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靈知
(南京體育學院 江蘇·南京 210023)
隨著社會進入高速發(fā)展時期,人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隨之提高的還有教育水平,在這種物質條件比較優(yōu)越的情況下,在城市和一些經濟較發(fā)達的農村成長起來的大學生也就具備了一些特點,主要有以下特點:(1)在高中階段學生的課業(yè)比較緊張,始終受到家長和老師的嚴格管理,進入大學后,由于缺乏約束,自己對學習比較放松,在考試中會出現一些作弊現象。(2)在家中父母一般只會對孩子的成績比較重視,對于孩子的其他要求父母會選擇無條件的滿足,這樣學生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做事情的時候不會考慮別人的感受,進入大學生活后會與同寢室、同班的同學發(fā)生一些摩擦,不利于和諧文明校園的建設。(3)目前大學生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父母一般忙于工作將孩子丟在家中,只關心孩子學習成績,不關心孩子的其他方面,與孩子缺乏基本的溝通,孩子內心會產生孤獨感。同時校園中還有一些來自農村的學生,由于家庭條件比較不好,與其他同學形成鮮明的對比,會產生自卑心理,隨著時間的延長這種心理會扭曲形成嫉妒心理。
學生對待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與其他專業(yè)課的態(tài)度不同,學生想要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可以解答自己對未來選擇的困惑,學生在課堂上不能夠滿足自己當前階段的需求,所以課堂難以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導致課堂效果普遍較低。主要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1)在開展教學之前,教師不能夠進行調研,不能及時了解班級學生目前想要解決的心理問題,教學開展缺乏針對性。例如每個年級的學生的心理訴求都是不同的,例如剛進入大學的一年級學生目前的問題是如何快速進入大學的獨立學習和生活;而畢業(yè)年級學生的問題是怎樣正確的選擇自己畢業(yè)后的道路。同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根據不同類別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案,滿足不同學生的心理需要。(2)教學側重于心理問題的疏導,往往心理教師只注重發(fā)展心理上出現問題的學生,并對他們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而忽略了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這不利于學生解決實際的心理問題。
心理教師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的教學時,不能理解這門課程與其他課程的差別,還是將書本中死的理論知識向學生灌輸,學生對這門課的學習是被動接受的形式,從而使學生對這門課興趣比較低,這門課程就失去了開設的實際意義。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高校教學形式也逐漸趨于信息化發(fā)展,但是心理課程的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夠充分的利用多媒體設備,只是將書本中的一些知識,以多媒體的形式呈現出來,與傳統(tǒng)的板書教學沒有太大的區(qū)別,只是從黑板挪到了大屏幕上。這種教學方法效果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首先,這種授課形式與傳統(tǒng)方式并無差別,龐大的文字量在大屏幕中呈現會在課堂初期就使學生上課興趣有所降低;其次,教師不能夠利用互聯網學習一些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不能學習這些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比較好的教學方法,自己的教學能力也就不能提高;最后,這種方法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學生只是在課堂中接受相應的心理課程知識,在課下遇到相應的心理困難的時候,很難用上課所學到的東西進行解決,使心理課程達不到效果。
課程體系建立應該圍繞以下幾個方面:(1)培養(yǎng)心理素質,素質教育包括課程教育,所以心理課程開展的主要目標是為了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2)針對性開展教學,每個時期學生所面對的困惑是不同的,教師應該結合學生本階段的問題開展教學,讓學生具有自我調整的能力,心理素質過硬,能夠快速的適應周圍環(huán)境的變化,能夠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自己應對和解決,從而磨練自己的意志品質。(3)以學生為中心,教師開展教學時應該從學生本身出發(fā),而不是為了完成課程目標來開展教學,讓學生了解開展心理課程的實際目的,并且能夠了解通過心理健康這門課程的學習,他們可以自我調節(jié)自己的心理,克服不良情緒。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與其他理論性的課程有一些差別,更多的是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給學生一些理論知識之后,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能夠應用這些知識解決相關問題,促進身心健康的發(fā)展,所以應該從學生實際需求出發(fā)開展針對性教學。主要課程的設置如下:(1)環(huán)境的快速適應,這是學生進入大學校園之后首先遇到的問題,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這是他們第一次離開父母的呵護獨立生活,面對全新的環(huán)境和很多陌生的面孔,學生難免會產生許多負面情緒,在與同學的相處過程中難免會有一些摩擦。這一部分的內容是讓學生盡快的適應全新的生活,對他們的學習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2)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和性愛觀,學生進入大學之后會初步感受到愛情的美好,但是應該讓學生在交往的過程中把握好尺寸,避免因為一時沖動做出令自己后悔和傷害對方的事情,這部分是幫助學生正確的理解愛情和性愛。(3)挫折應對態(tài)度,在大學中,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在面對各種困難時一般都需要學生自己解決,有的學生面對挫折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這部分內容就是讓學生面對困難時可以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不要選擇逃避。(4)端正對心理咨詢的態(tài)度,大多數情況下,學生對心理咨詢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在心理出現問題的時候也不會向相關的教師進行咨詢以解決自己的困惑,這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遇到自己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可以向相關教師尋求幫助,學會自我進行心理調節(jié),必要時進行心理咨詢和求助。(5)畢業(yè)后的原則,這部分的內容對于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有些學生對自己是否就業(yè)和考研比較迷惑,做出選擇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從眾心理,另一方面是來自家庭的壓力,而選擇之前不能夠了解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做出錯誤的選擇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道路也有一定的影響。這部分的內容時引導學生清晰的看清自己的實際需要,跟從自己的內心作出選擇。
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已經不能適應目前教學的發(fā)展,對學生缺乏吸引力,就導致了教學效果比較差,所以教師應該在教學實踐中逐漸改變自己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可以多抬頭聽老師的講解,也能夠自己進行思考相關內容。案例教學方法是一種效果比較好的方法,教師通過一個與學生實際生活比較貼切的例子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學生通過案例可以了解自己在遇到此類問題的時候應該如何解決,同時案例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能夠提高學生在課堂中的注意力,課堂效率也能有所提高。例如進入大學學生學習一般是依靠學生的自主能力,但是隨著進入互聯網時代,學生在學習時會面對各種各樣的誘惑,其中網絡游戲就是其中對學生學習影響最大的一個因素。因此教師可以選擇一些事實幫助學生了解網絡是把雙刃劍,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還影響著學習,學生通過學習能夠在學習生活中合理的分配使用互聯網的時間,避免沉迷于網絡世界,對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產生比較嚴重的影響。教師還可以根據課程安排設置設置2-3 節(jié)情景課程,包括心理游戲、排演情景劇等方式,這種方式能夠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缺點,可以提高學生上課的興趣,使學生能夠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提高教學效果。
如今網絡技術比較發(fā)達,許多教學資源通過網絡可以下載下來,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教學的過程也是老師學習的過程,教師通過豐富的教學資源可以了解一些好的院校如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可以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采納教學成功院校的一些教學經驗。同時教師可以構建網絡學習平臺,在平臺中給學生布置相應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在課前就能夠對理論知識進行預習,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少做理論知識的講解,多進行案例分析,使課堂效率大幅提升。
綜上所述,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的時候,首先應該從學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通過這門課程,學生的各方面問題能夠得到解決。其次,在教學時教師應該順應時代的變化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在課上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課堂效果有所提升,使課程達到最初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