣傳櫥窗,在各實習實訓場地張貼提示安全的標語和標志。例如,在車間的墻上懸掛“安全源于警惕,事故出于麻痹” “以人為本,重在平安”“立德樹人,安全第一”“車間重地,安全第一”等標語;在地面上標出“安全通道”;在強電類控制柜和機床上張貼“高壓危險”的防觸電標志;在外露旋轉件上張貼“防止機械傷人”和“纏繞危險”等醒目標志;在激光加工設備上張貼“當心激光”標志;在高壓氣瓶上張貼“易燃易爆”標志;在高溫設備處張貼“防止燙傷”標志;在吊裝設備上張貼“小心高空墜物,嚴禁站人”標志;在焊接、切割、鑄造區(qū)域設置“小心火災”警示牌等。
第二,安全制度上墻。工程訓練中心應把相關安全制度、安全操作規(guī)程制作成展板安裝在各工位墻上的醒目位置, 提醒學生注意安全。
第三,配備安全防護用品。配備防護手套、防護口罩、滅火器、防護眼鏡、急救外傷醫(yī)療用品等安全防護用品,并整齊擺放在指定位置。
第四,有害廢棄物專門存放。廢液、廢渣應在指定位置臨時存放,并按《有害廢棄物管理辦法》統(tǒng)一處置。
第五,安裝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對車間及實訓室各工位實行24小時無死角監(jiān)控。
第六,在工程訓練中心網(wǎng)站開辟專欄,介紹設備儀器的安全操作規(guī)章制度及實習安全注意事項等,以加強學生的安全意識。
工程訓練中心在建設和管理過程中,要從設備安裝、使用到維護高度重視設備安全。工程訓練中心應采取多項措施,確保師生人身安全。例如,車削訓練中,在三爪卡盤處加裝防護罩,以防沒有取下卡盤扳手就啟動車床導致卡盤扳手飛出傷人,在車刀架上加裝防護罩,以防崩刀和車削飛濺傷人;在沖床上加裝光電感應裝置(光電護手)或將沖床腳踏開關改成雙手操作的方式,以防擠壓事故發(fā)生等。另外,各種設備要經(jīng)常維護,使之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tài)。
第一,加強教師培訓,提高安全技能。工程訓練中心應定期對教師進行安全培訓與應急消防等搶險訓練。鼓勵教師到企業(yè)掛職或承接企業(yè)產品進行加工,使教師在提高技術水平的同時獲得解決實際生產中安全問題的經(jīng)驗。
第二,重視學生安全教育,強化安全紀律。針對缺乏安全知識和安全意識的學生,安全教育工作必須貫穿工程訓練的全過程。[5]一是進入工程訓練中心實習的學生必須佩戴胸卡,胸卡上有姓名、照片、專業(yè)、班級;二是應嚴控遲到、早退、缺課、打手機,提高紀律和訓練態(tài)度占實習總評成績的比重;三是引入監(jiān)督和考核機制,隨時反饋教學過程中安全生產情況,并樹立典型,強化安全教育效果;四是對個別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教師要及時提醒組長和同伴重點關注。
第三,合理安排實訓項目。要合理安排實訓進程和每個實訓模塊:一是將每天學生在工程訓練中心的數(shù)量控制在合理范圍;二是穿插安排輕松項目和難度大的項目,讓學生時刻保持學習興趣、精神高度集中;三是操作危險性大的設備,不要一人多機。
第四,恰當運用虛實結合的教學方式。在新形勢下,工程訓練應采取虛實結合的教學方式,對部分技能訓練用仿真模擬手段實現(xiàn),既能提高實訓的效果,又能保證安全。[6]比如普車工種的訓練可以先不用鋼件而用尼龍件,讓學生車一個階梯軸,初步掌握對刀、進刀、車外圓、片斷面、切槽的基本操作,防止崩刀、撞刀及切削傷人;鑄造部分可先用石蠟代替鋁錠或鑄鐵塊;數(shù)控機床加工也可用數(shù)控仿真機床先進行模擬等。
對每天有數(shù)百名學生同時到場的實習實訓場所,建立和完善應急機制、增強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一是要建立應急組織機構,明確人員分工、職責、程序;二是要制定各項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包括機械傷害應急預案、觸電傷害應急預案、火災應急預案、人員傷亡應急預案等。應急預案應詳細具體,如事故上報、報警、學生疏散、搶救傷員、應急處理、封閉現(xiàn)場等具體環(huán)節(jié),要環(huán)環(huán)相扣,以把事故損失降到最低為目標;三是要定期演練,組織老師和學生定期開展模擬火災、觸電等突發(fā)事件的演練,以檢驗應急處置機制的可靠性、有效性。
工程訓練中心肩負著培養(yǎng)學生工程素質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責任,安全體系建設是工程訓練中心的第一要務。安全責任重于天,為確保工程實踐教學的安全運行,必須加強安全制度建設,營造安全實訓氛圍,保證設備安全,重視教師培訓和教學管理,完善安全事故應急處置機制,多層次、多維度構建工程訓練中心的安全體系,更好地發(fā)揮工程訓練中心在高校育人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