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晉江市毓英中學 藍縣華
作為地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的地理實踐力素養(yǎng)是通過考察、調查和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來培養(yǎng)并具備的行動能力和意志品質。課堂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主陣地,可是目前在課堂教學中有效地落實對學生進行地理實踐力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最為薄弱的。為此,我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河流地貌的發(fā)育》課堂教學實踐為例,從四方面培養(yǎng)地理實踐力進行探索并對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地理實踐力進行了反思。
首先,引導學生學習2017版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對本節(jié)課的要求為“結合實例,解釋內力和外力對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影響,并說明人類活動與地形形態(tài)關系”。確定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和重難點主要為流水侵蝕、流水堆積地貌形成原理及其對地表形態(tài)(河流地貌)的影響。其中理解流水侵蝕、流水規(guī)程地貌形成原理是突破本節(jié)課重、難點的關鍵,為此設計在課堂上進行流水侵蝕、流水堆積對河流地貌形成原理模擬實驗。其次,把全班學生分成四組,每組大約10人左右。并要求學生準備模擬實驗材料:一個40cm×80cm的塑料箱;一箱泥沙和一箱細沙;一個大塑料瓶(裝水);一個漏斗;一面小紅旗,若干塊磚塊;一個能拍攝視頻的智能手機;若干實驗記錄紙和筆。最后,教師準備好設計好的模擬實驗步驟單(如下所述)。教師先做這兩個模擬實驗特別是第四步,并拍攝好微視頻。
首先,教師用多媒體設備展示錄好的模擬實驗微視頻。其次,教師要求學生對模擬實驗觀察和記錄的重點是塑料箱內流水處泥沙運動變化、流水處寬度、深度和紅旗的變化。同時提出實驗操作注意事項,如倒水的位置和要均勻地倒水等。最后,分發(fā)模擬實驗步驟單并宣布流水侵蝕模擬實驗開始。
河流侵蝕實驗具體步驟如下:第一步:把塑料箱裝半箱泥沙裝并鋪平;第二步:用磚塊墊起裝有鋪平泥沙的塑料箱一邊;第三步:在被墊高的一邊離塑料箱邊框15cm處插一面小紅旗;第四步:一位學生平穩(wěn)靜止拿好漏斗位于小紅旗15cm上空,另一位學生均勻倒水到漏斗;第五步:一位學生用手機拍攝,其他學生認真觀察并用筆詳細記錄塑料箱內泥沙(在有流水處泥沙運動變化,流水處的寬度和深度的變化)和紅旗的變化;第六步:整理實驗記錄,進行數(shù)據(jù)(現(xiàn)象)分析,并寫出流水侵蝕模擬實驗結果書面分析報告書。河流堆積地貌具體步驟如下:第一步:把塑料箱底部折成大V字形(為河流出山口形狀);第二步:用磚塊墊起窄口一邊的塑料箱底部;第三步:將細沙、粗沙、泥土裝入裝水的大塑料瓶中并搖勻;第四步:一位學生沿著有磚塊墊起窄口一邊緩慢倒下塑料瓶中的混合物;第五步:一位學生用手機拍攝,其他學生認真觀察并用筆詳細記錄塑料箱底泥沙在箱底的形狀、顆粒大小分布。第六步:整理實驗記錄,進行數(shù)據(jù)(現(xiàn)象)分析,并寫出流水堆積(沖積扇)模擬實驗結果書面分析報告書。
首先,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由于模擬實驗時,一般以小組為單位,小組成員的分工不同,所以既要注意小組之間的比較,又要評價每小組個體成員的完成情況;既要過程性評價,又要總結性評價;既要評價實驗操作中的成功之處,又要評價實驗操作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既也要評價實驗操作過程,又要評價分析報告的準確性等方面。最好,教師設計好評分項目表,每個項目有具體的權重賦分。其次,展示實驗成果。各組學生代表進行實驗分析報告自我評價,包括展示關鍵部分視頻和書面總結報告等。其他組對該組實驗分析報告進行評價。最后,教師對各組學生實驗操作過程和實驗分析報告兩方面進行全面的發(fā)展性評價。并對其他相關河流地貌形成布置遷移拓展探究性實驗項目,如本節(jié)課后布置河流凹岸、凸岸的形成實驗等,以鞏固提升學生本節(jié)課培養(yǎng)的地理實踐力。
首先,由于高中地理特別是高一地理每周只有兩課時,課時少,并且現(xiàn)實考試仍然是以紙質考試的分數(shù)作為標準。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和提高學生考試的分數(shù),認為實行類似于社會調查、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力素養(yǎng)培養(yǎng)性價比不高,不如進行講授為主的講練結合、題海戰(zhàn)術的傳統(tǒng)教學提升成績快。其次,不少地理教師對地理學科知識結構不夠完善,尤其是模擬實驗實踐知識欠缺,缺乏較為嫻熟的模擬實踐技能等,必然影響地理實踐活動的開展和進行。因此,只有當教師深刻理解地理實踐力的培養(yǎng),當前中國基礎教育對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xiàn)的重要價值和實際意義,具有新的地理課程標準倡導更側重實踐、實驗和探究的培養(yǎng)學生地理實踐力理念和能力時,才會在行動上克服一切困難對學生進行地理實踐力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尤其是在地理課堂上實施地理實踐力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教學活動。
首先,教師必須研讀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分析教材和學情后,進行實踐探究活動案例選取與設計。選擇和設計的實踐探究活動案例要對學生進行地理實踐力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以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作為基礎和要求,以教材內容作為地理實踐探究活動的載體,以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與能力的學情作為地理實踐探究活動的起點。其次,高中地理很多原理和規(guī)律是抽象的、難以理解的,真實的自然地理過程是很難親眼觀察到的。我們運用實驗材料和設備,進行人為模擬實驗來呈現(xiàn)和揭示抽象的、難以理解的原理和規(guī)律,難點就突破了。最后,每個實踐案例的設計都要像科學實踐探究一樣包括課題題目、實驗目標、實驗器材、實驗步驟或流程、實驗過程記錄、實驗注意點,必要時,教師要參與實驗過程并提供方法指導。
在地理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實踐力,我們所進行的類似于模擬實驗探究活動往往是最重要的,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完成的,學生也容易操作的。為了使課堂上的實踐探究活動能夠提升地理實踐力素養(yǎng),必須對課堂上的實踐力進行拓展延伸。如,本節(jié)課在完成流水侵蝕實驗探究活動后,除進行分析V形谷形成,還可以拓展到河流瀑布、階地等其他河流侵蝕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