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輝華
一、案例背景
體育課堂是師生間、生生間不斷交往與互動的場所,是教師與學生個體或群體之間的情感不斷碰撞的過程,因此課堂是處于一種流變生成的狀態(tài)。教師預設得再完美,也難以預測到課堂中所有可能出現(xiàn)的狀況。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根據(jù)不斷變化的狀況,及時調(diào)整教學行為,以適應學生的學習需求。
筆者執(zhí)教的一節(jié)“投擲實心球”課中曾出現(xiàn)了一次“意外”,這個“意外”讓筆者措手不及,但是臨場調(diào)整卻起到了“奇效”,一下讓筆者如醍醐灌頂,對課程理念又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并進行了深刻反思。
二、案例描述
1.課前準備“細致周到”
在我執(zhí)教的一節(jié)“投擲實心球”的公開課上,教學重點是上、下肢協(xié)調(diào)用力將球投出,為此我設計了“坐姿、跪姿、站姿并腿投擲和正常姿勢投擲”的漸進過程,讓學生體驗和學會腰部發(fā)力的方法,最后組織圓形隊,以圓心的“旗”為目標進行投擲,以競賽的形式檢驗和提升練習效果。
為了在正式賽課中有良好的發(fā)揮和較佳的教學效果,我提前進行了“試課”,并向?qū)W生交代需要牢記的地方,提醒他們務必按要求完成。如在以圓心的“旗”為目標進行投擲實心球的環(huán)節(jié)中,我在圓心四周擺放了4面紅旗,分別朝向4個面,目的是給學生一個明確的投擲目標,不過我有點兒擔心,生怕學生砸壞紅旗,故特別提醒了學生:“老師就準備了4面紅旗,大家只要朝向紅旗方向投擲即可,不能砸壞紅旗哦……”我特意重復了三遍,以示重要。
2.開始上課“按部就班”
教學考核課開始了,場邊除了評委席,還有觀摩學習的教師,偌大的場地就只有一個班上體育課,我和學生都有些緊張。
“同學們,今天上課大家不用關(guān)注看課的老師,只要跟著我的安排上課就可以了,課的流程跟前面試課時是一樣的,大家按設定的流程上好就可以啦!”課前我小聲地提醒學生。
課堂教學一切進行得很順利,學生和我按照預設的內(nèi)容與方法進行練習,但是課堂的氣氛一直比較沉悶,學生像是在偌大的圖書館里——輕手輕腳的,大氣都不敢出。教學進行到以圓心為目標投擲環(huán)節(jié),我面向評委和觀課教師大聲說:“同學們,下面我們面向圓心,以紅旗為目標,用所學的方法投擲實心球?!闭f完我還小聲地提醒學生:“注意別砸壞旗子哦!”
3.意外發(fā)生“心情急躁”
投擲開始了,“砰”一聲——一面小紅旗斷了!不愿意看到的“意外”還是發(fā)生了,砸到紅旗的學生A低著頭捂著臉,我的眼神剛一掃過去時,他嚇得轉(zhuǎn)過頭去一聲不吭。這時其他學生也知道“出事了”,都停止了練習一起看著我。我除了想訓斥學生A竟一時也不知道怎么辦了……
想想不能急躁啊,還是要想辦法??!看著砸斷的紅旗,再看看三面依然豎立著的紅旗,我想:斷就斷了吧,不才斷了一根嗎!還有三根呢,索性就讓學生放開“砸”吧!這樣一想我心里也舒坦多了。
4.將計就計“將意外進行到底”
沉靜了片刻之后,我故意朝向?qū)W生A的方向說:“砸得好準?。∫餐兜煤苓h!同學們說是不是???”
“是!”學生中些許幾個聲音回應道。
“能砸到紅旗,也說明了今天他學得很好,能把老師教的發(fā)力方法用上,圓中央還有三面紅旗,我要看看還有哪位同學能在正確使用發(fā)力方法的基礎上砸到紅旗!就讓我們來比賽吧!”
學生們將信將疑地開始了比賽——砸旗子。開始有的學生還不敢用力投擲,但在我的鼓勵下,也開始盡情發(fā)揮了!
“你快了,再加上蹬地用力,就能砸到旗子了,老師給你加油!”
“你還要注意我前面教的動作,腰部要先彎曲再用力!”
“你不能犯規(guī)哦!站在線后投擲!注意從下往上用力才能投得遠哦!加油!”
在學生練習中我不斷地觀察和指導,并及時糾正和鼓勵,課堂上沉悶的烏云也漸漸散了,練習中學生間開始交流了,開始比賽了,開始有歡聲笑語了!
“你沒我投得遠!”“我馬上就要砸到旗子了!”“我們站在一條線上來比一比!”……學生練習的積極性明顯高漲起來,我也不斷為他們加油,并大膽地將目標旗子作為“獎勵”,鼓勵學生砸向旗子、砸斷旗桿。
“我砸到啦!砸到啦……”隨著學生B的叫聲,又有一面旗子被砸到了,我及時地表揚他的動作規(guī)范且投得遠!
之后我及時地邀請砸到旗子的兩名學生擔任小教師,指導周圍學生如何投得遠。在他倆的指導下,又有兩名學生砸到了旗子!
三、案例反思
1.以生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
本課在一根旗桿和訓斥學生之間產(chǎn)生了矛盾,筆者認為兩者孰輕孰重一目了然,但是教師在教學中往往會迷失,案例中的筆者也是在這次“意外”的轉(zhuǎn)變中,深入理解了“以生為本”的課程理念,學生的發(fā)展遠重于一根旗桿。
2.科學“預設”,善于捕捉課堂的“生成”
鐘啟泉教授說:“課堂教學不應該是一個封閉系統(tǒng),也不應拘泥于預先設定的固定不變的程式。預設的目標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開放地納入直接經(jīng)驗、彈性靈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體驗,鼓勵師生互動中的即興創(chuàng)造,超越目標預定的要求?!苯處熢谏险n前要科學地預設,確保課堂在預設之中有序開展。學生砸斷了旗桿,不在筆者的預設之中,“斷”旗雖打亂了筆者的教學思路,但是帶來了新的教育時機,也“生成”了學生運動的興趣點,讓課堂氣氛從沉悶中躍動起來。筆者想教師就是要時刻關(guān)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guān)注課堂的及時“生成”,準確捕捉課堂的“意外”,抓住教育的時機,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組織和實施教學。
3.探索學習心理,激發(fā)運動興趣
不同的學生有著不一樣的心理活動和興趣愛好,教師要在教學中找尋學生運動的興趣點,激發(fā)學生持續(xù)運動的興趣,提高練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在課上,筆者一直在關(guān)注設計的教學流程,忽視了學生的運動興趣,而將學生當作執(zhí)行教學任務的“機器人”,完全忽略了教育的意義。但一個“意外”的出現(xiàn),一次被逼的轉(zhuǎn)變——不同以往的處理方式,一下就點亮了學生蠢蠢欲動的心,激發(fā)了運動的興趣,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也給筆者上了一課。課后筆者回憶了過去的教學,很多課堂都是在完成預定的內(nèi)容和目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感受,正是這次“斷”旗風波,給筆者一次反省的機會,重新認識到以往教學認識的偏差。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要做的是適當引導,激發(fā)“主人”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其持續(xù)保持學練的興趣,這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