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佳瑋
美劇《生活大爆炸》第一季,霍華德說了句名言:“聰明是新的性感?!?/p>
雖然瘦弱的霍華德說這話時盯著一個肌肉男,頗有點兒自我安慰的悻悻之意,但這話也沒錯。
同年上映的電影《變形金剛》第一部里,有一個爛俗的橋段:身材火辣的梅根·福克斯先是找了一個虎背熊腰的橄欖球運動員,讓平凡、青澀的男主角干咽口水。但隨后,橄欖球運動員流露出膚淺呆傻的一面,加上大黃蜂的撮合,女主角毅然轉投男主角的懷抱……
這是一種刻板印象:橄欖球運動員的確健美,但大多“缺腦子”。推而廣之,肌肉男都笨,漂亮姑娘都是“胸大無腦”。所以,愛內涵的姑娘,最后總會投入聰明小男生的懷抱;愛內涵的男人,也會擺脫烈焰紅唇,去找容貌尋常但聰明的姑娘……所以,職業(yè)運動員大概都是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的笨蛋。
實際上真不是。
且不說練出一副好體格并加以保持,需要多強的自我控制力與營養(yǎng)學知識,職業(yè)體育發(fā)展到如今,很難容納一個成功的笨蛋—除非這個笨蛋的體格有異于常人,達到外星人的境地。反過來說,大多數(shù)優(yōu)秀運動員,腦子都很夠用。
比如,一個優(yōu)秀的橄欖球四分衛(wèi)得具備強烈的好勝心、出眾的領導才能,臨場應變、口才、煽動能力都得是一等一的。吉賽爾·邦辰的先生湯姆·布雷迪的大腦強大到何種程度?隆巴迪說,布雷迪可以在每次開球前,瞬間依靠觀察計算得出每個接球手跑出空位的概率—這個說法有點兒夸張,但頂尖四分衛(wèi)的觀察、思考和判斷能力是很可怕的。
同樣,一個偉大的籃球運動員得記住對方所有球員的特點、愛好以及對方的防守體系如何運作。勒布朗·詹姆斯有著恐怖的記憶力,他在2006年與記者觀看比賽錄像時,可以記住騎士隊和凱爾特人隊比賽中,每個瞬間雙方的跑位路線。約翰·斯托克頓幾乎記得住每個對手的防守習慣—除了籃球事業(yè)成功、學業(yè)成績優(yōu)異外,他還順便開開飛機。丹尼斯·羅德曼看著像二愣子,但他記得住每個球員出手投籃的習慣。
NBA老教練特克斯·溫特說過:“有些人主要是視覺學習者(通過看來學習),有些人是聽覺學習者(通過聽來學習),還有一些人則是動作學習者(通過做來學習),而邁克爾·喬丹可以做到以上三種。”
基本上,所有頂尖的職業(yè)運動員都得懂得怎樣對付媒體和狗仔隊,以及如何與隊友相處、和管理層搞好關系。
以上這一切,都不是一個不聰明的家伙可以做到的。
為什么運動員在接受采訪時,經常會顯得不那么聰明呢?
首先,大家很容易低估面對鏡頭的難度。在大街上隨意拉一個路人,結結巴巴、詞不達意的情況多了,鏡頭會讓一個人顯得愚笨。能面對鏡頭侃侃而談的人,本身的反應和語言組織能力就勝過一般人了。
此外,已退役的太陽隊老將保羅·舍利提過,為什么美國職業(yè)運動員在接受采訪時普遍顯得很無知呢?不是他們笨,而是他們每天都要面對訓練、比賽這些累死人的事情,空余的時間,如果不是用來放松娛樂,就得看大堆的球探報告和錄像帶,中間還夾雜著飛機往來、大巴奔馳,來不及像上班族一樣及時讀書、看報、刷網絡來了解信息。
所以,你跟他們聊世界政治、環(huán)保話題,他們很容易發(fā)愣。
但是,這并不妨礙NBA球員里出一些諸如薩克拉門托市市長(凱文·約翰遜)、鋼鐵業(yè)巨頭(戴夫·賓)、國會議員(比爾·布拉德利)、商業(yè)領袖(“魔術師”約翰遜和喬丹),甚至還有斯卡拉布賴恩這種“哪天不打籃球了就去做飛機工程師”的高科技人才。實際上,前“得分王”阿歷克斯·英格利什還是個詩人呢。
還有一種因素影響著眾人的判斷。球員們,尤其是北美職業(yè)球員講話很愛用“黑話”,聽著就有點兒像綠林好漢,不那么靠譜。但實際上,大多數(shù)球員在日常生活中沒那么匪氣。這是一種行規(guī),就像WWE等職業(yè)摔角比賽里塑造的猛漢和壞蛋一樣,職業(yè)球員也得秉承“傳統(tǒng)”,滿嘴俚語顯得“咱是爺們兒”。
所以呢,“聰明是新的性感”這話沒問題,但“聰明”和“健壯”并不沖突。
優(yōu)秀的運動員,其思維反應、自我調整、情商、學習能力都在普通人之上。
所以,不妨換種思路:與其認定“肌肉男都沒腦子”,不如想想,聰明人也不一定排斥鍛煉。
聰明是新的性感,當然啦。
如果聰明之余還有個好體格,能支撐自己變得更聰明,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