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蕓蕓
(柳州市中醫(yī)院肛腸科 廣西 柳州 545000)
肛瘺屬于肛腸外科常見的一種病癥,感染源為內口,發(fā)病部位分高、低位,肛周流膿、膿腫、瘙癢與疼痛為其主要表現(xiàn)[1]。復雜肛瘺的數(shù)量以及內外口較多,結構也更為復雜,自愈困難,通常采用手術進行治療[2]。圍手術期的護理加強是保證治療效果的關鍵之舉。本研究對我院收治的復雜肛瘺患者于圍手術期間分兩組,實施常規(guī)與其配合加速康復外科理念的護理干預,探討其臨床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的74名復雜肛瘺患者,隨機分為參照組與研討組,各37例。參照組男21例,女16例,年齡19~73歲,平均年齡(28.82±6.13)歲。病程0.7~4.8年,平均病程(2.97±1.04)年;研討組男22例,女15例,年齡19~73歲,平均年齡(29.31±6.51)歲。病程0.6-5.1年,平均病程(3.02±0.98)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參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手術之前進行腸道準備、禁食禁水以及健康知識宣貫,手術之后鎮(zhèn)痛處理與必要的飲食指導強調便后坐浴的重要性。
研討組患者采用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具體如下:
1.2.1 術前 患者入院后即安排相應檢查,同時了解其病史,對于肛門初次發(fā)作腫脹、肛瘺形成的過程、發(fā)作部位以及發(fā)作間隔的時間等詢問并記錄。將病情與手術的方式、流程、預期康復進展等對患者及其親屬作細致講解。對于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有效的評估,有針對性的對每一位患者實施心理疏導,消除其環(huán)境陌生感與對手術治療的緊張情緒。指導患者于術前2小時服用多維碳水化合物飲料,同時通過生理鹽水進行腸道清潔。
1.2.2 術中 手術期間為患者實施骶管麻醉,監(jiān)測體溫,手術室的溫度應恒定。護理人員認真核對每一位患者的具體信息,并對進食與睡眠情況一一了解,協(xié)助患者進行體位調整,暴露手術視野。過程中指導患者通過深呼吸來緩解緊張情緒,可以使用保溫毯,同時控制輸液量,讓手術得以順利進行。
1.2.3 術后 手術完畢后,護理人員幫助患者將其衣物整理好,指導其保持平臥去枕,對其生命體征實時監(jiān)測,并查看患者的傷口,觀察是否存在滲出液、疼痛與腹脹情況。叮囑患者飲水注意少量多次,在術后2小時再采取半流質飲食。強調禁煙酒,禁辛辣,多食新鮮蔬果、蜂蜜,利于通便的食物。術后疼痛感覺強烈,可常規(guī)使用長效麻藥或鎮(zhèn)痛泵予以鎮(zhèn)痛處理。于術后1-2天時間排便,指導患者順時針按摩腹部,在排便時可適當進行深呼吸,利于排便。切忌用力過度,在出現(xiàn)不暢時可輔助開塞露或清潔灌腸等??筛鶕?jù)患者的具體情況指導其進行相關訓練,如通過提肛訓練可對肛門括約肌功能有效改善。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1天、術后2天、術后4天的疼痛程度,疼痛程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分。
數(shù)據(jù)采用SPSS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討組術后1天、術后2天、術后4天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
表 兩組疼痛程度評分(±s,分)
表 兩組疼痛程度評分(±s,分)
分組 例數(shù) 術后1天 術后2天 術后4天研討組 37 2.92±0.27 2.66±0.24 2.32±0.11參照組 37 4.37±0.44 3.39±0.32 3.02±0.19
肛瘺指的是肛管、直腸與肛門周圍皮膚形成的肉芽腫性管道,而單純肛瘺只有一個內、外口,在外口封閉時,引流便不通,此時外口如再次被穿破或是出現(xiàn)新的外口,從而引起病變范圍為多個外口與內口想通,形成復雜肛瘺[3]。復雜肛瘺較單純肛瘺的手術難度增加,因此選擇何種圍手術期的護理策略是保障手術成功的基礎。常規(guī)護理措施能夠改善手術預后,但因其針對性較弱,術后疼痛程度以及各種并發(fā)癥現(xiàn)象得不到有效控制[4]。本文采用的加速康復外科理念,更關注于患者的根本需要,通過術前、術中、術后三個階段的護理工作的嚴格進行,從心理、飲食、生命體征的監(jiān)測與手術切口的觀察等多個方面著手,有效改善患者因環(huán)境改變與疾病治療而引起的不良心理,切實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研討組術后1天、術后2天、術后4天的疼痛程度明顯較參照組更低,P<0.05,組間對比具備統(tǒng)計學差異。
綜上所述,采取加速康復外科理念對復雜肛瘺患者的圍手術期進行護理干預,對于患者心理與生理的痛苦與不適可有效緩解,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