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家成
(貴州省興義市威舍鎮(zhèn)農業(yè)服務中心 562412)
當牛感染高熱癥狀疫病后,最直觀的一個特征是體表溫度異常上升。通常情況下,初生牛犢的體溫保持在38.5~39.5℃之間,生長期的青壯年牛體溫大致在38~39.5℃,健康成年牛的體溫一般維持在38~39℃之間,而感染高熱癥狀疫病的病牛體溫會在短時間內迅速升高至40℃甚至更高的溫度,并且高燒的癥狀會持續(xù)至少一周以上。由于高熱持續(xù)不退,患病初期,病牛的精神會逐漸萎靡,活動量較平時有所減少,動作緩慢呈懶散狀,且臥地時間明顯增多。如果沒有對高熱癥狀疫病進行及時的控制,后續(xù)病牛還會出現胸膜、腹膜以及全身淋巴結發(fā)炎的癥狀[1],甚至部分病牛的臀部和下腹部皮膚表面會出現點狀或者片狀色斑。
牛感染高熱癥狀疫病主要是由致病病毒感染和粗放式養(yǎng)殖環(huán)境兩個因素引起的,其中前者是主要原因。經檢疫人員檢驗,引起牛高熱癥狀疫病的病毒主要有藍舌病病毒、牛瘟病毒、牛流感病毒以及圓環(huán)病毒[2]。以下對引起牛感染高熱癥狀疫病的幾種常見病毒性因素進行分析。
藍舌病是牛感染藍舍病毒之后引起的疾病,是引起牛高熱癥狀疫病最常見的原因。通常情況下,由藍舌病引起的牛高熱癥狀疫病的幾率并不高,患病概率約為20%~30%[3]。然而這種情況卻極易引起牛的死亡,據統計,由藍舌病引起的牛高熱癥狀疫病的平均致死率在35%左右,疫情嚴重的甚至能高達90%。感染了藍舌病的病牛體溫會在較短時間內持續(xù)升高至41℃左右[3]。最明顯的特征是病牛的口鼻部位會分泌大量的口腔黏液,黏液中甚至伴有血絲和血沫。同時病牛口鼻處紅腫充血出現不同程度的潰爛和破損。由藍舌病引起的牛高熱疫病的后果較為嚴重,且一般出現在幼牛時期,這不僅會影響牛群的繁殖生長,同時牛犢將疫情傳播給喂奶的母牛,這將進一步擴大疫情的影響范圍。因此,養(yǎng)殖戶對由藍舌病引起的牛高熱癥狀疫病要有足夠的重視。
作為誘發(fā)牛高熱癥狀疫病的第二大因素,病毒性腹瀉引發(fā)高熱疫病的概率為5%左右[3]。患病毒性腹瀉的病牛同樣會出現體溫驟升至40℃以上,不同于藍舌病的是該種情況下的病牛長時間高燒不退,并且每過7d 左右體溫會呈階梯狀緩慢升高。除了病??诒翘幊霈F分泌物之外,病毒性腹瀉的病牛會出現明顯的厭食現象,食量較平時顯著減少甚至出現消極進食的行為。同時,病牛會頻繁腹瀉,糞便中帶有鮮血,后期癥狀嚴重時可能會導致牛死亡。雖然由病毒性腹瀉引發(fā)高熱疫病得幾率不高,但是致死率卻能高達90%[4],這同樣需要養(yǎng)殖戶予以重視。
牛流行熱也叫做牛流行熱病毒,常發(fā)生于3 年齡以下的幼牛群體中。與病毒性腹瀉引起的高熱癥狀區(qū)別的時,患病初期,病牛的體溫會緩慢升高,但是隨著患病時間的推移,病牛的體溫不會再繼續(xù)升高,反而會慢慢降低至正常的體溫。由于高熱疫病的影響,小牛會出現精神不振、眼部結膜充血、眼角流淚、呼吸明顯困難以及伴隨低聲哼叫的現象[5]。
除了上述幾種常見的病毒性致病因素,牛傳染性鼻氣管炎以及惡性卡他熱也同樣會引起牛高熱癥狀疫病,上述兩種疾病分別是由牛傳染性鼻氣管炎病毒和卡他熱病毒引起的。
對于感染藍舌病毒的病牛來說,其防治措施相對比較簡單,通常采用藥物治療和化學消毒即可。在治療時主要使用磺胺類藥物和抗生素來預防高熱癥狀疫病,同時還應該配置濃度溫和的消毒劑對病牛進行定期的全身消毒處理,尤其是口腔和蹄部要進行重點消毒。牛舍的清潔衛(wèi)生工作也要制定嚴格的措施,保證牛舍干凈整潔。
目前來說,對于病毒性腹瀉引起牛高熱癥狀疫病還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案,因此,為了減少此類疾病的發(fā)生率,必須從牛群的日常管理入手,從根源上預防牛出現病毒性腹瀉。養(yǎng)殖戶要注意均衡飼料的營養(yǎng)配比,保證飼料的新鮮,禁止用腐爛變質的草料和飼料喂養(yǎng)牛群。對于已經發(fā)生腹瀉的病牛要使用磺胺類和抗生素類藥物來控制其病毒感染速度,同時使用收斂劑或采用補液療法來促進病牛的恢復[3]。
牛流行熱病毒多由牛舍外的蚊蟲身上攜帶,當蚊蟲叮咬牛群時病毒會進入牛體內引起?;疾?。因此為了防止牛患上流行熱疾病,首先需要對牛舍周圍環(huán)境中的蚊蟲進行殺滅,減少牛群被蚊蟲叮咬的機會。如果牛群中出現流行熱的癥狀,養(yǎng)殖戶要先將病牛進行隔離,然后再對牛場進行徹底的消毒處理。病牛的治療可以通過肌肉注射雙路芬酸鈉溶液,必要的話可配合使用克林霉素等藥物進行強化治療。
上述幾種典型的防治措施均基于發(fā)病原因已知的前提下,如果病牛的發(fā)病癥狀復雜,養(yǎng)殖戶難以確定牛高熱癥狀疫病是由何種疾病引起的,這時候就需要請相關的檢疫人員對病牛進行藥敏試驗,明確病牛疫病感染源,根據藥敏試驗結果對癥下藥。
在養(yǎng)殖場平時的管理上要樹立“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做好牛舍的清潔衛(wèi)生工作,定期對牛舍進行全面的消毒,為牛群提供安全健康的生活環(huán)境。在疫病多發(fā)的春秋兩季應及時為牛群接種疫苗,提高牛群抗感染能力。
引起牛高熱癥狀疫病的因素有很多,有時候并不是單一因素引起的,因此養(yǎng)殖戶應仔細觀察病牛的發(fā)病特征,必要時還應結合技術人員的試驗結果來確定發(fā)病原因,對于不同原因引起的牛高熱癥狀疫病采取相應的治療方案,并做好疫病預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