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苑
(蘇州圖書館,江蘇 蘇州 215000)
所謂主題就是指講座的主要思想和內容,它是講座的靈魂所在,看似簡單,實則有很大的講究。我館在主題確定上始終堅持兩個方面,一是大力推廣本地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二是緊扣時代脈搏,關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fā)展新趨勢。針對廣大民眾的求知需求和他們所關心的熱點難點,安排主題,確定講師,力求創(chuàng)新和傳承同步,積極傳播正能量,弘揚主旋律。目前已形成“名家大講堂”“先鋒講壇”“蘇州地方文化”等18個系列。既保證了面向大眾,貼近生活,通俗易懂,又做到新穎生動,亮點突出,吸引眼球,同時還注意規(guī)避掉敏感話題[1]。比如《除舊迎新話年俗》《蘇州記憶——蘇州街巷的歷史文化》等講座,光看主題就能吸引大批讀者積極參與,從而真正發(fā)揮出公共圖書館知識傳播的重要作用。
首先,積極與權威部門合作,保證講師的高質量。蘇州大講壇最早與蘇州市衛(wèi)生局合作,開辦“相約健康”系列講座,其主講老師來自各個市里醫(yī)院,經過十年打磨,現(xiàn)在的講課老師均是副主任醫(yī)師或科室主任以上職務。2010年,我們與中共蘇州市委組織部合作,推出了“先鋒講壇”系列,由我館邀約老師,經組織部審核通過,面向蘇州基層、社區(qū)、企業(yè)普通黨員干部開講。每年主場講座5場,進社區(qū)、進學校講座10場,老師來自北京、上海、南京、杭州與我市各個高校。這些講座貼近實際生活,在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群眾中引起較大反響。特別是2014年,我館開發(fā)了“先鋒師資庫”講座預約平臺,大大方便了各基層黨組織的自我學習與提高。通過5年時間,“先鋒講壇”已成為提升基層黨員素質的品牌學習平臺。其次,注重挖掘蘇州人文優(yōu)勢,精選本地老師。國內權威人士、知名專家學者的講座,不僅為廣大市民帶來最新最準確的專業(yè)信息,更能拉動人氣,加深活動效應。如知名學者閻崇年、劉庭華、酈波、郎永淳,今年的潘知常、王文光、六小齡童等,藝術名家石小梅、顧薌、胡鳳芝等,這些專家、學者的講座,理論水平高、內容豐富、語言生動,觀眾認可度高。但是我館全年一百余場講座,不可能每場都是名家大家,因此,我們更注重挖掘蘇州本地的文化特色,推選一批既有較高專業(yè)水平,又有宣講經驗的老師,他們同樣為蘇州老百姓所熟知,深受廣大聽友的喜愛。
蘇州圖書館的總分館體系為我們的講座提供了陣地保障。目前我們有70家分館,形成了以蘇州圖書館主館為中心,同時又積極向分館和社區(qū)推廣的創(chuàng)新講座模式。我們有“蘇州大講壇進分館”和“先鋒講壇進社區(qū)”“先鋒講壇進學?!比齻€系列,這是單獨針對分館、社區(qū)、學校設立的。僅2014年就開展了22場。這些講座都是根據(jù)當?shù)氐膶嶋H需求確定主題和主講的,比如有針對在校中學生的《讀書與人生:閱讀名人傳,汲取正能量》講座、外來務工人員的《婚姻家庭知識及婦女權益保障》講座、黨員干部的《以反對“四風”為切入點,踐行黨的群眾路線》講座、社區(qū)老年居民的《老年病的防治》講座以及親子閱讀的《閱讀童年——談談親子閱讀中的想象力》講座等等。這些講座擴大了我們的服務層面,提高了公共圖書館的市民知曉度和影響力,豐富了社區(qū)居民、在校學生、外來務工人員的業(yè)余文化生活,使蘇州圖書館成為維護公眾基本文化權利和滿足公眾文化需求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首先,整合全館的講座資源,確定講座品牌名稱。設計講座logo、海報、背景、門票、宣傳口號等,做到統(tǒng)一和諧、相互呼應。蘇州圖書館開展講座的部門有:會展培訓部、研究咨詢部、情報部、少兒部以及各個分館。每個部門的講座有單獨的系列名稱,但是統(tǒng)一使用“蘇州大講壇”這一品牌。這樣不僅大大豐富了品牌活動的內容,更有效提升了“蘇州大講壇”在市民中的認知度。
其次,要充分運用傳統(tǒng)媒體進行宣傳。為保證充分發(fā)揮講座的服務效益,我們會提前一個月通過海報、單頁、報刊等形式多渠道的發(fā)布講座信息。特意為老年聽眾設計講座預告單,列出時間、地點、主題、主講人信息,方便他們隨身攜帶,隨時取閱。傳統(tǒng)媒體還是廣大市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可以滿足大部分聽眾的信息需求。比如“名家大講堂”“先鋒講壇”等名家講座,我們與《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合作,前期刊登專訪文章,后期進行講座報道,做到宣傳面廣且有序。再如,閻崇年老師的講座《國學與四修》,采取同步轉播的形式,在蘇州圖書館和蘇州中學同步開講,不僅滿足了數(shù)千學子的求知欲望,更讓普通市民也能一睹名家風范。
公共圖書館講座要長期有效地開展,必須建立一支有較高專業(yè)知識、較強業(yè)務能力、胸懷寬廣有責任心的團隊。首先,要擁有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和崇高的敬業(yè)精神。面向讀者服務,需要每一位館員有強烈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在工作中要不斷地主動增強自己的服務意識,以服務讀者為榮,以讀者滿意為樂。其次,要有過硬的崗位技能和專業(yè)素養(yǎng)。如果不能及時掌握最新的業(yè)務知識,那就會與事業(yè)發(fā)展脫軌。只有不斷地學習進步,才能開闊眼界,開拓思維,更好地為讀者服務。同時,還要加強與兄弟圖書館的聯(lián)系,了解講座的發(fā)展現(xiàn)狀,找出差距,整合資源,共同進步。我館負責講座的部門是會展培訓部,除了開展講座,還要負責展覽、會議、培訓等其他事項。在策劃講座的時候也會感到自己的專業(yè)水平越來越跟不上講座的發(fā)展速度?!疤K州大講壇”開辦至今,深感講座服務是公共圖書館的一項持續(xù)性、系統(tǒng)性并存的業(yè)務工作,因此,保證充足的專業(yè)人才,打造和諧發(fā)展的團隊,定期開展針對性的培訓是非常有必要的。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公民素質的提升,各界對公共圖書館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怎樣能時刻體現(xiàn)文化發(fā)展的需求,滿足市民不斷追求進步的需要,怎樣去有效整合資源,突破創(chuàng)新,是一個值得每位圖書館人深刻思考和不斷探索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