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俊峰
學校日常工作中,老師們總會遇到班級多媒體壞了、桌子需要維修、印制試卷需要文印單、學生需要請假條、學籍辦理需要找老師等這樣那樣的小問題,老師們通常有兩種處理方式——在學校的微信群里尋求幫助或到教育教學中心詢問。面對老師們的求助,相應的職能部門看到群消息或人在辦公室的情況下會迅速作出回應,但因各種實際狀況,時常會出現(xiàn)處理不及時的問題,導致老師們的需求不能及時滿足,行政的服務性得不到很好的體現(xiàn)。
如何高效、及時解決老師反饋的問題呢?
我們在行政會上商定,針對這些問題給老師們提供反饋渠道,從而為老師提供幫助。具體怎么做?由各職能部門梳理責任分工及職責,我來負責匯總。這件事情對我來說很簡單。很快,“行政服務直通車”1.0版本就完成了,并印刷成紙質(zhì)版下發(fā)到各年級長,由年級長告知老師們遇到問題后直接聯(lián)系相關(guān)負責人,這樣問題就能快速解決。
事情做到這里,我認為我的工作已經(jīng)完成了,并且做了一件為老師們服務的好事??烧谖易哉J為做得不錯時,卻發(fā)現(xiàn)老師們遇到問題依然會發(fā)在群里,辦公室還會接二連三地有老師來詢問,很顯然,之前的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我很納悶,“服務直通車”不是已經(jīng)發(fā)下去了嗎?責任很清楚啊,難道是年級長沒有傳達到位?
校長看了“服務直通車”后問我:“如果你是老師,遇到了某個問題,你會怎么處理?老師們要找負責人,怎么找?有沒有他直接發(fā)到群里方便?”
我忽然意識到,我的“服務直通車”內(nèi)容過于復雜,職責不夠細化,很多地方太籠統(tǒng),老師不容易看懂;其次,服務單上行政人員的職責與老師們無密切關(guān)聯(lián)的,沒必要羅列進去。我再次調(diào)整了《小學部行政服務直通車》,形成了2.0版本。
由此,我發(fā)現(xiàn)了工作中的兩個問題:在做服務的時候應該站在被服務者的角度去思考,主要目的是服務老師,而不是方便自己;作為以服務為主要工作的行政部門,在提供服務時要盡可能細化,切實起到服務作用,并適時調(diào)整,而不是完成自己的工作以后就束之高閣。
作為行政人員,做事情不能想當然,要真正站在老師的角度,才能“看見”問題,并基于“方便老師、方便教學”的原則來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