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丹丹
(鄭州工業(yè)應用技術學院 河南·新鄭 451150)
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整體工作的重要組成內容,其成效直接關系著高校的綜合人才培養(yǎng)質量與辦學競爭力。[1]新時代,社會思潮日趨多元化,這一趨勢對于大學生產(chǎn)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在此背景下,高校必須重視提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與能力,力求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健全的人格品質,以此推動學生走上全面發(fā)展之路。為此,高校需要建構起對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認知,深入理解和把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時代應具備的全新特征,正視當前存在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系列問題,采取科學策略改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
(1)時代性特征。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具備時代性特征,即必須與時代發(fā)展保持同步,關注時事熱點,適應我國經(jīng)濟建設整體進程,以此凸顯對于“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一歷史唯物主義真理的堅持,保證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與針對性,有效塑造學生形成適應時代發(fā)展和形式變化的能力,促使學生形成關注時事、關注我國發(fā)展成就的品格,有效培養(yǎng)他們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
(2)開放性特征。改革開放對于我國經(jīng)濟實現(xiàn)飛速發(fā)展以及思想取得不斷進步而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新時代,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具備開放性特征,重視遵循“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開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原則,合理地對傳統(tǒng)文化及外來文化進行揚棄,吸收其中符合時代發(fā)展的成分并摒棄其中不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成分,以此不斷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鮮性,提高思想政治課程的吸引力。
(3)信息化特征。從整體上看,我國社會已全面步入信息時代。高校必須重視將信息網(wǎng)絡技術引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以“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為指導,重視構建學生思想政治信息化教育模式,借助網(wǎng)絡新媒體來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此將學生參與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能動性充分調動起來,切實有效地推動學生主動學習思想政治理論、關注時事新聞,進而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效率與水平的提升。
(1)教育模式機械固化。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仍然較為機械固化,即主要通過專門的思想政治課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比較單一,而在思想政治課程中,受制于陳舊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大多采取將思想政治理論直接灌輸給學生的做法,既不重視開展課堂互動,又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認知特點與認知規(guī)律,導致學生在思想政治課程中處于極為被動的地位,缺乏主體能動性,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實效較差,無法有效地達成“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目的。
(2)教師隊伍能力不足?,F(xiàn)階段,從整體上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隊伍綜合素質與能力尚無法滿足新時代所提出的新要求,究其原因,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兩方面: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組織者是思想政治課程教師及學院輔導員,他們往往要負責多個專業(yè)和多個班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而難以展開高效的統(tǒng)籌規(guī)劃,不能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根據(jù)學生的具體特征展開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高校缺乏組織教師參與思想政治教育主題培訓的意識,因而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較為陳舊,無法有效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
(3)未能構建教育合力。當前,大部分高校對于“課程思政”理念的理解都不夠深入,沒有重視通過在全部課程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來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有力支撐,專業(yè)課程的德育價值得不到充分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也因此缺乏針對性與實效。與此同時,高校也沒有積極引入社會力量參與思想政治教育,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和形式方面均缺乏延展性,導致思想政治教育比較枯燥,說教性有余而實踐性不足,難以讓學生真正接受并認同思想政治理論。[3]
(1)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新時代,高校應加強思想認識,重視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進行更新,深入認識和把握“課程思政”理念,重視將所有專業(yè)課程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在專業(yè)課程教學過程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與要求,以此形成“全員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格局,有效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合力。[4]比如,對于高校電子商務專業(yè)而言,在開展專業(y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共同對電子商務經(jīng)典案例進行分析,引導學生認識誠信等重要價值觀對于推動電子商務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而言的重要價值,促使學生理解商業(yè)道德的重要性,進而有效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電子商務專業(yè)課程教學之中,充分落實“課程思政”理念。
(2)著重提高教師隊伍綜合素質與能力。新時代,高校需要提高對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力度,打造一支具備專業(yè)素質的高水平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從而增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5]為此,高校需要著力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其一,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合理安排思想政治教師的教學任務以及學生輔導員的工作任務,以此減輕他們的工作壓力,改善他們的整體工作質量;其二,組織全體教師參與思想政治教育主題培訓,增進他們對于“課程思政”理念的理解,確保他們能夠有效地在課程教學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同時重視采取具備創(chuàng)新意義的教學方法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三,增強教師隊伍的終身學習意識,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利用業(yè)余時間展開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探索、學習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理念與方法、不斷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完善和優(yōu)化,以此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提高他們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中的參與度與主體性。
(3)開展多樣綜合學生實踐活動。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同時也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于高校而言,有效促使學生理解并認同思想政治教育理論的最佳方式,就是從思想政治理論出發(fā),設計開展主題實踐互動并調動學生參與其中。[6]為此,高校思想政治教師需要深入研讀分析思想政治教材,結合當今時代所提出的全新要求,設計符合學生個性特征和興趣愛好、兼具教學針對性與生動趣味性的實踐活動。在此方面,高校應重視與社會力量展開合作,以此拓展活動形式、豐富活動內容,同時獲得資金、場所等各方面的支持。比如,在開展“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系”這一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教學時,高??梢耘c本地社區(qū)展開合作,組織學生參與社區(qū)志愿者服務活動,讓學生在參與這項活動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關系,從而幫助他們更好地作出價值選擇與價值判斷,培養(yǎng)他們形成奉獻精神。
(4)引入信息網(wǎng)絡技術手段。信息時代,高校應重視實現(xiàn)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互聯(lián)網(wǎng)的深度融合,重視應用信息網(wǎng)絡技術來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生活氣息與時代氣息。[7]一方面,高??梢詰镁W(wǎng)絡新媒體來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平臺,比如應用微信這一新媒體,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公眾號,定期通過公眾號向學生推送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以此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展開思想政治學習;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師需要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有效應用多媒體等信息教學手段來完成情境創(chuàng)設和教學氛圍營造,從而切實優(yōu)化課程教學設計,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興趣。[8]
總而言之,新時代,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勢必需要轉變既定理念與模式,力求使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備時代性、開放性及信息化特征。針對當前存在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教育模式機械固化、教師隊伍能力不足、未能構建教育合力等一系列問題,高校應重視通過落實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提高教師隊伍綜合素質與能力、貫徹落實“課程思政理念”以構建思想政治教育合力、開展多樣綜合學生實踐活動、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引入信息網(wǎng)絡技術等策略,從而實現(xiàn)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改善,有效達成“立德樹人”這一根本教育任務,塑造他們形成健全人格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幫助他們獲得更好的個人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