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熒 曾秀萍 謝樹英
廣東省韶關市職業(yè)病防治院檢驗科,廣東韶關 512026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為半胱氨基酸和蛋氨酸代謝過程中的產物,是還原葉酸、硫氨基酸等物質相互聯(lián)系的重要中介。高血壓作為一種常見的慢性疾病,近年來發(fā)病率不斷增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應蛋白與其關系密切。近年來有研究顯示,同型半胱氨酸是一種含硫氨基酸,為甲硫氨酸代謝的中間產物[1],高血漿同型半胱氨酸為高血壓獨立危險因素,其為一種致炎因子,對血管內皮細胞具有毒性作用,易導致人體細胞凋亡,還容易改變人體內皮細胞功能,使炎性因子釋放,導致人體血管平滑肌增生受到刺激,導致血小板活性增加。基于此,本研究擬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應蛋白與高血壓疾病發(fā)展的相關性,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2月1日~2016年2月10日韶 關市職業(yè)病防治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壓患者作為觀察組,再選取同期100例健康體檢者作為對照組。觀察組根據高血壓不同病程程度分為輕度30例、中度30例、重度40例。其中輕度患者收縮壓140~159 mmHg,舒張壓90~99 mmHg;中度患者收縮壓160~179 mmHg,舒張壓100~109mmHg;重度患者收縮壓180~190 mmHg,舒張壓為110~120 mmHg。觀察組中,男64例,女36例;年齡40~80歲,平均(60.43±1.23)歲;病程1~10年,平均(6.21±1.23)年。對照組中,男65例,女35例;年齡41~80歲,平均為(60.87±1.22)歲。兩組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觀察組患者符合高血壓診斷標準[2];②對照組均為健康人員;③臨床資料完整;④受檢者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由于個人原因中斷研究。本研究經韶關市職業(yè)病防治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觀察組和對照組均采用相同檢查方法:抽取觀察組和對照組清晨3 mL 肘部靜脈血,使用東芝TBA-120 全自動分析儀對受檢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進行測定。在檢測前,收集觀察組和對照組的臨床資料,主要包括血壓、生命體征、慢性基礎疾病、姓名、床號以及性別等。
檢測內容:觀察組和對照組超敏C反應蛋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進行測定,試劑由韶關市職業(yè)病防治院提供,超敏C反應蛋白實施免疫比濁法進行測定。
兩組指標的比較,包含同型半胱氨酸濃度、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重度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均高于輕、中度患者,中度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高于輕度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的比較(±s)
與本組輕度比較,#P<0.05;與本組中度比較,*P<0.05
組別例數(shù)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μmoL/L)超敏C反應蛋白(mg/L)觀察組輕度中度重度對照組t值P值100 30 30 40 100 23.35±3.61 10.35±3.61 17.18±2.96#26.17±3.61#*6.18±2.96 10.2714 0.0000 14.21±3.61 5.45±0.92 9.12±0.35#17.45±2.17#*5.12±0.35 11.4567 0.0000
高血壓近年來發(fā)病率不斷增加,有研究顯示該疾病是指以體循環(huán)動脈血壓增高為主要特征,患者可伴有心、腦、腎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質性損害的臨床綜合征。高血壓是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也是引起人體的心腦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3-4]。在正常人群中血壓隨內外環(huán)境變化在一定范圍內波動。在整體人群中,血壓水平隨年齡逐漸升高,以收縮壓較為明顯,但50歲后人體的舒張壓呈現(xiàn)下降趨勢,脈壓也隨之增加[5]。近年來人們對心血管病多重危險因素的作用以及心、腦、腎靶器官保護的認識不斷深入,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不斷的完善,目前認為同一血壓水平的患者發(fā)生心血管病的危險不同,因此有了血壓分層的概念,主要是指心血管病危險度不同的患者。而血壓值以及危險因素評估主要是診斷高血壓患者治療方案的依據,不同患者高血壓的采取措施不一樣。在改善高血壓患者生活方式的基礎上,推薦使用24 h 長效降壓藥物控制血壓。除評估診室血壓外,高血壓患者還應注意家庭清晨血壓的監(jiān)測和管理,以控制血壓,降低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高血壓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以及超敏C反應蛋白具有密切相關性,因此,本研究探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應蛋白與高血壓疾病發(fā)展的相關性。
據相關研究顯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為蛋氨基酸循環(huán)中間產物,高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為高血壓獨立危險因素,其為一種致炎因子,對血管內皮細胞具有毒性作用,易導致人體細胞凋亡,還容易改變人體內皮細胞功能,使炎性因子釋放,導致人體血管平滑肌增生受到刺激,導致血小板活性增加[6]。近年來,部分研究發(fā)現(xiàn)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和高血壓呈現(xiàn)正相關關系,而高血壓目前發(fā)病率不斷增加[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高血壓相平行,具有密切相關性。超敏C反應蛋白主要由人體肝臟組織生成,在正常人群中含量較低,在人體機體受到組織損傷或者感染發(fā)生高血壓時,超敏C反應蛋白能在數(shù)小時內急劇升高,在感染性疾病監(jiān)測中被廣泛應用[7]。超敏C反應蛋白升高和人體感染程度密切相關,當人體病毒感染變化不大時,由于超敏C反應蛋白峰值時間較為短暫,達到其穩(wěn)定值后,并不隨著人體炎癥加重而發(fā)生變化,將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以及超敏C反應蛋白進行聯(lián)合檢測,能對高血壓患者的預后和病情進行判斷和評估。本研究結果顯示,高血壓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高于正常值,可能與腦卒中激活交感腎上腺髓質系統(tǒng)相關,使炎癥介質或者炎癥因子釋放至人體血液循環(huán)中,進而導致超敏C反應蛋白升高[8]。超敏C反應蛋白是反映組織損傷、機體炎性反應的敏感指標,而高血壓的形成和發(fā)展與持續(xù)反復的慢性炎性反應具有密切關聯(lián)性。有研究認為,同型半胱氨酸濃度增高有可能是高血壓發(fā)生的一個主要獨立危險因素[9]。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相關研究顯示超敏C反應蛋白為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子[10],同時有研究證實高血壓患者血管壁存在炎癥反應[11]。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在人體中主要來源于蛋氨酸代謝,其能夠使人體血栓調節(jié)因子的表達作用得以增強,進而促進血小板的聚集和黏附,促進人體血栓形成,除此外,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自身的氧化作用能夠對相應酶和受體的功能造成干擾[12-15],對內皮依賴性血管的擴張作用造成影響,進而導致收縮壓水平的升高。提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與高血壓的發(fā)展呈正相關性,血清中高同型半胱氨酸濃度可能是高血壓疾病發(fā)生的其中一個因素[16]。
本研究結果顯示,重度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均高于輕、中度患者,中度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應蛋白水平高于輕度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以及超敏C反應蛋白與高血壓疾病發(fā)展具有密切的相關性,能反映高血壓疾病嚴重程度,為高血壓患者后期治療提供有利依據,從而顯著改善患者預后。
綜上所述,高血壓患者治療前同型半胱氨酸濃度和超敏C反應蛋白濃度均比健康人高。各項指標能反映高血壓疾病嚴重程度,為高血壓患者后期治療提供有利依據,值得在臨床中推廣及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