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華地區(qū)東陽市吳寧第四小學 金 英
現(xiàn)階段的小學語文閱讀主要面臨以下幾個困境。第一,在閱讀內容及素材的選擇上易出現(xiàn)偏差。對于小學、初中適合的閱讀素材并沒有明顯的界限與過渡,但是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應該有所側重。如果僅僅套用模板進行教學,而在不同的閱讀學習要求上沒有差異,容易讓學生形成公式化思維。第二,在閱讀教學上易流于形式,學生無法對閱讀內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探索。第三,在教學方式上過于單一。在教學工具變革和逐漸信息化的今天,在多元融合的背景下,教學的形式和方法也應不斷更新,完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學的主要目的除了有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和能力之外,還有讓學生學會學習、愛上學習,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至關重要。在閱讀教學中深入學習不僅需要教師帶領,更需要讓學生學會自我探索和自我思考,發(fā)揮自身的主導作用。在課前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和興趣點,以找到合適的切入點,讓學生更容易對文章內容和所表達的情感產生共鳴。以《觀潮》為例,由于很多學生沒有真切體驗過,所以很難理解課文中描述的自然之壯美,所以教師可以搜集相關的視頻和圖片在課前播放,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的氛圍和環(huán)境對于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也有非常關鍵的作用。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更多討論和自主學習的空間,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外部氛圍的營造讓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進入課文情境。以《古朗月行》為例,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一般逐字翻譯,通過分解的方式讓學生理解詩句的大意和主旨。這樣的教學方式雖細致、有效,但是忽略了學生的自主自考空間,所以教師可以通過設問的方式,以“大家有什么方法可以理解這首詩”引發(fā)學生主動思考,同時通過小組討論互相交流想法。外部學習氛圍的營造可以借助課外輔助材料、影視素材等讓學生對文章的背景或者人物情節(jié)有初步了解。以《草船借箭》為例,可以通過《三國演義》相關影視片段的觀看讓學生對“借箭”的經過及結果有初步了解,同時也對課文人物的性格特點有更深刻的體會。當然,鼓勵學生參與并不代表弱化教師的作用,而是讓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承擔輔助者的角色,對學生想法、創(chuàng)意給予肯定的同時,提出相應的建議,帶領學生享受學習的快樂。最后,在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過程中,還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一些學生感情充沛、善于朗誦,一些學生邏輯嚴密、精于分析,一些學生共鳴力強、善于理解,所以教師可以在學生自由發(fā)言的環(huán)節(jié)鼓勵每一位學生參與進來,讓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成為學生之間互相學習的優(yōu)勢資源。
教師的課前設計決定了閱讀教學的下限,而學生的思維開拓程度決定了閱讀教學的上限,但是學生的思維視角開拓卻是閱讀教學的一大難點。首先,要從閱讀層面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需要深入理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特性。在時代發(fā)展的過程中,語文的教學模式逐漸完善,也更加注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即學生的分析、理解、思辨、鑒賞等能力,但是這些能力的評估一方面不能可視化,另一方面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往往需要一定的積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完成,所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具有模糊性。學生思維視角的拓展亦具有模糊性,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足夠的耐心,并充分尊重每個學生的差異性。其次,學生思維的開拓需要整合各種資源力量,巧妙借助和運用各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由于信息化的發(fā)展,我們正處于信息爆炸的時代,“短”“精”的東西更容易吸引人的眼球,很多學生失去了閱讀的耐心,也缺乏批判性思維的鍛煉,對于閱讀內容缺乏自己的思考。以《兩小兒辯日》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思考,并結合自己的生活常識及相關的科學知識闡述自己的觀點。最后,思維可視化也是提升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方法,思維可視化即鼓勵學生借助視覺、聽覺、嗅覺、觸覺、色彩等,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從作者的角度出發(fā),復刻文章中描述的情節(jié),或者按照文章的基本結構和情節(jié)畫出文章的思維邏輯圖。以《將相和》為例,可以讓學生自由分組進行角色扮演,深入體會人物性格特點和人物心理活動。思維邏輯圖即通過框架圖的形式對課文的主要情節(jié)進行結構化分析,如分析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等,對于歸納總結及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幫助非常大。
教學反饋是教學過程中較容易被忽略掉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其他學科的教學反饋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課堂練習的方式進行,從學生的習題正確率情況評估學生的知識點掌握情況。但是閱讀教學沒有明確的考查范圍,通過課堂練習的方式進行反饋容易讓結果片面化,所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效果評估及教學反饋至關重要。由于閱讀教學模糊性的特點,教師在反饋信息搜集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評價。教師在課前設計時,為了讓教學活動更具導向性,一般會設計相應的學習目標,可以讓學生在課堂結束前幾分鐘對照目標內容進行自我分析和檢測,并通過和教師的深入交流進行自我反思與提升。
另外,對閱讀教學的評價還應充分尊重閱讀教學綜合性的特點,從多個層面針對不同類型的知識進行評估。對于表層的生字、詞,可以采用聽寫、組詞、造句等形式對學生進行考查;對于文章結構、內容、人物可以采用復述、改寫、續(xù)寫、表演等形式考查;對于閱讀方法、技巧可以采用同類型文章分析的形式進行考查。在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及相關難點之后,教師還應深化教學反思,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掌控能力。在課前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會對學生的難點以及課堂的主要環(huán)節(jié)進行預設,這對于提升課堂的流暢度以及教學效率起到了積極作用,但受不可控因素影響,預設的內容會和實際課堂出現(xiàn)一定的偏差。這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進行教學反思的重要性。在進行反思的過程中,應該以課堂的主要教學目標和教師的教學理念為基礎,并在此基礎上預留出一定的彈性空間,以便對于教學的內容進行補充,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章表層下的表達。
深度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式,也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學生不僅能夠對基礎知識有相應的理解,還能夠進行深入探索,學會將不同學科和不同類型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谏钊雽W習理念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鼓勵學生思考,開闊學生思維,并要求教師注重教學反饋,深化教學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