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軍喜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教育的不斷變革,新課改已經(jīng)得到了全面貫徹落實。如今,新課改中提出要將核心素養(yǎng)和學科教學融合,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教學占據(jù)著重要位置,教師如果能夠在閱讀教學中融入英語文學作品閱讀學習,則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作用。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如何更好地開展文學作品閱讀學習?下面,筆者將就此課題進行闡述,希望能夠通過文學作品閱讀,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
英語本身就是一門語言類的學科,兼具文學性。文學作品是語言和文化最大的載體。教師通過文學閱讀可以有效地開展英語教學。文學閱讀是英語教學比較有效的一種途徑,通過文學閱讀的形式讓學生接觸英文書面語言,能夠增加學生學習單詞的頻率,讓學生通過閱讀提高語言學習的能力。同時,閱讀中蘊含了豐富的情感和思想,學生通過文學閱讀能夠不斷地積累知識、發(fā)展智力[1]。新課改下提出了,英語教學要滲透核心素養(yǎng)的內容,而英語核心素養(yǎng)包含了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以及學習能力等。教師借助文學作品閱讀能夠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思維發(fā)展,不斷建立起跨文化的意識,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更好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在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第三單元講述了馬克·吐溫《百萬英鎊》的幾個片段,并對馬克·吐溫進行了簡單介紹?!栋偃f英鎊》這部作品主要講述了一個窮困潦倒的小伙子在倫敦的奇遇。倫敦富豪家中的兩個兄弟打賭將一張百萬英鎊的支票交給了主人公,看他是否能夠在一個月內花光所有的錢。作者通過夸張的寫作方式對當時的拜金主義進行了批判。Reading部分,主要是對故事的起因進行了講述;Using language部分,包含了聽、讀、寫的內容,這主要是對本單元的內容的一個延伸。這時候,學生可以借助于文學內容感受作品的詼諧幽默,借助問題獲得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文學素養(yǎng)。在Reading部分進行教學時,一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了解整個戲劇的主要內容和一些生詞;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對故事進行梳理,分析每位人物的特點。[2]
在課堂教學中,導入部分是非常重要的,好的導入往往能夠提高教學的效率。因為之前通過自主閱讀已經(jīng)對故事情節(jié)有了大致了解,這時,一些學生有了表演的欲望。教師可以鼓勵他們對其中的片段進行表演,讓其他學生進行點評。借助這樣的導入,教師不但能夠檢驗學生自主學習的效果,而且還能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同時,學生也能夠更加直觀地體會人物的語言動作和人物形象。
整部書中的主要人物是亨利。為此,教師需要帶領學生重點分析亨利這個人物的特點。教師可以設置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通過小組形式進行討論,通過交流和討論進一步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得到有效提升。戲劇本身是一種比較特殊的文體。在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了解戲劇的特點和要素。比如,什么地方是高潮,哪些地方有沖突,通過感受戲劇情節(jié)的變化讓學生體會當時金錢至上的社會現(xiàn)實,進一步讓學生去思考,從而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在課堂結束時,就這一課的內容,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與此話題相關的辯論,讓學生在自由的氛圍下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3]
本節(jié)課的安排主要是從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學生通過學習英文文學作品不僅了解了故事的內容,還學習了地道的英語,在自主學習中也獲得了自學能力和語言能力的提升。同時,學生通過回答教師提出的相關問題,獲得了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并借助故事的內容樹立了正確的價值觀。
總之,核心素養(yǎng)已經(jīng)成為了教學的根本目標。英語學科也在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方面發(fā)揮著積極作用。為此,英語教師需要利用文學閱讀,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