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曉蕓
努力的歲月,一半做泥沙,一半開出花。從七年級的初秋走到九年級的盛夏,從每年的花落走到來年的花開,每一個學生就像是一朵小花,當我一邊走一邊感嘆時光流逝時,花也陪著我一起開放。
家長發(fā)來求助信息
2020年3月初,云上課堂的第七周,剛上完上午的課,我便收到了一條帶著眼淚的求助信息——一位媽媽跟女兒吵架了。
“邵老師,您告訴我,我該怎么辦?這姑娘我該怎么管?”
一連串的語音消息堆滿了我的手機屏幕,每一條都是60秒。媽媽的情緒全部被擠壓在這一條條語音框里,憋屈、難受、壓抑,直到她說:“孩子也不開門,也不吃飯,她說如果不讓她玩游戲,她就去死……”這句含著眼淚說出來的話像一條鞭子重重抽打在這位媽媽的心上,后面再沒有語音發(fā)來,我明白,這一刻,媽媽的情緒已經(jīng)崩潰了。
安慰好這位媽媽,我聯(lián)系了孩子——班上的劉夢月同學。
夢月同學本是父母的乖乖女,是深受老師喜愛的好學生,是同學們學習的好榜樣,但在這次漫長的“假期”中,她誤闖了游戲的世界,迷失了自己。每天上課開始,她便迅速打開QQ界面,進入當天的課堂露個臉,之后就熟練地打開網(wǎng)游登錄,邀請好友一起打游戲。就這樣,從網(wǎng)課的第一天,到和媽媽吵架的這一天,整整六周,學習的世界里,她從未真實出現(xiàn),游戲的世界里,她卻從未缺席遲到。
“丫頭,可以跟老師聊聊嗎?”
“許久未見你的身影,學習上有困難嗎?”
許多消息發(fā)過去,回應(yīng)我的都是沉默。我撥打了她的手機,也沒有人接聽。于是,我打通了孩子爸爸的手機,只聽爸爸在手機另一端敲著門:“娃,是老師的電話,你開門接一下,聽到了嗎?”回應(yīng)敲門聲的仍舊是沉默。
我想,這會兒應(yīng)該是不可能等到她的回應(yīng)了。但我堅信文字永遠是最能表情達意的東西,很多時候,文字的力量都大于語言,所以,我在對話框里等著她:“老師永遠都是你的傾聽者,無論什么時候,老師都在!”
作文喚起學生思考
下午的課,在等待中結(jié)束了。下課的瞬間,我看到了QQ頭像的閃動——小丫頭終于肯說話了。
“老師,對不起,我不是故意不接您電話的?!焙茱@然,此時的她,心情已經(jīng)有所平復(fù),也可見,她還是那個懂禮貌的好孩子。
“沒關(guān)系的,老師明白你當時的煩躁,所以老師不怪你。這會兒主動給老師回消息,說明你只用了小半天的時間就調(diào)整好了自己的情緒,這一點很值得肯定呢!”
她似乎被這句話觸動了:“可是老師,我的媽媽不這么看我,她認為我是沒用的,她只想罵我……”
話題終于順利打開了,我趁熱打鐵,引導她思考爭吵的原因:“那媽媽怎么看你的呢?媽媽是不是完全否定了你呢?”
她并不反感這一問題,一字一句地將這場爭吵還原了出來——
媽媽毫無征兆地打開房門:“你沒寫作業(yè)?”
我正低頭打著游戲,就回了句:“嗯,打會兒游戲?!?/p>
媽媽突然大發(fā)雷霆,把我狠狠數(shù)落了一頓,我很不耐煩,和她犟了起來:“我好像沒說過我不寫作業(yè)吧!”
“那你現(xiàn)在在干什么?”
“我說了一會兒再寫,一會兒再寫,你是聽不懂嗎?你如果不讓我玩游戲還不如讓我去死!”
媽媽想再說些什么,我一把搶先:“沒人說你很煩、很討厭嗎?”我的這句話讓母親摔門而出。
——寫下這段話后,她再次陷入沉默。
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我打開準備好的作文告訴她:“老師這里有些珍貴的回憶,那原本就是屬于你的,替你保管一兩年了,今天,老師將它們還給你。”
那是她曾經(jīng)的作文,每一頁紙上都印著媽媽的模樣。在《溫暖》這篇作文里,她寫道:“媽媽站在校門口張望,懷里揣著爸爸的保溫壺。她總說秋冬換季一定要多喝熱水,預(yù)防感冒,但萬萬沒想到的是,我隨口一句‘學校飲水機壞了,她就給我送熱水來了……”在《攀爬的姿態(tài)》里,她寫道:“遠遠地,我看見了站在地上的弟弟,昂著頭望著滿樹的枇杷歡呼雀躍。跑近些,我才看清楚,弟弟望著的不是枇杷,而是在枝繁葉茂中的媽媽……弟弟說:‘媽媽在給你摘枇杷,說是等你回來吃現(xiàn)摘的最好吃!”在《彎腰的樣子最可愛》里,她寫道:“媽媽始終貓著腰,用火鉗翻動著落葉,翻到板栗果子就蹲下去,用雙手掰開那一身刺,取出里邊的栗子……每年這個時候媽媽都會帶著空袋子上山,馱著滿袋子回來,只因為我最愛吃糖炒栗子?!?/p>
一篇篇作文,是一段段回憶,更是一份份沉甸甸的愛。過了許久,她回復(fù)我:“老師,對不起,我錯了……”
“好孩子,老師再分享一個視頻給你吧!”我把《小別離》中,朵朵因為丟失小狗跟媽媽吵架的視頻片段發(fā)給她。我們常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吵架中的母女,又如何能換位思考去理解體諒對方呢?更何況這是一個正處于叛逆期的孩子。但另一方面,15歲的中學生,正是學著獨立思考的時候,單純的說教已經(jīng)不符合他們的年齡需求。借著這個小視頻,讓孩子以旁觀者的角度去看待母女之間的爭吵,也許更有效。
果然,看完視頻的夢月更加后悔了:“老師,我剛剛好像把話說得太重了,媽媽和視頻中的人一樣,總是無條件地照顧我,支持我,可我只顧自己的感受,我是不是把她傷得太深了?我竟然說了那樣難聽的話,我從未對任何人說過那樣的話,甚至不禮貌的話都沒說過,可是我卻對自己的媽媽說了那么犯渾的話。我怎么像是魔怔了,像是不受控制了,我媽媽該有多傷心……”
夢月的懺悔像是開了閘的洪水,完全停不下來。雖然隔著屏幕,但我真切感受到了屏幕那邊,她正紅著眼睛抽噎著。
“老師,我該怎么辦呢?我要怎樣才能彌補?我傷了媽媽的心,我還落下了那么多課,我該怎么辦?”
意識到錯誤的小丫頭,就像一只迷途的羔羊,話語里滿是無助?!爸e能改,善莫大焉!那就從認錯開始吧!”
和好如初靜待花開
夢月打開房門,房間里靜悄悄的,她走出去,只有廚房的門是開著的。她一眼就看到了飯桌上留著的飯菜,碗里是媽媽夾的菜,都堆起來了,全是她最愛吃的那幾樣。那一刻,她再也控制不住內(nèi)心的情緒,五味雜陳,眼淚止不住地流。她告訴我,一直以為這樣的情節(jié)只是編劇編的,都只存在于電視劇里,卻從來沒想到,這竟然是生活中實實在在的場景,她明白了媽媽從來都是最愛她的媽媽,自己卻任性地傷害了自己最親的人。
夜里十一點,夢月發(fā)來消息說:“老師,我向媽媽道歉了,以后不會再有這樣的事了,我保證!”“老師,晚飯后,我跟媽媽一起去散步了,我們聊了許多許多……”
那天以后,班級群里,她的頭像成了最閃的一個;那天以后,網(wǎng)課課堂上,她成了出鏡率最高的一個;那天以后,模范作業(yè)里,她的筆跡成了最精彩的一個。
2020年5月18日的校園門口,她熟悉的身影出現(xiàn)在長長的復(fù)課隊伍里,測溫登記后,她回過頭望著媽媽揮揮手:“媽媽,我會好好努力的,也會想你喲!”
鈴聲響起,我?guī)е蹲蠲览首x者》的比賽通知進了教室,她高高地舉起右手,用最甜美的聲音說:“老師,我要報名!我想為我的媽媽朗讀一首《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明明月光,我捧一杯最清的;灼灼紅葉,我拾一片最熱的;落落余暉,我擁一縷最暖的;幽幽花朵,我護一朵最美的。我愿意陪伴每一名學生,聆聽他們的輕語,靜待他們的花開……
責任編輯/曹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