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概念對整個單元具有統(tǒng)領作用,整個單元教材內(nèi)容也都是圍繞核心概念展開的。只有深度分析單元教材的核心概念,才能準確把握核心概念的內(nèi)涵,進而準確把握整個單元的有關(guān)內(nèi)容。
所謂深度學習,就是指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圍繞具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fā)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有效開展深度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是教師對教材的準確把握、深度分析與有效解讀。而從單元核心概念的視角深度分析教材,是教材分析的有效途徑。核心概念即中心詞,即一個單元教材闡述的中心。每個單元必然會有每個單元的核心概念。例如,統(tǒng)編教材《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四個單元的核心概念分別是成長、友誼、情誼和生命。下面就以第四單元“生命的思考”(以下簡稱“本單元”)“生命”的核心概念為例,探討指向深度學習的單元核心概念。
一、從生命種類的視角深度分析
生命按照種類,可以分為自我生命、他人生命、群體生命、人類生命和生物生命等五類。本單元在教材不同地方所使用的生命概念的內(nèi)涵是不同的,有的屬于自我生命,有的屬于他人生命,有的屬于群體生命,有的屬于人類生命,有的屬于除了人類生命之外的生物生命,有的則屬于所有這五類生命。明確這五類生命的使用情況,有助于對“生命”這個核心概念的準確理解。
例如,本單元在單元導語中說:“你思考過生命嗎?……生命從哪兒來?又到哪兒去?生命的意義在哪里?個人的生命與他人的生命、人類的命運有著怎樣的聯(lián)系?”這段導語中,前兩個“生命”是籠統(tǒng)地、模糊地指所有的生命;第三個“生命”是指除了生物生命之外的其他生命,但主要是指自我生命。而“個人的生命與他人的生命、人類的命運”則分別是指自我生命、他人生命和人類生命。
再如,本單元第八課第一框“生命可以永恒嗎?”所說的生命包括全部生命,但是第88頁“運用你的經(jīng)驗”所說的“我的家族”“我們中華民族”“我們的生命可以永恒嗎?”這些“我們的生命”則屬于群體生命;而第二框“敬畏生命”所說的生命是指自我生命、他人生命;本單元第九課則僅僅是指自我生命;而本單元第十課所說的生命主要是自我生命,也涉及他人生命和人類生命。
二、從生命屬性的視角深度分析
一個事物的性質(zhì)與關(guān)系,都叫作該事物的屬性。生命按照屬性,可以分為自然屬性、社會屬性和精神屬性。自然屬性是指人的肉體存在及其特性,它是人生來就具備的一些屬性;社會屬性是指在社會實踐活動的基礎上人與人之間發(fā)生的各種關(guān)系,它是人由于生存在社會中才需要具備的一些屬性;精神屬性是指思想觀念、意識理念、情感意志等生命體征和一般心理狀態(tài),它是人所特有的反映和改造客觀世界的自覺能動性。明確生命的屬性,才能深刻理解生命的內(nèi)涵,進而增強生命意識,實現(xiàn)生命價值。
本單元教材在第八課第一框中指出,“生命對于我們而言,不僅僅是身體的生命,還包括社會關(guān)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身體的生命,即生命的自然屬性;社會關(guān)系中的生命,即生命的社會屬性;精神信念上的生命,即生命的精神屬性。引導學生接續(xù)生命,就是引導學生認識到,接續(xù)的不僅僅是生命的自然屬性,而且要接續(xù)生命的社會屬性,積極從事勞動、接受教育、參與社會公共事務;更重要的是要接續(xù)生命的精神屬性,傳承和創(chuàng)造人類的精神文明成果。
三、從生命需求的視角深度分析
根據(jù)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觀點,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xiàn)需求。這些人類需求實際上就是人的生命需求。明確生命需求,可以從需求的視角全面看待生命,有助于教師在本單元教學中自覺滿足學生的生命需求,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本單元第八課“叩問生命”,側(cè)重滲透生理需求,涉及社交需求、尊重需求;第九課“珍視生命”,側(cè)重滲透安全需求,涉及自我實現(xiàn)需求;第十課“綻放生命之花”,側(cè)重滲透自我實現(xiàn)需求,涉及社交需求、尊重需求。
四、從生命教育的視角深度分析
從教育的視角深度分析“生命”這個核心概念,生命包括生命意識、生命能力、生命價值等三個方面。相應地,生命教育包括生命意識教育、生命能力教育、生命價值教育等三個層次的教育。
生命意識是指每一個現(xiàn)存的生命個體對自己生命的自覺認識,其中包括生存意識、死亡意識等。生命意識教育實際上就是珍惜生命教育,它是生命教育的第一個層次,意在讓學生認識生命的美好,感悟生命的短暫,體驗生命的可貴;生命能力是一個人立足于社會應該具備的最基本的能力,包括生存力、學習力、社交力、實踐力、創(chuàng)造力、精神力等各種能力,其中主要是指生存能力。生命能力教育是生命教育的第二個層次,意在提高學生的環(huán)境適應能力、抗挫折能力、自我保護能力等生存能力;生命價值即一個人的人生價值,是指人的生命及其實踐活動對于社會和個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義。生命價值教育是生命教育的第三個層次,意在讓學生明確生命的價值在于創(chuàng)造和奉獻,提升學生的生命質(zhì)量,實現(xiàn)生命的意義。
本單元集中開展對學生的生命教育。教材是按照三個層次的生命教育的思路編排的。第八課側(cè)重生命意識教育,第九課側(cè)重生命能力教育,第十課側(cè)重生命價值教育。生命教育的這三個層次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逐層推進,最終有效完成生命教育的任務。
五、從生命相關(guān)概念的視角深度分析
本單元與“生命”這個核心概念密切相關(guān)的概念有五個,即人、人生、生活、挫折和死亡。從相關(guān)概念的視角深度分析“生命”這個核心概念,有助于幫助學生加深對生命內(nèi)涵的理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促使學生更好地生活。
第一,從“人”的視角分析“生命”。本單元所說的“人”,包括個人、他人和人類,但重點說的是個人。從“人”的視角分析“生命”,就是要分析個人的生命、他人的生命、人類的生命,讓學生明確個人、他人和人類的密切聯(lián)系,引導學生把個人、他人和人類和諧統(tǒng)一起來,把個人的生命、他人的生命、人類的生命和諧統(tǒng)一起來,從而加深對生命內(nèi)涵的理解。
第二,從“人生”的視角分析“生命”。人生是人(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人生是延續(xù)生命的過程,目的是活得快樂、幸福,活得精彩、完美,活得有意義、有價值。本單元教材涉及人生答卷、人生道路、人生幸福等概念。從“人生”的視角分析“生命”,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人不能僅僅是活著,而應該創(chuàng)造自己的人生,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第三,從“生活”的視角分析“生命”。生命是生活的前提和基礎。生活比生命的要求更高,生活要求努力讓自己活得更好、更精彩、更完美。對學生開展生命教育,目的就是引導學生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過積極健康的生活。本單元教材涉及共同生活、有道德的生活、體驗生活、精神生活、物質(zhì)生活、生活經(jīng)驗、生活態(tài)度、生活閱歷等概念。從“生活”的視角分析“生命”,可以更好地引領學生的生活,促使學生思考生活、駕馭生活、創(chuàng)造生活。
第四,從“挫折”的視角分析“生命”。挫折,是指人們在有目的的活動中,遇到阻礙人們達成目的的障礙,如受到壓制、遇到阻礙、遭到失敗和出現(xiàn)失利等,都屬于挫折。開展生命教育,就應該開展挫折教育。端正對挫折的態(tài)度,有助于端正對生命的態(tài)度;提高抗挫折能力,就能夠提高生命能力。要使生命更成熟、更有力量、更精彩,就應該具有對待挫折的正確態(tài)度和行為。本單元教材從“挫折”的視角談論“生命”,有助于生命教育的有效實施。教材在第94頁談論生命至上,就涉及挫折問題;在第101頁則是直接談論挫折;而第105頁的“增強生命的韌性”,則是集中談論挫折??梢?,從“挫折”的視角分析“生命”,有助于有效開展生命教育。
第五,從“死亡”的視角分析“生命”。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是人生不可避免的歸宿。對學生開展生命教育,就必須對學生進行死亡教育。因為如果沒有正確的死亡觀,學生就不可能正確認識和對待生命。本單元教材雖然只在第91頁專談死亡問題,但是其他地方多處涉及死亡問題。例如,第89頁談生命來之不易,第90頁談生命是不可逆的、短暫的,第94頁談生命的脆弱、艱難,第100~102頁談愛護身體,第105~109頁談增強生命的韌性。這些實際上都涉及死亡問題。
核心概念對整個單元具有統(tǒng)領作用,整個單元教材內(nèi)容也都是圍繞核心概念展開的。只有深度分析單元教材的核心概念,才能準確把握核心概念的內(nèi)涵,進而準確把握整個單元的有關(guān)內(nèi)容。生命種類的視角、生命屬性的視角、生命需求的視角、生命教育的視角、生命相關(guān)概念的視角,是深度分析本單元核心概念的五個視角。從這五個視角對“生命”這個核心概念進行深度分析,有助于推進學生的深度學習。
【王有鵬,山東省臨沂實驗中學,正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 孫格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