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信州區(qū)土蜂繁殖場
都說“好事不出門,丑事傳千里”,養(yǎng)蜂人沒幾個會將自己失敗經(jīng)驗公之于眾。從小看家父養(yǎng)蜂,吃土蜂蜜長大的我,為給自己退休后找到一條自娛自樂之路,子承父業(yè)養(yǎng)起了蜂,并且超越了祖輩的圓桶土法飼養(yǎng),用標準蜂箱活框飼養(yǎng)。10年來,在書本上、網(wǎng)絡中求教,如饑似渴尋師求教,一路跌跌撞撞,卻屢敗屢戰(zhàn),今天反思,專門談談失誤與教訓,望蜂友們有效規(guī)避。
剛開始養(yǎng)蜂,總喜歡在人前炫耀,冰天雪地,我會打開蜂箱,將蜂團生硬扯開,提出蜂脾讓人觀賞我的愛蜂。有時,凍僵的工蜂落落散散掉在地上,我還一只只撿拾起來放回箱中。如今回想起來,當年的做法是多么幼稚可笑。
在養(yǎng)蜂論壇上,有人說中蜂是“水蜂子”,酷暑可以給蜂群洗澡,我簡單認為就是洗澡。在一個盛夏的上午,我用水勺將3勺井水淋在箱內(nèi)3脾蜂上,可憐的蜜蜂有的被水流沖出箱外,有的在巢脾上顫顫微微爬動。待我上午下班回家時,蜂群已與我不辭而別。
愛蜂飛逃了,往往留下了巢脾,毀了有點可惜,留著或許能誘蜂。不毀,易生巢蟲。于是,我一拍腦袋,用敵敵畏兌水噴了一遍,心想這下不會生巢蟲。3次收捕分蜂群,放入該木桶的分蜂群都不安寧,當天逃跑,關都關不住,我心里還納悶,原來是敵敵畏惹的禍。后來,我將木桶放在池塘里浸泡了十來天,清洗后裝入蜂群才安全。
新手養(yǎng)中蜂,防巢蟲是一道難過的坎??吹椒淙荷蚕x,往往心急如焚。有人介紹蘇云金桿菌能治巢蟲,不傷蜂。于是我在農(nóng)藥店發(fā)現(xiàn)有10克包裝的“蘇云金桿菌”,便買回1包試驗。對其成色也沒太研究,撒向蜂群后,發(fā)現(xiàn)蜂群不正常,后來細看配方,原來里面含有敵百蟲。12箱蜂全報銷,連蜂連脾只好丟掉。原來此“蘇云金桿菌”非彼“蘇云金桿菌”。此藥是合成藥,專門用來防治水稻害蟲的。真正的蘇云金桿菌,后來我在馬家店買到5克小包裝試用,我用此藥噴一遍巢脾后放在塑料盒中觀察,3天后,發(fā)現(xiàn)一條條巢蟲仍在脾中悠哉樂哉地生活,我只有理性地堅持我的認知。
2018年我養(yǎng)意蜂很成功,斷子期用水劑殺螨劑噴脾治螨,效果不錯。2019年則是失敗年,4脾發(fā)展到30多脾時,蜂螨上來了,我用升華硫滅螨,在蜂路上撒了1次,蜜蜂全數(shù)脫脾,只好用溫水將落蜂清洗1遍,總算保住蜂群。但是中過毒的蜜蜂即使被救過來,也會慢慢消亡。2次用藥,30脾緊縮成20脾,再緊為10脾、5脾。失王,育王,再失王。2個月蜂群全沒了。
人們對殘疾有多種理解:缺翅的,一定要滅掉,不飛翔,就不可能交尾;缺腿的,要區(qū)別對待,如果少了后腿,最好不用;駝背的,一般可以暫時使用。2019年夏繁,急造王臺出房處女王,有點駝背,被圍時前右肢致殘,因有儲備老王,便將其丟棄,沒想到第二天它又飛回巢,將我介入的老王斗殺致死。我順其自然,將它留下,它卻不交尾,10多天后產(chǎn)下非受精卵,好端端的一群蜂毀了。
我試過一箱隔開養(yǎng)兩群中蜂,但還是失去1只王,只好合并。也嘗試過“母女同巢”、“姊妹同巢”,最終莫名其妙地少了蜂,少了王,它們總有一部分蜂不辭而別,分逃現(xiàn)象不可避免,所以我不提倡瞎折騰。
分蜂是常事,說難不難,說易不易,懂得蜂性是關鍵。2019年冬天,我有意做過一個試驗:將直線距離500m的一群蜂過箱后搬回家中飼養(yǎng),空桶仍掛在原處。3次過箱,蜂群3次逃了回去。第3次囚王致死,由于是冬天,無備用王可用,從它群介入卵蟲脾又不造臺,無奈只好將子脾移至它群,工蜂仍不斷飛回原處結團。最后,無脾、無王、無糧,蜂群過冬滅亡。
上饒有位老蜂友告訴過我:“夏日炎炎是育不成王的。氣溫高,雄蜂少,敵害多,交尾難,偶然成功,質(zhì)量也不好”。我偏不信這個邪,2018年夏天,我用意蜂做試驗,3次正常出房的處王女,就是無故失王;2019年我改用中蜂試驗,雖然是本地品種,取得雄蜂不是難事,但氣溫高,處女王不愿意出巢交尾,試驗的6群蜂有一箱產(chǎn)雄蜂卵。
何為“鬼王”?就是佝僂王。2019年5月中旬,我有1群5脾中蜂不慎失王,介臺失敗,緊接著介入產(chǎn)卵王也失敗,這引起了我的警覺。我搬了個小凳子坐在箱邊提脾仔細查看,終于發(fā)現(xiàn)有1只動作敏捷的“佝僂王”。它身材小巧,與工蜂個頭一般大,有別于工蜂的是褐色加白環(huán),其腹部黑色。我2次用王籠將其捕獲,它都從空檔中遛走,在空中飛一大圈后,又飛回蜂箱。劣質(zhì)“佝僂王”從哪來的?群勢較強的蜂群失王后,只要群內(nèi)有卵和小幼蟲,工蜂會很快在巢脾上造出許多急造王臺。如果在巢脾邊角、巢脾縫隙里的小王臺沒有被清除干凈,就會發(fā)育成如工蜂大小的劣質(zhì)王。值得注意的是,有時產(chǎn)卵工蜂由于享受到蜂王“吃漿”待遇,會發(fā)育成假蜂王,它們行動敏捷,總喜歡躲藏在隱蔽處,難以發(fā)現(xiàn)。只有在工蜂大量外出采集、脾上蜜蜂變稀時,在光亮處舉脾,逐脾、逐面細查才能發(fā)現(xiàn)它“鬼”一樣竄來竄去的蹤跡,才能有幸看到它那瘦小但貌似蜂王的尊容。在大熱天處女王常在邊脾逗留,當受振動驚擾時會迅速奔跑躲避,鉆到工蜂密集處或脾上縫隙處藏匿,只要我們遵循蜂群單王習性,反復仔細排查,一定會找到毀臺、殺王的罪魁禍首。假蜂王的腹部黑色,與工蜂有細微差別能區(qū)分開。如果在失王群加入卵脾或小幼蟲脾,仍不見改造急造王臺或雖有工蜂房改造成急造王臺但又被咬毀,那么,就應該懷疑該群有劣質(zhì)“鬼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