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萬紅 羅燕 鄧旭
(川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 四川 南充 637000)
脊髓損傷為脊柱骨折十分常見的并發(fā)癥類型,其主要是由于碎骨片突出椎管或椎體移位所引起,進而損傷患者馬尾神經(jīng)和脊髓神經(jīng),導致患者出現(xiàn)截癱甚至四肢癱,臨床表現(xiàn)為多種功能障礙,對患者日常生活以及生活質(zhì)量造成嚴重影響[1]。故加強其康復護理十分必要,能夠使其早期恢復機體功能,改善疾病預后水平[2]。本文通過分析兩組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患者的各項情況,明確護理效果,具體見下文描述。
選取2016年6月-2018年10月醫(yī)院接受治療的100例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50例為觀察組、50例為對照組,分別實施不同護理措施。
觀察組: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齡19~75歲,平均為(47.33±1.92)歲。
對照組(50例):男性31例、女性19例,年齡20~75歲,平均為(47.67±1.82)歲。
兩組各項一般資料進行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
觀察組實施康復護理,具體如下。
①心理護理:多數(shù)患者存在恐懼、焦慮和抑郁等負面情緒,使其無法積極主動配合各項治療。護理人員應充分評估其心理狀態(tài),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輔導,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相關(guān)知識,認識到負面情緒對疾病的影響,從而以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促進早期康復[3]。②體位護理:每1~2小時翻身一次,使用氣墊床可適當延長變換時間。體位變換時應行軸向翻身,避免脊柱扭曲造成二次損害,同時,根據(jù)病情采用抗痙攣體位。③神經(jīng)源性膀胱護理:早期行留置導尿,導尿管處于持續(xù)開放狀態(tài),引流袋低于膀胱水平以下,每日飲水量大于2000ml。待病情穩(wěn)定后,正確評估膀胱功能狀態(tài),實行間歇導尿及膀胱功能訓練,減少尿路感染、尿路結(jié)石等并發(fā)癥風險[4]。④神經(jīng)源性腸道護理:指導患者多進食新鮮水果和蔬菜;每日行臍周順時針按摩促進腸蠕動,每次5~10分鐘,每日2次;每日定時排便,逐步建立排便反射[5]。⑤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指導:給患者及家屬講解“自我護理”的重要性,鼓勵患者最大限度參與進食、穿脫衣物、個人衛(wèi)生、轉(zhuǎn)移等日常生活活動,逐漸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⑥運動訓練指導:鼓勵病人主動參與康復治療,根據(jù)病情采用被動運動、主動運動或抗阻運動,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使其能夠改善疾病預后[6]。
將觀察組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患者、對照組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患者的各項指標進行比較,主要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和運動功能評分、焦慮和抑郁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
焦慮和抑郁評分:焦慮抑郁量表,主要由2個分量表14個項目組成,其中7個項目評定抑郁、而7個項目評定焦慮,焦慮分量表中7個項目主要突出神經(jīng)癥的精神癥狀,1.感到緊張、2.有些害怕感覺、3.心理具有擔憂想法、4.能舒適的坐著、感到放松、5.由于害怕而發(fā)抖、6.具有動蕩不安感覺、7.突然感覺到恐慌。抑郁分量表項目主要反映精神遲滯、愉快感缺乏、抑郁等:1.依然樂于做過去喜歡事情、2.能看到事情好笑的一面、3.感到高興、4.感覺到精疲力竭、5.對自身外表失去興趣、6.懷著欣喜心情期待事情、7.能享受廣播電視節(jié)目,一共具有6條反向提問條目、其中5條在抑郁分量表中、1條在焦慮分量表中,每條項目使用0分~3分進行評定、總分為21分,9分作為抑郁或者焦慮臨界值;評分大于9分則代表具有抑郁或者焦慮、評分低于9分則代表無抑郁或者焦慮[7]。
數(shù)據(jù)采用SPSS2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日常生活能力(59.00±1.23)分、運動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日常生活能力和運動功能評分的比較(±s,分)
表1 兩組日常生活能力和運動功能評分的比較(±s,分)
組別 日常生活能力 運動功能評分觀察組 護理前 30.34±1.23 36.45±1.92護理后 59.00±1.23 73.45±1.02對照組 護理前 30.44±1.83 36.56±1.92護理后 40.34±1.23 52.34±1.83
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前者更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焦慮和抑郁評分的比較(±s,分)
表2 兩組焦慮和抑郁評分的比較(±s,分)
組別 焦慮 抑郁觀察組 護理前 18.34±1.23 17.45±2.93護理后 7.23±1.02 7.45±1.09對照組 護理前 18.45±1.92 17.35±1.92護理后 15.64±1.02 18.22±1.10
觀察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脊柱骨折為臨床常見的骨折類型,容易出現(xiàn)較多并發(fā)癥,其中以脊髓損傷最為常見,通常需要進行手術(shù)治療,而在治療的基礎(chǔ)上,給予其康復護理指導,能夠促進其日常生活能力早期恢復,使其運動功能得到改善,同時能夠降低并發(fā)癥風險,促進患者疾病的轉(zhuǎn)歸[8]。上述結(jié)果提示康復護理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的護理中具有重要意義,在臨床受到廣泛應用??祻妥o理相較常規(guī)護理,存在諸多優(yōu)勢。心理護理的應用,能夠使患者焦慮和悲觀以及抑郁情緒得到緩解,使其能夠以平穩(wěn)心境面對疾病和治療,進而樹立康復自信;通過給予體位護理,能夠避免壓瘡及二次損傷,同時減輕肢體痙攣、預防關(guān)節(jié)攣縮;通過給予其神經(jīng)源性膀胱和腸道護理,能夠改善二便情況,減少尿路感染、便秘等并發(fā)癥;通過給予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指導,能盡快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通過給予運動訓練指導,能夠改善疾病預后。
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59.00±1.23)分、運動功能評分(73.45±1.02)分與對照組相比較,差異(P<0.05)。觀察組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患者焦慮(7.23±1.02)分、抑郁(7.45±1.09)分相比較,前者更低,P<0.05。觀察組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患者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差異,P<0.05。
綜上所述,康復護理對脊柱骨折伴脊髓損傷臨床效果十分顯著,能夠使其運動功能以及日?;顒幽芰Φ玫教嵘瑫r改善其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