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孜古麗·越索勒汗
(新疆阿勒泰地區(qū)哈巴河縣教育局勤辦 新疆阿勒泰 836700)
生活化教學是一種以真實生活情景為背景的教學方式,有人認為“生活即教育”,也就是說教育源于生活,而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初中階段的學生對生活有非常濃郁的興趣及好奇心,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應該引進生活化教學[1]。教師在教學中圍繞學生身邊真實發(fā)生的事情進行教學,同時結合學生的特點及實際生活,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思考與學習,達到明顯的教學效果。同時,在道德與法治課中采用生活化教學,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與法律修養(yǎng),也有利于學生批判性思維的發(fā)展,同時可以促進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所以,在教學中引進生活化教學非常有必要,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幫助。
道德與法治課中法治部分的學習是非??菰铩⒎ξ?、無趣,所以學生對法治教育課學習的積極性及興趣非常差,這很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學生對于這門課的學習沒有興趣,無法調動其積極性,那么即使他們每天都在學習,學習效率也并不高,效果也不會樂觀,學生學習可能只是為了應對考試,并不會發(fā)自內心地接受這門課的知識與內容,也不會把所學知識真正應用到生活中,甚至他們可能也不知道如何在生活中應用,實際生活中哪些事情可以應用到所學的知識與內容。
例如,學習“走進法治天地”這一單元時,由于內容枯燥乏味,學生對這一單元的學習并不積極,因為這是一個全新的章節(jié),生活中他們感覺自己并沒有接觸過法治,甚至法治距離他們很遠[2]。老師應該調動他們積極性,創(chuàng)造一個有趣的課堂,讓學生融入課堂,教師可在課堂上采用類似于游戲的方法。在課堂開始之前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知道法治嗎?法治距離我們并不遙遠,我們生活的社會便是法治社會,你們知道生活中有哪些關于法治的例子嗎?”首先告訴學生他們距離法治并不遙遠,而是置身其中,再吸引學生的興趣,講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吸引學生猜測是哪種法治,使他們融入其中,同學之間以做游戲的方式進行互動交流提問,使他們對課堂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進而形成良好的教學效果。
我國當代教育學家陶行知老先生曾提出過“生活及教育”的觀點,他大力提倡“教、學、做合三為一”,認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而且教育來源于生活。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采用生活化教學對教學有很大幫助,通過生活中的例子進行教學,老師在教學中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生活中的例子,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與吸收。俗話說,“藝術源于生活”,教育同樣也是源于生活,在教育教學中,運用生活中的例子,實際發(fā)生的事情,有助于學生的理解,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學習“青春時光”這一單元時,我們都知道初中學生正處于身體與心理都在發(fā)展的階段,即青春期階段,他們的身心都在變化,他們意識到了與異性之間有很大的不同,并且這種意識很強烈,異性與異性之間朦朦朧朧,充滿了好奇,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可對學生有一個正確方向的引導。在講這一單元之前,先問學生“同學們,你們是不是感覺自己與異性有不同,還有點相互吸引?那么這種現(xiàn)象正常嗎?我們接下來就是見證奇跡的時刻了。”然后老師開始講這一部分,先從學生的生活入手,讓他們聯(lián)系實際生活及自身,他們便會對接下來的學習充滿期待與興趣,對學習會充滿積極性,那么老師這部分的教學會非常順利,學生也更易于理解與吸收。
傳統(tǒng)的中國教育教學思想,便是用成績來衡量一個學生的學習效果及水平,成績好壞與學生的優(yōu)秀與否成正比。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往往只依照教材來講解,讓學生對課本中的重點內容死記硬背,這樣的方式雖然能使學生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可這樣的教學并沒有實際意義。對此,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思想,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以及讓學生懂得所處社會的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識。
例如,學習“遵守公共規(guī)則”這一單元時,學生需要學習一些生活中的基本規(guī)則與法律法規(guī),這部分內容相對枯燥,如果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只是讓學生死記硬背重點內容,對學生的生活并沒有幫助,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不能實際應用到這些內容。老師應該列舉生活中的案例,并通過幽默風趣的語言讓學生接受這些知識,這樣學生會記得非常牢固,可以做到學以致用,他們在課堂上也會比較積極,課堂也會活躍起來。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聯(lián)系生活,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活躍度。課堂教學緊密聯(lián)系生活是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趨勢,只有回歸社會生活的課堂教學,才能使道德與法治課煥發(fā)活力。