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貴紅,羅一斌
(1.滁州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安徽滁州 239000;2.滁州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安徽滁州 239000)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yōu)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要以中華文化發(fā)展繁榮為條件,必須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和弘揚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保?]以上論述深刻地闡述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的戰(zhàn)略資源歷史定位。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文明傳承過程中,孕育形成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本文把經過歷史淘洗,代表中華民族最高文化成就的各家各派的代表作及典籍簡稱國學經典。國學一般指跟“西學”相對的“中學”,在當前文化強國建設的時代背景下,學者一般將國學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簡稱,本文國學概念采用這種說法。用中華民族歷史上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經典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稱為國學經典教育。
國學經典是高校進行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重要資源,也是輔導員進行立德樹人及文化自信教育的最佳素材。高校輔導員作為“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2],在大學生中實施國學經典教育,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能幫助大學生提高文化鑒賞力和文化自信能力,促進學生中華美德的養(yǎng)成和涵育正確的價值觀,同時借助經典學習積累自己的豐厚學識,錘煉優(yōu)秀的人品,使自己成為“學高身正”的大學生人生導師,提升職業(yè)能力?,F有研究中把輔導員開展國學經典教育和提升職業(yè)能力聯系起來進行研究的理論成果極少,本文嘗試進行探析。
國學經典“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3],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精神力量,是當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根植的文化沃土,是與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優(yōu)勢與驕傲。因此,輔導員要想方設法提高國學經典教育能力和提升國學經典育人實效。
輔導員作為高?!熬哂薪處熀透刹侩p重身份”[4]的工作者,承擔著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全面發(fā)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2]的歷史使命,其主要職責是“幫助學生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2]。可見立德樹人,培養(yǎng)學生文化自信是輔導員的重要職責。最近幾年文化建設作為國家發(fā)展戰(zhàn)略得到高度重視,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國學經典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得到大力提倡。教育部2014年發(fā)布《完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指導綱要》,國務院辦公廳2017 年發(fā)布《關于實施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的意見》,對高校進行傳統(tǒng)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提出要求與指導,“要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huán)節(jié),貫穿于高等教育各領域”[3]。各高校紛紛響應,對傳統(tǒng)文化和國學經典教育教學進行安排和探索。在此時代背景下,輔導員要利用國學經典在大學生中開展深層育人工作,主動承擔國學經典教育職責;并在國學經典的教和學的互動中,積累經驗,提升國學經典教育教學能力。
一些學者指出,目前我國高等教育充斥著“實用主義、功利主義和唯科學主義”的庸俗化教育,培養(yǎng)的學生成了自私自利的“精致利己主義者”。特別是在網絡信息快速傳播的時代,高校大學生受到網絡文化、各種低俗流行文化、外來文化的轟炸與圍攻,眼花繚亂、心浮氣躁、無所適從,導致他們是非觀錯亂,價值觀扭曲,信仰迷失,有些學生因此出現嚴重的厭學情緒和心理問題,如網貸成癮、抑郁、自殺等問題學生增多。因此,輔導員將國學經典種在學生心田,有著深遠的現實意義。國學經典教育在當今信息爆炸、文化多元、價值取向混亂的時代,擔負著學生中華文化傳承、人格塑造、價值重構的神圣使命。國學經典語言表達簡短優(yōu)美,義理深刻雋永,內含天人合一、重義輕利、厚德載物、知常達變、自強不息、求同存異等豐富的美德理念和行為規(guī)范,輔導員要努力提升國學經典育人實效,結合當代大學生實際成長需求,把這些跨越時空、歷久彌新的中華精神風范、價值理念、審美標準轉化為學生們的行為習慣和價值標準,讓國學經典成為學生們做人做事做學問的指南。正如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深入挖掘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guī)范,結合時代要求繼承創(chuàng)新,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5]
但由于大部分輔導員沒有國學經典的學習積累,目前輔導員隊伍中很少有人借助國學經典來對學生進行深度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引領,對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能力明顯準備不足。在高校傳統(tǒng)文化教育和國學經典教育日益得到重視的當下,高校輔導員如何在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碰撞中,在不忘初心、面向未來的文化傳承與抉擇中明確價值遵循準則,對大學生進行價值引導意義重大,但這需建立在輔導員自身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和國學經典有相當造詣的基礎之上。因此,輔導員應努力在大學生中實施國學經典教育,在國學經典的教和學的互動中,積累國學經典學識和提升國學經典立德樹人實效。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輔導員主要工作職責有九大項,從中可以看出輔導員要承擔學生思想教育、日常學生事務管理、班風學風建設、黨團建設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指導、危機事件干預處置等多項工作職責。做好這些工作,需要輔導員與大量學生接觸,全面參與處理學生各項事務,高校輔導員成為與學生接觸時間最多,對學生影響較大的人。一方面,為輔導員在大學生中實施國學經典教育提供了良好條件。另一方面,輔導員將國學經典全面深入融入各項學生管理活動之中,能讓國學經典全程全方位地影響學生,提升立德樹人實效。習近平同志說“應該把這些經典嵌在學生腦子里,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基因”[6]。輔導員實施國學經典教育關系著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的認同,民族精神的塑造,文化自信的建立。
輔導員作為學生日常管理與服務的一線工作者,一般從學生大一進校至畢業(yè)離校全程負責,跟高校其他專業(yè)任課教師相比,跟學生相處的時間要多很多,能持續(xù)影響學生的思想與行為。輔導員在學生中實施國學經典教育,具有其他國學經典任課老師無法比擬的時間優(yōu)勢。任課教師帶一門國學經典課程影響力畢竟有限,而且限于科目和課堂,形式相對單一,學生接受程度也受影響。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獨特標志,其核心思想主要包括“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3],這些思想全部內蘊于各家各派的國學經典中。國學經典的學習和踐行不是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日積月累長期堅持,輔導員具有時間優(yōu)勢,可以在學生大學學習全程中持續(xù)實施國學經典教育,利用國學經典中內含的中華美德和價值規(guī)范持續(xù)立德樹人,促進學生良好人格養(yǎng)成和價值觀構建。
輔導員可以將國學經典教育落實到主題班會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規(guī)劃教育、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指導、黨團活動建設、文化活動創(chuàng)建等各個方面,國學經典教育能夠形式多樣地開展。孔子在《論語·述而》篇說要“志于道,據于德,依于仁,游于藝?!陛o導員經常跟學生打交道,學情熟悉,能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和愛好,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進行國學經典教育。輔導員實施國學經典教育還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通過組建國學經典興趣學習小組、國學經典傳承社團、經典誦讀書香班級、書香宿舍等推動國學經典教育持續(xù)開展,可以跟班級文化活動開展緊密結合,通過經典誦讀比賽、成語詩詞接龍游戲、知識競賽、經典研討會、經典文化展演、傳統(tǒng)節(jié)日慶祝等學生喜歡參與的形式,生動活潑地開展國學經典教育。將國學經典全面融入學生各項活動中,一方面,助推學生活動提升文化品位和內涵;另一方面,讓學生們在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受到中華傳統(tǒng)美德價值觀的熏陶,提升其中華文化認同感和文化自信能力。
文化作為國家民族的“根”和“魂”,關乎民族的精神信仰和生存根基。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學生如果不學習自己國家和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不親自體驗到本國文化的獨特優(yōu)勢,文化自信將是無源之水。輔導員帶的學生人數多,根據《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文件要求,“高等學校應當按總體上師生比不低于1:200 的比例設置專職輔導員崗位”[2],一般情況下一個高校輔導員要帶200 名學生或更多,輔導員在工作中經常要跟學生面對面地接觸,整個大學期間,都跟所帶學生相處,對學生的思想言行影響最為深刻。因此,輔導員推行國學經典教育影響的學生更多,并可以全程、全方位影響學生的成長,對他們的影響更持續(xù)深遠。正如朱自清在《經典常談》中說的“經典訓練的價值不在實用,而在文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特色是一種重視禮儀規(guī)范塑造和成圣成賢道德品質教育的文化,這種文化教育能凈化心靈、導人向善、促進成人。輔導員通過形式多樣的國學經典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將學生培養(yǎng)成文質彬彬的謙謙君子,為學生成長為大愛大德大情懷的新時代奮斗者扎牢根基。
教育部提出打造一支“政治強、業(yè)務精、紀律嚴、作風正”[4]的高校輔導員隊伍,為培養(yǎng)合格可靠的接班人提供堅強的人才支撐,輔導員職業(yè)能力的核心職責是“思想理論教育和價值引領”[2],輔導員長期與大學生面對面接觸,對學生的思想言行影響最深,輔導員職業(yè)能力如何,優(yōu)秀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的靈魂塑造與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高低。反觀現狀,輔導員被互聯網時代混亂的碎片化信息包圍,多元的價值取向給輔導員自身的分辨能力和價值取向帶來嚴重挑戰(zhàn),多頭切換的繁雜學生事務和日益難教的問題學生令輔導員應接不暇,導致輔導員身心疲乏,從而厭倦輔導員工作,并想方設法逃離輔導員崗位,輔導員專業(yè)化職業(yè)化建設難以實現?!拜o導員應當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健康成長的知心朋友”[4],但是輔導員自身的價值取向尚不堅定,職業(yè)崗位堅守困難,因而各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和價值引領遭遇瓶頸,輔導員亦難以擔起大學生“人生導師”的職責。在嚴峻的現實面前,輔導員通過在大學生中持續(xù)實施國學經典教育,在教和學的雙向良性互動中,增強人品修養(yǎng),積累豐厚學識,增長教書育人智慧,助推輔導員更好做到立德樹人,全面提升職業(yè)能力,有效解決輔導員面對的各類難題。
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在中國歷史上形成了很多國學經典。雖然國學經典數目較多,但其中有些經典是最具代表性的,篇幅不長,簡短雋永,適合誦讀。比如《大學》《中庸》《論語》《老子》等國學經典名篇,可以用來反復誦讀背誦,輔導員可以每個學期或學年動員學生們誦讀背誦一部經典,每天背誦半小時左右,日積月累,或每天記誦五個句子,積少成篇,培養(yǎng)學生和自己的良好經典學習習慣。習近平同志曾說:“讀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書籍,是一種以一當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閱讀?!保?]輔導員平時事務繁忙,學習時間受到嚴重擠壓。在工作中學習背誦國學經典名篇名句,達到工作學習兩不誤。輔導員自己跟學生一起有規(guī)劃地誦讀背誦經典,在開會討論、談心談話、演講辯論時引經據典,名言警句脫口而出,會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成就感和自信心,和學生們一起增長學識魅力。加上經典表達的權威性和深刻性,說服力更強,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增強輔導員思想引導工作的效率。國學經典中內涵“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等豐富的道德修養(yǎng)方法和行為規(guī)范,“傳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就要大力弘揚自強不息、敬業(yè)樂群、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中華傳統(tǒng)美德。”[3]通過國學經典的教和學,輔導員向古圣先賢學習,修身養(yǎng)性,長期得到中華傳統(tǒng)美德的熏陶,自身也逐漸成長為一個學識豐厚、品德高尚受學生尊敬的“人生導師”。
國學經典是一座智慧寶庫。在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很多優(yōu)秀的國學經典塑造著中華民族獨特的心靈世界,幫助建立國家政治制度,形成中國人的禮儀行為方式,是中華文化基因傳承的依存。各類國學經典中凝聚著中華民族歷史上仁人志士為人處世的大智慧,如孔子“仁者愛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老子“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的無為而無不為之道;佛家“正見、正思、正語、正業(yè)、正命、正勤、正念、正定”八正之道,墨家的“兼愛非攻”、法家的“賞罰分明”、兵家的“知己知彼”以及二十四史中的家國興衰經驗教訓等,有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治世治心方法和智慧,對于心靈空虛、誠信缺失、信仰危機等問題,國學經典中開出了很多良方,能為學生和輔導員解決學習工作中遇到的難題提供借鑒和啟迪。輔導員在國學經典的教和學中,借鑒國學經典中高超的為人處世方法,改進工作方式,知賢任能培養(yǎng)學生工作助手,制定學生樂于接受的管理制度,攻心為上進行價值教育引導,促進自身育人智慧的增長,達到“其身正,不令而行”的育人境界。
工作的內在成就感是激勵人熱愛工作,留任崗位的動力。輔導員工作面對的學生多,承擔的工作任務重,顧此失彼,會造成心煩氣燥,從而失去對輔導員工作的價值認同。深藏在中華民族經典中的五千年華夏文明,是支撐中國崛起的精神力量。因些,在當今文化強國背景下,呼喚重讀中華優(yōu)秀經典,意義非凡。實施國學經典教育,一方面,促進學生成長為學識底蘊深厚,人格品質優(yōu)良的儒雅之人;另一方面,輔導員通過國學經典學習積累,成長為“學高身正”的大學生人生導師,自我成就的價值也得到體現。輔導員通過國學經典傳承與創(chuàng)新,總結文化育人規(guī)律和方法,結合時代需要重新詮釋經典內涵價值,形成教科研成果,助推其職稱晉升。輔導員通過國學經典教育“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樣的教育情懷讓輔導員豪邁自信。在國學經典的教與學中,輔導員充分感受到教書育人的成就感,更加熱愛輔導員工作,長期留任輔導員崗位,從而真正實現輔導員的專業(yè)化、職業(yè)化。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fā)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保?]要“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創(chuàng)造性轉化、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5]只有真正了解領悟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真正做到“文化自信”。高校輔導員作為人類文明的傳承者,通過在大學生中實施國學經典教育,立足時代需要和學生實際成長需要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進行創(chuàng)造性傳承與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增強學生文化自覺,提升學生文化自信,教育引導學生成為博古通今的人才,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輔導員通過國學經典教育,教學相長,拓展工作領域,提升工作能力,成就教書育人職業(yè)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