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健
(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嵐山鎮(zhèn)中心小學,江蘇 徐州 221200)
在“部編本”小學語文新教材的編寫理念中,突出了立德樹人這個編寫理念,把“德育為魂”的思想理念作為新教材選編課文的重要原則,綜觀教材所選課文,可以看出教材所選課文內(nèi)容不僅文質(zhì)兼美、深受兒童的歡迎,而且還蘊含著極其豐富的德育教育素材。但是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教育,還需要教師深入挖掘課文中蘊含的各種德育素材,才能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教育。
通過對教材所選的課文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課文蘊含著多個方面的德育教育素材,既有對學生進行光榮革命傳統(tǒng)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內(nèi)容,又有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教育的素材,還有對學生進行健康心理教育、熱愛大自然和環(huán)境保護方面的德育教材內(nèi)容等。例如,教材中的《升國旗》《吃水不忘挖井人》《詹天佑》《朱德的扁擔》《手術(shù)臺就是陣地》《開國大典》《長征·七律》等課文,都是對學生滲透革命傳統(tǒng)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素材;再如,教材中的《雷鋒叔叔,你在哪里》《大禹治水》《落花生》《司馬光》等課文,是對學生進行做人做事和良好行為品德教育的重要素材;還有《大自然的聲音》《花的學校》《父親、樹木和鳥》等是對學生進行熱愛自然和樹立環(huán)保意識教育的素材。
在教材中幾乎每個課文都配有插圖,在這些課文插圖中,也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教育素材,有效挖掘和利用這些插圖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德育教育效果。例如,在二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三”中的“我愛閱讀”這篇短文中的插圖,為學生展示了王二小不懼日寇、智斗敵人的英雄形象,利用此圖可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培養(yǎng)學生勇敢和不懼困難的精神;再如,在二年級下冊的《鄧小平爺爺植樹》這一課中插入了鄧小平和小朋友植樹的真實圖片,可運用這個圖片對學生進行社會責任感教育,教育學生自覺參與社會公益事業(yè),積極為社會做貢獻的奉獻精神。
要提高小學語文德育滲透教育的效果,不但需要教師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還需要教師積極改進和創(chuàng)新德育滲透教育方式方法,運用小學生喜聞樂見的多種教育方式開展?jié)B透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因此教師要注重創(chuàng)新德育滲透方式方法,運用多種方法開展德育滲透教育。
聽故事是每個小學生的最愛,教材中的許多課文內(nèi)容雖然不長,但都包含著許多有趣和動人的故事,教師可把德育教育的內(nèi)容融入到這些故事中,既能提高小學生聽講故事的興趣,又能對學生的德育養(yǎng)成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例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的《吃水不忘挖井人》這一課時,教師可針對課文內(nèi)容,詳細為學生講解毛主席在江西瑞金工作時,如何幫助群眾解決生活困難,為老百姓挖井的故事,這種方法是對學生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好方法;再如,學習《司馬光》這一課時,教師可為學生講解司馬光砸缸、警枕等故事,通過這些故事既能對學生進行見義勇為教育,又能對學生進行勵志教育,能起到多方面的德育教育效果。
通過在課堂教學中結(jié)合課文學習內(nèi)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生活情境、體驗情境等,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和思考教育內(nèi)容,就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上冊中的《司馬光》這一課時,教師可結(jié)合對課文的閱讀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如果你和同學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危險時,你會怎樣做?”讓學生針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交流,這樣既可以加深對課文內(nèi)涵的理解,又能對學生起到良好的德育滲透教育之效,幫助學生對這個問題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
在教材的課文中,有許多英雄人物、愛國之士、道德模范等人物,充分利用這些榜樣的力量進行德育教育,既能避免單純講大道理使學生感到遙遠或陌生,又能為學生的日常行為樹立德育榜樣,能促進學生的良好德育養(yǎng)成。例如,課文中的“偉人毛澤東”“雷鋒叔叔”“愛國科學家詹天佑”“狼牙山上五壯士”“英雄王二小”等人物都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榜樣。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取得良好的德育滲透教育效果,必須從語文教學的各個課型、各個環(huán)節(jié)等多種途徑進行德育滲透,才能取得持續(xù)、有效、全面的德育教育效果,因此教師應積極探索從多種途徑進行德育滲透教育的方式。
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課型,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的主要途徑,因此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好閱讀教學德育滲透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時刻注重在閱讀教學中,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進行德育滲透,就能起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例如,在《父親、樹木和鳥》這一課的閱讀教學時,為學生滲透熱愛自然和環(huán)保教育;在《端午粽》這一課的閱讀教學中,為學生滲透傳統(tǒng)文化教育,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傳統(tǒng)文化的情感;在《難忘的潑水節(jié)》這一課閱讀時,可滲透對學生進行民族團結(jié)教育。
作文寫作也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教育的不可忽視的途徑,教師可引導學生把在課文閱讀學習中的典型德育事例,巧妙地運用到作文中,既能加深學生對教材德育教育內(nèi)涵的理解,又能讓學生把課文中所學德育知識進行升華,使學生能把德育教育內(nèi)容有效落實在日常行為上,滲透到思想里,從而提升德育教育效果。
教師可以在語文識字、寫字教學中,結(jié)合漢字學習和漢字中包含的故事,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滲透教育。例如,在一年級的識字(二)教學中,對“日月明、水大尖”等識字時,可從合成性會意字的理解上,對學生進行傳統(tǒng)文化價值觀念教育;可在寫字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初步的審美教育;還可以在口語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口語交際教學中,讓學生注意交際禮節(jié),培養(yǎng)文明素養(yǎng),都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途徑。
總之,語文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學科之一,在立德樹人教育中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要提高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意識,積極挖掘課文中的德育素材,改進和創(chuàng)新德育滲透方法,從多種途徑實施德育滲透教育,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