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文
(廣東省惠州市惠東縣高潭中心幼兒園 廣東惠州 516336)
幼兒園的一日生活離不開教育和游戲,它們是不可分割的結(jié)合體。但活動中不能傾向小學化教育,又不能讓幼兒失去興趣,所以必須結(jié)合游戲的形式讓幼兒充滿樂趣地學習,了解記住每個知識。
對于幼兒來說,游戲往往比枯燥的學習有趣的多,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最好的學習動力是孩子對所學知識有內(nèi)在興趣,而最能激發(fā)孩子的這種內(nèi)在興趣的莫過于游戲?!奔议L們常常不明白,為什么孩子打電子游戲如此著迷,一提到學習就無精打采。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孩子們覺得電子游戲很有趣,反過來,孩子們不喜歡學習是因為他們覺得學習沒意思,毫無樂趣,是一件苦差事。對孩子來說,游戲和學習并沒有差別,只要感到有趣就會樂在其中,自然能提升學習效果。明白了這個簡單的道理之后,我們就很容易找到避免孩子厭學的靈丹妙藥,那就是把學習變成一件快樂的事,把學習變成孩子們最喜愛的游戲。
“游戲教育”顧名思義,就是在輕松的氛圍中、歡快的活動中、甚至在激烈的競爭中,以游戲的形式進行學習,使孩子們在游戲的過程中獲得進步與發(fā)展。簡單的說,游戲教育就是將“游戲”與“教育”兩者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從而激發(fā)孩子學習興趣的教育方法。
把游戲寓于教學中,教學寓于游戲中。游戲是教學中的游戲,教學是游戲中的教學。教學和游戲是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不能將二者對立起來。教學從本質(zhì)上來說是教師對幼兒學習活動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作為幼兒的基本活動,游戲是與幼兒年齡相適應的學習方式,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發(fā)生著大量的學習活動。游戲有一個目的,這個目的就是一個指導作用的觀點,它使一個人的繼續(xù)行為有意義。幼兒如果要得到一種確定的外部結(jié)果,就得堅持目的,所期望的結(jié)果越復雜,越要堅持目的,并且需要很長的時間適應。因此,幼兒的游戲活動滲透著大量的教學奧秘。
教學中應該滲透游戲,并借助游戲達到“教育意義的生長”。很多杰出的教育家,由于歷史背景、不同的理論基礎,造成他們在具體的教育觀、兒童觀上的許多差異。但正因為這種差異,才使得幼兒教育變得“多元化”“多樣化”,直接影響后世人們對游戲和教學的不同觀點。
持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在“分離平行”的狀態(tài)下,幼兒園游戲與教學無關,教學主要在課堂中讓幼兒直接接受的方式進行,教與學之間的關系表現(xiàn)為,“教為中心,學依從教”。實例:主張把游戲作為課后的一種娛樂,此觀點認為游戲教學是不關聯(lián)的。
這種觀點認為游戲就是學習,學習就是游戲,幼兒園的教育不用提教學,游戲和教學是一回事,同一活動既可能是教學活動,也可能是游戲活動。于是,將教師引導下的幼兒活動都說成是游戲,將所有的游戲都賦予了特定的教育目的,本該屬于教習的活動,則成了教師圍著孩子團團轉(zhuǎn)的“教學”。這是當前幼兒實踐活動中比較多的一種觀念,這種觀念淡化了游戲與教學之間的界限。只看到了游戲和教學之間的聯(lián)系,而沒有看到兩者的區(qū)別,是將二者混為一談了。
有這種觀點的人認為,在相互聯(lián)系的狀態(tài)下,“教”追隨和支持幼兒在游戲中的學習,教與學之間的關系表現(xiàn)為“學為中心,教依從于學”。
這是當前幼教界最提倡,也是最流行的觀點。這種觀點主張系統(tǒng)、全面,辨證地看待游戲和教學的關系,既看到了二者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又看到了二者是有區(qū)別的,把游戲寓于教學中,教學寓于游戲中,游戲是教學中的游戲,教學是游戲中的教學。
孩子非常喜歡做事情,非常想要通過雙手去改變周圍的環(huán)境,這對他們的自我意識是非常重要的,他們能看到自己是可以改變環(huán)境的,我們要提供機會讓他們體會到自己有這樣的能力,例如,自己穿衣服,自己為自己做事情??梢詤⑴c家庭日常事務,例如,擺餐桌,這是非常好的學習過程,需要每天都用同樣的方式重復去做,可以學到很多,要知道有幾個人、擺幾套。開始時是你在擺,孩子在看,孩子會想幫助你,等到他6歲的時候,你可以說“你可以來擺餐桌”,他們會很自豪。例如,洗手,孩子每天都需要洗很多次,但是怎么去洗手呢?你用很多言語去說,效果不是很好,因為語言從耳邊飄過去了,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洗手,做示范,甚至可以編一首洗手的歌。這就是把孩子能做到的事情納入日常生活。
陳鶴琴先生說過,游戲是兒童的心理特征,游戲是兒童的工作,游戲是兒童的生命,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的各種能力是在游戲中獲得的。游戲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的運用,不僅可作為教育教學的基本內(nèi)容,也可作為組織教學活動的有效手段,更應貫穿整個幼兒園教育教學的所有過程。這樣才能給幼兒一個真正的游戲童年、快樂童年和成長童年。在游戲中,幼兒的動機是“我要玩”“我要學”,因此,幼兒身心總處于積極主動狀態(tài),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習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游戲的魅力主要不是“好玩”,而是幼兒主體性的體現(xiàn)與發(fā)揮,幼兒的游戲與學習是發(fā)生在同一活動過程中,游戲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所以是根據(jù)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使幼兒的學習游戲化,培養(yǎng)和提高他們對學習過程本身的興趣與好感,使幼兒對學習的興趣日益增長,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增長知識,就好像春風化雨般地使草木生機盎然。
游戲是幼兒的第一需要,為幼兒的游戲營造寬松的心理氛圍,它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能滿足幼兒身心發(fā)展的需要,給孩子帶來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