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合約變833年
近日,網上爆出一名劉姓女士辦理的運營商套餐被強制簽了833年,并且不能更改資費,因此鬧上了法庭。
該事件持續(xù)發(fā)酵,僅在新浪微博上,就積累了1.2億的閱讀量,引發(fā)大量網友熱議。
事情追溯到2018年7月份,劉女士在中國移動聞喜分公司代理商處預存了6000元話費,辦理了兩張?zhí)厥馓柖蔚摹办n號”電話卡,并且簽署了持續(xù)兩年的協(xié)議,擬定2年內保持108元/月的資費使用,并且明確約定兩年后可更改套餐。
但是在使用過程中,兩張電話卡都被綁定了158元的套餐,而且該套餐一直簽約到了2851年,整整持續(xù)833年!劉女士投訴無果,只能將移動告上法庭。法院調查發(fā)現,當時的協(xié)議并非劉女士本人簽署,而是當時的營業(yè)員馮女士代簽。由于劉女士并不知情,存在欺詐嫌疑,不能認定為有效協(xié)議。
這個案件引發(fā)網友熱議,也是因為不少人都被運營商的潛規(guī)則所束縛,經常都會遇到多扣費、不能更改套餐、資費不合理等各種問題。但對于大多數消費者來說,根本沒有那么多精力鬧上法庭,并且很可能自己完全不知道被簽署了什么合約,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還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搞清楚自己到底辦理了哪些業(yè)務
劉女士這事鬧上法庭,有部分原因也是自己太過相信營業(yè)員告知她的套餐,到期前從未查詢過,而且預付費也完全夠支付日常開銷,所以就沒去過問。
所以,為了避免運營商更改套餐、亂扣費,還是要經常查看自己的已開通業(yè)務。
最簡單的就是發(fā)送0000到10086(以中國移動為例,聯通用戶可編輯短信“YDYWCX”發(fā)送到10010,電信用戶可編輯短信0000發(fā)送至10001)或者撥打對應的客服電話進行咨詢。
運營商會很快回復一條短信,羅列目前已經辦理的所有增值業(yè)務,比如我的和娛樂體驗包和百事易體驗包就從未用過,甚至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東西。雖然沒有收費,但是如果想辦理攜號轉網,或者辦理其他可能會沖突的業(yè)務,就會增加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在這里,也可以回復“TD+業(yè)務序號”進行退訂,如果遇到自己不清楚或者不再使用的服務,最好都取消掉。
而在運營商APP中,有更詳細的已訂業(yè)務介紹,以中國移動為例,在“我的→常用查詢→已訂業(yè)務”就可以看到。注意,在這里還分了很多頁面,比如主頁的套餐就只顯示了主資費,后面的增值業(yè)務、基礎業(yè)務、其他還藏有許多服務,像是我就被開通了“集團和包支付”(移動開通的線上支付功能),也可以直接在這里退訂。
遇到糾紛的維權途徑和辦法
前面提到這些,都只是一些正常的辦理流程,運營商也愿意接受這些業(yè)務的辦理。但是,一旦有糾紛,或者“新規(guī)定”(主要是運營商單方面的規(guī)定),這些業(yè)務辦理極有可能受到各種阻礙。
還記得攜號轉網剛開始實施的時候嗎?運營商經常都會送你一些增值服務,比如每月5條短信/彩信(也就是所謂的“權益類”服務),可能你根本用不上,但是免費送的,可能一些用戶就答應了下來(甚至像前面提到的那樣,根本就是營業(yè)員私自辦理的)。
首先就是運營商打電話來推銷服務的時候要聽清楚,無論是否收費,都要想好自己是否需要,對方很可能用一些小利益引誘你同意辦理,不然很有可能開通容易退訂難。
如此一來,攜號轉網或者辦理其他服務都會受到影響。另外,就算是正常的資費更換,也可能因為各種不確定的原因辦理失敗,遇到這類問題,就只能聯系客服解決了。
聯系客服也一定要注意措辭,一定要說清楚辦理的業(yè)務名稱、費用情況以及可以享受的服務等,每次通話都會有錄音,這也是以后維權的證據。如果是一些比較敏感的業(yè)務,比如從高資費更換為較低的資費,或者在現階段想要辦理4G套餐,可能都不會那么順利。
在聯系客服辦理/更改業(yè)務時,你只需要知道:只要是官方渠道能查到的業(yè)務,都是可以辦理的。一旦對方拒絕辦理,不用跟客服人員糾結,肯定是公司規(guī)定,他們的權限不夠。
以我自己以前的親身經歷來看,重新撥打客服熱線選擇投訴,就會有專人負責你的這條投訴,很快就會聯系你,記好對方工號,提出需求。接下來就是據理力爭,不管是五天十天,只要問題沒解決,對方都會繼續(xù)聯系你——只要是合理需求,都會給你辦理的。
其實,對于消費者來說,還有一個保證有效的辦法,那就是向工信部投訴(https://yhssglxt.miit.gov.cn/web/)。不過,工信部會要求你先跟運營商進行溝通,直接投訴是不會受理的,所以前面那些步驟可不能少。
作為上級部門,工信部會統(tǒng)一管理三大運營商,有任何糾紛都會盡可能地處理。在工信部投訴時一定要嚴格按照流程處理,并且準備好截圖等證據。
官方受理后,運營商很快就會和你聯系,并且會用盡一切辦法讓你說出“滿意”,問題自然就可以得到解決了。
大多數人可能都會因為沒那么多精力就放棄維權了,畢竟誰也不想鬧上法庭,運營商可能就是掌握了用戶這樣的心理,才會為所欲為。所以,我們強烈建議經常留意一下自己已經開通的服務,盡早解決,不要被運營商所“綁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