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鑒博,李朝陽,賈鵬禹,李良玉*
1. 大慶市薩爾圖區(qū)政府市場監(jiān)督局(大慶 163311);2. 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國家雜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大慶 163319)
豌豆(Pisum sativum L.)是一種重要的可食用豆類,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1-2],在中國用于淀粉及其相關產品的生產,在此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加工副產物——豌豆渣。豌豆渣中含20%~30%的淀粉,4%~8%的蛋白及60%~70%的膳食纖維,目前,豌豆渣直接丟棄或作為飼料簡單使用,造成資源浪費[3-4]。針對這一現(xiàn)狀,研究提出一種豌豆渣綜合利用的新模式,充分利用豌豆渣中的淀粉、蛋白及膳食纖維。主要針對豌豆渣中淀粉的綜合利用進行研究,用于生產豌豆抗性糊精??剐院且环N新型的水溶性膳食纖維,具有良好的加工特性[5]及功能特性[6-7],很多科研者開展相關研究[8-9],在食品加工中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試驗采用豌豆渣為原料,采用酸熱法制備豌豆抗性糊精,旨在探索豆類淀粉廢棄物深加工的方法,為豆渣綜合利用及產業(yè)化生產奠定基礎。
豌豆渣(山東六六順食品有限公司);其他化學試劑均為分析純。
酸度計(S220K,梅特勒·托利多);液相色譜儀(1200s,安捷倫)。
1.3.1 豌豆抗性糊精的制備工藝流程
①纖維→酶處理→精品膳食纖維
②上清液→等電點沉淀→豌豆蛋白→酶處理→豌豆蛋白肽
③沉淀→洗滌→淀粉→酸熱處理→豌豆抗性糊精
豌豆渣經除雜后,采用石油醚提取油脂進行脫脂處理,利用淀粉與纖維的粒徑分布范圍不同,采用曲篩對淀粉及纖維進行分離。纖維經淀粉酶、蛋白酶處理后制備精品膳食纖維,淀粉乳采用稀堿液浸提3 h,以3 500 r/min離心10 min,上清液用于制備蛋白,沉淀用于生產淀粉。上清液采用等電點沉淀后,以4 500 r/min離心20 min,沉淀用水洗至中性,冷凍干燥制得豌豆蛋白,豌豆蛋白還可進行酶處理得到各種功能的豌豆蛋白肽[10]。沉淀采用去離子水反復沖洗,除去沉淀中上層黃褐色物質,直至淀粉漿呈白色,用1 mol/L鹽酸調漿至pH 7.0,過濾,于30 ℃干燥,粉碎過80目篩,制得豌豆淀粉[11]。豌豆淀粉90 ℃預烘干1 h,去除水分,使含水量降至5%以下,噴霧加鹽酸,160~200℃下熱解1~2 h;完畢后取出自然冷卻,將熱解產物(焦糊精)加水制成溶液,用NaOH調為pH 5.5~6.5,0.5%耐高溫α-淀粉酶在95 ℃反應1 h,0.4%糖化酶在60 ℃ pH 4.0~4.5條件下反應2 h,真空濃縮,即得到粗品豌豆抗性糊精,采用乙醇沉淀法純化抗性糊精進行后續(xù)測定[12]。
1.3.2 單因素試驗方法
1.3.2.1 鹽酸濃度對抗性糊精含量的影響
稱取制備的豌豆淀粉100 g,加鹽酸濃度分別為0.6%,0.8%,1.0%,1.2%和1.4% 5個處理,加酸量為原料的7%,熱解溫度170 ℃,熱解時間100 min,耐高溫α-淀粉酶加酶量0.5%,95 ℃反應1 h。糖化酶加酶量0.4%,60 ℃反應2 h,真空濃縮后得到粗品抗性糊精。以豌豆抗性糊精含量為指標,采用Sigmaplot進行關系圖的繪制,比較確定最佳的加酸濃度旋轉試驗中心水平。
1.3.2.2 鹽酸添加量對抗性糊精含量的影響
稱取制備的豌豆淀粉100 g,加鹽酸濃度1%,加鹽酸添加量分別為原料的4%,5%,6%,7%,8%,9%和10% 7個處理,熱解溫度170 ℃,熱解時間100 min,耐高溫α-淀粉酶加酶量0.5%,95 ℃反應1 h。糖化酶加酶量0.4%,60 ℃反應2 h,真空濃縮后得到粗品抗性糊精。以豌豆抗性糊精含量為指標,采用Sigmaplot進行關系圖的繪制,比較確定最佳的鹽酸添加量旋轉試驗中心水平。
1.3.2.3 處理溫度對抗性糊精含量的影響
稱取制備的豌豆淀粉100 g,加酸量分別為原料的7%,處理溫度分別為150,160,170,180和190 ℃ 5個處理,處理時間100 min,耐高溫α-淀粉酶加酶量0.5%,95 ℃反應1 h。糖化酶加酶量0.4%,60 ℃反應2 h,真空濃縮后得到粗品抗性糊精。以豌豆抗性糊精含量為指標,采用Sigmaplot進行關系圖的繪制,比較確定最佳的處理溫度旋轉試驗中心水平。
1.3.2.4 處理時間對抗性糊精含量的影響
稱取制備的豌豆淀粉100 g,加鹽酸濃度1%,加酸量分別為原料的7%,處理溫度170 ℃,處理時間分別為80,90,100,110和120 min 5個處理,耐高溫α-淀粉酶加酶量0.5%,95 ℃反應1 h。糖化酶加酶量0.4%,60 ℃反應2 h,真空濃縮后得到粗品抗性糊精。以豌豆抗性糊精含量為指標,采用Sigmaplot進行關系圖的繪制,比較確定最佳的處理時間旋轉試驗中心水平。
1.3.3 響應面優(yōu)化試驗方法
在單因素試驗基礎上,采用響應面法優(yōu)化提取過程,以豌豆抗性糊精的含量為Y,分別設置酸濃度(%)為X1,加酸量(%)為X2,處理溫度(℃)為X3,處理時間(min)為X4,試驗因素水平編碼表見表1。
表1 因素水平編碼表
1.3.4 測定方法
豌豆抗性糊精的含量測定方法參考李良玉等[13]的研究方法;分子量測定參考肖健等[14]的方法,利用排阻色譜-十八角度激光光散射儀-示差折光檢測器聯(lián)機系統(tǒng)測定豌豆抗性糊精的分子質量及分布情況;單糖組成分析參考Ciucanu等[15]的方法并稍作改動(樣品處理全過程需要氮氣保護),具體參考曹榮安等[16]的方法:進行還原和乙?;幚?,利用GC-MS分析,色譜柱為HP-5MS石英毛細管色譜柱(30 m×0.25 mm,0.25 μm),根據(jù)氣譜出峰時間和質譜的離子峰對單糖進行定性分析,確定豌豆抗性糊精的單糖組成。
2.1.1 鹽酸濃度對豌豆抗性糊精含量的影響
鹽酸濃度對豌豆抗性糊精含量的影響,見圖1。
結果表明,豌豆抗性糊精的含量隨著鹽酸濃度增加而不斷增加;酸濃度大于1%,抗性糊精含量逐漸下降。這是可能是由于鹽酸濃度較低時,鹽酸濃度不夠導致淀粉降解成小分子的能力不足,因此抗性糊精含量較低;鹽酸濃度大于1%后,部分位置鹽酸濃度過高導致鹽酸分布不均勻,部分淀粉未與鹽酸接觸導致抗性糊精含量逐漸下降。因此,選擇豌豆抗性糊精鹽酸濃度旋轉試驗的中心點為1%。
圖1 不同鹽酸濃度與抗性糊精含量的關系
2.1.2 鹽酸添加量對豌豆抗性糊精提取的影響
鹽酸添加量對豌豆抗性糊精含量的影響,見圖2。
結果表明,豌豆抗性糊精含量隨著鹽酸添加量增加而不斷增加;鹽酸添加量大于7%,抗性糊精含量趨于平衡,后續(xù)增加不顯著。這是可能是由于鹽酸添加量較低時,鹽酸總量不夠導致淀粉降解成小分子的能力不足,因此抗性糊精含量較低;鹽酸添加量大于7%后,淀粉降解成小分子的能力較強,增加鹽酸添加量不會顯著增加抗性糊精含量,反而增加抗性糊精的顏色與氣味,為后續(xù)的純化和應用帶來困難。因此,選擇豌豆抗性糊精鹽酸添加量旋轉試驗的中心點為7%。
2.1.3 處理溫度對豌豆抗性糊精提取的影響
處理溫度對豌豆抗性糊精含量的影響,見圖3。
結果表明,隨著處理溫度不斷升高,抗性糊精含量也隨之提高,處理溫度高于170 ℃,含量增加放緩,并趨于平衡。這是可能由于溫度相對低時不利于抗性糊精的聚合,或者形成的聚合物易被淀粉酶降解,導致抗性糊精的含量較低。溫度過高后,雖然抗性糊精含量有增加趨勢但不顯著,同時會影響抗性糊精的口感及后續(xù)處理,同時也考慮到經濟性、設備的投入及使用壽命等因素,選擇豌豆抗性糊精處理溫度旋轉試驗的中心點為170 ℃。
圖3 不同處理溫度與抗性糊精含量的關系
2.1.4 處理時間對豌豆抗性糊精提取的影響
處理時間對豌豆抗性糊精含量的影響,見圖4。
結果表明,隨著處理時間不斷升高,抗性糊精含量也隨之提高,處理時間高于100 min,抗性糊精含量增加緩慢,并趨于平衡。這是可能由于時間不足時不利于抗性糊精的聚合,或者形成的聚合物易被淀粉酶降解,導致抗性糊精的含量較低。達到一定時間后,抗性糊精熱解聚合完成,再繼續(xù)增加時間只會使未聚合的葡萄糖等單糖發(fā)生變化,會影響抗性糊精的口感及后續(xù)的處理,同時也考慮到經濟性、設備的投入及使用壽命等因素,選擇豌豆抗性糊精處理時間旋轉試驗的中心點為100 min。
圖4 不同處理溫度與抗性糊精含量的關系
基于單因素試驗結果,以X1(酸濃度),X2(加酸量),X3(處理溫度),X4(處理時間)為自變量X,以豌豆抗性糊精含量為Y,進行響應面試驗。對試驗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回歸模型R2=0.91,p<0.01,失擬項的F值為0.21,p>0.05,說明該模型擬和結果較好。一次項F=12.41、二次項F=24.87,p<0.01;交互項F=4.07,p<0.05,總體的F=12.39,p<0.01,說明各項均不同程度影響豌豆抗性糊精含量。根據(jù)試驗結果,以X1(酸濃度),X2(加酸量),X3(處理溫度),X4(處理時間)為自變量X,以豌豆抗性糊精含量為Y,進行分析得到回歸方程為Y=-4 559.53+641.46X1+99.36X2+32.13X3+22.39X4-481.15X12-35.25X1X2+2.8X1X3+1.1X1X4-4.7X22+0.03X2X3-0.07X32-0.1X3X4-0.03X42。
在回歸方程的基礎上進行分析,得到的最佳制備條件為,X1、X2、X3、X4標準化值分別為0.126,0.302,0.886和-0.747,換算為非標準化值后得到的具體值分別為:酸濃度(X1)1.03%、加酸量(X2)7.3%、處理溫度(X3)178.86 ℃、處理時間(X4)92.53 min,理論最大值為42.38%,經驗證試驗得到豌豆抗性糊精含量為42.15%±0.16%,制得的豌豆抗性糊精的液相色譜圖,見圖5。
結果表明,制備豌豆抗性糊精中主要含有5個峰,主要有3個物質:抗性糊精(出峰時間9.974 min)、二糖(出峰時間10.962 min)、葡萄糖(出峰時間12.585 min),其中抗性糊精含量為41.08%。二糖應該為反應過程中形成的中間體,葡萄糖為末聚合的淀粉降解物,因此,得到的豌豆抗性糊精需要進行純化,才能達到國際標準。
圖5 豌豆抗性糊精液相分析圖譜
豌豆淀粉及豌豆抗性糊精分子量測定結果,見圖6。
由圖6與圖7可以看出,豌豆淀粉及豌豆抗性糊精的示差折光檢測曲線上均只有單一峰,說明兩者的分子量相對集中,利用ASTRA 6.1軟件進行分析,可知豌豆淀粉和豌豆抗性糊精的分子量(Mw)分別為(1 465.4±53.2)×103U和(601.1±8.5)×103U。
圖6 豌豆淀粉的示差折光檢測曲線
圖7 純化后豌豆抗性糊精的示差折光檢測曲線
豌豆淀粉及豌豆抗性糊精單糖組成測定結果,見表2。
結果表明,豌豆淀粉的單糖組成相對于豌豆抗性糊精較為多樣,共含有6種單糖,而抗性糊精中的單糖組成只有3種,以葡萄糖為主,還有少量的阿拉伯糖及木糖。這可能是由于豌豆淀粉在酸熱的條件下進行降解后,以葡萄糖為主體進行重聚合,阿拉伯糖及木糖參與這一過程,共同形成豌豆抗性糊精聚合體,而鼠李糖、甘露糖、半乳糖可能沒有參與,因此,在豌豆抗性糊精的單糖組成中未檢出。
表2 豌豆淀粉及豌豆抗性糊精的單糖組成
通過試驗確定豌豆抗性糊精的最佳制備工藝參數(shù)為:酸濃度1%、加酸量7.3%、處理溫度178.8℃、處理時間92.5 min。得到豌豆抗性糊精含量為42.15%±0.16%。制得抗性糊精分子量為(601.1±8.5)×103U,單糖組成為阿拉伯糖2.6%、木糖1.5%、葡萄糖95.9%。研究為豌豆渣綜合利用提供新思路,顯著增加豌豆渣加工的附加值,可促進豌豆生產、加工等相關產業(yè)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