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青
(曲靖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神經內科,云南 曲靖 655000)
腦梗死是中老年人高發(fā)疾病,該病具有發(fā)病率高、病情急、致殘率高和病死率高等特征。大多數(shù)的腦梗死患者,由于神經功能存在明顯障礙導致對,指疾病的治療依從性較差,所以很容易造成腦梗死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不佳等問題。為此必須加大對腦梗死患者給予合理的健康互動式教育,改善患者的認知行為與神經功能[1]。本研究詳細分析互動式健康教育護理干預對腦梗死患者的認知行為與神經功能造成的影響。
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曲靖市第一人民醫(yī)院神經內科收治的60例腦梗死患者,根據不同護理方法分成T組和Y組,分別有30例患者。T組中男、女分別有18例和12例,年齡45-68歲,中位年齡(56.5±2.5)歲;Y組中男、女分別有17例和13例,年齡46-68歲,平均(57.0±2.6)歲。Y組和T組的一般統(tǒng)計學數(shù)據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研究價值。
Y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措施。在常規(guī)治療的過程中,需要積極的向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工作,讓患者對腦梗死的疾病有著深入的了解,同時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全面監(jiān)督,為患者提供正確的用藥和飲食指導,在日常護理的過程中要確保病房干凈衛(wèi)生,保證患者能夠在舒適的環(huán)境下正常休息。T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采取互動健康教育。在患者入院階段,通過對患者的病情特點、家庭狀況以及心理狀態(tài)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檢查,并且制定個性化的健康治療方案,其次要對情緒波動的患者,給予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如果發(fā)現(xiàn)患者存在不良情緒則應該與家屬進行正確的溝通和交流,提高患者治療自信心,減少負面情緒,對疾病恢復的干擾因素,增強患者的自信心,提高自我的掌控能力。在開展健康教育工作時,還應該積極通過健康宣講的方式,組織廣大腦梗死患者共同學習相關知識,讓每一位患者都能夠深刻理解腦梗死治療的相關重點,避免出現(xiàn)情緒恐慌等問題,提高患者治療的自信心。還要開展案例教育的模式。通過病友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交流,對腦梗死治療的體會進行分享,增強患者之間的互動,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幫助患者對自我情緒得到有效控制,讓患者之間能夠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有效減少患者存在不良心理狀況等問題。最后在飲食護理和生活護理方面,要根據患者的實際特點,制定個性化的飲食護理方案,尤其是對患者的不良飲食習慣進行全面的分析幫助患者。養(yǎng)成正確的飲食習慣,提高患者的自控能力[2]。
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評分,對比護理前后T組和Y組患者對疾病健康知識認知度、護理依從性及生活質量等5項生活質量,疾病健康知識認知度和護理依從性每項分值為10分;生存質量每項分值為5分,對比綜合評分結果;得分越高表明上述指標越好;采用NIHSS量表測評護理前后T組和Y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神經功能恢復情況越好。
T組和Y組計量數(shù)據對比。護理前T組和Y組患者各項指標評分數(shù)據對比無明顯差異(P >0.05);護理后T組患者對疾病健康知識認知度、護理依從性、神經功能及生存質量評分同Y組患者數(shù)據相比存在顯著差異,經計算組間數(shù)據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P <0.05),見表1、表2。
對于腦梗死患者而言,由于動脈硬化造成腦血管出現(xiàn)堵塞的情況,很容易導致腦梗死患者神經功能受到嚴重影響,導致患者的意識不清行動不足,缺乏自我護理能力,給患者和家屬造成嚴重的負擔。目前對腦梗死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但是由于腦梗死患者自身的意識不清。所以很難主動服藥,嚴重影響藥物治療的效果由于腦梗死患者在生活上存在明顯的不便,很容易出現(xiàn)悲觀失望等負面情緒。也會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3]。在腦梗死患者治療的過程中,最主要的就是給予健康的心理教育,讓患者能夠增強自信心,提高治療的依從性。通過互動健康教育。可以讓患者能夠對疾病的癥狀有著更加深刻的了解,提高患者治療的依從性,幫助患者的神經功能得到改善,讓患者可以在正確的健康護理下提高生存質量,增強患者治療信心。護理前T組和Y組患者相關指標評分數(shù)據具有可比性(P>0.05),在護理完成后,T組患者的相關指標和各項功能恢復情況均顯著高于Y組,包括對疾病健康認知、護理依從性、神經功能及生存質量評分,組間數(shù)據差異統(tǒng)計學意義存在(P<0.05)。由此可見,互動式健康教育后的T組患者對疾病健康知識認知度及護理依從性明顯提高,且患者神經功能及生存質量均得到顯著改善。綜上所述,互動式健康教育在腦梗死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及可行性較高,對提高患者對疾病認知度、增強患者依從性、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及生存質量起著關鍵性作用[4-6]。
表1 T組和Y組患者疾病健康知識認知及護理依從性評分對比詳情()
表1 T組和Y組患者疾病健康知識認知及護理依從性評分對比詳情()
表2 T組和Y組患者神經功能和生存質量評分對比詳情()
表2 T組和Y組患者神經功能和生存質量評分對比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