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四庫提要》對清私人藏書活動的影響*

        2020-01-09 10:59:20馬敬亞
        圖書館研究 2020年3期
        關(guān)鍵詞:四庫藏書家總目

        馬敬亞

        (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江蘇 南京 210097)

        《四庫全書》以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大叢書的姿態(tài),對中國傳統(tǒng)學(xué)術(shù)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的影響。四庫館臣依照圣諭對進獻到四庫館的書籍一一鉤玄提要,分別抄存,《四庫提要》以其“卷第之繁富,門類之允當(dāng),考證之精審,議論之公平”[1]在分類學(xué)、目錄學(xué)、版本學(xué)、辨?zhèn)螌W(xué)、輯佚學(xué)、考據(jù)學(xué)等方面具備重大的學(xué)術(shù)價值,是當(dāng)之無愧的文化淵藪。中國古代私家藏書文化歷史悠久,發(fā)展至清季達到巔峰。受藏書家個人喜好、目的及學(xué)識等主觀因素影響,私家藏書更具自主性。四庫提要卷帙浩繁,其“辨章學(xué)術(shù),考鏡源流”的學(xué)術(shù)價值和官方編修的政治屬性使學(xué)界為之側(cè)目,尤其《四庫全書總目》(以下簡稱《總目》)《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以下簡稱《簡目》)以其體裁相對簡當(dāng)而更適于流傳,民間讀者更多,對私人藏書活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整體來看,較繁榮的商品經(jīng)濟、印刷事業(yè)進步、整體安定的政治環(huán)境和清人崇漢稽古的樸學(xué)學(xué)風(fēng)等有利因素為私人藏書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條件,而《四庫全書》及相關(guān)提要的編修、流傳亦在其中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乾隆皇帝嘉獎向四庫館獻書者,進呈藏書數(shù)量最多的鮑士恭、范懋柱、汪啟淑、馬裕四家除了得到御賜圖書外,甚至留名《總目》,“這是歷代藏書家從未享受過的殊榮,也是藏書家社會地位達到歷史頂峰的標(biāo)志”[2]。這種舉措極大地激發(fā)了私人藏書的積極性,《四庫全書》之后,藏書名家眾多,藏書質(zhì)量并重,藏書目錄的編制也呈現(xiàn)出多樣性特征,昭示出有清一代私家藏書事業(yè)的興盛。

        1 藏書家著意于對《四庫全書》收錄的殘書、佚書等稀見本的訪求

        《四庫全書》體量龐大,具備官方權(quán)威性,藏書家們通過閱讀《總目》把握當(dāng)時主要傳世圖書的整體面貌,對其考訂書籍版本、選定珍本善本等工作有重要意義。

        1.1 搜求提要述及之殘本、稀見本

        四庫館臣對于一書應(yīng)當(dāng)著錄或存目有一定標(biāo)準(zhǔn),見于《于文襄手札》中即有“應(yīng)抄者尚不妨稍寬其途,而應(yīng)刊者當(dāng)嚴(yán)為去取。即不能果有益于世道人心,亦必其書實為世之罕見,及板久無存者,方可付梓流傳”,“抄存一事視其人為去取”,“經(jīng)部本多于他種,如果義有可取,誤解十得二三即不可棄,雖稍遜亦無礙”等語[3]。對于《讀四書叢說》一書,翁方綱撰提要稿認(rèn)為呈進至四庫館的“是殘闕之本,恐難據(jù)此以存目”,但館臣最終卻將此書列入著錄范疇,《簡目》說明了其中緣由:“以其書發(fā)揮義理,考證訓(xùn)詁,多有可取,故不以殘缺而廢之。”[4]由此可見館臣的推重。據(jù)《總目》言,“此本凡《大學(xué)》一卷,《中庸》一卷,《孟子》二卷,《中庸》闕其半,《論語》則已全闕,已非完書,然約許所存猶有十之五六,即益以所闕之帙,亦不能足原目二十卷之?dāng)?shù),殆后來已有所合并歟”[5]。這樣一部卷數(shù)存在爭議、具備較高學(xué)術(shù)價值,但“久在若存若亡間”的本子,因四庫提要而得到了藏書家們的重視。黃丕烈曾藏元刻殘五卷本《讀四書叢說》,其跋文曰:“余于宋元經(jīng)學(xué)不甚喜購,然遇舊刻亦間收焉。惟此則甚樂之,為其《中庸》多一下卷故也。國朝《四庫書目》止收四卷,故嘉定錢竹汀撰補《元史藝文志》卷亦如此……”則黃氏本不喜收藏宋元經(jīng)學(xué)著作,卻因此本較四庫本多《中庸》一卷而欣然購之?!妒伷圆貢}識》又著錄此殘本所闕之《讀論語叢說》三卷抄本,“余初得《大學(xué)》《中庸》《孟子》叢說,獨缺《論語》,夢華借余本抄之,并補余所缺,且為余云《論語叢說》即余本所逸,印本大小、闊狹、紙墨都同,真奇事也。書藏德清徐氏,緩日擬為余購之?!保?]則當(dāng)時元刻《論語叢說》三卷藏于德清徐氏,何元錫見之,遂為黃氏補抄,且答應(yīng)為其求購此本。由以上兩則題跋可見黃氏對此書的看重。上文何元錫曾借抄黃丕烈藏五卷元刊本,又抄得所缺《讀論語叢說》三卷,由是抄存元刊《讀四書叢說》全本,后特將此書輯入《何氏叢書》刊行,化秘籍為千萬。可以說因《四庫全書》僅收殘本《讀四書叢說》四卷,使得一些藏書家、刻書家更加注意對此書的收藏、整理。至清中后期,此書已見于各家叢書、單行本,無亡佚之虞。

        1.2 搜求提要述及之佚書

        《總目》著錄《郡齋讀書志》四卷《后志》二卷《考異》一卷《附志》一卷,對其版本進行了分析,言曾有衢本《郡齋讀書志》二十卷行世,然此書為后人刪削,“不可復(fù)見”,指出此本已佚[5],《四庫全書》亦未收。按宋淳祐九年游鈞知衢州,據(jù)姚應(yīng)績所編《郡齋讀書志》二十卷之抄本進行刊刻,是為衢本,此后該本久隱于世。至乾隆末年,瞿中溶①瞿中溶(1769—1842),字萇生,號木夫,嘉定(今屬上海市)人。購得舊抄本,后歸黃丕烈。嘉慶間汪士鐘取家塾本,請學(xué)者李富孫②李富孫(1764—1843),字既汸,又字薌沚,浙江嘉興人。為之校訂,李氏用黃丕烈藏抄本校正,并用袁本和《經(jīng)籍考》增補闕漏,后汪氏將其付梓,即汪氏藝蕓齋本《昭德先生郡齋讀書志》,此書前有黃丕烈跋文,中言“閬源觀察英年力學(xué),讀其尊甫都轉(zhuǎn)厚齋先生所藏四部之書,以為猶是尋常習(xí)見之本,必廣搜宋元舊刻以及《四庫全書》未經(jīng)采輯者,于是厚價收書,不一二年藏弆日富。猶恐見聞未逮,日從事于諸家簿錄,討其源流,究其同異,俾古書面目畢羅于心胸?!贝藭[秘鮮見,因《四庫提要》言已佚,而得到藏書家們的重視,將其詳加校勘訂補,鋟板以行,使之嘉惠學(xué)人,不至無存。

        此外,《四庫全書》中有一部分圖書來源特殊,即《總目》標(biāo)注的“《永樂大典》本”,這些本子從《永樂大典》輯出,所據(jù)底本理論上應(yīng)當(dāng)為孤本。但實際上,在民間仍有部分年代較《永樂大典》本更古,卷帙、內(nèi)容較《四庫全書》之輯佚本更優(yōu)的本子流傳,此類圖書是藏書家們的重點訪求對象。陸心源曾藏明蘭雪堂刊本《春秋繁露》,序跋云:“字句之間頗有勝于《大典》本者,如《求雨》七十四‘其神后稷祭之以母’,各本皆脫‘母’二字,《大典》本亦同,此本不脫,與劉昭《續(xù)漢志》注、杜氏《通典》同,其一端也。蓋《大典》本與此本同出宋本,《大典》本輾轉(zhuǎn)抄錄,脫訛在所不免,此則以宋本摹印,奪訛自少,宜乎近來藏書家與宋本同珍也?!保?]又《善本書室藏書志》著錄元刊《忍經(jīng)》一卷,中云:

        按《四庫總目》,《忍經(jīng)》一卷,元吳亮撰。亮字明卿,……會集格言大訓(xùn)以為一編,系《永樂大典》本,當(dāng)日館臣未嘗見刻本也。此雖闕馮序,而后有正統(tǒng)二十四年鄭季文重整字跡,其為明卿原刻無疑。卷端有陸廷燦印,既為鄉(xiāng)先達遺著,又有明題,并國初收藏,豈不可寶。[8]

        由此可見,藏書家們對《四庫全書》中輯自《永樂大典》的書籍頗為重視,一旦得到較四庫本內(nèi)容更優(yōu)或時代更早的本子往往視為珍寶,即使是元明時期所刻,亦能類宋本而得藏書家之青睞。今核瞿鏞《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各收錄《總目》標(biāo)注的“《永樂大典》本”書籍之別本13種①《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標(biāo)注“永樂大典”13種為:《周易象義》十二卷(宋刊本)、《禹貢山川地理圖》二卷(鈔本)、《杏溪傅氏禹貢集解》二卷(宋刊本)、《續(xù)編兩朝綱目備要》十六卷影(鈔宋本)、《麟臺故事》三卷(鈔殘本)、《五曹算經(jīng)》五卷影(鈔宋本)、《數(shù)書九章》十八卷(舊鈔本)、《新編四家批注經(jīng)進珞琭子消息賦》六卷(影鈔元本)、《江淮異人錄》一卷(舊鈔本)、《通元真經(jīng)纘義》十二卷(舊鈔本)、《鄖溪集》二十八卷(鈔本)、《紫山大全集》二十六卷(鈔本);《皕宋樓藏書志》標(biāo)注“永樂大典”13種為:《春秋辨疑》十卷(元刊本)、《續(xù)編兩朝綱目備要》十六卷(影寫宋刊本)、《救急仙方》八卷(影寫道藏本)、《瑞竹堂經(jīng)驗方》十五卷(東洋刊本)、《數(shù)書九章》十八卷(舊鈔本)、《敬齋先生古今注》十二卷(舊抄本)、《斜川集》八卷(鮑以文手抄本)、《撙齋先生緣督集》四十卷(舊抄本)、《張文忠公云莊歸田類稿》二十八卷(元刊本)、《臨安集》十卷(舊抄本)、《中州啟札》四卷(元刊本)、《澗泉詩余》一卷(舊抄本)、《省齋詩余》一卷(舊抄本)。,其中或為《永樂大典》所收書之底本,或為較四庫輯本內(nèi)容更優(yōu)的抄、刻本,或雖殘帙但時代更古,書錄皆重點說明該書四庫輯自《永樂大典》之身份,以彰明己藏之珍稀。

        此外又有一類《四庫全書》未收,卻輯自《永樂大典》之書,亦為藏書家重視。如《遼東行部志》一書,《八千卷樓書目》《善本書室藏書志》《皕宋樓藏書志》皆著錄,據(jù)陸氏書言此書是“壬寅夏日,斂舟居士屬館上供事從《永樂大典》中錄出”,丁氏亦云其為《永樂大典》本,然《四庫全書》未收此書。與之情形相同的還有《大元海運記》,《四庫全書》未見收錄,《善本書室藏書志》《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皆言是胡敬輯自《永樂大典》。可見《四庫全書》之“《永樂大典》本”書籍得到了藏書家們的廣泛重視,他們對于這些“佚書”的搜求,使眾多將亡之書重見天日。

        因為《四庫全書》的纂修及相關(guān)提要的流傳,一些稀見的、趨于失傳的本子被納入民間藏書家的視野,藏書家們根據(jù)《四庫提要》訪求稀世本、善本,其動機多樣,或有至誠之士以傳承舊學(xué)為己任,或有攀比官藏,欲彰己藏之富,不一而足,但是他們這種藏書活動在客觀上促進了相關(guān)古籍的保存與流傳。

        1.3 《宛委別藏》

        搜集《四庫提要》述及殘本、佚書之成果最集中體現(xiàn)于阮元匯編之《宛委別藏》叢書。嘉慶中,阮元歷任浙江巡撫,著力尋訪《四庫全書》未收之古書,并仿《總目》格式為每書撰寫提要,進呈內(nèi)府供皇帝御覽。此項工作歷時十余年,前后采進遺書一百七十余種,內(nèi)府特建宛委別藏以庋之,其書目提要則由阮元之子阮福整理輯入《揅經(jīng)室外集》,即《四庫全書未收書目提要》。核其采書來源大致分為三種:阮元舊藏、借抄自藏書家之本以及新購書籍,其中尤以借抄與新購者為主。阮元采集遺書之事得到了江浙地方藏書家的鼎力支持,其借抄之來源主要有鮑廷博知不足齋、何元錫夢華館、張金吾愛日精廬、孫星衍平津館、吳騫拜經(jīng)樓等,其中鮑廷博、何元錫不僅慷慨借抄,還親身參與征書、校訂、撰寫提要稿等活動,對成此事有砥柱之功。因此《宛委別藏》雖集自阮元,但實是眾藏書家藏書、訪書成果之展示。

        2 藏書家考察圖籍的重要參考對象

        清人洪亮吉曾將藏書家劃為考訂家、校讎家、收藏家、鑒賞家及掠販家數(shù)等,其中四庫館臣如錢大昕、戴震以“得一書必推求本原,是正缺失”位考訂家之列,盧文弨、翁方綱以“辨其板片,注其錯訛”位校讎家之列[9]。館臣們推重考據(jù)之學(xué),考察圖籍往往旁搜博采,推本求源,其提要具備較高的學(xué)術(shù)價值?!端膸焯嵋氛Z及的圖書信息是藏書家考察書籍、鑒別版本、廣備眾家之言的重要參考對象。

        2.1 參考《四庫提要》以考證書名、著者

        各家著述可能用同一書名,而一書書名,由于避諱、版本差異等原因,也會出現(xiàn)一定變化,如《孟子解》題名下有蘇轍、張九成、尹焞、徐存等眾本,朱熹撰《論孟精義》又別有《論孟要義》《論孟集義》之名。更有一些書籍名不見于經(jīng)傳,又流傳甚少,其撰人名氏往往佚失。后世在刻印、編目等過程中易出現(xiàn)書名、著者的混亂。而館臣在某些提要中闡明了書名之變化,如針對《論孟精義》,《總目》言:“后九年為乾道壬辰,因復(fù)取二程……等十二家之說,薈粹條疏,名之曰《論孟精義》,而自為之序,時朱子年四十三。后刻板于豫章郡,又更其名曰《要義》。……后又改名曰《集義》,見于年譜,今世刊本仍稱《精義》,蓋從朱子原序名之也?!笨计鋾兓^程、緣由甚詳。又乾隆皇帝明確要求《總目》“并詳著書人世次爵里”[10],則《四庫提要》對書籍之作者多有詳考。因此藏書家在對一書書名、著者存疑時,往往參之《四庫提要》。

        黃丕烈曾得元刻《孔氏祖庭廣記》十二卷,系何夢華所贈,黃氏尤為珍愛?!妒伷圆貢}識》卷二錄其跋文,中云:

        余檢《菉竹堂書目》有《孔子實錄》五冊,《文淵閣書目》有《孔子實錄》一冊。伏讀《四庫全書提要》傳記類存目有云:“《孔氏實錄》一卷,《永樂大典》本,不著撰人名字,末一條云大蒙古國領(lǐng)中書省耶律楚材奏準(zhǔn)皇帝圣旨,于南京特取襲封孔元措令赴闕里奉祀。案元措以金承安二年襲封衍圣公,此書或即元措所撰歟?”今取證是書,與之悉合。方悟向來藏書目所云《孔子實錄》《孔氏實錄》即此《孔氏祖庭廣記》也,特所記冊數(shù)、卷數(shù)多寡不同,或有完缺之異爾。余于古書因緣巧合,往往類是。[11]

        《總目》之《孔氏實錄》提要語及孔元措襲封之事①《四庫全書總目》卷五十九史部十五,清乾隆武英殿刻本。,黃丕烈因其“此書或即元措所撰歟”之疑推求著者,比對二本,認(rèn)為《孔氏祖庭廣記》即前人目錄所云之《孔子實錄》《孔氏實錄》。

        今按:黃氏之說不確,余嘉錫《四庫提要辯證》已有詳說[12]。《總目》云:“首錄歷代褒崇之典,凡碑文詔旨皆載其略?!倍犊资献嫱V記》之崇奉詔文在卷二,崇奉雜事在卷三,碑文在卷十、卷十一,則二書編次、體例不同。又《總目》云是書于“孔子以上歷世之事,獨不一敘”,而核《祖庭廣記》于孔子以上之事多有議論,則二書內(nèi)容又有異,則《孔氏祖庭廣記》《孔氏實錄》并非同書。黃氏雖據(jù)孔元措襲封之時間推斷二者同為一書,但未詳查《總目》對《孔氏實錄》之內(nèi)容、體例的述說,致其判斷失誤。

        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載明嘉靖三十五年淮守蔡揚金刻本《周禮句解》十二卷,題“魯齋朱申周翰”,中言:

        《四庫提要》按:“《江西通志》有朱申,字繼宣,宋太學(xué)生?!庇执镜v十一年《序》:“李心傳《道命錄》之新安朱申,題銜朝散大夫、知江州軍事?!倍呶粗胧恰4藙t多“周翰”一字,或非繼宣耳。[13]

        《四庫提要》指出《江西通志》云朱申之字為“繼宣”,丁氏以其與丁丙藏本所題著者之字有異,而指出朱申其人、其字或非《江西通志》所載者。

        按:明徐昭慶《考工記通》凡例云:“此注本朱周翰《句解》”,朱申又有《春秋左傳節(jié)解》,今存顧梧芳明萬歷十年刻本題“宋魯齋朱申周翰注釋”,通志堂本《晦庵先生所定古文孝經(jīng)句解》亦題“后學(xué)朱申周翰注,則朱申字周翰無疑。序《道命錄》之朱申與《江西通志》之朱申實為兩人,此《周禮句解》之著者疑非《江西通志》所載之者。

        2.2 參考《四庫提要》以辨明卷數(shù)

        卷數(shù)關(guān)乎書籍是否完全,其分合變化與版本有密切聯(lián)系,辨明卷數(shù)是藏書家著錄圖書、撰寫題跋等活動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藏書家們每得一新書,多將其與四庫提要相核,于卷數(shù)有異者,藏書家們即引起足夠重視,甚至因之展開深入探究;于卷數(shù)相合者,亦有引用,作“一家之言”備為參考。

        陸心源《皕宋樓藏書志》著錄元刊本《張文忠公云莊歸田類稿》二十八卷,其提要云:

        伏讀《四庫全書提要》,云養(yǎng)浩嘗自序其集,稱“退休田野”,錄所作詩、文、樂府九百余首,歧為四十卷,名曰《歸田類稿》。富珠哩翀序作三十八卷,卷數(shù)已異?!秶方?jīng)籍志》則作《文忠集》十八卷,書名卷數(shù)更均與養(yǎng)浩自序不符。惟明季有刻本二十七卷,既多漏略,編次亦失倫。今據(jù)以為本,而別采《永樂大典》所載,刪其重復(fù),補其遺缺,而為二十四卷云云。則元刊之罕見可知。愚謂三十八卷者,三乃二之訛字,今此二十八卷猶是元時刻本,完善無缺,翀序既冠卷端,則非別有三十八卷本明矣,焦氏所見當(dāng)亦即此本脫二字耳。[14]

        陸心源根據(jù)《總目》對張養(yǎng)浩《歸田類稿》卷數(shù)的考述,考察己藏二十八卷之元刊本,推測富珠哩翀序言三十八卷之“三”是“二”字之訛,焦竑《國史經(jīng)籍志》則脫“二”字而作“十八”,指出此書實為二十八卷。

        今按:陸氏此言證據(jù)嫌不足。此書今未見三十八卷本行世,核明成化本、汪立銘康熙四十五年刻本《中州名賢文表》所錄《張文忠公歸田類稿序》皆作“三十八卷”。元刊《張文忠公集》①今藏臺灣“國家圖書館”,書號:10794。前載富珠哩氏作序于元統(tǒng)三年(1335),中言:“其子引偕其婦翁,吳肅彥清持公所輯《歸田類稿》三十八卷征序”,陸心源所藏書有元至正甲午年(1354)作《畫像記》,近二十年期間,其卷帙或有散佚、或再有合并,不能詳知。

        又如《蕘圃藏書題識》卷九著錄《知非堂稿》六卷,中言:“《四庫書目》亦止收此,而所謂十七卷及十六卷者,亦云未見,疑為后人刪削而存此六卷,理或然也。”[15]張金吾《愛日精廬藏書志》卷二十四著錄宋刊《古迂陳氏家塾尹文子》二卷,言:“伏讀《欽定四庫全書總目》,曰《尹文子》,《文獻通考》著錄作二卷,此本通為一卷,蓋后人所合并也。是本分上下二卷,猶是原書舊第,可貴也?!保?6]二文皆引《總目》對其卷數(shù)分合之判斷為己藏之參照。

        2.3 參考《四庫提要》以鑒定版本

        除上文涉及的對于書名、著者、卷數(shù)的考察外,《四庫提要》中更涉及序跋、內(nèi)容、圖書來源及大量直接對書籍的版本的考述。參考《四庫提要》以鑒定版本,成為藏書家們的廣泛選擇。

        陸心源《儀顧堂題跋》卷五有《粵雅堂刻偽菉竹堂書目跋》[17],下云:

        伏讀《四庫提要》,《菉竹堂書目》六卷,經(jīng)、史、子、集各一卷,卷首曰制,乃官頒各書及賜書、賜勅之類,末卷曰后錄,則其家所刊及自著書。有成化七年自序,大率本之馬氏《經(jīng)籍考》。別岀舉業(yè),而無詩集,亦略有增損。又別有新書目一卷附于后,中載夏言、王守仁諸人集,蓋其子孫所編云云。案:此本卷首雖有圣制,而不曰制,又無后錄,亦無附目,卷中有詩集而無舉業(yè),序末亦無成化記年,證與文莊自序固多抵牾,與《提要》尤無一合。蓋書賈抄撮《文淵閣目》,改頭換面,以售其欺,決非館臣所見兩淮經(jīng)進之本也。恭煥及國華跋,恐亦非眞?!痘浹艆矔肥李H風(fēng)行,恐誤后學(xué)不可以不辨。

        則《總目》著錄《菉竹堂書目》之卷次、內(nèi)容、序跋,陸心源將己藏與之對比,因二者不符而得出世行粵雅堂刻本系書商抄撮而來、并非真本之結(jié)論。

        按:《菉竹堂書目》之真?zhèn)未嬖跔幾h。《菉竹堂書目》系明代藏書家葉盛的藏書目錄,現(xiàn)存主要版本為不分卷之抄本與此《粵雅堂叢書》本,二本內(nèi)容大致相同。周星詒指出“此書世多偽本,詒藏兩抄本,皆是錄《文淵閣書目》刪去地志所成,伍氏叢書本亦然”[18]。吳平《〈菉竹堂書目〉真?zhèn)慰肌罚?9]一文指出《文淵閣書目》與《菉竹堂書目》相似處極多,《菉竹堂書目》不但不錄葉盛在世時期的新出著作,且于其《水東日記》中言及已收藏之書亦不著錄,卻錄《水東日記》中言未見之書,認(rèn)為《菉竹堂書目》行世本為偽書,其結(jié)論較為可靠。

        丁丙《善本書室藏書志》卷二著錄元刻《周禮集說》十二卷附《復(fù)古編》,志言:“據(jù)《四庫提要》,《春官》已缺,此帙猶存。《提要》又云:‘序題丙子后九歲。’……此刻剜改‘丙子后九’四字為‘至正戊子’,距作序時相隔六十二年,且刻改痕跡顯然?!霜毻晟茻o闕,尤可寶也。”[20]則丁氏據(jù)《總目》言及之卷數(shù)、序跋,比之己藏,判斷其版刻時間及收藏價值。又卷二一著錄宋抄《中朝故事》一卷,下言“此書《四庫提要》作二卷,上卷記君臣事跡、朝廷制度,下卷雜陳神怪,純?yōu)樾≌f體。此作一卷,當(dāng)從宋岀?!庇忠馈犊偰俊匪詴頂?shù)、內(nèi)容判斷已藏為宋本。此類例子于眾家題跋、書志中俯拾皆是。

        3 藏書家對《四庫提要》開展補充、批注

        在《四庫提要》的影響下,藏書家除了對書籍的收藏、整理外,其藏書活動亦深入至研究、傳播領(lǐng)域,主要體現(xiàn)在根據(jù)己藏對《四庫提要》開展批注、補充工作等方面。

        《四庫全書》具備鮮明的政治屬性,其未收書除了館臣未見之外,更有大量書籍由于違礙犯禁、與館臣學(xué)術(shù)觀點相悖等原因而被摒棄。因為《四庫全書》及《總目》編纂的缺失,使得后人對其展開了相關(guān)補遺工作,之于《四庫提要》,主要體現(xiàn)在探索毀禁書目、考察未收書目兩個方向。然而出于政治原因的考量,藏書家大多對收藏禁毀圖書并不熱衷,因此應(yīng)收而未收之書成為藏書家們的重點訪求對象,其成果首推上文以提及的《宛委別藏》對應(yīng)之《四庫未收書目提要》,另有周郇編著之《墨海樓書目補提要》。因上文已述及,茲不贅。

        除對《總目》外,對于《簡目》的補撰漸成規(guī)模,今見對《簡目》進行批注之書籍三種,即邵懿辰撰、邵章續(xù)錄《四庫簡明目錄標(biāo)注》、莫友芝《郘亭知見傳本書目》及朱學(xué)勤《朱修伯批本四庫簡明目錄》。對《簡目》的補注并非偶然,究其原因,首先《簡目》體系完整,較《總目》更加簡當(dāng),具體而微,因便于檢閱而在民間流傳甚廣;其次清代學(xué)者、藏書家多重視版本目錄之學(xué),顧廷龍于《朱修伯批本四庫簡明目錄跋》直言:“治學(xué)而不習(xí)目錄版本之業(yè),猶訪勝境而徘徊于門墻之外也?!备鞑貢覙酚诰幹谱约也貢夸?,撰寫題跋、書志,考訂己藏為遍注四部奠定了基礎(chǔ)。此外,《四庫全書》收書存在缺陷,而藏書家們己藏豐富,更有機會從書友、書賈等處見識大量書籍、版本,他們往往視野廣闊,具備廣博的圖籍知識,為標(biāo)注《簡目》提供了支持。

        三書皆以《簡目》為底本對《四庫全書》進行版本補充和注釋。道、咸年間邵懿辰對《簡目》所著錄之善本、別本進行批注,另采少量四庫未收之書作為補充,日積月累,漸成大觀,以抄本行于學(xué)界;宣統(tǒng)三年,其孫邵章匯輯各家對此書之眉批注語對邵懿辰書進行續(xù)錄,并定其書名為《四庫簡明目錄標(biāo)注》。建國后邵章之子邵友誠亦重新整理,是為后話,不贅?!多L亭知見傳本書目》大量撮錄他人目錄學(xué)著述內(nèi)容,征引邵氏書尤多,又參考《天祿琳瑯書目》《讀書敏求記》《四庫未收書目提要》《愛日精廬藏書志》等,而著錄己見之書相對較少。與邵書相比,莫氏間注存目之書,二者于相同之書所著錄的版本亦有異,二書南北對峙,可互相補充校訂。朱學(xué)勤家藏既富,標(biāo)注過程中多與邵懿辰、莫友芝等學(xué)者相互交流,增益見聞,其書亦不落于二家之下,但朱氏標(biāo)注于當(dāng)時僅以傳抄行世,影響力稍遜。繆荃孫序《四庫簡明目錄標(biāo)注》言:

        是書之命意,在分別本之存佚,與刻之善否。《四庫》所儲,有不應(yīng)收而收者,有應(yīng)收而不收者,有所收之本不及未收之本者;有所收據(jù)《大典》而原本尚有舊刻、舊抄者;有無宋元舊刻,止有明刻為祖本者。明與本朝,先后幾刻,有足有不足,有佳與不佳。而《四庫》未收之本,后出之書以類相從,夾注于后。近來外間頗有抄本流傳,而舛訛亦益甚。伯絅詳校發(fā)刊,有一定本,豈不快哉!

        此言正足以明三家補注《四庫全書簡明目錄》之內(nèi)容和功績。因為《四庫全書》及提要存在各種各樣的不足,《四庫全書》之后又有更新更善之本行世,藏書家們按圖索驥,有意搜求四庫提要所言之稀見本,多方補全殘書、佚書,亦留心《四庫全書》外之典籍,孜孜求索,見聞既博,使補注工作成為可能。可以說此三家批注是在四庫提要影響下歷代藏書家收藏、整理、研究、傳播圖書工作之成果的展示,是藏書家們藏書、治學(xué)心血之結(jié)晶。

        總而言之,《四庫提要》兼?zhèn)錂?quán)威性與學(xué)術(shù)性,體量龐大但存在不足,對清代私人藏書家的藏書活動產(chǎn)生了復(fù)雜、深刻影響,藏書家們針對《四庫全書》之提要,展開了相應(yīng)的收藏、整理、研究、傳播工作,補《四庫全書》收書之不足,正提要議論之悖謬,得善本而不自秘,補眾版以惠學(xué)林,對文獻之保存、舊學(xué)之傳承作出了杰出貢獻。歷代藏書家不乏苦志藏書之事,他們惜書、讀書、治學(xué)之精神可為世人之楷模。

        猜你喜歡
        四庫藏書家總目
        “四庫學(xué)研究”欄目主持人語
        總目次
        《皇帝的四庫——乾隆朝晚期的學(xué)者和國家》簡介
        第36 卷總目次
        2014年第1—6期總目次
        清藏書家袁廷梼枉生平發(fā)覆[1]——一個蘇州家族的興衰
        天一閣文叢(2014年1期)2014-10-13 07:59:39
        《先秦至隋唐五代藏書家考略》補考
        天一閣文叢(2013年1期)2013-11-06 10:01:19
        合刊抄本 共傳四庫——記張元濟與張宗祥
        天一閣文叢(2013年1期)2013-11-06 10:01:11
        蘇州藏書家許博明
        天一閣文叢(2011年1期)2011-10-23 01:44:16
        新文學(xué)版本第一藏書家唐弢
        天一閣文叢(2010年1期)2010-11-06 08:41:35
        国产精品午睡沙发系列| 极品尤物人妻堕落沉沦| 中文无码成人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好男人日本社区www| 综合色天天久久| 日韩亚洲在线一区二区| 成熟人妻换xxxx| 亚洲乱码中文字幕综合| 久久AV中文综合一区二区| 日本免费三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制服丝袜| 免费国产黄网站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免视看国产明星| 日本顶级片一区二区三区 | 无码av免费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香蕉久久一区二区| 人禽杂交18禁网站免费| 真人与拘做受免费视频| av狼人婷婷久久亚洲综合| 最新日本女优中文字幕视频| 国产熟妇与子伦hd| 好大好硬好爽免费视频| 人妻av午夜综合福利视频| 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52p|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亚洲av日韩aⅴ永久无码| 精品色老头老太国产精品| 在线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动态图| 97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香蕉| 人妻少妇人人丰满视频网站| 91九色国产老熟女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成人影院| 日韩男女av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无码h黄动漫在线播放网站| 中文字幕乱码亚洲无线| 最新国产不卡在线视频| 成av免费大片黄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韩另类自拍| 国产无卡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