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哲鵬 丁怡全 孫敏 江文耀
這個位于烏蒙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qū)的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如何在貧困重壓之下為山里孩子插上夢想的翅膀?如何讓教育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2020年高考,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6796名考生全部上線,其中600分以上考生703人,重點上線2039人,本科上線5317人,11名學生被北大、清華錄取。
2010年以來,139名學生被北大、清華錄取,其中貧困生就有47人;13559名學生被全國重點大學錄取,41281名學生被本科院校錄取,其中30%是建檔立卡貧困學生。
這樣的“高考奇跡”,與會澤縣的經濟社會發(fā)展程度形成強烈對比。這個國家扶貧開發(fā)工作重點縣,如何在貧困重壓之下為山里孩子插上夢想的翅膀?如何讓教育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
貧困大縣的“最牛高考班”
9月初,會澤縣茚旺高中已經開學,校園里綠樹掩映,穿著紅色短袖的學生正排著方隊軍訓,教室里傳來授課聲和瑯瑯書聲。
2020年高考錄取結果揭曉后,茚旺高中有9人被清華、北大錄取,其中6人集中在理A班。這個班42人全部被“985”“211”高校錄取,被稱為貧困縣“最牛高考班”。
會澤位于云南省東北部,集深山區(qū)、石山區(qū)、冷涼地區(qū)、干熱河谷地區(qū)及泥石流滑坡地區(qū)于一體,106.8萬人中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34.17萬人。
2017級理A班能夠取得如此成績,令人驚嘆和不解?!俺藢W生努力、各種機制保障,一個優(yōu)秀的班主任至關重要。”茚旺高中校長付飛給出答案。
在茚旺高中校園內,2017級理A班班主任鄒美靈面對外界的贊美,顯得很平靜?!鞍嘀魅蔚墓ぷ骱墁嵥?,主要都在忙著解決學生的各種問題。一天下來常常覺得自己什么也沒做,但又覺得時間不夠用?!彼f。
2008年建校的茚旺高中,到今年剛好有10屆畢業(yè)生,一共有99名畢業(yè)生被清華、北大錄取。茚旺高中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鄒美靈認為,關鍵就在一個“苦”字。
在茚旺高中,學生早上6點半起床,到晚上11點半熄燈睡覺。鄒美靈數(shù)年如一日,每天上午6點半以前到校,晚上11點半以后離校,在這期間都待在學校里,給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困難。鄒美靈的堅持讓他在學生中樹立起威信?!霸跁蛇@樣的貧困縣,高中必須吃苦,不吃苦就考不上好大學?!编u美靈說。
烏蒙山守望者
鄒美靈是會澤1500多名高中教職工之一。“大家都在為我們的高考成績自豪,而我最自豪的是我們的教師隊伍?!睍煽h教育體育工委書記、縣教育體育局局長張宏說。
在會澤縣,一大批守望家鄉(xiāng)的教師是教育發(fā)展的中堅力量。
不少教師認為,會澤縣教育隊伍的特點是“專業(yè)的人做專業(yè)的事”,從縣教育體育局的局長、科長,到各學校的校長等,大部分都當過一二十年的老師,非常了解教學的問題在哪里,老師們需要什么。
同時,“不講資歷講能力”激發(fā)人們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信心。“在很多地方要論資排輩,會澤打破了這種慣例。只要老師們想干事、能干事,就給你提供機會?!?/p>
通過特崗教師招聘、定向招聘、政府購買服務等渠道,會澤縣不斷補充、優(yōu)化教師隊伍。云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師教育系主任、副教授楊斌認為,在貧困落后地區(qū),教育改革能順利推進,必須有一批本土培養(yǎng)的、愿意為家鄉(xiāng)教育奉獻的、有情懷的人士。
盡管有情懷,但管理和激勵必須“兩條腿走路”。對此,會澤縣財政每年投入600萬元用于教育教學質量表彰獎勵,實施普通高中優(yōu)秀骨干教師政府特殊津貼,每年投入200萬元對優(yōu)秀教師進行獎勵,形成尊師重教的鮮明導向作用。
風起于青萍之末
一名學生從小學到高考要經歷10余年的時間,會澤的“高考奇跡”也并非朝夕形成。多位教師回憶,2002年是會澤教育的“分水嶺”。
當年,會澤縣土木、磚木結構的校舍和D級危房大面積存在,大量學生為接受優(yōu)質教育而外出求學,全縣高考上線僅623人,中考成績也排在了曲靖市倒數(shù)第一。10多年間,這個貧困大縣的教育何以實現(xiàn)飛躍?
2002年以來,會澤教育改革啟幕。先是在2003年前后,按“高中辦學向縣城集中”的原則將高、初中辦學分離,到2008年年底把原有的10所完中規(guī)劃成會澤一中、會澤實驗中學、會澤茚旺高中,這3所高中都在縣城內。
“高中集中在縣城辦學,讓學校之間沒有地域上的差異。”東陸高中校長鄧余勇回憶。 高中集中到縣城后,辦學條件趨于一致,競爭環(huán)境更加公平,才使得集團化辦學、劃片招生等舉措落實。與此同時,會澤打出了教育改革的組合拳,鞏固“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
人事權收歸教育局,取消所有學校的行政級別。會澤縣的高中校長、初中校長、中心學校校長全部由教育行政部門聘任,結束了教育行業(yè)人事任命多頭多級交叉管理,切實做到了人權與事權的統(tǒng)一。
改革鄉(xiāng)鎮(zhèn)學校的隸屬關系。2002年以后,會澤縣取消鄉(xiāng)(鎮(zhèn))中心學校和鄉(xiāng)(鎮(zhèn))中學的隸屬關系,鄉(xiāng)(鎮(zhèn))中學和鄉(xiāng)鎮(zhèn)中心學校均直接由縣教育行政部門管理,避免因管理層次多而導致的推諉扯皮和等、靠、要現(xiàn)象出現(xiàn)。
創(chuàng)新教育體制機制,成立了會澤縣高中教育集團,整合現(xiàn)有的高中教育資源,實現(xiàn)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成立了9個普通高中縣級學科中心教研室,互通有無、合力攻關。
構建“校財局管”管理模式。2002年后,縣教育局將中小學教師工資、公務費統(tǒng)一上收到縣發(fā)放,并探索成立了會計核算中心,建立預結算一體化的財務工作管理,保證中小學教師工資、各種教育經費按時、足額撥付。
“能有現(xiàn)在這樣的成果,歸根到底,是縣委、縣政府歷屆領導班子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張藍圖繪到底,給教育系統(tǒng)放權,持之以恒,久久為功的結果?!睆埡暾f。
展望貧困地區(qū)的教育事業(yè),依然任重道遠。按照會澤縣高中階段毛入學率將達90%計算,未來幾年內僅普通高中就將有學生近3萬人,需要新增學位9000個左右。
為此,會澤縣積極爭取普通高中建設資金9.1億元,在縣城新建致遠高中、大成高中、文淵高中,增加180個教學班,約9000個學位,解決了凈增學生的就學問題。
張宏等認為,鞏固脫貧攻堅質量、推進鄉(xiāng)村振興,各級黨委、政府要更加重視縣級教育的發(fā)展??h、鄉(xiāng)是貧困群眾最集中的地方,只有重視鄉(xiāng)村學生的教育,脫貧攻堅成果才能穩(wěn)定,成效才能長遠。
摘自《決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