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 寧 張 瑩 金 可 陳思燁
(揚州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0)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指出:“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蓖ㄟ^閱讀,學生可以汲取知識,開闊視野?!吨袊鞘袃和喿x調查報告》顯示,在閱讀書目的類型上家長和學生出現(xiàn)了明顯的分歧。孩子喜歡閱讀輕松有趣的,而家長更希望孩子讀有教育意義或者對學習有幫助的書。學者王昆建在《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現(xiàn)狀分析及思考》一文中指出,在種類豐富的課外閱讀資料中,學生的課外讀物卻主要集中在文學和童話故事,由此可見,在課外閱讀指導方面,老師的引導能力不足,書籍種類推薦單一,不利于學生實現(xiàn)課外閱讀的廣泛性與閱讀水平的提高。綜上所述,我們發(fā)現(xiàn)激發(fā)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水平與家長和教師的指導息息相關。而對目前閱讀資料狀況進行分析是推薦合適閱讀書目、優(yōu)化指導策略、改善閱讀方法的基礎。除此以外,我們需要進一步對課外閱讀的指導策略、時間安排、閱讀方法等方面進行研究探討。
選取揚州市竹西小學五、六年級2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收回問卷中,有效問卷180份。有效問卷調查對象中男生83人,女生97人。教師訪談方面,選取兩名五年級教師,兩名六年級教師。家長訪談方面,選取四名學生家長,五、六年級各兩名。調查問卷從學生課外閱讀情況、教師指導策略、家長指導策略三個維度設計,以探究學生、家長和教師在課外閱讀中發(fā)揮的作用。
調查顯示,在眾多的閱讀資料中近八成學生傾向于選擇文學名著和故事、漫畫類,喜歡讀科普類書籍的學生不到兩成。囿于傳統(tǒng)印象,很多人提到閱讀首先想到的是語文閱讀,而語文推薦閱讀幾乎全部為文學類名著。調查中,我們曾采訪過四名語文教師,她們所推薦的課外閱讀資料大多來自揚州市中小學學生閱讀工程推薦書目。提到推薦的書目類型時,也都表示是一些名家名篇,這是由于受到學科特色的影響。長此以往,學生的視野受到局限?!度~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中指出:“國文教學選材能夠不忽略教育意義,也就足夠了,把精神訓練的一切責任都擔在自己的肩膀上,實在是不必的?!闭n外閱讀也是如此,不應當語文唱獨角戲。
關于課外閱讀資料的選擇,近七成的學生大多數(shù)的課外閱讀資料是自己選擇的。調查顯示父母和老師對于學生課外閱讀資料的選擇有比較強烈的愿望。受到調查的孩子,在問到他們最喜歡的書時,相當一部分學生表示喜歡《斗羅大陸》《植物大戰(zhàn)僵尸》等,然而這些書目卻不符合主流。在網文盛行,快餐文化侵蝕精神深度的時代,對于小學生課外閱讀資料的選擇不可不亟須進行,也不可不慎重。蘇霍姆林斯基認為要想達到教育目的,必須讓每一個青少年都找到在他一生中留下很深印象的書。讓學生找到影響他一生的書,絕不是放任自流,以膚淺為樂趣,以粗俗為流行,教師和家長都需要給孩子指明方向,教會他們辨別書的優(yōu)劣。
教師的著眼點大多放在閱讀結果上,對學生的閱讀習慣的關注和培養(yǎng)不夠。首先,教師所推薦的閱讀書目大多來自揚州市中小學學生閱讀工程推薦書目,推薦的過程中少有自己的看法,學生也機械地跟著教師的步伐,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選擇習慣,在面臨自主選擇的情況時,就會顯得茫然。其次,學生對于如何高效地閱讀一本書還很模糊,課外閱讀和課內閱讀的方式存在很大不同,許多教師并未做出示范,學生也只能憑著感覺走。最后,教師在重讀方面的重視不夠。許多教師都急于推薦新的書目,往往會出現(xiàn)“一次過”的現(xiàn)象,好書是需要慢慢咀嚼的,重讀時也會生發(fā)新的感悟。
課外閱讀評價形式單一。對四名教師進行訪談后,我們得知竹西小學在課外閱讀方面設置了閱讀卡,并且一周一張,以期激勵學生閱讀。這種方法確實有一定成效,但是缺少了讀書分享與評價的環(huán)節(jié),導致學生的獲得感不強,有些自制力不強的學生會“渾水摸魚”。通過分享環(huán)節(jié),不僅能激勵學生認真讀,學生也可以在交流中開闊眼界,增強成就感。
對于課外讀物的選擇,大部分家長都沒有明確的指導意識和指導策略。問卷調查顯示將近一半數(shù)量的家長對學生課外閱讀內容的選擇沒有自己較清晰的規(guī)劃,一般是聽從教師的意見或選擇標題醒目的“孩子必看書目”。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三成以上學生的課外閱讀中家長陪伴不夠,家長錯誤地認為自己只要向孩子提供閱讀條件即可,只看到閱讀的個人化,忽視交流、溝通的重要性,忽略學生閱讀的有效性,缺乏檢查與反饋。
閱讀是一項有意義的、需要長期堅持的活動。通過調查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家長在學生的課外閱讀指導中存在一些問題。在課外讀物的指導選擇方面,家長應當選擇思想性和藝術性兼具的作品,種類盡量多種多樣,拓寬孩子的知識面。同時,選擇課外讀物要尊重學生的意見。在親子共讀方面,雙方可以交流讀書的體驗和感受,共同構建對書籍內容的認識。家長應該重視孩子的課外閱讀,不能只充當監(jiān)督者,積極參與、加強溝通,才能發(fā)揮在親子閱讀中的引導作用,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一個深思熟慮的教師,從接手教育工作的最初幾天起就應當仔細考慮讓學生讀哪些書。針對調查浮現(xiàn)的問題,我們也給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
1.教授閱讀方法,提升閱讀效果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明確指出:“要重視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睂懽?、閱讀、口語交際都是語言學習的重要途徑,這三者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寫作的形式可以是讀后感、隨筆、摘抄等等。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上有豐富的語言材料,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們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養(yǎng)成摘抄、記錄和思考的習慣以培養(yǎng)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效率。
2.建立課外閱讀成長檔案袋,完善閱讀評價制度
教育心理學指出,“教師應教會學生使用自我管理策略來安排學習生活”。教師要有效地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定期檢查,幫助收集閱讀材料并及時進行評價反饋。將學生每次閱讀后的閱讀記錄卡收集起來裝訂成閱讀成長檔案袋,學期結束后,同學們互相交換課外閱讀成長記錄袋,評選出小組的優(yōu)秀作品,由任課老師在全班進行優(yōu)秀作品展示,以此來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與反思。
3.開展同伴互助閱讀、閱讀分享等主題類活動
獨立探究與合作學習均是學生提升閱讀水平以及閱讀質量的重要手段。在學生的課外閱讀中,同伴交流占據(jù)了非常重要的地位。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開展課外閱讀時可以對學生進行閱讀小組的劃分,讓學生實現(xiàn)優(yōu)勢互補,在小組內共同針對同一個篇章進行閱讀,提出自己的見解。以小組為單位的閱讀交流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解讀鑒賞能力,在彼此的理解交流中還能產生新的思維碰撞,這也會讓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提高。
總之,教師和家長在學生課外閱讀中發(fā)揮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們的指導方式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閱讀習慣。學生能否有效實現(xiàn)課外閱讀不僅依賴于學校教師的指引,而且家長的指引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雙方共同致力于小學生的課外閱讀,才能夠有效實現(xiàn)課外閱讀環(huán)節(jié)。但這其中也存在許多問題,比如如何平衡學生閱讀興趣和教師、家長以及社會期望之間的關系還需要進一步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