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玉峰實驗學校 楊薇薇
教學方法是教師運用一種主要的手法進行教學的行為方式。在一節(jié)體育課的主教材部分,授課教師要有三四種遞進性的教學方法,要讓學生在不斷的挑戰(zhàn)和刺激下掌握所學本領,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挑戰(zhàn)、闖關的學習方法成為學生主動學習的“催化劑”。這是一節(jié)三年級“技巧后滾翻”的課,授課教師把后滾翻學習的重難點:團身緊、翻臀快、后倒快、翻掌貼肩等動作加入闖關比賽中。第一關:從“條狀”變成“球狀”,讓學生用身體模仿做出小皮球的“圓”、團身緊前后滾動等動作,實現(xiàn)“團身成球”的變化,這是完成滾翻動作的前提。第二關:從單一動作變成組合動作,在學習翻掌貼肩時,利用準備活動的模仿游戲反復做翻掌貼肩快速向上推手動作。第三關:雙人合作練習,滾動中的翻掌貼肩推手練習(小小印刷機)。第四關:雙人合作練習,向后快速后倒?jié)L動用腳“親”后面的小折墊(小小翻斗機)。一步步從單一動作到組合動作的學習,體現(xiàn)了教學方法的層次性、融合性、趣味性。讓學生逐步對“小皮球”“印刷機”“翻斗機”、后滾翻有了勾連,逐漸了解后滾翻的動作結構和要領。在整個學練過程中學生完全沒感到枯燥和厭學,并在闖關游戲中逐漸扎實地掌握后滾翻的關鍵幾個動作,在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學法引導下成為滾翻小能手,從而突破教學重點,使教學難點迎刃而解。所以,教學方法的“活”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還能讓學生在優(yōu)化的學練過程中主動歡樂地學習。
情境教學法遵循反映論的原理,充分利用形象,創(chuàng)設具體生動的場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情緒,從而引導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和運用語言。雖說情境教學法多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但在小學體育課堂中常常也能看到情境教學的場景,教師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特點,運用各種手段創(chuàng)造出栩栩如生的場景和畫面,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真切體驗,使教材更接近學生的生活,從而調動他們感知教材的興趣和需要,由此激發(fā)學習動機。在這節(jié)五年級“足球變向運球”的體育課上,授課教師創(chuàng)設了“突圍”的情境,運用“突圍”情境游戲將整節(jié)課進行串聯(lián),從熱身開始就讓學生通過情境游戲建立了場地的位置感和空間感,巧妙地把變向運球三個關鍵動作“降低重心、改變位置、移動運球”比喻成“機關槍、隱蔽、突圍”,不是很生硬地直接教變向運球動作,而是把學生帶入情境,在探索的樂趣中持續(x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學生時刻充滿挑戰(zhàn)和期待,并在比較形象的情境中滲透變向運球的技術要領,同時培養(yǎng)所需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在主教材教學中繼續(xù)優(yōu)化情境,通過過球門改變運球方向,“原子彈”游戲,“東方時期”等游戲,讓學生在體驗動作的樂趣中感知教材;最后拓寬情境,在游戲和體能練習環(huán)節(jié),不斷通過改變形式,增加難度,在次數(shù)、強度和評價方式上不斷進階,使學生帶著思考進行練習,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和鞏固了本堂課學習的運球技術,通過“腦洞”比賽,帶球通過一個顏色的球門回到起點、通過兩個顏色的球門回到起點、改變方向通過三個顏色球門回到起點去一個相同顏色的起點,讓學生在認識周圍世界的樂趣中,平衡兩個信號系統(tǒng)的發(fā)展。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活”、情境教學的“妙”把原本枯燥乏味的體育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學生在情境化的引導下陶冶了情感,激起了學習興趣,使課堂豐富了起來。
體育教學的形式是十分豐富的,而且隨著體育教學的內容不同,教學的形式也會隨機而變。在實際教學中,體育教師要選擇“活”的,即正確的、有針對性的、學生喜歡的教學形式,使學生在有趣、生動的運動實踐體驗中陶冶性情,提高運動能力、運動參與和運動興趣。這是一節(jié)典型的運用游戲進行“小籃球運球”教學的體育課,授課教師根據(jù)三年級“小籃球運球”第一課的任務,初步嘗試行進間運球的動作要領,建立動作的本體感知,選擇了用游戲進行教學,同時根據(jù)三年級學生喜歡做游戲的實際情況,把行進間運球這項技能演化成三個游戲:
1.原地“石頭、剪刀、布”游戲:兩人一組面對面原地運球,不運球的手做“石頭、剪刀、布”,輸?shù)囊环揭\球圍繞同伴繞一圈。2.運球“鉆山洞”游戲:四人一組,兩人用自己的小籃球與同伴的籃球搭起“山洞”,讓自己的隊友依次從“山洞”下運球通過。3.“石頭、剪刀、布”運球積分挑戰(zhàn)賽游戲:在規(guī)定的區(qū)域行進間運球,遇到對手時就與他“石頭、剪刀、布”比賽,贏了的就得1分,誰先積滿10分誰就獲勝。傳統(tǒng)的教學中,學生在練習運球時最容易出現(xiàn)的就是眼睛一直盯著球看,不看前方,教師總是反復提醒眼睛往前看,可學生的本能反應就是一直盯著球,而一個“石頭、剪刀、布”“鉆山洞”的游戲,學生在運球的過程中還要關注另一只手“石頭、剪刀、布”的輸贏,盯著同伴,這樣就把眼睛一直盯著球看的難點輕而易舉地化解了,真不愧是“活”的教學形式!所以,在體育教學中,游戲教學不僅能讓教學形式“活”起來,還能有效克服人體的生理惰性,使肌體快速進入工作狀態(tài),改善各器官系統(tǒng)的協(xié)調性,變枯燥為有趣,更有利于技術技能的學習。
綜上所述,一節(jié)“活”的體育課,要在情境教學前讓學生“入景”;要在游戲比賽前能讓學生“摩拳擦掌”;要在游戲活動前讓學生“想玩”,學生有了這種“想玩”的心理,才能對“當前課題”產(chǎn)生動機和興趣,有了學習的興趣,才能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同時情境教學、體育游戲也豐富了教學內容,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觀察力、判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