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橋南初級中學 馮小慶
教學效率是衡量教學水平的重要標尺,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影響,導致部分師生對生物教學不重視,生物課程本身的教學方式也有諸多需要改進的空間。在這種背景的影響下,初中生物教學應當加強教學方式的改進,擴充教學資源,突出實踐教學的價值,提高生物課程的教學效率。本文圍繞著提高初中生物教學課堂效率展開論述,希望能給初中生物教學提供一些參考和建議。
當前初中生物課程普遍存在得不到重視的問題。生物課程本身不是中考的重點科目,因此在課程安排上時常處在被排擠和壓縮的地位。在應試思想的傳統(tǒng)導向下,家長、學校和教師普遍關注學生語數外成績的提高,認為語數外是學生決勝中考的關鍵,而對生物課程的關注度普遍較低。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學生普遍對生物課程的關注度不高,認為學習生物無益于將來的升學考試,因此,學生往往在生物學習中投入的時間有限,甚至出現了在生物課堂上完成其他科目作業(yè)的情況。從學校層面來說,由于對生物課程的不重視導致學校疏于對教師隊伍的建設,對教師疏于培訓,使初中生物的教學質量受限,生物課程的教學時間和空間得不到延伸。
除了學校的不重視以外,初中生物教學本身也存在一些問題,最典型的就是教學思想和教學模式的陳舊。在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引導下,初中生物教學往往采用單向傳輸的填鴨式教學法,以教師主講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這種教學思想已經不適應當代社會對人才的培養(yǎng)要求,也不利于初中生物教學效率的提高。除此之外,生物課程是一門需要大量的實驗和觀察的學科,不能將教學局限在課堂內,停留在課本中。受到以上原因的制約,當前初中生物教學實踐的時間不足,課堂拓展性和知識延伸性偏低,學生的實驗和動手能力得不到發(fā)展,也不利于初中生物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長此以往,初中生物教學的效率得不到提高,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念,改革勢在必行。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初中生物教學應當積極轉換教學思想,在課堂教學中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有效率、有意義的教學模式,對課堂教學規(guī)劃進行合理的設計,將教師主講轉變?yōu)閷W生主動參與,在教學中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智慧和學習主動性,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帶動活躍的課堂氣氛,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和知識性,使課堂教學進程能夠順利開展,在課堂教學工程中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在學習生物的過程中逐漸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綜合發(fā)展。因此我認為,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應當注意教學角色的轉換,教師充當引導者的角色,而讓學生占據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變讓學生學習為學生主動學習。在具體課堂實踐中,教師應當結合本校教學資源的實際情況,對生物教學模式進行改進,加強課本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的關聯性,使生物教學貼近生活,貼近自然,讓學生理解生物不僅是停留在書本上的理論,而是從實際生活中總結出的規(guī)律。同時,教師應當為學生保留足夠的實驗時間,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拓展實踐中去,運用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對生物課程具有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使學生愿意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發(fā)揮主動創(chuàng)造的能力,提高學習動力,使學生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中夯實基礎,掌握正確的生物實踐技能,提高生物成績,為今后的生物學習打好基礎,提升生物教學的效率。例如,在講授“被子植物的一生”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應當對本章三個小節(jié)的教學內容有大致把握,從種子的萌芽到植物的生長、開花和結果,體現了植物生長和發(fā)育的大致歷程。因此,教師在教學當中可以向學生發(fā)放植物種子,指導學生將種子種在裝有土壤的容器中,定期記錄下種子的發(fā)芽和植物的生長過程,并將植物生長記錄作為課程考查的一部分。在植物種植的過程中,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驗證和觀察了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對被子植物的生長過程有了全面了解,加深了對課本書本知識的印象,全面調動了學生動手和動腦的能力,也初步培育了學生的生命價值感,提高了學生對自然現象的觀察能力,全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初中生物課程除了要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理論知識,還應當加強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全面綜合地掌握生物的生長過程,化被動為主動。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當設計更多的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動手參與到實踐過程中,增加生物實踐能力,同時加強學生和教師之間的雙向互動,有條件的也可以利用教學資源,開展小組教學和合作學習,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培養(yǎng)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例如,在學習“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觀察身邊的動物,如魚、鳥、昆蟲等,觀察這些動物的進食和呼吸方式,聯系課本所學知識,進行相關問題的記錄和思考。學生可以觀察家中飼養(yǎng)的金魚和禽類動物,將自己的疑問記錄下來,在課堂上和教師同學分享。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制作動植物標本,以這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生物實踐和動手能力,將課堂的主導權交給學生,選擇何種植物或動物,包括標本制作方式,完全由學生自己設計和掌握,標本制作完成后,帶到班級當中進行展示,比一比誰的標本制作得最好。將課內教學和課外實踐相結合,大大節(jié)約了有限的課堂時間,將學習的自主性交給學生,開發(fā)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將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塑造了正確的實驗精神和實驗方法,提高了生物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教學被廣泛運用到教學中。初中生物教學可以結合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發(fā)展信息化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多媒體教學可以結合互聯網的海量資源,為學生學習打造立體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闊學生眼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書本當中沒有的動植物圖案或視頻引入教學PPT,帶領學生觀看,結合課本所學知識,將書本描述的生物性狀和實際的生物形態(tài)相結合,增強對生物的感知和理解,使抽象復雜的生物理論轉化為真實立體的生物性形態(tài),使學習難度降低。例如,在學習“動物的運動和學習”這一章節(jié)時,教師可以在課件PPT中插入有關的視頻鏈接,帶領學生觀看“動物世界”“自然探索”等紀錄片,掌握動物的運動習慣和學習行為的發(fā)展過程,進一步理解動物的社會行為產生的基礎和形態(tài)。教師也可以借機引入人作為高等動物的社會性,加強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升華學生的思想境界,為今后的學習作鋪墊。在多媒體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及時利用互聯網的海量資源為學生拓展課外知識,開闊學生的眼界。
在初中生物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積極發(fā)掘傳統(tǒng)教學的弊端利用多種方式轉換教學思想,完善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全面提高初中生物課程的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