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祥科
(宜賓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四川 宜賓 644099)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的高速發(fā)展,我國建筑業(yè)和交通情況得到了長足發(fā)展,交通事故和墜樓事件的發(fā)生率升高,導致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的患者人數(shù)不斷增加,該病癥影響人體的神經(jīng)功能,容易導致患者出現(xiàn)癱瘓,嚴重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健康[1-2]。臨床上主要以糾正脊柱畸形、提高脊柱穩(wěn)定性、減緩脊髓壓力等為治療方案,因此,給予患者及時、有效治療能夠降低患者的致死、致殘率[3]。本文選擇2015年3月-2018年3月-本院就診并收治的5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研究對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采用前、后路減壓治療臨床價值。研究結果如下。
選擇2015年3月-2018年3月本院就診并收治的58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收取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29例)和研究組(29例)。入組患者均對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入組。對照組:男19例,女10例,年齡21~59歲,平均年齡(39.14±2.15)歲,病程1~4d,平均病程(2.4±0.83)d,ASIA分級:8例B級,14例C級,7例D級;研究組:男18例,女11例,年齡20~61歲,平均年齡(39.97±2.47)歲,病程1~4d,平均病程(2.3±0.81)d,ASIA分級:6例B級,15例C級,8例D級。對比兩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沒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可以進行比較研究。
給予對照組后路減壓治療,給予研究組前路減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手術情況和各項指標情況。后路減壓治療:以患者受傷脊柱位置作為中心點,于胸腰部正中央處行縱形切口,完全暴露患者骨折部位,使用C臂機定位,將螺釘打入患者骨折位置上下椎體內,切除患者受傷椎板,檢查脊髓并植入L型推桿于椎管內,對患者脊椎進行復位,之后止血、縫合。前路減壓治療:于術前半小時靜脈滴注抗生素,入手術室后給予患者氣管麻醉,取患者右臥位,從胸膜腔開始沿著患者第十二肋骨行弧形切口,并繼續(xù)向下切開,并與左側髂前上棘平行,切開患者的肌肉與筋膜,分離肋骨,并對肋間血管和神經(jīng)結扎,及時剔除患者椎管內的碎骨。確定植入骨的高度,將螺釘置入患者椎體內,固定植骨,之后進行止血、縫合。
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手術情況(包括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等)和術后各項指標情況(包括運動評分和觸覺評分)。運動評分:嚴重運動障礙:<50分;明顯運動障礙:50~84分;中度運動障礙:85~95分:輕度運動障礙:>96分,得分越高,運動障礙情況越輕。觸覺評分越高,表示觸覺功能越好。
數(shù)據(jù)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的手術時間、手術過程出血量等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1;研究組患者術后運動評分、觸覺評分等各項指標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1 兩組一般手術情況比較(±s)
表1 兩組一般手術情況比較(±s)
組別 n 手術時間(min) 手術出血量(ml)研究組 29 197.94±10.73 176.53±19.48對照組 29 234.74±11.25 279.76±21.95 t 10.843 11.342 P<0.05 <0.05
表2 兩組術后各項指標比較(±s,分)
表2 兩組術后各項指標比較(±s,分)
組別 n 觸覺評分 運動評分研究組 29 89.26±10.14 86.59±9.57對照組 29 54.69±9.37 57.16±10.34 t 12.843 11.622 P<0.05 <0.05
脊柱損傷、骨折等多由外力沖擊引起,高處墜落、車禍撞擊等都可能導致,如不及時治療,將會導致患者殘疾或死亡,嚴重威脅人們是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該病癥病程發(fā)展快,臨床治療一般采取前、后路減壓術[4]。本次研究顯示,研究組患者的一般手術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研究組術后運動與觸覺評分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前路減壓術能夠有效縮短患者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術后患者運動情況良好,推進了患者恢復健康的速度,值得臨床上推廣。
綜上所述,給予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損傷患者前路減壓治療,能夠縮短手術時間,加快患者恢復健康的速度,明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