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既陽 于虹霞 孫懌飛
摘? ?要: 導師和輔導員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兩支主要隊伍,構建二者之間的協同育人機制是實現高校思政教育“三全育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本文從明確“立德樹人、德育為先”育人目標入手,通過搭建兩個平臺、調動三方力量、強化四項措施,促進線上線下資源共享、形成多元主體育人合力、構建協同育人系統(tǒng)工程,進而構建導師和輔導員協同育人、互補互動的研究生思政教育工作機制。
關鍵詞: 研究生? ?思想政治教育? ?導師? ?輔導員? ?協同育人
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研究生教育培養(yǎng)的重要內容。加強和改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升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推動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需要,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作為研究生思政工作隊伍的主要力量,導師和輔導員具有共同的育人目標和育人職責,具備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的主觀和客觀條件。如何構建導師和輔導員協同育人機制,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培養(yǎng)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貫穿研究生培養(yǎng)管理的全過程,使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yè)培養(yǎng)緊密結合,努力形成“三全育人”新格局,是研究生思政工作者需要深思的問題。
一、明確一個目標,堅持德育為先的工作理念
明確“立德樹人、德育為先”的育人目標是導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的基本前提。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關于研究生導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的政策和要求一直在不斷深化和發(fā)展。
2000年,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研究生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充分發(fā)揮導師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責任人的作用,同時建設一支以專職為骨干、專兼結合的研究生輔導員隊伍。2010年,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要充分發(fā)揮導師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首要責任人的作用,努力形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合力。2013年,教育部《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把立德樹人作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務,并強調導師是研究生培養(yǎng)的第一責任人。
新形勢下,探求如何進一步構建導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機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這一重要課題,既體現時代訴求,又具有現實意義。
二、搭建兩個平臺,促進線上線下的資源共享
(一)線上互動式信息平臺。此平臺包括兩種實現形式:一是依托QQ、微信、微博等新媒體平臺構建實時交流群組,實現導師、輔導員、教學秘書和研究生骨干之間的快速有效交流。二是依托運用信息化、數字化手段構建“網格化管理”的研究生信息管理系統(tǒng),以研究生培養(yǎng)環(huán)節(jié)中的各類事務為管理內容,以導師、輔導員、教學秘書等為責任人,賦予不同等級的管理權限,促進多級聯動、資源共享,實現育人隊伍內部信息傳遞和溝通[1](230-240)。線上平臺實現快速而流暢的信息互動,有利于導師和輔導員改變工作模式,從被動應對問題轉為主動解決問題,以全程數字化的反饋評價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精準度。
(二)線下專業(yè)化實踐平臺。此平臺包括兩種實現形式:第一種是以定期會議研討的方式保障雙方的有效互動。如導師工作會議、思政工作專題研討會、學工沙龍等形式,為導師、輔導員及研究生骨干提供定期、穩(wěn)定的平臺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第二種是以不定期的專題培訓增強工作合力。導師在德育工作中缺乏教育學、心理學等專業(yè)知識和基本技能,輔導員往往不了解所帶研究生的專業(yè)背景和學業(yè)要求。通過輔導員牽頭舉辦思政教育、心理健康等學習研討,聘請思政專家、心理教師等專業(yè)人士進行授課,走訪導師,深入地面對面交流分享,可以幫助提高德育工作水平。通過導師牽頭開展專業(yè)發(fā)展研討會,邀請輔導員參與學科評估的組織籌備、培養(yǎng)計劃的修訂完善等具體工作,幫助其了解專業(yè),更好地配合導師進行研究生學業(yè)指導。線下專業(yè)化實踐平臺的學習、培訓和實踐,有利于導師和輔導員溝通交流,增強合力,提升構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共同體的意識觀念和專業(yè)素質。
三、調動三方力量,形成多元主體的育人合力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論認為,教育者和教育對象都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主體[2](19-23),各教育主體基于培養(yǎng)目標,堅持責任分擔、資源共享、優(yōu)勢互補等原則,協同發(fā)展并共同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即為“協同育人”[3](121-123)。作為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參與者,導師、輔導員、相關研究生骨干都是教育的主體,厘清三者在工作中的角色和功能,有助于形成研究生教育培養(yǎng)協同育人的合力。
(一)導師是研究生學術科研培養(yǎng)的主要實施者。導師對研究生的指導和影響貫穿研究生培養(yǎng)的全過程,負有對研究生進行學科前沿引導、科研方法指導及學術規(guī)范教導的責任。在此過程中,除了傳授知識、指導科研,導師自身的價值觀念、學術素養(yǎng)和道德情操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研究生的思想觀念。導師要注意對研究生各個方面的教育和引導,將德育工作細化到各個環(huán)節(jié)之中,加強日常性教育、經常性指導和過程性管理。同時,要言傳身教、以身示范,引導研究生堅定理想信念、矢志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自覺遵守學術規(guī)范和學術道德,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高層次專門人才。
(二)輔導員是研究生能力素質提升的主要推動者。與其他教學及管理崗位的教師相比,輔導員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的骨干力量,承擔了更多的工作職責。如:組織政治理論學習,指導研究生黨團建設,加強研究生黨員教育管理;組織學術講座、學科競賽等科技類活動,營造研究生學術氛圍;組織文體娛樂活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指導,促進研究生全面成才。
(三)課題組負責人是導師和輔導員工作區(qū)域的主要連接者。研究生群體具有年級班級觀念淡化,課題組、實驗室團隊氛圍濃厚的特點。為提高管理效率,強化溝通聯絡,部分高校在研究生縱向課題組或實驗室中設立了專門的研究生骨干協助進行研究生思政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他們主要是所在學科、專業(yè)的導師或導師團隊推薦的高年級研究生代表,工作內容主要包括:了解掌握、及時反饋團隊研究生的思想動態(tài),發(fā)現特殊學情或安全隱患等及時上報,協助維護團隊安全穩(wěn)定工作;組織開展課題組內部和課題組之間的學術交流、文體活動等。在部分以研究生縱向課題組完全取代橫向研究生班級的學校,課題組負責人還配合進行各類會議精神和通知的上傳下達,組內研究生評優(yōu)評獎、開題中期、論文答辯等事務性工作,是導師和輔導員的連接者、協同育人的有效橋梁。
四、強化四項措施,構建協同育人的系統(tǒng)工程
新的歷史時期,面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要求,整合高校內部各方力量,多方面、系統(tǒng)化地形成合力,構建研究生導師和輔導員協同育人的系統(tǒng)工程,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要提高協同育人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需要從健全機制、隊伍建設、聯絡溝通和氛圍營造四個方面推進工作。
(一)健全協調發(fā)展機制,做好協同育人的頂層設計。首先要梳理研究生培養(yǎng)各環(huán)節(jié)的職能定位、權責分配,健全協同育人機制保障。在學校層面,研究生教務教學部門和學生工作部門應加強合作和聯系,兩個部門的負責人可以互相兼任,如校黨委研工部部長兼任研究生院副院長,促進協同育人理念更好落實,并對導師和輔導員實現共同管理、考核和監(jiān)督。在學院層面,分管研究生培養(yǎng)工作和學生工作的副院長和黨委副書記應加強對研究生教育培養(yǎng)全過程的了解,尤其是對研究生思政工作的認識。學院的研究生教務教學組織和學生工作組織不宜過于獨立,應在工作中加強溝通與配合。此外,學校學院應從黨委層面高度重視協同育人工作,抓好頂層設計,健全發(fā)展機制。
(二)隊伍建設互相融合,做好協同育人的長效保障。隨著研究生人數劇增,研究生專兼職輔導員工作隊伍配備普遍不足,應建立一支以專職輔導員為主、兼職青年專業(yè)教師為輔的工作隊伍,配以一定數量的高年級研究生擔任課題組負責人,進一步加強學工部門與課題組、實驗室之間的配合協作,為增強導師、輔導員之間的溝通交流打下基礎。一是建立切實可行的協同育人責任制度。明確界定導師和輔導員的工作職責,對存在交集的“公共區(qū)域”,應討論確定實際工作中的分工及合作模式。二是健全協同育人考評激勵制度。在研究生導師遴選、評價過程中,將導師日常性、經常性的德育教育納入考核評價指標,體現“德育為先”工作導向。在研究生輔導員隊伍考核評價中,將與導師協同育人的實踐情況及效果納入考核指標,激發(fā)協同育人的積極性。
(三)日常工作加強溝通,做好協同育人的點滴浸潤。導師、輔導員、教學秘書及課題組負責人應深入分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共鳴點、矛盾點和交叉點,在各司其職的基礎上充分溝通、相互融合。一是建立導師與輔導員定期交流制度,互通有無、通報信息,深入了解、把握、分析學生思想動態(tài)和特殊情況,避免特殊學情和危機事件發(fā)生。二是明確、規(guī)范溝通內容和方式,重點關注有學業(yè)壓力、經濟困難、心理問題的研究生群體,竭盡所能做好幫扶。三是強化研究生思政工作聯動機制,運用網絡新媒體手段和平臺,加強線上與線下、網絡與現實互通融合,評估思想動態(tài),適時提供服務,切實形成協同育人、聯動運行的良好局面。
(四)積極構建校園文化,做好協同育人的氛圍營造。在宏觀層面,要強化品牌育人、文化鑄魂的教育理念,通過打造德育工作品牌、構建特色育人文化,實現對研究生的服務精準和引領到位。在微觀層面,應針對研究生群體的特點和需求,以學術科研、求職就業(yè)、校園生活為抓手,做好對研究生個體成長和全面發(fā)展的引導和服務。在此過程中,需要研究生輔導員結合導師的關注點和自身的工作優(yōu)勢,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協同育人工作。如在推優(yōu)入黨、評獎評優(yōu)、獎助學金評審等工作中,邀請導師對研究生思想政治表現進行評價;在組織研究生學術活動、文體活動、社會實踐等工作中,邀請導師共同參與。如組織課題組羽毛球賽、實驗室文化節(jié)、課題組活動立項等,調動導師和研究生參與學生工作和學生活動的積極性,拉近輔導員、導師、研究生之間的距離,為協同育人營造良好氛圍。
構建導師與輔導員協同育人機制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需要在研究生教育培養(yǎng)的各個層面,在導師和輔導員隊伍遴選、管理、考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溝通聯絡的各個方面進行探索和嘗試,進一步形成協同育人、互補互動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
參考文獻:
[1]袁熙賢,張帆.研究生導師與輔導員合力育人的協同機制研究[J].科技通報,2014,30(11):230-240.
[2]褚鳳英.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主體性論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11):19-23.
[3]田智,王艷,王驥.協同創(chuàng)新視野下的研究生德育隊伍建設研究[J].江蘇高教,2015(6):121-123.
本文系2018年度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一般研究項目,項目名稱:《研究生導師與思想政治工作者協同育人機制研究》,項目編號:SJGY2018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