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清
久聞漢中萬畝荷花已盛開,甚是壯觀,幾欲前往觀之,皆未遂愿。周末,天清氣朗,友再次相邀,便欣然應允。
遠遠地望去,接天蓮葉,碧海蕩波,一望無涯;臨近荷塘,那朵朵濃濃的粉、淡淡的紅,佇立池水之上,怒放著嬌艷的容顏,高潔而嫻靜。菡萏半羞,綠葉清水相映,鮮嫩欲滴。荷花之尖,蜻蜓悄然停立,碧葉相托,池水瀲滟,裝點著夏日之風情。
一對對情侶,擺著各種姿勢,連連拍照,同綠荷菡萏相得益彰,構成又一風景。見此情景,讓我想起了《詩經(jīng)》中的那位女子:她看見池塘邊的香蒲、蘭草、荷花,便想到自己戀慕的心上人俊美少年,不禁心煩意亂,情迷神傷,晚上覺也睡不著。
不知道詩中女子是獨自單相思呢,或是兩個青年相慕想戀相思?又或許是男子久征未歸,令女子擔心,夜不能寐?不管怎樣,這個女子是強烈地愛上了對方。亦說明,春秋戰(zhàn)國時代,在愛情方面,女性還是有很大的自由度。封建意識形態(tài)中倫常觀念,還沒有成為社會倫理的統(tǒng)治思想。歷史發(fā)展到今天,男女更是完全自由平等,不受任何羈絆,敢愛敢恨,蓬蓬勃勃地盛開。
荷花從詩經(jīng)的河流中嶄露頭角,便與詩人結緣,并且植根詩中,大放異彩。當它邁步北宋,一頭闖進周敦頤的懷抱,便登上高處。“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溢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背裁撍字焚|(zhì),卓爾不群,從此融入于人們的心靈。
荷花載著高貴的品質(zhì),載著詩意的生活,行走在唐詩宋詞中,亭亭玉立在朱自清和余光中的散文里,姍然于我們的眼眸,激蕩于我們心髓河床的波光艷影。
荷花即使殘敗,亦有蕭瑟之美。《紅樓夢》中有一回,寶玉和黛玉同眾人游園,寶玉見荷塘中殘破的荷葉,說,這些破荷葉真可恨,怎還不叫人拔去?黛玉這時不高興了,說,我喜歡李義山的一句詩:“留得殘荷聽雨聲”,偏偏你們又讓拔去。寶玉聽了,連說果然好句,咱們以后就別叫人拔了。留得殘荷聽雨聲,是多么有意趣,意境超然!那雨打殘荷的嘀嗒聲,已然不僅僅是天籟之音了。
《西游記》中哪吒把生命化做蓮花,拋下功名利祿,是正義和勇敢的化身。觀音團坐荷花之上,紫氣東來,普渡眾生,是我們理想的寄托。
荷花,無論是遠觀或是近看,我們都應仰視,因為荷花從來都盤踞在我們的景仰之上。
——選自《作家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