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哈提·葉里哈亞
(新疆福??h喀拉瑪蓋鎮(zhèn)頂山牧業(yè)寄宿制學校 新疆阿勒泰 836400)
散文對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升有重要意義,但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散文教學中,教學設計隨意,教學方式單一,教學內(nèi)容枯燥,導致散文教學失去了對學生的吸引力,使散文教學效率越來越低,給學生的語文學習也帶來了瓶頸。散文是重形象、情感的文章,在當前教學中,教師通常用含義、句子分析、重點總結歸納、段落背誦等方式機械地推動學生學習,學生不能真正走進散文,感受散文的魅力,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共鳴。對此,教師應如何優(yōu)化教學設計,讓散文教學充滿“靈性”呢?接下來本人將聯(lián)系教學經(jīng)驗,談一談體會[1]。
如今,我們可謂是處于一個信息時代,多媒體在語文課堂中的使用越來越普遍。因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一個符合散文教學的情景,在情景中融入文章中出現(xiàn)的各種意象。我們在使用多媒體時,可以提供一些具體的圖片,讓學生根據(jù)散文的描寫體會文字的美感。尤其在學習狀物散文時,配合多媒體能使文章立刻生動、立體起來。良好的教學情景,可以讓學生更迅速地融入到課堂學習中來,真正通過文字“看”到意象,提高其聯(lián)想能力。
例如,學習《草原》一課時,教師可以先試用多媒體播放一些具有濃郁蒙古特色的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天堂》《蒙古人》等,讓學生通過音樂感受文章傳達的特色情調(diào)。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展示一些草原風光的圖片,引導學生通過文章中的一些字眼,尋找草原的特點,并對應圖片展開聯(lián)想,感受草原的魅力。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的方式,能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程度,引導學生在感興趣和理解的基礎上學習散文。
散文講究語言藝術,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感受散文語言的魅力,我們可以引導和鼓勵學生大聲朗誦,在字里行間品味散文語言的美感。學生在學習散文時,習慣“一目十行”,籠統(tǒng)地獲取文章傳達出的情感,這就導致學生缺乏對文章語言細節(jié)的品讀,看不到作者對文字的使用技巧。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上朗誦,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說說語言的“美”美在哪里。而且,通過朗誦,學生能更好地感受散文的感情基調(diào),在朗誦的同時與作者產(chǎn)生感情上的共鳴,長此以往,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
例如,學習《鄉(xiāng)下人家》一課時,我們可以看到文章的中心句:“鄉(xiāng)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jié),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睆闹形覀兊贸鲟l(xiāng)下人家既獨特又迷人,帶著目的去朗誦文章,讀到了描寫小雞、鴨子、紅霞、鳥兒等,這些事物構成了一張和諧的田園風景畫,在閱讀過程中,一些生動的字眼能讓畫面變得更真實、自然。在品讀句子的過程中,又能與作者的感情形成共識,通過朗誦的形式,可不斷提升學生欣賞散文的能力。
在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指引下,教師更重視學生獨立理解能力的提升。在小學階段,學生形成良好的獨立思考和理解能力,對其語文學習有重要的奠基作用。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注重學生的積累和拓展,引導學生在學習散文時,積累文章中寫得好的句子和用得好的字詞,并掌握一些實質(zhì)性的技巧,且積極轉化為自身的寫作能力。通過長期積累,學生在看一篇散文時,便能夠看到文章的整體結構,把握住文章的情感,有技巧地學習散文[2]。
例如,學習《冬陽·童年·駱駝隊》一課時,我們讀到:“那樣丑的臉,那樣長的牙,那樣安靜的態(tài)度。”作者用了三個“那樣”來表達強調(diào),接下來又描寫了駱駝咀嚼時牙齒磨來磨去,鼻孔冒熱氣,白沫子沾在胡須上,可以想象到作者呆呆地看著駱駝咀嚼時的場景。最后兩段作者表達對童年的懷念的傷感,在寫作上仍然透露樸素和自然。教師應引導學生模仿寫作,使學生在長期的積累和模仿中形成自己的寫作風格,同時加強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欣賞能力。
綜上所述,散文學習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為了突破散文教學的瓶頸,教師應恰當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創(chuàng)設相關情景。針對學生依靠工具書機械學習散文的情況,我們應鼓勵學生閱讀,在朗誦中品讀語言的美。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教師更應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素養(yǎng)能力,幫助學生形成獨立思考和理解的能力,為其更高年級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