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格力斯
在軍事電影里,我們常看到這樣的場景:地面部隊深陷敵陣,要多慘有多慘。此時,鏡頭一轉,一名士兵打了個電話。沒過多久,天邊飛來幾架飛機,把炸彈準確地丟在敵軍頭上。戰(zhàn)局瞬間扭轉,得救的士兵們紛紛向飛機歡呼致意。現(xiàn)實中,真能一個電話叫來飛機嗎?可以,但不簡單。
喂喂,請派飛機來
在戰(zhàn)場上,打電話叫飛機的正確方法是這樣的。首先,支援飛機收到戰(zhàn)場指揮部的指令,前往指定區(qū)域支援。飛啊飛,終于快到目的地了,飛行員就開始聯(lián)系地面上的空地引導員并通報來意,獲取目標坐標,然后在空中等著。當空地引導員覺得時機差不多了,就會主動聯(lián)系飛行員,請求攻擊。這時候,飛機才進入攻擊航線,尋找目標,確認后投彈。由于空地引導員比飛行員更了解地面情況,在他們的引導下,飛機才能炸得更準。
空地引導有歷史
其實,上面提到的空地引導員并不是一個新職位。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就有士兵利用信號彈和煙幕彈引導飛機攻擊敵軍,雖然這種溝通方式不怎么高效,但勉強能算最早的空地引導。到了二戰(zhàn),英軍還裝備過“觸手”系統(tǒng),通過該系統(tǒng),前線部隊就能通過無線電呼叫飛機,并引導其提供火力支援。
小心,別炸自己人
2014年6月,一隊美軍士兵正在阿富汗執(zhí)行作戰(zhàn)任務。為了盡快擊潰對手,他們呼叫了B-1B轟炸機支援。不幸的是,由于交戰(zhàn)雙方距離非常近,B-1B誤將制導炸彈扔到了5名美軍士兵頭上由此可見,近距離空中支援是有誤傷風險的,就算有空地引導,這種風險也無法完全避免。所以,空地引導是個技術活。
這個職位有點難
想避免誤傷友軍,就得嚴格執(zhí)行空地引導流程,這對空地引導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美軍戰(zhàn)術空中管制隊的選拔標準為例,隊員必須是17~39歲的現(xiàn)役軍人。他們不僅要通過戰(zhàn)術空中管制的考核測試,還要接受3級飛行體檢、14周技術學校訓練、生存訓練及空降訓練,還得具備執(zhí)行軍事任務的經(jīng)驗,拿到聯(lián)合終端打擊資格認證,才能正式上崗。這樣的空地引導員,快趕上特種兵了吧。
工作不只打電話
對于空地引導員來說,他們的工作可不僅僅是把地面情況通報給飛機那么簡單。飛機從后方趕來,可能需要層層突防,十分不易。既然來了,那就要炸得準。所以,空地引導員往往要擔當起轟炸毀傷評估員的重任。飛機投彈后,還不能走,得等著空地引導員確認戰(zhàn)果。如果目標已被摧毀,飛機就能返航了。如果沒被摧毀,那就把投彈程序重做一遍,再次攻擊,直到目標被摧毀為止。
這個職位歸誰管
有人說空地引導員歸空軍管,有人說歸陸軍管。這個職位到底歸誰管?其實,根據(jù)需要,各軍種都可能設有空地引導員。我們上面提到的美軍戰(zhàn)術空中管制隊就隸屬美國空軍,他們雖然在地面工作,但是對空軍也了如指掌。他們不光能引導飛機,更能協(xié)調一片空域內的所有飛機,合理分配支援力量,讓飛機到最需要的地方去。當然,陸軍的空地引導員也有獨特的優(yōu)勢,他們跟隨陸軍行動,對作戰(zhàn)意圖理解得更深刻。在他們的引導下,空中打擊常常能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沒想到吧?給飛機打電話有這么多門道呢。在現(xiàn)代戰(zhàn)場上,戰(zhàn)線不再是線性推進。地面部隊會在敵縱深處先取得一個錨點,然后再連點成線。要在敵人背后作戰(zhàn),近距離空中支援是很有必要的。所以,空中引導員的職業(yè)前景相當可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