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 飛,徐友名
(1.中共寧國市委黨校,安徽 寧國 242300;2.銅陵學院 金融學院,安徽 銅陵 244000)
羅章龍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領導人之一,亦是建黨初期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他的工人運動思想是根據共產國際、赤色職工國際和中共中央的相關指示精神,在黨所領導的工人運動實踐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參加并領導過的工人運動經歷所形成的,內涵豐富,是中國共產黨工人運動史上的寶貴財富。
羅章龍作為建黨初期的領導人和工人運動領袖,在參加并領導工人運動工作的過程中,不斷積累斗爭經驗,最終形成了對中國工人階級和工人運動的正確認識。
羅章龍認為,中國工人階級的革命性質是最徹底的,斗爭的信念是最為堅定的。中國工人長期受封建軍閥和帝國主義的壓迫,政治上無任何權益可言,生活水平極其低下。他們不僅工作時間極長,還要受工頭的盤剝。即是這樣,還常遭克扣和欠薪。據此,羅章龍指出:“由于萬惡的反動統治,這就是促進斗爭,爆發(fā)革命的最大原動力?!保?]壓迫最嚴酷,反抗也會最堅決。
羅章龍曾指出,中國工人階級對中國革命負有重要的使命,他不僅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同樣也是中國革命的領導者。因為中國的工人階級在革命的過程中接受先進理論的時間較早,有著較強的斗爭意識,最為重要的是有著中國共產黨的指揮與領導。他曾向工人們呼喊道:“你們是整個中華民族的保衛(wèi)者,只有你們勇于付出,做前導的努力,我們的民族才能擁有自由與獨立!”[2]然而,在面對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和農民,這些因自身存在不足,而不能成為革命領導階級的人時,羅章龍則認為可以將他們團結起來,作為革命的助力。
羅章龍還明確地指出,中國工人階級在革命中的領導地位的實現方式,必須是通過與廣大農民階級建立聯盟,成為盟友。然而,對于工人運動與農民運動之間的關系,羅章龍在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有具體論述:對于工農之間的有效聯合,應該將辦法具體化,以往需要安排人去做農民運動,同時,也會要求工人參與農民暴動,并且需要農民鼓動工人參與……[3]729羅章龍對1928-1930年職工運動情況進行了深入分析,并得出結論:中國革命的全面勝利,必須依靠工農兵相結合,全國范圍內的工會都應加強與紅軍、農會的聯合,以實現密切聯系的關系。唯有工農兵三者緊密聯系在一起,才能發(fā)揮出巨大力量,使革命取得完全的勝利。所以,目前工作中心是要在全國范圍內號召我們的工會積極與紅軍、農會建立起親密合作的關系,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農村的雇農工會。
在《中國共產黨決議》中表明,“中國共產黨的根本任務是建立產業(yè)工會”“在工會活動中傳遞階級斗爭精神”[4]。羅章龍在指導工人運動斗爭過程中,認真貫徹和落實決議的精神,不斷加強對工人文化層次的提高與對傳播馬克思理論的宣傳,從而綜合提升工人的思想覺悟。每到一地,羅章龍尤其注重興辦針對工廠工人和鐵路工人的補習學校,教工人識字,并在教學的過程中宣傳革命理論。在處理黨和工會的關系時,羅章龍指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是工人政黨。他斷定:“以后的工會運動趨勢,取決于工人階級政黨的引領,黨的相關理論與工人結合的越緊密,其工會運動才能變成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體,這樣一來,資本主義的支柱才會空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也就前途黑暗了。”[5]
不僅如此,羅章龍還提出,共產黨對于工人運動的開展應當擁有獨立的領導權,只有共產黨擁有了絕對的領導權,中國的工人運動才能有保障?!豆\動問題議決案》表明:“我們對于國民黨的最好的幫助,就是先建立起純粹的階級工會,在國民革命發(fā)展的過程中,當其需要的時候,再指導相關的工會幫助國民黨進行革命運動?!保?]190-192據此,羅章龍積極提出必須要與國民黨奪取鐵路工運的領導權。
各個國家的工人運動組成了世界工人運動。中國人口眾多,壓迫深重,應在世界工人運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中國的工人階級正處于發(fā)展階段,各方面都需要完善。因此,中國的工人運動需要世界工人運動的幫助與支持。中國工人是革命的工人,必須聯合革命的赤色職工國際。[6]51-52羅章龍在《中華全國鐵路總工會第三次代表大會閉幕詞》指出:根據本次大會決議案的相關規(guī)定,應當繼續(xù)貫徹執(zhí)行“二七”精神,在革命的過程中,加強與西方工友的互相幫助、互相支持,以達到共同打倒帝國主義的斗爭目的,實現革命的全面勝利。[7]106中國的工人階級力量是強大的,但在起步階段缺乏經驗,急需世界工人運動的指導,因此中國的工人階級與世界的工人階級之間的聯系應當更為緊密。
羅章龍在宣傳工人運動理論和政策以及在領導工人運動斗爭的過程中,堅持和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并與各種錯誤思想作徹底的斗爭。
改良主義的本質是維護資本主義的,其假借改良之名,反對從根本上推翻剝削制度。他們認為無產階級只有通過擴大所謂民主和獲得議會多數才可以取得政權。對此,羅章龍明確指出,堅決地反對改良主義,這是目前最主要的一項工作。只有徹底地揭露改良主義的真實面目,擊破一部分群眾的幻想,才能讓更多的群眾從思想上堅定斗爭的決心。我們要揭破他的欺騙政綱,同時對于新工賊……揭露他們的假面具,并將其驅逐出工人的隊伍。[8]95
國民黨在背叛革命后,有針對地制定了一些具有欺騙性質的理論與政策,其目的不言而喻,主要是為了控制工人這個階級①。為正視聽,羅章龍著文筆伐,使國民黨《工廠法》所暗藏的欺騙性理論政策充分曝光在大眾視野里,國民政府草擬的《工廠法》,其本質就是為了給資本家剝削工人,提供一種法律保障……[9]
羅章龍對國民黨所組建的工會組織進行深度批判,并指出這些工會對廣大工人的危害性。他指出,這些工會的本質主要是工人貴族領導的工會或者是國民黨御用的政治工會。這是“歐洲資本家對付工人階級的主要戰(zhàn)術”“借用這些欺詐伎倆,來混淆工人的視聽,以達到削弱工人斗爭力量的目的……這些反動工會,他們的本質是維護資本家的利益,剝奪工人階級的利益,不準工人階級反抗剝削”。[10]
總之,羅章龍對于國民黨勞工政策的批判,是站在維護工人階級權利的立場,其思想具有一定的高度。例如,羅章龍在《罷工是要國民黨贊成的嗎?》指出:“罷工這件事,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事,其對象主要是反對帝國主義、資本家對工人階級的壓迫,國民黨作為資產階級,要國民黨許可罷工,這也是與虎謀皮罷了!”[11]
羅章龍對于工人斗爭,不僅從理論上進行指導,而且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有針對性的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方針與對策,這對中國工人斗爭的貢獻是非常大的,同時也進一步豐富了他的工人運動思想。
一是反對勞資調解。羅章龍表示:“在西方國家,勞資調解是用來改善資本主義與工人階級關系的,是帶有改良性質的政策。但在現在的情境中,勞資調解成了國民黨對付工人階級的騙局,其性質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一點好的作用都沒有。在國民黨統治下的勞資調解,很多有效的決定,都由資本家與官僚主義者掌握了,他們完全占有主動權與決定權。因此,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通過會議形成有利于工人的決議是不可能的。再者,勞資調解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當采取的措施,真正威脅到資本家的利益時,資本家才會選擇退讓與屈服,而一些和平的方式,是不能讓資本家退讓的。”[12]
二是反對罷工采取請愿的方法。羅章龍指出:現在罷工的正當出路,不是什么請愿,也不是什么調解……要求勞資間的直接談判。[13]羅章龍還認為要達成直接談判的目的,就必須“堅決的去發(fā)動和領導廣大群眾的斗爭……擴大階級斗爭的力量……組織政治示威,促成政治罷工的實現”[8]126。唯有如此,才能實現與資本家的真正斗爭。
關于鐵路工人的斗爭,羅章龍?zhí)岢隽艘恍嵱眯暂^強的斗爭策略。羅章龍總結了反動派的主要策略,并逐個提出具體的化解意見:(1)將全國工友聯合為一個整體,進行徹底的斗爭;(2)一致團結戰(zhàn)斗,不達目的不止;(3)退出御用工會,驅逐國民黨及政府機關指派的指導員及秘書等;(4)繼續(xù)打倒工賊軍閥走狗;(5)采取不妥協的爭斗形式打倒新軍閥。[14]羅章龍堅信只有完成了這些任務,才有可能取得鐵路工人運動的勝利。
羅章龍從廣東工人運動斗爭的形勢出發(fā),提出了斗爭的總策略。他指出廣東的運動,是在眾多敵人壓迫的背景下進行的,所以廣東工人階級的斗爭……一定要反對國民黨、帝國主義,而在帝國主義中,主要針對的是英國,只有將目標明確化,斗爭才能具體,廣州才能在真正意義上解放。[15]他在《中華全國總工會為“五一”紀念宣言》[13]指出,對于國民黨與帝國主義的統治,一定要以工農武裝暴動的形式來推翻,在推翻國民黨與帝國主義的基礎上,建立蘇維埃政權。要達成這一目的,首先就要打倒黃色工會。那么廣東職工運動的首要目的就是要發(fā)展工人階級自己的斗爭群體——赤色工會(城市工會與鄉(xiāng)村雇農工會)……將所有的力量集合到一起,建立工廠委員會,將所有的先鋒隊建立起來,共同擁護自己的政黨——中國共產黨。
1921年7月,赤色職工國際在莫斯科成立,這是世界無產階級的總組織,中國工會加入,將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16]570基于革命的發(fā)展形勢,羅章龍認為工會運動有了國際化趨勢,“因為,在此時的發(fā)展趨勢下,帝國主義的掠奪已經呈現了國際化趨勢……資本家們聯合起來,一起對工人階級展開進攻,因此,世界各國的工人階級也必須聯合,共同對付資本家”[17]。因此,開展赤色工會運動就十分重要了。
羅章龍清楚地認識到,世界工會運動現在面臨著兩個緊要問題:第一是世界范圍內的勞動者還有許多沒有完全團結起來;第二是已經有組織的工會并沒有統一,而且黃色公會和反動公會大量存在。在這種情況下,羅章龍認為要在中國開展赤色工會運動,首先就要旗幟鮮明地反對反動工會和黃色工會,因為“黃色工會是國民黨,資本家的忠實走狗”[18]。而反對黃色工會將會成為接下來工人階級必須要面對的問題,也是工人階級目前的中心問題……[8]126其次,需要組織產業(yè)工會。羅章龍指出:產業(yè)工會是極具力量的組織,產業(yè)工會是按照產業(yè)的類型進行建立的,將同一種產業(yè)統一為一個組織,如在紡織業(yè)中成立紡織業(yè)產業(yè)工會,在鐵路行業(yè)中成立鐵路產業(yè)工會,這些工會將形成一個統一且集中的力量,與資本主義進行堅決的斗爭。[19]再次,要強固赤色工會組織。針對當時赤色工會發(fā)展慢、數量少的情況,羅章龍認為:在客觀上,當時赤色工會運動斗爭的環(huán)境十分惡劣,敵人異常強大,造成我們的組織不能長期以公開的形式存在;主觀上,一是沒有下層群眾的組織基礎,二是沒有肅清殘余在工會運動中的機會主義,三是沒有堅決的領導斗爭,沒有為了赤色政權進行公開的斗爭,也沒有對普通群眾進行宣傳,四是對于反對黃色工會的準備不充分。針對這些原因,羅章龍?zhí)岢觯?]102-104:要積極培植主觀力量,將赤色工會中存在的黃色傾向徹底消滅。同時,要對那些留戀舊式關系和少數領袖的人進行思想糾正,只有采取這樣的措施,才能完善工會的建設,增強工會的力量,完成相應的任務。
羅章龍就組織和發(fā)展赤色工會,提出了兩個重要問題:[20]第一,赤色工會的中心是產業(yè)工人,應該根據產業(yè)去建立;第二,建立廣大群眾參與的赤色工會必須著眼于樹立赤色工會的基礎。善于運用群眾組織的形式,依靠群眾,發(fā)動群眾,團結群眾,從而形成各式各樣的群眾組織,以此來厚植赤色工會發(fā)展的群眾基礎。
進入到大革命時期,出現了一種新型的革命武裝力量——工人糾察隊和農民自衛(wèi)隊。這些隊伍是在群眾中發(fā)展的,是農會與保衛(wèi)工會自身利益的維護者,是群眾自己組織起來的。所以這種革命力量目標明確,戰(zhàn)斗力強大,與原先的雇傭軍有本質上的區(qū)別,其戰(zhàn)斗力也遠遠強于雇傭軍。[21]701羅章龍非常重視工人的武裝力量,立足于中國的實際情況,要想推翻反動派與帝國主義,必須發(fā)揮群眾武裝力量的作用,在群眾武裝力量的基礎上才能在暴動中取得勝利。并且群眾的武裝力量不僅要加強,還要發(fā)展糾察組織,對于武裝力量進行訓練……,加大宣傳力度,并且對于進攻與預防也應該進行實戰(zhàn)演練,才能從實際上增強戰(zhàn)斗力。[8]128
據羅章龍回憶,工農武裝在1922年開始,在京漢鐵路工會糾察隊中,力量最強的糾察隊是長辛店工會,提到長辛店工會就必須要說到“二七大罷工”,在“二七大罷工”中,他與葛樹貴率領長辛店工會,與敵軍開展激烈的斗爭,這一斗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21]701翌年,北方區(qū)委召開全區(qū)代表擴大會議,大會著重對軍事方面進行討論,認為在鞏固政權方面,不論是武裝斗爭還是非武裝斗爭,都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在上述原則的基礎上,應該制定具體的工作方案,將工作方案落到實處,建立一些專門的機構與綱領,并建議在全國進行推廣,逐漸成為一種制度。因此,北方區(qū)委召開全區(qū)代表擴大會議,對于無產階級的成長與發(fā)展,是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對無產階級的理論與實踐結合具有推動作用。[21]597-598
1926年,羅章龍參加了中央常委會,此次會議針對正在準備的上海武裝暴動。會上,羅章龍多次建言,并勸汪壽華、羅亦農等人,對于上海的武裝暴動應當親自去上海糾察戰(zhàn)線。[21]587在中共六大會上,羅章龍?zhí)岢隽斯まr武裝提案。其內容要點如下:(1)選定有群眾基礎的地區(qū),在群眾中開展工作,不僅成立地下武裝,還要在農民中成立農民自衛(wèi)隊,并建立武裝工會;(2)籌集十萬元,在本地買或者在外地運進武器裝備,建立地下武裝。[21]429然而,這些提案均被國際代表拒絕了。
羅章龍的工人運動思想深受馬克思主義工人運動思想的影響,并在中國工人運動的具體實踐中得到形成與發(fā)展。這在中國共產黨建黨初期是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指導意義的。羅章龍作為中國共產黨早期的工人運動領袖,他和他的早期工人運動思想在當時對中國共產黨所領導的工人運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注釋:
①1929年10月頒布的《工會法》,1928年6月9日公布試行;1930年3月17日正式公布實行的《勞資爭議處理法》和1929年12月30日明令公布的《工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