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春
(重慶市奉節(jié)長龍實驗中學校 重慶奉節(jié) 404615)
高中物理教學中,加強對習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分析,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制定教學計劃,提高學生問題分析、解決問題。通過優(yōu)化習題教學,提高物理學習效果,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存在最大的問題,就是教師對習題重視程度不高。部分教師認為復雜、數量多的習題能夠鞏固學生基礎知識,提高學習能力[1]。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會采用題海戰(zhàn)術的方式進行習題教學,希望起到培養(yǎng)學生解題能力,提高學習成績的作用。但是這種教育方式會給學生帶來非常多的壓力,不僅增加學習成本,同時也使學生對物理學科產生畏懼的心理,這對后續(xù)習題教育活動開展十分不利。
高中物理習題教學的過程發(fā)現,很多學生只會采用同一種方法、思路進行解題,并不會因為題型的變化而發(fā)生改變。這個問題是當前教師必須要注意的問題。由于教學模式固定,教學方法單一,導致學生思維固化,創(chuàng)新意識差,這對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與學習能力培養(yǎng)是非常不利的。物理作為一門邏輯性、抽象性的課程,需要學生不斷的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現解題思路,只有這樣才能夠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感受到學習的魅力。但是就目前來講,學生解題思路固化、單一,無法滿足素質教育要求。此外,部分學生為了快速完成解題,忽略解題過程,一味地追求速度,導致錯誤頻出,且不知錯在何處,這對學生物理學習也會產生影響。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情景教學的應用,可以給予學生最真實的感受,能夠有效提高習題教學效果。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具備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物理習題教學中,可以為學生設計與生活有關的問題,將教材知識與生活現象有機融合,使學生解題中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解題動力[2]。此外,可以引導學生根據習題內容動手實踐,將文字信息轉化成實踐內容,增加學生學習經驗同時,拓展解題思路,以此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已知一個隊伍長為L=120 m,這個隊伍的人以v 4.8 km/h的速度前進。為了向隊伍頭的人員傳送信息,隊尾人以v′=3 m/s速度前進。信息傳遞后,然后又立即以v 4.8 km/h的速度返回隊尾,問隊尾人從離開隊伍到重回到隊尾共用多少時間?當他歸隊處跟離隊處相距多少?
當教師提出問題后,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對問題進行模仿,借此激發(fā)學生的解題思路,使學生產生靈感。學生在模仿的過程中,發(fā)現傳遞信息人員的位移為vt2,經過計算后得到:從離開隊伍到重回隊尾的時間t=t1+t2=117 s;位移為x=vt=156 m。情景的應用,可以將問題直觀化,提高解題效率。
習題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實現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目的。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會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進行習題教學,將解題方法與過程直接告訴學生,讓學生整理記憶。該教育方式,忽略學生主體地位,影響學生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良好學習氛圍的構建可以活躍學生思維,愉悅學生的心理,減少學習壓力對學生的影響。課堂教學中,可以就教材內容,為學生設計例題,并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此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提升教學質量。
例如,學習摩擦力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這樣一個習題:在水平面上,放置一個質量為2kg的物體,其與水平面接觸動摩擦因數為0.5μ,其中動靜摩擦力是相等的。若是有一個拉力分別為5N和10N作用在物體上,則摩擦力為多少?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所學知識點進行討論,分析這一問題的解題思路與方法,并寫出過程。學生可以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觀點與想法,展示對該問題的看法。通過這種方式,活躍教學氛圍,促進學生思維能力形成。
在習題教學中,設計陷阱,可以培養(yǎng)學生物理思維,提高解題效果。在高中生的印象中,物理學科是一門復雜,無法理解的課程[3]。在解題中面,很難將教材知識應用在習題中。問題陷阱的設計,可以加深基礎知識的了解,能夠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一輛汽車以速度10m/s行駛,三分鐘過經濟剎車。已知剎車為均與速度,加速度為510m/s2,問剎車5秒汽車行駛距離是多少?當教師出示這一問題后,學生很快就確定問題答案了,但是解題答案并不正確。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仔細觀察問題,并分析錯誤原因。經過學生的討論后,發(fā)現汽車剎車后就會停止,不會行駛到5秒,因此問題是錯誤的。通過問題陷阱,提高學生審題能力,培養(yǎng)學生物理素質。
總而言之,在物理教學中,重視習題教學,根據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制定解決問題的策略與方法,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通過情景教學,教學氛圍構建,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適合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在解題中物理思維與解題思路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