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銘佳
摘要:當今是一個信息化的時代,以視覺語言為主的傳播手段在人們的生活中已隨處可見,而情感共鳴是人們通過視覺語言這一傳播方式感受到的最為常見的現象之一。從以視覺語言作為傳播目的的角度來看,情感共鳴就是設計者們通過自己作品中的圖形、文字、色彩相互搭配,然后塑造出的視覺圖像向受眾傳遞信息的方式,受眾在對視覺語言的設計結果進行分析理解的過程中,領悟出設計師想要傳播的主要信息,在認同的基礎上,產生視覺語言帶來的情感共鳴。
關鍵詞:情感;視覺語言;傳播;共鳴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866(2020)16-0116-02
一、視覺語言引發(fā)情感共鳴
視覺語言的設計是通過各種設計要素對作品進行視覺化處理的過程,無論是平面設計作品,還是立體的如產品、交互等設計作品,都需要設計師做到以生動、直觀、簡潔的視覺語言向受眾傳遞主題思想,通過作品中各要素搭配后的最終視覺效果吸引受眾的感官,之后再引發(fā)受眾情感上的共鳴。以情感共鳴為基礎的視覺語言設計其目的在于提高傳播的有效性、針對性,從而實現延長受眾的注意時間,加深對視覺語言的印象。
這種看似無意的情感共鳴在發(fā)生之后,會有無意變?yōu)橹鲃樱鼙姇蜃杂械挠洃?、理解對設計后的視覺語言產生獨特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這一創(chuàng)造過程包含了經驗、思考、理解、情感、等綜合的心理活動。一般情況下,受眾可以通過回憶、頓悟、發(fā)散等方式來產生和設計師之間的情感共鳴。
情感的共鳴可以讓受眾在自有記憶的基礎上產生一種新的認知和設想,視覺語言經過設計后帶來的情感共鳴足以讓受眾瞬間明了作品中想要傳播的豐富內涵。受眾根據自身的經歷和回憶,可以自然而然的產生聯想,被看到的視覺語言所傳達出的情感打動,受眾與視覺語言間的共鳴可以讓當前的設計作品更為深入、牢固的存在于自己的腦海中,這也在無形中提高了視覺語言的存續(xù)性,盡可能的實現了設計主題與受眾間的彼此需求。
所以,設計師在有目的的進行視覺語言設計時,也要做到縱觀全局,不僅要用自己的視覺語言傳達出的作品的主旨含義,還應讓人感覺意猶未盡、耐人思索。例如福田繁雄老師為日本松屋百貨設計的商業(yè)招貼,招貼中使用的矛盾空間手法在視覺上給人以不斷探索的欲望,人們在看到這樣的作品時,會不自覺的想要找到矛盾與真實的自然銜接點,在反復思索的過程中,不自覺的對作品產生了一定的印象,這種視覺語言無形中激發(fā)了受眾對設計作品的興趣。一個優(yōu)秀的視覺語言設計作品,需要充分體現傳播的功能,將吸引點巧妙的展示于設計作品中,讓受眾一看傾心,再看遐想。
二、以傳播為目的的視覺語言設計
任何一個設計作品都應具備相應的傳播作用,在受眾第一眼看到的時候就應利用視覺語言自身的設計屬性增強作品的視覺沖擊力,以此傳播設計主題。視覺語言的傳播力是一種直觀感受,是人們通過視覺功能而導致的心理活動。圖形、色彩和文字是視覺語言包含的具象要素,這也是能夠觸動受眾心靈的視覺語言的基礎條件。現代設計要將人們的視覺感受作為首要參考因素,在視覺語言的傳播性以及辨識度上,設計師們應以便于受眾理解作為首要目標,如果無法被受眾理解,那么對作品之后的傳播效果將再無期待。
基于以上所說,應重點從以下幾個角度探究視覺語言的傳播技法。
(一)視覺語言的層次感
設計師會利用圖形、文字、色彩三個元素綜合創(chuàng)造視覺的層次感,讓受眾樂于將作品的本意經過層層探究,得出最終結果。適當的色彩屬性可以在第一時間吸引受眾的視注意力,之后,沿著圖形元素給出的含義及少量的文字內容,讓受眾自行跟隨設計師的想法來思考當前的視覺語言。這種視覺感受能讓受眾在看似注意力被分散的同時理解出設計作品所要傳達的主題。在看到設計作品時,受眾會直接引發(fā)自身所想,這種表現方式較為常見,但也非常直接,相對設計的目的及引發(fā)的結果也更為有效。
(二)一眼識意
當受眾看到一副設計作品時,可能會因為專業(yè)的跨度無法領悟作品中的含義。這時設計者可以依靠畫面中的圖形來表述視覺語言,運用直觀的簡化圖形或圖形化的文字造型來表述作品的創(chuàng)意點,依據圖形能夠濃縮大量語言的特性來展示設計作品中的豐富內容,綜合利用畫面中的各個方面,向受眾表達設計的主題。
(三)以情動人
不同的設計作品有不同的欣賞群體,但不同群體中的受眾水平也會有所差異。如果說圖形在視覺上是一種通用語言,那么情感則是精神上的通用語言。用畫面中傳遞的情感打動受眾,可以加深人們對設計作品的記憶,因為視覺語言中的情感沖擊力是設計作品被受眾看到、吸引、記住的必備要素,它以受眾接受外界的視覺信息作為切入點,再借助畫面上色彩和形式的變化來刺激和激發(fā)人們的情感,在接觸這類設計作品時受眾會產生相應的記憶點,最終,實現強化視覺語言傳播力度的目的。
三、視覺語言的傳播種類
曾經的視覺設計作品有幾種常見的傳播形式,電視、廣播、報紙、雜志。而當今社會,隨著科技的進步,新媒體的發(fā)展已經深入影響到設計的各個方向。新的傳播方式對設計作品的推廣起到了較大的作用,讓更多的設計作品流入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同時也讓更多受眾有機會接觸視覺藝術。新媒體的傳播方式融入視覺設計活動中,對傳統(tǒng)的設計思維和設計方法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曾經傳統(tǒng)的視覺設計由平面形式轉向三維立體,靜態(tài)圖像轉向動態(tài)圖形,固定的單一媒體轉向方式多變的多媒體,而傳統(tǒng)的紙上平面也轉向了空間虛擬的交互媒介等。
其實無論是哪一種傳播方式,其傳播的手段都是技術層面的內容,而傳播的主題才是需要設計師們表達和塑造的,只有將作品的視覺語言表述清晰,實現傳播的目的,才是設計的關鍵。至于采用哪種方式,要根據作品的實際需求而定。確定各類傳播方式的特點,才能更好地為視覺語言的傳播為作品中的情感共鳴起到應有的作用。
四、視覺語言在公益?zhèn)鞑ブ械那楦泄缠Q
當今,在人們的生活中公益類設計極為常見,幾乎在我們生活中的任意角落都可以看到公益類的設計宣傳作品。公益類設計作品的情感共鳴,經常將特定的內容或主題以某種方式反復的、廣泛的傳達給受眾,類似于廣而告之。公益類的設計作品沒有商業(yè)目的,商業(yè)類設計作品的最終目的是引導消費者購買相應的商品,從而帶動消費。而公益設計則是以傳播某種精神為目的來進行傳播,以此與受眾產生情感共鳴。所以一般會以某種精神理念為主旨,結合相應的內容,獲得受眾的認知、共鳴,以此說服受眾。
如何打動并說服公眾,對設計作品產生情感共鳴,從而達到公益宣傳的目的,是設計作品需要掌握的首要問題。公益類設計以受眾的心理及感性認知為基礎,無論是靜態(tài)或是動態(tài)的呈現效果,在設計作品的視覺語言上均可借助相關的表現方式來傳達作品中的情感。情感的共鳴需要情緒的傳遞情,因為情感是情緒的實質,而情緒是情感的外在體現。公益類設計在與受眾簡歷了情感共鳴的過程中,會以關懷、提醒、優(yōu)化等善意的方式傳達主題思想。公益類設計作品的情感訴求相對商業(yè)類設計的感染力更強,因為它不具備任何商業(yè)色彩,完全以為大眾服務的心態(tài)進行表述,這種大愛的精神能夠讓受眾為情所動、為情所感,讓人們迅速與其所傳達的信息產生心理層面的互動,人們在接受公益作品傳播的觀念的同時,還能不自覺的將這種觀念貫徹到自身的言行當中。
在創(chuàng)作公益類設計作品時,設計師需要更多的考慮傳播的方式,選擇實際、生動的表達方式才能實現公益類設計所期望達到的目的。以情動人,通過情感訴求與受眾在心理或情緒上產生共鳴,從而達到在傳播的同時與受眾彼此間的以情互動,使得設計作品中的精神主題得以更好的傳播。
五、視覺語言在商業(yè)傳播中的情感共鳴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任何一件商品的需求都是建立在基本的使用功能之上的,功能之上的需求就是心理上的滿足,而情感的共鳴是心理滿足的先導。當今市場不僅商品類別五花八門,同類商品的不同外形、包裝、設計也是花樣百出。這種看不見的競爭使商品的更新換代異常迅速,要在這樣激烈的情況下勝出,除了商品質量本身,更多要靠精彩的設計來推廣、傳播、樹立商品的知名度和口碑。而精彩的設計,離不開視覺語言中傳遞的情感因素。情感的傳遞可以首先與消費者建立一種看不到的互動,讓設計作品與消費者產生情感共鳴。有了情感的互動,商品的宣傳則不再是簡單的信息推廣,而是以情感層面為下手點的逐層深入。
想要成功地將一款商品推銷出去,可以先從情感需求人手,為消費者營造出擁有商品后的滿足感和快樂感。消費者在情感需求被滿足的虛擬過程中自然而然的產生對擁有商品的渴望,也更容易接受與商品相關的信息,逐步加深對商品的需求和喜愛,最終完成購買。
在商業(yè)設計作品中,視覺語言表達出的情感要素是真正打動消費者的關鍵,通過視覺的吸引制造與消費者的情感共鳴,可以讓消費者更易接受,避免產生反感。與消費正之間的情感共鳴越強烈,對商品的推銷則越有利。
六、結語
新媒體時代已經到來,如何迅速、直接、有效的傳播作品中的視覺語言是每一位設計師最應思考的問題。而借助視覺語言的傳播產生的情感共鳴是最容易打動受眾、最易使受眾接收信息的重要方式。
然而,在用視覺語言表現情感要素時,我們還要考慮我們所注入的情感是否適合當前的作品,因為我們要根據設計作品的風格來融入相應的情感,這樣才能做到既符合作品的特征,又適合受眾的心境。只有恰到好處地運用視覺語言,才能真正地做到對設計主題的傳播,才能與受眾產生真正的情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