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萍萍 鄭 凱
(遼寧省營口市鲅魚圈區(qū)實驗學校 遼寧營口 115007)
剛上班時,一個老班主任曾問我,“每天早晨來學校,你作為班主任每天早晨第一個任務是什么?”
我當時很懵,“干什么呢?檢查作業(yè),檢查遲到?jīng)]遲到,檢查衛(wèi)生?”他當時搖搖頭,說“這些都不對……”他認為,一個班主任第一件事應該去觀察每一個孩子,對孩子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判斷。如果發(fā)現(xiàn)有不好的傾向,要及時消解掉。很明顯,這就是典型的班主任思維。
為什么有時候我們會缺失這種思維呢?
我們常說,教育是愛的事業(yè)。可是,愛是連母雞都會做的事情,所以,教育又是另外一門藝術。
由此可見,一切事物,包括班主任工作,我們都需要在合適理論的基礎上,在合適的角色思維框架下開展,也只有在這個角色思維的框架里,我們做的事情才比較專業(yè)。
舉例說明,我在第一年參加工作的時候,幾乎天天在處理打架的事情。一開始,我很有耐心,因為剛畢業(yè),感覺愛可以感化一切,所以,我是這樣處理的:中午鬧矛盾了打架了,好,聽聽孩子怎么說,分析分析對錯,然后我們一般的觀點就是,孩子打架都有錯,互相道歉,然后手拉手到操場上走一圈。這樣,回來之后,他們就好了,相視而笑,又是好朋友。我甚至覺得自己這個方式很好,很得意。但是,班級里孩子打架的事情并沒有少,反而越來也多。后來,我發(fā)現(xiàn)他們打架一開始全都從“不會玩”開始。原來他們每一天學校生活可能太過無趣和無聊了,沒有健康有意思的游戲充實進他們的學校課余生活。那就只能瘋玩,瘋玩就意味著無規(guī)則,所以大打出手的幾率大大提高了。而我一直疲于解決他們之間的問題,卻并未解決他們“無聊的課余生活”的問題。被他們帶著節(jié)奏,根本沒有自己的節(jié)奏。所謂自己的節(jié)奏,即班主任應該是自己班級文化的締造者,班級追求的引領者。意識到這個問題,我在班級開展了課外閱讀、朗誦比賽、踢毽子、踢足球、唱流行歌曲等活動,這些活動有效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增近了班級成員之間的溝通和理解。打架問題自然而然就解決了。
我覺得,這才是一個班主任該做的事情,等事情發(fā)生了,再去解決,是被動的,是低效的,也是勞累的。而預測事情發(fā)生,則是主動的、高效和輕松的。
孔子的學生子貢,把魯國人從外國贖回來,但拒絕了國家規(guī)定的補償??鬃訁s認為子貢錯了!子貢的錯誤在于把原本人人都能達到的道德標準超拔到了大多數(shù)人難以企及的高度。這樣使很多人對“贖人”望而卻步。把道德的標準無限拔高,或者把個人的私德當作公德,兩種做法只會得到一個結(jié)果——讓道德尷尬,讓普通民眾聞道德而色變,進而遠道德而去。為什么子貢會這樣呢?因為子貢的思維里,對公德和私德沒有準確的認識,他私自提高了標準線。
子貢的問題放到教育上也一樣。作為老師,我們對學生的評價和要求也應該有準確的標準線。比如一伙兒圍坐在一起,興趣盎然地討論課業(yè)內(nèi)容的學生,就不要去糾正其坐姿是否端正,因為對于這類問題的糾正,往往會破壞孩子們討論課業(yè)的興趣,打斷思路。所以,面對孩子的行為,我們應該時刻心中有一桿秤,稱一稱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其實,這并不難,因為這秤砣就是“學生的發(fā)展”。做什么能使學生發(fā)展,做什么能使學生發(fā)展得好,什么就是最可取的。
筆者相信,班級這個集體是一個負責任、有愛心的集體。但是,我們常常要在班級體和學生的個性發(fā)展之間做一個平衡。由于升學壓力,很常見的一個現(xiàn)象是:我們的眼睛常盯著的是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差生找事兒,我們花費好多精力來搞定這些事情;而中等生被忽略了,如果他的內(nèi)心足夠強大,可能會奮起直追,躋身尖子生行列,當然這個概率太低了,他們最有可能的就是缺少了存在感,也很快自我放棄成為差生中的一員。
很多班主任在不自覺中會以學習成績的優(yōu)劣來決定學生與我們之間的親疏——我們都喜歡學習成績優(yōu)秀的孩子。
但不管是什么樣成績的孩子,他都應該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找到自信和樂觀精神。
筆者認為,教師必須在集體管理和個性發(fā)展之間找到更好的平衡。對于全體學生,必須要求他們積極上進,但在所要求的結(jié)果上,則不必統(tǒng)一。比如,我們可以要求所有同學都好好學習,但是沒有必要要求每一個學生將來都升入重點中學。
《孟子》中寫:“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正是這個道理。
為不同的學生,依據(jù)不同的需要,激勵他們達成不同的目標,這既會給他們帶來自信,也有助于他們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總之,班主任工作極其繁雜,而且班主任的一切做法都有可能對一個學生產(chǎn)生深遠影響。作為班主任,我們面對各種情況,既要結(jié)合過往的經(jīng)驗和其他優(yōu)秀班主任的做法,又要結(jié)合具體實際,時刻調(diào)整。但真正優(yōu)秀的班主任,是能從中體會到“成人之美”的快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