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樂
摘要:良好的語文課堂傾聽能力是實現(xiàn)師生對話、生本對話的前提,是打造高效語文課堂,調(diào)動學生語文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重要途徑。本文對當下語文課堂教師傾聽的現(xiàn)狀及成因進行分析,重點從三個方面探討培養(yǎng)語文課堂教師傾聽能力的策略。
關鍵詞:語文課堂傾聽能力?轉變觀念?技巧?仁愛?興趣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該讓學生學會傾聽,學會表達,注意傾聽他人的意見,準確表達自己的思想。而學生語文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最主要的渠道還是語文課堂,最根本的保障還是語文教師。語文教師的課堂傾聽能力,不僅直接決定著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也關系著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更影響著學生對文化的理解傳承和思維品質(zhì)的提升。可是在現(xiàn)實的語文課堂中,還有許多拒絕傾聽或不善傾聽的現(xiàn)象。
一、現(xiàn)狀及成因分析
我們經(jīng)??梢钥吹竭@樣的語文課堂:教師臺上口若懸河,學生臺下靜如死水;教師只管背手巡視,學生相互喧鬧一堂……為什么語文課堂會出現(xiàn)這樣一冷一熱的“兩極”現(xiàn)象呢?根源在于語文教師的“一缺”和“兩怕”。
“一缺”即心中缺少對學生的愛和尊重,長期的強勢和權威地位,使教師習慣了發(fā)號施令,漸漸失去了對學生內(nèi)心體驗的關注、理解和傾聽的耐心,慢慢地,教師不善于也不屑于真誠地交流互動了。
“兩怕”是語文教師既怕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與權威受到挑戰(zhàn);又怕語文課堂教學秩序受到干擾,影響正常教學步驟、目標的完成。這導致課堂開展的溝通、對話與討論,最終都變成走過場式的假傾聽。
二、培養(yǎng)策略
(一)轉變觀念,轉換角色,做語文課堂傾聽的參與者
在核心素養(yǎng)理念的指導下,語文教師應從“師道尊嚴”轉向“學道尊嚴”,不搞“一言堂”,不唱“獨角戲”,想方設法去做學生求知的“參與者”和“見證者”。在教學中,教師必須牢樹“生本”的觀念,確立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思想,以“首席學習者”的身份,主動投入,一起合作,共同探究,彼此發(fā)現(xiàn)。
作為語文教師,要放下課堂身段,就要從傾聽開始,學會傾聽,踐行傾聽,讓傾聽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素養(yǎng),一種藝術。語文名師于漪曾反復強調(diào),語文是講教書育人的藝術的,教師一定要養(yǎng)成傾聽的習慣。特級教師于永正的語文課堂之所以魅力四射,學生總是積極主動,妙語連珠,聽課的老師常常贊不絕口,除了學生素質(zhì)高外,更重要的是因為于老師能堅持做課堂“參與者”,放下身段和學生平等對話,認真傾聽學生的聲音,讓學生在和諧自由的氛圍中敞開心扉,放飛思維,形成師生呼應、教學互動的良好局面。
(二)心懷仁愛,尊重體驗,做語文課堂傾聽的點撥者
2014年教師節(jié),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諄諄告誡大家:“做好老師,要有仁愛之心。教育是一門‘仁而愛人的事業(yè),愛是教育的靈魂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p>
語文教師要將仁愛之心久滲課堂,首先要比其他學科老師付出更多的耐心,甘做一名好聽眾,不隨意打斷學生話語,更不表露出不耐煩的情緒,多使用“哦”“是嗎”“后來呢”等詞語,給學生親切感、安全感,激發(fā)其更強烈的表達欲。
其次,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每個學生的人生經(jīng)歷不盡相同,解讀文本而獲得的感悟也也千差萬別,因此,課堂傾聽要尊重“一千個讀者眼里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聽讀差異。有時即使聽出“錯誤資源”,也要表揚“你提出不同觀點的勇氣,真好”“你難得有自己的思考”……并將“錯誤資源”轉向全班,讓更多的同學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最后還要簡潔地對學生的發(fā)言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讓學生意識到教師一直在用心傾聽這既是在理解,又是在幫助。傾聽中,既關注到學生傳達的語言內(nèi)容,通過連續(xù)追問方式展開有關文本的對話,如“你的意思是不是這樣的……是不是還要補充什么……”“知道為什么原來的想法欠妥嗎?”……同時又關注到學生語言的形式,指出其不規(guī)范的表述,分析病因,點撥改正,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
(三)掌握技巧,激發(fā)興趣,做語文課堂傾聽的引領者
激發(fā)學生語文課堂傾聽興趣的法寶,人人巧妙,各有不同,相同的是教師善于引領學生相互傾聽,提升課堂質(zhì)量。可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和求知的規(guī)律,從四個方面進行嘗試。
(1)巧設語文問題,牽引學生專注聽。課堂提問要圍繞教學重難點,多設計些檢測性問題,如:“能不能把剛才聽讀的課文中,你最感動的地方說一說?”“為什么受到了感動?”“能聯(lián)系實際生活經(jīng)歷說一下嗎?”……多設計些拓展性問題,如:“文中引用的那句名言讓我們想起哪句詩詞?它們表達的意思完全一樣嗎?”……以此進一步發(fā)散學生思維,引領其向文本深處探究。
(2)配合肢體語言,感染學生醉心聽。據(jù)科學研究,各種可視的形式因素對傳播效果的影響遠大于單純的語言。語文教師以略微夸張一點的肢體語言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不僅可突出重點,加深學生的理解記憶,還可增添學生興味,活躍課堂氣氛。如:講授《變色龍》時,語文老師用不同的語氣、神情,并配合動作,去演讀文中奧楚蔑洛夫多處反復無常的話語,使學生直觀地認識了警官奧楚蔑洛夫這一沙皇專制統(tǒng)治下欺下媚上、趨炎附勢的走狗形象。
(3)實施評價獎勵,喚醒學生樂于聽。評價是最好的激勵方式。竇桂梅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常這樣評價學生:“你真了不起!這么小的區(qū)別都聽出來了,還作了補充,真該謝謝你!”……這些發(fā)自肺腑的表揚,盡力指向?qū)W生傾聽能力的提升,極大地喚醒了學生心靈深處的自尊和力量。評價可以配合獎勵,獎勵實行積分制,累積到一定量時,可獲得相應的物質(zhì)與精神的獎勵:一本名著,一次作業(yè)免交,一次出錯的免責……語文教師定期記錄、評選“傾聽之星”,再次激發(fā)學生的傾聽熱情,實現(xiàn)由“被迫聽”到“樂于聽”的過渡。
(4)把握黃金時間,訓練學生科學聽。一堂課45分鐘,要求學生始終保持全身心的傾聽狀態(tài),幾乎是不可能的。研究表明:課前20分鐘左右是注意力最集中的時段,也是傾聽的黃金時間。所以教師在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上,要充分利用這一黃金時段,講析新知,突破重點。當黃金時間過后,學生大腦往往疲勞,注意力分散,此時教師應適當放慢教學節(jié)奏,設計一些多樣化的活動,如: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相關的圖片、音樂或視頻;插入關聯(lián)的簡短有趣的小故事、小笑話;組織同桌或小組進行合作交流,彼此質(zhì)疑、辯論;提醒整理一下課堂筆記;進行聽讀、聽寫練習或當堂檢測……這使前面高強度的傾聽學習得到緩解調(diào)節(jié),又使課堂變得張弛有度,為后面新的教學高潮蓄勢。
三、結論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和5G時代的呼嘯而來,語文課堂學習中,傾聽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相信我們師生一定會通過不懈地努力,去探索、積累傾聽能力培養(yǎng)的技法和策略,用強大的教育偉力去打動學生、改變學生、發(fā)展學生,使師生都成長為學習的共享者、傾聽的藝術家,使我們的語文課堂更變得高效而富有智慧。讓語文課堂永遠傾聽生命拔節(jié)的聲音!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2014年教師節(jié)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
[2]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2012.
[3]李政濤.傾聽者的教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4]侯月琴.淺談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J].小學青年教師,2005(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