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汝成,于鳳霞
(山東省泰安市徂徠山林場,山東 泰安 271000)
森林資源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它凈化了空氣,提高了空氣質量,不斷改善人們的生存環(huán)境,為人們提供日常所需的氧氣。同時森林還為人們提供了日常生活中的其他物資,滿足了人們日常所需,推動人們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但森林也時常受到來自病蟲害的困擾,這嚴重影響著森林樹木的成長。針對這一情況,接下來本文將對營林技術做出相關分析,講述相關的舉措。
營林字面意思理解就是營造森林,這是針對現今我國社會環(huán)境而采取的一個措施。這也是為了促進社會環(huán)境綠色可持續(xù)化發(fā)展而提出的新要求。營林準確的來說是科學造林,它是林業(yè)產業(yè)的核心。營林技術是通過人工技術去繁殖培育森林的,也是為了填補一些人為亂砍亂伐造成的樹木資源減少或是自然災害造成的森林資源減少等等。通過營林技術培育出更多的森林資源,促進生態(tài)的發(fā)展和資源的補充,以滿足人們日常生活所需。
在自然中,樹木一般都有著較強的生命力,在夾縫中生產的樹木我們生活中也能看到不少,這都表現出了樹木無論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它總能讓自己成長起來。但是在樹木的生長過程中病蟲害的侵入卻令它無能為力。大自然中很多樹木都會受到病蟲害的侵擾,情況嚴重的還會導致樹木死亡?,F今社會發(fā)展對林木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從而就需要對森林病蟲害進行治理,以減少對森林的侵害。人工種植樹木就在這一情況下出現了[1]。
森林病蟲害會在哪些情況下產生呢?首先若在進行人工種植時只種植單一的樹木品種,就會使森林病蟲害出現的概率增多。并且在針對病蟲害治理時只采用單一的藥品進行治理的話,也會使病蟲害現象進一步擴大。在對森林病蟲害治理時,大多森林管理者會使用藥品去進行治理,前幾次的使用對森林病蟲害的治理會起到一定的效果,但長期使用的話病蟲害也會產生一定的抗體,這時使用藥品治理效果就不明顯,甚至還會導致更大、更嚴重的病蟲害現象的發(fā)生。
在森林的發(fā)展過程中,是處于變動狀態(tài)的,在這些變動中,森林病蟲害也會相應的得到一些發(fā)展,甚至會出現一些新興蟲類,在對它們進行治理時,可能還會使它們增加繁殖量,進而嚴重威脅樹木的生長。
森林資源對人類的發(fā)展來說是及其重要的,同時森林樹木的生長還會為人們提供日常所必須的氧氣,人類是離不開森林的,一旦在地球上森林覆蓋率嚴重失調,難以想象我們人類將會面臨怎樣的境地。為了避免這些現象的發(fā)生,森林病蟲害的治理迫在眉睫,只有減輕病蟲害對森林的侵害,才能使樹木逐漸成長,也才能使人造森林獲得更加成功的效果,讓森林覆蓋率達到一個平衡的狀態(tài)。
森林病蟲害對森林中各類樹木的生長都帶去了極大的影響,也增加了森林管理者的工作量和林業(yè)部門的成本支出,嚴重影響森林的發(fā)展。針對這一情況,把森林病蟲害治理好是首要任務。在這之中,營林技術能夠發(fā)揮出自身極大的優(yōu)勢對森林病蟲害進行治理,最大限度降低森林病蟲害發(fā)生概率,同時也能提高森林樹木自身抵抗病蟲害的能力,使樹木茁壯成長。營林技術運用在森林病蟲害防治上,能夠提高林業(yè)部門和管理人員的工作質量,減輕他們的工作負擔,并且還有效降低了造林成本,收獲更多經濟效益,不斷促進我國森林的發(fā)展[2]。
在建設森林時,可以科學合理地進行種植。注意把握、分類林木的品種,把林木進行抗逆性強、抗病蟲害、易被病蟲害侵蝕的品種都分開,然后在種植時混合種植,這樣才能有效對病蟲害進行一定的防御。通過對樹木品種混合種植,還能對易被病蟲害侵蝕的樹木進行有效隔離,避免大面積的樹木受到病蟲害的侵蝕?;旖涣值拇蛟爝€能夠有效預防森林火災,從而保障森林資源的發(fā)展。
在進行混交林種植時,還需要護林員對樹木的生長環(huán)境做一個調查,使用相關技術對其生長環(huán)境進行一個優(yōu)化,從而使樹木生長質量得到提高。營造混交林還有利于落葉植物為常青植物提供更多養(yǎng)分,促進樹木茁壯成長?;旖涣值姆N植還能促進生物種類多樣性,對病蟲害的進行一些生物防治,以減輕病蟲害對樹木的傷害。
在森林的發(fā)展過程中,物種會自動尋找更合適的生長環(huán)境,病蟲害也不例外。這時針對病蟲害強大的繁殖和擴散能力,就需要在種植過程中有計劃的設置隔離帶,從源頭阻斷病蟲害的擴散,防止它們遷移到森林的其他區(qū)域對樹木造成傷害[3]。
同時,可以針對病蟲害的特性,找尋它的天敵,引入生物防治技術,對病蟲害的繁殖進行控制。通過生物技術也能有效減輕使用藥劑對森林環(huán)境的污染。這樣能減輕森林環(huán)境的負擔。在針對森林病蟲害的治理時,會運用到一些藥物對病蟲害進行控制,這樣雖然前期能夠有效地進行防治,但是病蟲害會在不斷的發(fā)展中對藥物產生一定的抗性,加大對樹木的傷害,在后期會變得越來越不可控。生物防治技術的采用卻不用擔心這一點,利用自然界的天敵論對病蟲害進行高效的防治,使病蟲害得到有效的控制,極大地保護了樹木的生長。
在森林中有很多樹木自身對病蟲害的侵入沒有任何免疫力,從而會受到病蟲害的極大傷害。在人工造林過程中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抗病性強的樹種??梢栽谶x種過程中優(yōu)先考慮本土植被,它們對本土的氣候和土壤環(huán)境等都有一定的適應能力,能夠具有更好的抗病性。接著就選種進行混交林種植,多種樹木品種進行混合種植,增強對病蟲害的防御性。在樹木成長過程和環(huán)境中,還要有效地對生物多樣性進行保護,促進森林的多樣性發(fā)展。同時為了促進植被健康生長,還可以對樹種進行消毒處理,提高樹種成活率[4]。針對秋冬季節(jié),也要對樹木加強保護,秋季需要對樹木進行施肥,冬季則需要對樹木進行相關的防寒,從而提高樹木的免疫力。
在森林成長的過程中,雖然對病蟲害的治理工作非常重要,但也不能忽略掉對森林的養(yǎng)護。護林員要時常深入森林中查看樹木的生長情況,對于缺肥的樹木進行施肥養(yǎng)護,發(fā)現病蟲害現象時要及時查詢原因,并且做出治理措施,從而控制病蟲害的擴散[5]。
具體做法應該是護林員實施對森林生長情況做一個監(jiān)測。對病蟲害發(fā)生情況做相關的記錄,建立完整的檔案體系,便于進行統計和管理。對病蟲害的治理也要做相應的記錄,便于之后的護林員查詢。護林員還要對森林的生長環(huán)境做一個監(jiān)測,具體就是對溫度、濕度、空氣質量、光照度等進行測量。如若這些森林生長條件發(fā)生較大的變化,就需要護林員第一時間做出一個調整,避免影響森林的生長。最后護林員還要對林區(qū)內的垃圾進行處理,避免這些垃圾影響土壤環(huán)境,進而對樹木的生長造成影響。一般病蟲害的蟲卵會在土壤里,從而護林員可定期松土,把蟲卵翻出來,讓其接受陽光的暴曬,從而對病蟲害的源頭進行遏制。
人類的生產活動對森林的生長會帶去極大的影響。例如垃圾隨處丟放、污染物質的排放、藥物的濫用等等。這些都會影響森林的生長環(huán)境,進而使樹木的生長受到影響。對于一些需要加強治理的森林就可以實施封山育林這一措施。通過減少人類的生產活動,進而源頭把控,緊接著就對林區(qū)環(huán)境進行針對性治理。比如清理林區(qū)遺留垃圾、提升生物多樣性的發(fā)展和對樹木病蟲害進行治理等等。通過封山育林這一舉措提升森林生產環(huán)境,提升樹木生長質量,加強對生態(tài)平衡的維護,進而促進樹木的免疫力,更好地促進其生長[6]。
為了人類更好的發(fā)展,為了環(huán)境質量的提高,也為了維護物種多樣性,就必須加強對森林的建設。森林中病蟲害的侵犯嚴重的影響著樹木的生長,影響生態(tài)平衡和經濟效益的增收。為了改進這些情況,就需要對森林病蟲害進行治理。在治理和建設森林病蟲害的過程中,應該積極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使森林的建設和發(fā)展更加科學和合理。營林技術的出現很好地對應上了科學發(fā)展、治理森林病蟲害這一觀點。通過科學合理的營林技術不斷改進森林生長環(huán)境、提高樹種的免疫力,讓森林建設更加穩(wěn)定,使樹木健康生長,進而有效改善生活環(huán)境和生態(tài)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